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計根底知識與統計實務?
授課對象:統計從業資格考試培訓學員使用教材:鮮祖德主編,方寬副主編?統計根底知識與統計實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1年3月〕2/5/20231第一講:統計根底知識
第二講:統計實務第三講:統計法根底知識2/5/20232目錄Ch1總論Ch2統計調查Ch3統計整理Ch4統計指標Ch5時間序列Ch6統計指數Ch7統計報告第一講:統計根底知識2/5/20233“沒有統計,其它科學可以存在,但是很渺小〞一個著名醫生說:“醫學假設無統計就不是科學〞引子:初識統計2/5/20234臺灣輔仁大學謝邦昌教授說:“統計即生活,統計即人生〞。2/5/20235一位資深的海外統計學家說:“統計就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存在的時候并不是很突出,一旦不見了,人生就是黑白的了〞。2/5/20236尿布和啤酒
————一個有趣的統計應用實例
在一個超級市場的貨架上,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尿布和啤酒赫然擺在一起銷售。但是這個奇怪的舉措卻使尿布和啤酒的銷量雙雙增加了。這不是一個笑話,而是發生在美國沃爾瑪超市的真實事件,并且一直為商家所津津樂道。原來,美國的太太經常叮囑她們的丈夫下班以后要為孩子買尿布,而丈夫們在買完尿布之后又順手帶回了自己愛喝的啤酒,因此啤酒和尿布在一起購置的時機是最多的。
2/5/20237
是什么讓沃爾瑪發現了尿布與啤酒之間的關系呢?正是使用了統計上的數據挖掘技術,經過對沃爾瑪超市一年多的原始交易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才發現了這對神奇的組合。2/5/20238統計學在經濟中的一些應用宏觀經濟統計〔人口普查、經濟普查〕市場研究財務分析經濟預測人力資源管理2/5/20239市場研究
企業要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首先必須了解市場,要了解市場,那么需要廣泛的市場調查,取得所需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以便作為生產和經營的依據,這些都需要統計的支持。2/5/202310財務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是股民投資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一些投資咨詢公司主要是根據上市公司提供的財務和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為股民提供投資參考。企業自身的投資,也離不開對財務數據的分析,其中要用到大量的統計方法。2/5/202311經濟預測企業要對未來的市場狀況進行預測,經濟學家也常常對宏觀經濟或某一方面進行預測。例如,企業要對自己產品的市場潛力作出預測,以便及時調整生產方案,這就需要利用市場調查取得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經濟學家在預測通貨膨脹時,要利用有關生產價格指數、失業率、生產能力等統計數據,然后利用統計模型進行預測。2/5/202312人力資源管理當今社會,人才是一項非常珍貴的資源,在企業競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企業來說,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建立將有助于企業保存、吸引和鼓勵人才,從而推動企業開展戰略實現。利用統計方法對企業員工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工資等進行分析,并對企業制定工資方案、獎懲制度的依據。2/5/202313我的一位朋友,很精明能干,平日善于盤算,可稱得上是位治家理財的能手。當時,銀行發行一種以千元為單位、叫做“大面額存款〞的業務。其優惠條件是:在同期利率(記得當時的年利率為9%)的根底上提高5%計息。這位同事考慮再三,把只差兩個月到期的定期存款5000元取出,轉為“大面額存款〞。一個真實的小故事2/5/202314可到期取款時,銀行不是按她認為的14%的利率,而是按9%×(1+5%)=9.45%的利率計息的。事后,她非常氣憤地把事情的前前后后一一告訴了我。并說還同銀行工作人員吵了一架。作為統計人,我只好耐心向她詳細解釋。并講清楚,她是把都可用百分數表示的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百分率和百分點這兩個獨立概念混淆起來了。銀行承諾的優惠條件是按“百分率〞,而不是她錯誤理解的“百分點〞。2/5/202315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工程學社會學…統計的應用領域概覽2/5/202316統計學非常有用!但統計不是萬能的!因為統計能幫助我們進行數據分析,并從分析中得出有用的結論,但對統計結論的進一步解釋,那么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2/5/202317第一章總論內容包括:§1.1統計的相關概念§1.2統計學的根本概念§1.3統計的過程2/5/202318§1.1統計的相關概念一、統計的產生與開展統計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已有悠久的歷史,它是隨著人類社會活動的需要而產生和開展起來的。一般認為統計包括統計實踐活動和統計理論兩大局部。統計史學家把17世紀的統計學稱為古典統計學,把引入概率論的統計學稱為近現代統計學。古典統計學又分為德國的國勢學派和英國的政治算術學派,近現代統計學又分為數理統計學派和社會統計學派。這些統計學派構成了統計學歷史的主體,各種不同學派中的科學的觀點及內容構成了現代統計學的根底。2/5/202319二、“統計〞的涵義1、統計涵義統計是指對某一現象有關的數據進行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等的活動。在實際應用中,常有以下三種涵義: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學。2/5/202320統計工作(statisticalwork):利用科學的方法對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信息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過程。統計資料(statisticaldata):是在統計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會現象的各項數據資料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實際資料的總稱。統計學(statistics):是指研究如何對統計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論與方法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統計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2/5/2023212、三者之間的關系第一,統計工作與統計資料的關系是統計活動與統計成果的關系。第二,統計工作與統計學是統計實踐與統計理論的關系。第三,統計工作是先于統計學而開展起來的。2/5/202322§1.2統計學的根本概念四對根本概念一、總體與個體二、樣本與樣本單位三、指標與標志四、變異與變量2/5/202323一、總體與個體〔一〕總體(population)1、定義:又稱統計總體——是指客觀存在的,在某種共性根底上由許多個別事物結合起來的整體。2、總體的必要條件及重要特征共同性——又稱同質性,這是形成統計總體的一個必要條件。也是統計總體的一個重要特征。
2/5/202324〔二〕個體〔unity〕1.定義——又稱總體單位,是指構成統計總體的個別事物的總稱。2.總體的分類:無限總體——總體中包含的單位數是無限的有限總體——總體中包含的單位數是有限的只能進行非全面調查既可以進行全面調查,也可以進行非全面調查2/5/202325〔三〕總體和個體的關系1.總體由個體構成的;2.總體與個體的概念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研究目的不同,總體與個體也會有所不同。2/5/202326例如:1、研究目的:調查所有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總體:所有國有企業個體:每一個國有企業2、研究目的:調查某國有企業內部各部門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總體:某國有企業個體:某國有企業內部的每個部門可見,總體與總體單位可以轉換2/5/202327又如:1、研究杭州市工業企業的根本情況,那么統計總體是〔〕。2、研究杭州市工業企業職工的工資狀況,那么個體是〔〕。3、研究杭州市工業企業生產設備的使用情況,那么個體是〔〕。A、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B、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的每一個職工C、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的每一個生產部門D、杭州市娃哈哈集團公司的每一個生產部門的產值A、杭州市每一個工業企業B、杭州市每一個工業企業的職工C、杭州市工業企業的每一個職工D、杭州市工業企業每一個職工的工資A、杭州市每一個工業企業C、杭州市每一個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B、杭州市每一個工業企業生產設備的使用D、杭州市工業企業的每一臺生產設備BCD4、研究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的根本情況,那么個體是〔〕。CA、杭州市全部企業B、杭州市全部工業企業C、杭州市每一個工業企業D、杭州市工業企業的全部情況2/5/202328二、樣本與樣本單位
〔一〕樣本〔Sample〕1、定義:——是從總體中抽取出來,作為這一總體的代表的局部個體組成的集合體。例如:從杭州市工業企業中抽出50個工業企業進行調查,那么這50個工業企業就是樣本。2、樣本的特點:樣本單位必須取自總體內部;從一個總體中可以抽取許多種不同的樣本;樣本是總體的代表;對樣本進行調查是為了對總體進行推斷。2/5/202329〔二〕樣本單位〔Sampleunit〕定義:
——構成樣本的每一個個體稱為樣本單位。如上例:從杭州市工業企業中抽出50個工業企業進行調查,那么其中的每一個工業企業就是一個樣本單位,樣本容量為50。2/5/202330三、指標與標志
〔一〕指標〔index〕1、定義:——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征的概念。指標還可以是反映總表達象數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體數值。例如:進行全國人口普查活動,全國人口總數是一個指標。或者,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全國人口總數為13.7054億人也是一指標。注意:指標都是能用數值來表示的2/5/202331〔二〕標志〔Attribute〕1、定義:
——說明個體特征的名稱。如在工業統計調查中,每一個工業企業都是一個個體,有關每一個工業企業的所有制、職工人數、工業增加值等都是標志。2/5/2023322、種類:標志按其性質不同分,可分為:1〕品質標志——表示事物的品質屬性特征,一般只能用文字來表示,是不能用數值表示的。例如,性別、職稱、學歷、政治面貌等;2〕數量標志——表示事物的數量特征,是可以用數值表示的。例如,工資、年齡等。3、標志值——標志的具體表現是在標志名稱之后所說明的屬性或數值。2/5/202333〔三〕指標與標志的關系1、區別1〕指標是說明總體特征的;而標志是說明個體特征的。2〕標志可以分為不能用數值表示的品質標志和可用數值表示的數量標志兩種。而指標都是用數值表示的,沒有不能用數值表示的指標。2/5/2023342、聯系1〕有許多指標的數值是從個體的數量標志值匯總而來的;如,以某一個省份為總體,其總人口指標的數值是由其總體單位的標志值——所屬各城鄉人口數,匯總得出的。2〕指標和數量標志之間存在著變換關系。當以某一個城市為總體時,該市人口數就成為指標數值了。2/5/202335四、變異與變量〔一〕變異〔Variance〕:同一總體內的每個個體之間除了具有同質性〔稱為不變標志〕,還具有差異性〔稱為變異標志〕。變異,是指標志在同一總體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叫變異。如考察某企業所有職工這一總體的情況,其中每一位職工這個個體按照學歷〔品質〕標志,其表現為高中及以下、大學、研究生,這三個不同的表現。具有差異性〔屬于品質變異標志〕。假設按照工資〔數量〕標志,每一個職工的工資水平也上下不同,也具有差異性〔屬于數量變異標志〕。2/5/202336總體的根本特征同質性大量性差異性注:以上特征必須同時具備2/5/202337〔二〕變量(variable)1.定義:——習慣上將數量變異標志稱為變量。2.變量值——變量的具體表現或取值,即數量變異標志的表現形式是具體的數值,稱為變量值。3.變量的分類:連續變量:身高、體重、產值等。需要測算或計算。離散變量:企業數目、職工人數等。需要計數。注意:“年齡〞作為特殊的連續變量,通常只取整數。為加深對統計學的幾個根本概念的理解,將它們之間的聯系可用圖加以表述,詳見教材P9的圖1-1。2/5/202338§1.3統計的過程統計的過程有兩方面的理解,一是統計的工作過程,二是統計的認識過程。一、統計的工作過程統計的工作過程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2/5/202339二、統計的認識過程從定性認識〔統計設計〕到定量認識〔統計調查和統計整理〕,再到定量認識與定性認識相結合〔統計分析〕這種質——量——質的認識過程是統計的完整過程。2/5/202340總結要點本章作為課程內容的開篇,簡要介紹了統計的涵義、統計學的幾個根本概念、統計的過程等內容。2/5/202341第一章練習思考題目的:要對杭州市的私有工業企業進行調查。:杭州市共有私有工業企業3000家,全年的工業總產值為1億元,職工人數為20萬人;其中,有一家水泥生產廠,有職工1000人,其中有800名男職工,全年工業總產值為2000萬元。要求:區分其中的總體、個體、標志和指標,并指出標志和指標的類型。2/5/202342第一章其他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43第二章統計調查這是統計工作的起點,是以獲得所需要的統計資料為目的搜集統計資料的過程。2/5/202344包括如下五小節內容§2.1統計調查的相關概念§2.2統計調查的方案§2.3統計調查的方式§2.4統計資料搜集的方法§2.5
統計調查資料的質量控制2/5/202345§2.1統計調查的相關概念一、統計調查的定義二、統計調查的根本要求三、統計調查的分類2/5/202346一、統計調查的定義概念:統計調查是指根據統計設計方案對調查的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組織地、有方案地、系統地向客觀實際搜集統計資料的工作過程。搜集統計資料的工作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原始資料的搜集;另一種是對次級資料的搜集。統計調查主要是對原始資料的搜集,有時也包含對次級資料的搜集。2/5/202347二、統計調查的根本要求1.準確性:提供的統計資料要符合客觀實際,真實可靠。2.及時性:填報單位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統計調查工作并提供調查資料。3.全面性:按照調查任務的要求,做到統計資料全面、系統、毫無遺漏。2/5/202348三、統計調查的分類〔一〕按照調查對象包括的范圍劃分: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詳見P14-15〕〔二〕按照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劃分:連續調查和不連續調查〔通常以時期和時點為區別〕〔三〕按照調查的組織形式劃分: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詳見P15-16〕2/5/202349§2.2統計調查的方案一、調查目的二、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三、調查方式和調查方法四、調查工程和調查表五、調查時間、調查期限和調查空間六、調查的組織方案2/5/202350
一、調查目的所謂調查目的,就是統計調查中要解決哪些問題,通過調查要取得什么樣的資料,取得這些資料有什么用途等。明確調查目的是設計統計調查方案的關鍵。衡量一個調查方案是否科學的標準,主要就是看方案的設計是否表達調查目的的要求,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例如,我國2021年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人口總數、性別比、年齡結構等。2/5/202351二、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1.調查對象:相當于本章第一節介紹的“統計總體〞概念,它是根據調查目的、任務確定的調查的范圍。2.調查單位:類似于第一章中“個體〞的概念,即調查對象中的一個一個具體單位,它是各個調查工程的承擔者。3.報告單位:是負責向統計調查機關提交調查資料的單位。注意:調查單位與報告單位的區別。二者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例如,P172/5/202352三、調查方式和調查方法確定好調查對象和調查范圍后,就需要確定采用何種組織方式進行調查以及采用何種方法取得資料,即確定調查方式和方法。現實中,單一的調查方式或方法往往不能應對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必須根據調查對象的特點將多種調查方式和方法結合起來,才能搜集到所需的資料。2/5/202353四、調查工程和調查表〔一〕調查工程及本卷須知調查工程,是指向調查單位所要調查的內容,即調查單位的各個標志的名稱。本卷須知:1.涵義必須明確2.既要考慮調查任務的需要、又要考慮是否能夠獲得資料3.調查工程應盡可能做到工程之間相互關聯2/5/202354〔二〕調查表及構成形式調查工程一般采用調查表或調查問卷的形式給出。調查表——將調查工程按一定的結構和順序排列成的表格。調查問卷——以定性為主的調查問卷,就是將調查工程以問卷形式提出,由被調查者自愿填相關資料。調查表的構成:調查表由表頭、表體和表腳三個局部組成,見表2-1〔P19〕調查表的種類:單一表和一覽表。2/5/202355五、調查時間、調查期限和調查空間調查時間:是指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包括時期或時點。調查期限:是指調查工作進行的時間,即規定調查登記工作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調查空間:是指統計調查在什么地區、多大范圍內進行。2/5/202356六、調查的組織方案包括以下七個方面:調查的組織領導機構;調查人員的組成;調查人員的培訓;調查文件的準備和試點經費的預算和開支;調查資料的報送;調查結果的提交。2/5/202357§2.3統計調查的方式一、普查二、概率抽樣調查三、重點調查四、典型調查2/5/202358一、普查含義: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用來調查屬于一定時點上或時期內的現象總量。普查的意義:1.從宏觀上看,可以摸清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國力,了解到一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現狀及利用情況;2.從微觀上看,普查也可用于某些小范圍的市場調查。3.普查比其他調查方式所搜集的資料都更全面、更系統。2/5/202359在組織普查工作時要遵守以下幾點:1、確定普查的標準時間;2、普查的登記工作應在整個普查范圍內同時進行;3、同類普查的內容和時間在歷次普查中應盡可能保持連貫性。普查的組織方式:一是組織專門的普查機構;二是由被調查單位填報。2/5/202360二、概率抽樣調查概率抽樣調查的定義:又稱隨機抽樣調查,是從研究的總體中按隨機原那么抽取局部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觀察研究,并根據這局部單位的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以到達認識總體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概率抽樣調查的特點:1.樣本的抽取是按隨機原那么進行的;2.每個個體被抽中的概率是的,或者可以計算出來的;3.可以根據樣本的資料推斷總體的情況。2/5/202361概率抽樣調查的抽樣方法:1、簡單隨機抽樣——是一種一步抽樣法。2、系統抽樣——也稱為機械抽樣或等距抽樣。3、分層抽樣——又稱為類型隨機抽樣、分類隨機抽樣。4、整群抽樣概率抽樣的誤差:概率抽樣的誤差是由于抽樣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誤差,是指當由總體中隨機地抽取樣本時,所抽到的個體組成的樣本指標與總體指標之間的偏差。影響概率抽樣誤差的因素:1.樣本單位數目;2.個體標志變動程度;3.抽樣方法。2/5/202362三、重點調查重點調查的含義: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屬于非概率抽樣,它是在所要調查的總體中選擇一局部重點單位進行的調查。其中,重點單位雖然只是全部單位中的一小局部,但就調查的標志值來說在總體中占有絕大比重。調查這一局部單位的情況,能夠大致反映被調查對象的根本情況。如,選擇我國少數幾個大的鋼鐵〔或石油、煤炭、化工〕生產基地,就可根本把握全國總體鋼鐵生產的根本狀況。2/5/202363四、典型調查含義:也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屬于非概率抽樣。它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在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根底上,有意識地選擇假設干具有典型意義的或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的調查。這種調查的主要作用是彌補全面調查的缺乏、驗證全面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典型調查的優點及其應用詳見P252/5/202364§2.4統計資料搜集的方法一方面,搜集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資料,也稱作初級資料另一方面,搜集他人為其自己的研究目的調查、整理過的資料,也稱為次級資料或文案資料。2/5/202365一、原始資料搜集的方法〔一〕直接觀察法〔二〕報告法〔三〕面談訪問法:入戶訪問法、街上攔截訪問法〔四〕郵寄訪問法〔五〕訪問法〔六〕互聯網訪問法詳見教材P25-28:了解各種搜集方法的優缺點2/5/202366二、次級資料的搜集方法
——四個步驟P28-29三、企業事業單位統計資料的搜集〔一〕原始記錄:最初性、直接性〔二〕統計臺賬:是根據編制統計報表、滿足經營管理需要而設置,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登記、匯總或積累資料的賬冊。其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P29又分:統計臺賬一般分為進度臺賬與歷史臺賬統計臺賬的設置——P30〔三〕企業內部報表——P302/5/202367四、統計資料報送的形式1.傳統的報送方式:3種〔見P31〕2.計算機數據處理和遠程傳輸3.其他報送方式:互聯網報送〔網上直報〕2/5/202368§2.5統計調查資料的質量控制主要是針對調查誤差而言的。所謂誤差,是指調查所得的統計數據與調查總體真值的差異。2/5/202369一、統計調查誤差的種類登記誤差:由于調查過程中各個環節上的工作不準確而產生的誤差,如計量、登錄、計算等環節出現的誤差。登記誤差在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中都存在,它在調查工作中是可以防止的,是不可測的。代表性誤差:是指用局部總體單位的指標估計總體指標時,估計結果同總體實際指標之間的差異,這種誤差只有在用局部單位資料推算總體指標時才會產生,如,概率抽樣調查誤差。代表性誤差是可測的,不可以防止的。2/5/202370二、統計調查誤差的控制途徑〔一〕控制登記誤差——主要抓好兩個方面:P32〔二〕控制代表性誤差——在概率抽樣中,要嚴格遵守隨機原那么,通過調整樣本容量、改進抽樣調查的調查方式等。2/5/202371第二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72§3.1統計整理的相關概念§3.2統計分組§3.3統計分布§3.4統計表第三章統計整理2/5/202373§3.1統計整理的相關概念
一、統計整理的定義統計整理是統計工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指按照統計研究任務的要求,根據統計對象的特點,對統計調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資料進行分組、匯總或對已加工過的資料進行再加工,使其條理化、系統化、科學化,最后形成能夠反映現象總體特征的統計資料的工作過程。二、統計整理的意義統計整理作為統計工作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是人們對社會現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也是人們從對個別現象的認識上升到對總表達象的認識的重要階段,在統計工作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統計整理既是統計調查的繼續和深入,又是統計分析和預測的根底和前提。2/5/202374三、統計整理的步驟統計整理的根本步驟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設計和編制統計整理方案2〕對原始資料進行審核與檢查3〕對原始資料進行統計分組和統計匯總4〕編制統計表或繪制統計圖2/5/202375§3.2統計分組一、統計分組的定義1.定義:統計分組就是根據統計研究任務的需要,按照一個或幾個分組標志將統計總體劃分為幾個組,使組與組之間具有差異性,而同一組內的單位保持相對的同質性。2.理解要點:統計分組是針對總體、按照分組標志進行的,一般有兩方面的含義:〔1〕對總體而言是“分〞,〔2〕對個體而言是“合〞2/5/202376二、統計分組的作用1.凸顯社會經濟現象的規律2.劃分社會經濟現象的類型;3.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內部結構;4.分析現象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
有關實例詳見教材P35-372/5/202377三、統計分組的原那么1.科學性2.完整性3.互斥性2/5/202378四、統計分組的方法統計分組的關鍵是選擇分組標志和劃分各組界限。分組標志是指對總體進行分組時所遵循的標準或依據。劃分各組界限,就是在分組標志變異的范圍內,劃定各相鄰組間的性質界限和數量界限。〔一〕選擇分組標志1.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分組標志;如,分析工人文化素質,應選文化程度或技術等級為標志。假設分析勞動力素質,應選年齡為標志。2.選擇最能夠反映現象本質特征的標志作為分組標志;3.根據事物所處的具體條件選擇分組標志。〔二〕劃分各組界限劃分各組界限時,要盡量保證組內同質性和組間差異性。按品質標志分組——P39按數量標志分組——P402/5/202379五、統計分組體系〔一〕簡單分組與平行分組體系某一企業全部職工1.按性別分2.按職稱分3.按工資水平分平行分組特點是標志間為并列關系〔屬品質標志〕〔屬品質標志〕〔屬數量標志〕2/5/202380〔二〕復合分組與復合分組體系某一企業全部職工1.按性別分2.按工資水平分男職工女職工2.按工資水平分復合分組特點是標志之間為嵌套關系2/5/202381§3.3統計分布一、統計分布的概念1、概念在分組的根底上,將總體的所有單位按組進行歸并排列,形成總體中各個單位在各組間的分布,稱為統計分布,也稱為次數分布。統計分布的實質——把總體的全部單位按某標志所分的組進行分配所形成的數列,因此又稱為分配數列。統計分布兩個要素:1.總體按某標志所分的組2.各組的單位數2/5/2023822、分配數列的種類1.按品質標志分組——品質分配數列,簡稱品質數列2.按數量標志分組——變量分配數列,簡稱變量數列變量數列又可分為單項式數列、組距式數列。組距式數列又可以分為等距式分組和不等距式分組,還可以分為開口式分組和閉口式分組統計分布的作用——P422/5/202383二、統計分布的編制過程統計分布的編制分為品質分配數列的編制和變量分配數列的編制。由于前者比較簡單,此處只介紹后者。1.單項式分組—單項式變量數列:單項式分組是將一個變量值作為一組,這樣的分組所形成的變量分配數列叫單項式變量數列,簡稱單項式數列。如,P43中的表3-4為單項式分組;其編制比較簡單。2/5/2023842.組距式分組——組距式變量數列組距式分組是以變量值變動的一定范圍作為一組,這樣的分組所形成的變量分配數列叫組距式變量數列,簡稱組距式數列。例如,P43:表3-5為組距式數列2/5/202385三、組距式變量數列編制的根本概念〔一〕組距與組數在變量式分組數列中,每個組變量值中最大值叫該組的組上限,最小值叫該組的組下限。組距是指每個組變量值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即:組距=組上限—組下限組數是指組距式變量數列編制過程中分組的個數。組數與組距成反比關系。在編制組距數列時,確定組數與組距應遵循兩個原那么:P442/5/202386〔二〕等距數列與不等距數列——P45〔三〕組限與組中值組限:組距數列中,每個組兩端的標志值被稱為組限,每個組的起點值為組下限〔或最小值〕,終點值為組上限〔或最大值〕。組中值:每個組上限與下限的中點值叫組中值。組中值=〔組上限+組下限〕÷2或組中值=組下限+〔組上限-組下限〕÷2組中值=組上限-〔組上限-組下限〕÷2此外,劃分組限時相鄰組的上下限重疊、不重疊;開口組組中值確實定問題。詳見P462/5/202387〔四〕頻數與頻率頻數是指分配數列中各組的單位數,也稱為次數或頻數。頻數作用:頻數越大,說明該組的標志值對總體標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頻數實際上是各組標志值的權數,用以衡量各組作用的大小。頻率:是將各組的單位數〔頻數〕與總體單位數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對數,也稱比率、比重或權重。頻率作用:頻率越大,該組的標志值對總體標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頻率可反映出各組標志值對總體相對作用的強度和各組標志值出現概率的大小,實際上是各組標志值的在整個分組中的權重。用以權衡各組作用的大小。顯然,各組的頻率均大于0,各組的頻率總和等于1〔或100%〕2/5/202388四、統計分布的表示方法〔一〕列表法〔二〕圖示法1.直方圖2.折線圖3.曲線圖4.餅圖2/5/202389
一、統計表的概念1、概念將統計資料整理結果表現出來的一種形式,它以縱橫交叉的線條所繪制的表格來表現統計資料。統計表可分為廣義的統計表與狹義統計表。2、作用§3.4統計表1〕閱讀方便,一目了然,比較直觀;2〕便于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發現現象之間的規律;3〕便于匯總和審查;4〕便于計算和分析。2/5/2023901.從形式上,統計表由總標題、橫行標題、縱欄標題和指標值四個局部組成。除此之外,在統計表下方增列補充資料、注解、附記、資料來源、指標的計算方法、填表單位、填表人員以及填表日期等。2.從內容上,統計表由主詞和賓詞兩個局部組成。主詞是統計表的主體,是總體單位的名稱或分組的排列;賓詞指的是各項指標,由縱欄標題和指標值組成。二、統計表的構成和內容
——可以從兩個角度考察2/5/202391三、統計表的分類簡單表:主詞沒有進行任何分組所形成的統計表,且主詞只是對總體各單位名稱的羅列或按照時間順序簡單排列。如表3-9
簡單分組表:主詞按某一個標志分組所形成的統計表,如表3-8
復合分組表:主詞按兩個或兩個以上標志重疊進行分組所形成的統計表。如表3-10按主詞加工方法不同分2/5/202392對廣義的統計表,按作用不同,分為1.調查表2.匯總表或整理表3.分析表2/5/202393四、統計表的編制規那么1.總標題:簡明、確切2.各行和各欄:先列各個工程,后列總計3.欄目編號:1)橫行各欄用〔甲〕、〔乙〕、〔丙〕等文字標明;2)縱列各欄用〔1〕、〔2〕、〔3〕等數字編號,有計算關系的也可表示為:〔4〕=〔2〕+〔3〕等形式4.數字填寫要求:填寫整齊,對準位數5.統計表中的計量單位:全表只有一種計量單位時,可寫在表體可上方;如表中需要分別注明不同單位時,橫行的計量單位可專設一欄,縱欄的計量單位,可與縱欄標題寫在一起,用小字標寫。6.統計表加注說明或注解:P54此外,統計表的格式一般是“開口式〞2/5/202394第三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95第四章統計指標內容包括:§4.1統計指標的相關概念§4.2總量指標§4.3相對指標§4.4平均指標§4.5變異指標2/5/202396§4.1統計指標的相關概念一、統計指標的定義統計指標簡稱指標,是反映同類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綜合數量特征的范疇及其具體數值。對統計指標通常有兩種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用來反映總表達象綜合數量特征的指標名稱;二是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具體名稱和具體數值。在這里,我們所討論的統計指標是說明客觀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名稱和具體數值的統一體。統計指標的作用表達在兩個方面:1.從認識的角度講,它是記錄社會經濟現象變化開展情況的工具,同時,又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數量規律的手段;2.從社會管理和科學研究角度講,它提供以數量表現的事實,是進行社會管理和科學研究的根本依據。2/5/202397二、統計指標體系——P56-57三、統計指標的特點1.同質事物的可量性2.量的綜合性四、統計指標的分類〔一〕按其反映總表達象數量特征不同分
〔二〕按其作用和表現形式不同分數量〔外延〕指標質量〔內涵〕指標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2/5/202398§4.2總量指標一、總量指標的定義總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間、空間條件下的總規模或總水平的最根本的綜合指標,用絕對數表示。總量指標的作用為三個方面:1.是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的起點;2.能夠反映社會經濟開展規模、國情國力和生產建設成果,是進行宏觀調控、制定經濟開展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3.是計算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的根底。2/5/202399二、種類1、按反映內容分標志總量〔某數量標志的總和〕單位總量〔總體中個體的數量〕2、按時間狀態分時期指標:特點〔流量〕時點指標:特點〔存量〕連續性累加性與時間長度直接相關間斷性不可累加性與時間長度無直接相關性2/5/2023100三、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一〕實物單位〔二〕價值單位〔三〕勞動時間單位四、總量指標的統計要求:三個方面P622/5/2023101§4.3相對指標一、相對指標的定義相對指標是質量指標的一種形式。它是應用比照的方法,將兩個相互聯系的指標值加以比照計算的一種比值。其表現形式為相對數,如比重、比例、速度、程度、密度等。其計量形式有兩種:復名數:具有計量單位的數。如元/人,元/公斤等無名數:無計量單位,表示為百分數、系數或倍數、成數等二、相對指標的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P632/5/2023102三、相對指標的分類〔一〕同一總體內部之比的相對指標——5個指標1.方案完成程度相對指標這是統計工作中最常用的相對指標,用來檢查和分析方案執行的進度和均衡程度,反映方案執行的結果,并作為編制下期方案的參考。在計算時要求分子、分母在指標的內容、范圍、計算方法、計算單位及時間長度等方面完全一致。實例詳見P64-65
2/5/20231032.方案執行進度相對指標實例見P65-663.結構相對指標4.比例相對指標5.動態相對指標2/5/20231042.強度相對指標
四、相對指標的統計要求〔二〕兩個總體之間比照的相對指標——2個指標
1.比較相對指標三個方面:P70-712/5/2023105§4.4平均指標一、平均指標的定義1.定義:平均指標主要用于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各個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所到達的一般水平,又稱統計平均數。2.特點:平均指標是最常用的一種綜合指標。其特點包括三個方面:P713.分類:平均指標可分為數值平均數和位置平均數數值平均數: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和幾何平均數位置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平均指標2/5/2023106〔一〕簡單算術平均數:應用于未分組資料例〔二〕加權算術平均數:應用于分組資料一是依據單項式數列計算,二是依據組距式數列計算。某一考研小組共6人,英語考試成績分別為55分、63分、51分、69分、65分、45分,求此考研小組的英語平均分數。二、平均指標的作用——5個方面:P72三、平均指標的計算1.算術平均數——是最常用、最根本的平均指標2/5/2023107實例:P741〕單項數列計算加權算術平均數——所得結果是一個精確數2〕組距數列計算加權算術平均數——所得結果是一個近似值對于組距數列,變量值應采用組中值,實例:P76。2/5/20231082.調和平均數(一)簡單調和平均數:〔應用于未分組資料〕(二)加權調和平均數:〔應用于分組資料〕3.眾數——理解概念,能尋找眾數即可,詳見P77-784.中位數——理解概念即可,見P78四、平均指標的統計要求——兩個方面,見P782/5/2023109§4.5變異指標一、變異指標的定義
變異指標是反映總體各個單位某個標志值之間的差異程度的指標,它說明了總體各單位標志值的離中趨勢。
三、變異指標的計算常用的變異指標有全距、平均差、標準差〔均方差〕、標準差系數〔離散系數〕四種。1.全距〔亦稱極差〕〔R〕它是總體各單位標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用以說明標志值變動范圍的大小。二、變異指標的作用——兩個方面:P792/5/20231102.平均差〔A.D〕平均差是指總體中各單位標志值與平均數離差絕對值的算術平均數,以A.D.表示。未分組資料分組資料平均差的優缺點:P80-812/5/20231113.方差〔σ2〕和標準差〔σ〕1.概念:方差是總體各單位標志值與其算術平均數的離差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用σ2表示。方差的平方根稱為標準差〔均方差〕,用σ表示。未分組資料分組資料
2.計算方法:簡捷公式實例詳見P81-832/5/20231124.標準差系數〔離散系數〕〔Vσ〕標準差系數:是標準差與平均數的比值。其公式為:用于不同水平平均指標代表性大小的評判,就不能用標準差來衡量,必須通過計算標準差系數才能衡量不同總體平均指標代表性的大小。——詳見P84實例。2/5/2023113第四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114第五章時間序列內容包括:§5.1時間序列的相關概念§5.2時間序列的水平指標§5.3時間序列的速度指標2/5/2023115§5.1時間序列的相關概念一、時間序列的定義將同一統計指標的數值按其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而成的數列稱為時間序列,亦稱動態數列或時間數列。時間序列一般由兩個根本要素:1.現象所屬的時間;2.反映該現象不同時間的統計指標數值。
二、時間序列的作用1.可以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開展變化過程,描述現象的開展狀態和結果;2.可以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開展趨勢和開展速度;3.可以探索現象開展變化的規律,并對某些社會經濟現象進行預測;4.可以比照分析不同的時間序列,以對社會經濟現象的不同方面、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現象進行比較。2/5/2023116三、時間序列的分類總量指標時間序列相對指標時間序列平均數指標時間序列時期序列時點序列四、時間序列的編制原那么——四個方面:P87-882/5/2023117§5.2時間序列的水平指標時間序列的水平指標包括:開展水平、平均開展水平、增長量和平均增長量。一、開展水平在時間序列中,每個指標數值叫做開展水平或時間序列水平。它是計算其他動態分析指標的根底,它既可以用總量指標來表示,也可以用相對指標或平均指標來表示。開展水平可以分為: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間水平;也可以分為基期水平、報告期水平。
二、平均開展水平2/5/2023118與一般平均數的異同:相同點:都是將個別差異抽象化,概括反映一般水平。不同點:1〕一般平均數靜態說明一般水平,序時平均數動態說明某總體不同時期內開展的一般水平。2〕一般平均數對同一時間的某一數量標志差異抽象化,序時平均數那么對不同時間的數量差異抽象化。平均開展水平是將不同時期的開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數。它亦稱序時平均數或動態平均數。
〔一〕平均開展水平的相關概念〔二〕總量指標時間序列的平均開展水平2/5/20231191.時期指標時間序列的平均開展水平例:P902.時點指標時間序列的平均開展水平時點序列的平均開展水平的計算主要依靠兩個指標:一是時點序列中兩個時點之間的一般水平,二是這兩個時點之間的時間間隔長度。計算公式有兩個:2/5/2023120例:P91-93〔三〕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時間序列的平均開展水平〔i=1,2,…,n-1〕例:P942/5/2023121三、增長量增長量=報告期水平-基期水平逐期增長量:以上一期為基期。累計增長量:以固定期為基期。一定時期內增長的絕對數量,根本公式:根據基期選擇的不同,可以形成兩種增長量:2/5/20231221.逐期增長量之和等于相應時期的累計增長量,即2.每兩個相鄰的累計增長量之差等于相應時期的逐期增長量,即逐期增長量和累計增長量的關系如下:例:P952/5/2023123四、平均增長量平均增長量是用來說明某種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期增長的數量的指標,它也是一種序時平均數。例:P952/5/2023124§5.3時間序列的速度指標一、開展速度開展速度是說明社會經濟現象開展程度的相對指標,它是根據兩個不同時期開展水平比照求得,說明報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幾倍或百分之幾,常用倍數或百分數來表示。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開展速度又可分為定基開展速度和環比開展速度。時間序列的速度指標包括:開展速度、增長速度、平均開展速度、平均增長速度。定基發展速度(總速度):以固定期為基期,環比發展速度:以上一期為基期。2/5/2023125兩種開展速度之間的關系:1〕定基開展速度是環比開展速度的連乘積,如:2〕相鄰定基開展速度之比等于環比開展速度,如:2/5/2023126二、增長速度增長速度是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增長程度的相對指標,它是根據增長量與其基期水平比照求得,說明報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了幾倍或百分之幾。增長速度與開展速度之間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假設開展速度大于1,那么增長速度為正值,說明現象增長的程度;反之,假設開展速度小于1,那么增長速度為負值,表明現象降低的程度。定基增長速度=定基開展速度—1〔100%〕環比增長速度=環比開展速度—1〔100%〕注:兩種增長速度不存在直接推算的關系,但可間接推算。例:P982/5/2023127三、平均開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平均開展速度是一種根據環比開展速度計算的序時平均數,它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逐期平均開展變化的程度。平均增長速度說明社會經濟現象逐期平均增長變化的程度。它不能根據各個環比增長速度直接求得,但與平均開展速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數量關系,用公式表示為:平均增長速度=平均開展速度-1〔或100%〕平均開展速度計算方法:通常采用水平法水平法,又稱幾何平均法,其特點是:從最初水平a1出發,每期平均開展速度為,經過n期開展,到達最末水平an。例2/5/2023128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產值(萬元)530540832125014802127發展速度(%)定基100101.9157.0235.9279.3401.3環比-101.9154.1150.2118.4143.7計算平均開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1〕假設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2〕假設各期環比開展速度〔3〕假設總開展速度平均增長速度為32.04%平均開展速度為132.04%2/5/2023129第五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130第六章統計指數內容包括:§6.1統計指數的相關概念§6.2總指數的編制方法§6.3指數體系及因素分析§6.4幾種常用的統計指數2/5/2023131§6.1統計指數的相關概念一、統計指數的定義統計指數可簡稱為指數,它是某一經濟現象在某一時期內的數值和同一現象在另一個作為比較標準的時期內的數值的比數。指數說明經濟現象變動的程度。廣義上講,任何兩個數值比照形成的相對數都可以稱為指數;狹義上講,為了反映某一社會經濟現象而產生的兩組有關聯的數值比照形成的相對數。二、統計指數的分類〔一〕個體指數和總指數〔二〕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三〕靜態指數〔區域性指數〕和動態指數〔時間性指數〕
三、統計指數的作用——四個方面:P101~102
2/5/2023132§6.2總指數的編制方法一、綜合指數及其編制方法〔一〕綜合指數的概念——P103〔二〕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編制綜合指數首先必須要明確兩個概念,一是“指數化指標〞,二是“同度量因素〞。編制綜合指數的目的是測定指數化指標的變動情況,因此在比照的過程中對同度量因素應加以固定。〔三〕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的編制方法1.編制數量指標綜合指數以物量指數為例說明數量指標指數的編制過程:
式中:q—物量(指數化指標)p—質量指標(同度量因素)下標1——報告期下標0——基期—數量指標綜合指數2/5/20231331〕以基期p0作為同度量因素:2〕以報告期p1作為同度量因素:以上指數形式均有一定的意義及可行性,但在實際應用中,編制數量指標指數時一般把同度量因素〔質量指標〕固定在基期水平上,即:例:P1052/5/2023134以價格指數為例來說明質量指標指數的編制過程:
式中:q—物量(同度量因素)p—商品價格(指數化指標)下標1——報告期下標0——基期—質量指標綜合指數2.編制質量指標綜合指數1〕以基期q0作為同度量因素:2〕以報告期q1作為同度量因素:2/5/2023135以上質量指標指數的公式也各具有不同意義,但在實際應用中,編制質量指標指數時一般把同度量因素〔數量指標〕固定在報告期水平上,即:例:P105~1063.編制綜合指數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四個問題——P106~107綜合指數編制的一般原那么:1)在編制數量指標指數時,采用基期的質量指標作為同度量因素;
2)在編制質量指標指數時,采用報告期的數量指標作為同度量因素。2/5/2023136二、平均指數及其編制方法〔一〕平均指數的概念——P106〔二〕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1.用綜合指數變形權數編制
2.用固定權數編制〔三〕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的關系1.區別——3條P1092.聯系——1條P109例:P1082/5/2023137§6.3指數體系及因素分析一、指數體系的相關概念〔一〕指數體系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P110〔二〕指數體系的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P110二、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步驟——四步:〔一〕確定分析的對象和影響因素〔二〕確定分析對象指標和影響因素指標,并列出其關系式〔三〕建立分析指數體系及絕對增減量關系式〔四〕分析各因素變動對對象變動的影響三、綜合指數體系因素分析根據構成指數體系的各指數類型不同,指數體系可分為:個體指數體系、綜合指數體系、加權平均數指數體系和可變構成指數體系等。本節僅介紹綜合指數體系及其因素分析。2/5/2023138〔一〕綜合指數體系的概念:P112〔二〕綜合指數體系因素分析的方法——實例見P113§6.4幾種常用的統計指數一、采購經理指數〔PMI〕二、國房景氣指數三、企業景氣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四、消費者信心指數五、股價指數2/5/2023139第六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140第七章統計報告內容包括:§7.1統計報告的概念§7.2統計報告的寫作2/5/2023141§7.1統計報告的概念一、統計報告的定義P118二、統計報告的作用——5個方面:P118~119寫好統計報告是做好統計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統計從業人員一項最根本的技能,也是其綜合素質和水平的表達。三、統計報告的特點——4個方面:P119~120四、統計報告的分類〔一〕按其所分析的部門來分:一產、二產、三產統計報告〔二〕按其所分析的范圍來分:宏觀和微觀統計報告〔三〕按其所分析的深度來分:綜合和專題統計報告〔四〕按其所分析的時間來分:進度統計報告、年度統計報告2/5/2023142§7.2統計報告的寫作一、統計報告的寫作要求〔一〕撰寫統計報告需要每個作者具備一些根本的條件:P122〔二〕寫作要求——6個方面:P122~125二、統計報告的寫作流程——6個方面:P126~1312/5/2023143第七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144目錄Ch8統計實務根本概念Ch9統計標準Ch10企業主要統計報表第二講:統計實務2/5/2023145第八章統計實務根本概念內容包括:§8.1統計報表制度§8.2統計單位§8.3企業一套表§8.4主要統計指標2/5/2023146§8.1統計報表制度一、統計報表制度的分類〔一〕國家統計報表制度——三種制度:P135~137〔二〕部門統計報表制度P137〔三〕地方統計報表制度P137二、統計報表制度的管理機構P137三、統計報表制度的管理〔一〕統計調查工程的管理原那么——10條:P137-138〔二〕統計調查工程的事后監督P138四、統計報表制度的貫徹與實施〔一〕普查制度的貫徹與實施〔一〕經常性和非經常性調查制度的貫徹與實施2/5/2023147§8.2統計單位一、統計單位的概念——P141二、統計單位的劃分——我國統計單位包括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個體經營戶P141~142三、統計單位的統計原那么——兩項P142~143
2/5/2023148§8.3企業一套表一、企業一套表的概念
〔一〕根本定義P143〔二〕相關概念——6個方面P144~145二、企業一套表的實施意義——四個方面:P146~147
三、企業一套表的規劃和目標——P147-148四、實施企業一套表的根本思路:6個“要〞P148~1502/5/2023149§8.4主要統計指標——12個指標一、國內〔地區〕生產總值
〔一〕根本定義P151〔二〕核算方法——三種: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二、工業生產增長速度〔三〕資料來源——三方面:P151-152〔四〕數據公布——P152〔一〕根本定義P152〔二〕統計方法——公式及具體步驟P152-153〔三〕資料來源——三方面:P153〔四〕數據公布——P1532/5/2023150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一〕根本定義P154〔二〕編制方法——P154~155四、住宅銷售價格指數〔三〕資料來源——P155〔四〕數據公布——P155〔一〕根本定義P156〔二〕編制方法——兩個方面價格指數方法P156~157〔三〕資料來源——P157〔四〕數據公布——P1572/5/2023151五、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
〔一〕根本定義P157〔二〕編制方法——P157-158六、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三〕資料來源——P158〔四〕數據公布——P158〔一〕根本定義P159〔二〕統計方法——P159〔三〕資料來源——P159-160〔四〕數據公布——P1602/5/2023152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根本定義P160〔二〕統計方法——P160~161八、糧食產量〔三〕資料來源——P161〔四〕數據公布——P161〔一〕根本定義P162〔二〕統計方法——P162〔三〕資料來源——P163〔四〕數據公布——P1632/5/2023153九、單位國內〔地區〕生產總值能耗
〔一〕根本定義P163〔二〕核算方法——P163-164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資料來源——P164〔四〕數據公布——P165〔一〕根本定義P165〔二〕統計方法——P165-166〔三〕資料來源——P166〔四〕數據公布——P1662/5/2023154十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一〕根本定義P166〔二〕統計方法——P167十二、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三〕資料來源——P167〔四〕數據公布——P167〔一〕根本定義P167〔二〕統計方法——公式P167-168〔三〕資料來源——P168〔四〕數據公布——P1682/5/2023155第八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156第九章統計標準內容包括:§9.1統計標準的相關概念§9.2常用統計標準2/5/2023157§9.1統計標準的相關概念一、統計標準的定義——3個定義:P169二、統計分類標準化的作用——4個作用P170三、統計分類標準化的特點——3個特點P171
2/5/2023158§9.2常用統計標準一、組織機構代碼——P171
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P172三、三次產業劃分規定——P173四、統計用區劃代碼——P173-174五、城鄉劃分代碼——P174六、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P175七、企業登記注冊類型——P177-178八、企業控股情況劃分——分為6類:P178-1792/5/2023159第九章練習題見學習指導2/5/2023160第十章企業主要統計報表內容包括:§10.1根本單位統計§10.2從業人員及工資統計§10.3財務統計§10.4生產活動統計2/5/2023161§10.1根本單位統計一、根本單位的統計方法1.經濟普查年份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2.非經濟普查年份一般采用重點調查的方法二、根本單位統計的內容——15個方面P182~183
2/5/2023162§10.2從業人員及工資統計一、從業人員統計〔一〕從業人員期末人數P186~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