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大團結高智超_第1頁
中華民族大團結高智超_第2頁
中華民族大團結高智超_第3頁
中華民族大團結高智超_第4頁
中華民族大團結高智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民族大團結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中華民族篇(1、2課)第一課 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1、識記“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和“馬克思主義五觀”“兩個共同”指的是: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三個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四個認同”具體指的是: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馬克思主義五觀”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馬克思主義民族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馬克思主義文化觀2、中華民族經歷了古代的自在民族階段、近現代的自覺民族階段和新中國成立后的民族發展新階段。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華大地上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雜居共融,共生互補的格局,匯聚成了統一的中華民族。3、中華大地數千年的歷史和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奮斗,留給當代中國人的三項寶貴遺產:第一,56個勤勞、勇敢、智慧的民族, 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第二,960多萬平方千米的陸地國土和473萬平方千米的海洋疆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有家園;第三,異彩紛呈、相互包容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神,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擁有的寶貴財富,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4、簡述中華民族形成的階段①中華民族的起源與孕育;②中華民族的自在發展階段。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初步形成;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各民族大融合;元明清時期: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漸趨穩定。③中華民族的自覺發展階段;④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的新發展。5、舉例說明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整體意識的進一步增強。①1840年以后,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亡國滅種的危機把中國各民族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從客觀上促進了中華民族整體意識的進一步增強。中國各族人民在反對外敵侵略的斗爭中從自發的聯合逐漸走向自覺的聯合。②辛亥革命結束封建帝制,1912年,“合漢滿蒙回藏為一家”,“五族共和”,建立了中華民國,開啟了近代中華民族國家構建的歷程。③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中華大地,無論是邊疆還是內地;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中華民族同仇敵愾,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斗爭。各族人民組成了東北抗日聯軍、海南瓊崖縱隊、滇桂黔邊區縱隊、冀中渤海回民支隊、大青山蒙古族游擊隊等,開展抗日戰爭;新疆的維吾爾、漢、哈薩克等各族人民捐款捐物,并建立了援助前線的國際通道,成為抗日的大后方。經過長期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終于贏得了百年來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④在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長期奮斗中,中國各民族的國家意識、中華民族的自覺意識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成為各民族的普遍認同和共同歸屬。16、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有了怎樣的發展?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族人民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中華民族的國家,以“中華民族”為族稱的新型民族共同體獲得了穩固的國家形態,標志著當代中國民族國家的構建完成。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守邊防;國家大力開發建設邊疆地區;各民族政治平等,共商國是;徹底廢除了民族壓迫制度,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先后完成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使少數民族地區從不同的社會形態過渡到社會主義階段,實現了中華民族社會制度和國家管理制度的空前統一。③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各民族人員往來、經濟文化交流、相互吸收融合更加頻繁。各民族的共同性不斷增加,中華民族的統一性日益增強,中華民族大團結局面日益鞏固,國家和民族日益進步、強盛,中華民族正在走向新的偉大復興。7、新疆各民族在融合中發展新疆,古稱“西域”,居“絲綢之路”中段。多民族共同聚居,共同生活,共同開發,是新疆歷史的重要特點。①秦漢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開始形成的時期。新疆地區古代的族屬已較明確,除以地名稱謂的當地居民外,有明確記載的主要居民有:塞人、月氏人、烏孫人、羌人、匈奴人與漢人。②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地區與中原地區一樣處于社會大動蕩和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時期,內地不少漢人為躲避戰亂來到西域,以吐魯番為中心建立政權,將中原的政治、經濟制度推行到西域地區,促進了漢文化在西域的傳播。③隋唐至宋遼金時期,吐蕃、回鶻、契丹等民族也先后來到西域,加入了西域民族的行列。④元明時期,伴隨民族間更廣泛、更密切地接觸和往來,西域地區不但增加了蒙古族等,而且還出現了回族、哈薩克族及烏孜別克族等民族。⑤清朝統一新疆后,隨著民族遷徙和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到清朝末年,新疆地區已形成了維吾爾、漢、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錫伯、俄羅斯、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滿、達斡爾等民族同存的多民族格局。⑥歷史表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名民族在相互交往、融合中不斷發展、變遷,最終才成為今天的新疆各民放。都為中化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第二課 中華民族的內涵與中華民族精神1、人類工程的偉大奇跡——中國長城。今天看到的是明代修建遺留下來的,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至東北遼寧的鴨綠江邊,長6350千米。長城作為人類歷史的奇跡,當之無愧地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與天安門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兩千年來,長城在中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的積極效應,構成了中華民族心理認同的客觀依據,成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碰撞中融合的歷史見證,也是凝聚中華民族的歷史豐碑。2、中華民族的內涵:中華民族是中國境內各民族的總稱,是中國各民族在歷史、文化、社會、共同利益等方面密切結合、相互交融的多民族共同體。3、中華民族的特征:①中華民族各成員具有共同的民族認同;②中華民族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③中華民族內部不同層次的認同相互協調;4、《愛我中華》歌詞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特點,如何理解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2①中國各民族長期共處于統一的國家政治共同體之中,經過接觸、雜居、聯結和融合,也有分化和消亡,形成了中華民族這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②“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都有其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文化具有多樣性。③“一體”是指我國各民族已結合成相互依存、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整體,各民族的發展相互關聯、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形成了既有個性又有共性的民族復合體。④“多元”以“一體”為前提,是國家和民族統一條件下的“多元”;既有中華民族整體的同一性,又有各兄弟民族平等存在、各具特點的差異性。“一體”中包含“多元”,“多元”中有交融構成“一體”5、如何理解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力量源泉?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文化精華,是一個民族最本質、最深刻的文化特征,集中反映了這個民族的特有性格、價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和思想動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優秀精神品質,反映中華民族利益和進步觀念,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力量源泉。6、中華民族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基礎。 其基本內涵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7、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敬老尊賢的倫理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都是我們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思想材料。第二單元 愛國統一篇(3、4課)第三課 愛國主義是推動中華民族前進的精神動力1、愛國主義的內涵:愛國即對祖國利益的關心和維護,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濃厚感情。這種感情表現為人們對祖國的河山、歷史、文化、同胞的熱愛和眷戀。愛國主義是對愛國感情的提高和升華,是關于愛國的系統思想觀點,一般表現為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對祖國前途和命運的關心,對祖國具有榮譽感和責任感。它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及尊嚴感的統一。2、弘揚愛國主義的重要意義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 ②愛國主義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③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4、新時期愛國主義的特征: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愛國主義的主題。②堅持對外開放,是當代愛國主義的內在要求。③個人利益與社會主義祖國利益緊密相連,是當代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④緊跟時代節拍,改革創新,是當代愛國主義的崇高境界。5、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必須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必須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為祖國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建功立業,為繁榮發展中華民族的物質、精神、政治、社會、生態文明作出貢獻。③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維護祖國的獨立和主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增強民族自尊心,保持民族氣節;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必須自學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3第四課 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1、歷史和現實表明:國家統一符合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統一是各族人民不可動搖的共同意志和神圣使命。2、國家統一對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意義:①國家統一是各民族團結合作的基礎②國家統一是各民族發展進步的保障③國家統一是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的前提。3、維護和鞏固國家安全、統一的措施:①堅決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②堅決進行反對分裂的正義斗爭4、如何看待打擊“三股勢力”所謂“三股勢力”,是指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依法打擊“三股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是尊重和保障各族人民人權的重要內容。境內外“三股勢力”所策劃、制造的暴力恐怖事件,是對人的最基本權利的嚴重侵害。打擊“三股勢力”,正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和保障絕大多數人的人權,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青少年要充分認識打擊“三股勢力”的必要性,用實際行動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作出貢獻。第三單元:團結發展篇( 5、6課)第五課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基本保證1、民族團結內涵:指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中相互適應、友好和睦的關系,是不同民族為了共同理想、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標在平等的基礎上的聯合,是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之一。在我國,民族團結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各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以及同一民族內部成員之間的團結。2、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民族團結、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3、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基本保證原因:①民族團結是維系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生命線。②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根基③民族團結是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備因素4、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①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 ;②自覺維護民族團結5、如何理解“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要在全社會高興大團結的旗幟,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起來,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來,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業,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4、作為中學生,如何理解和做到“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①維護民族團結,就要求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礎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依賴、相互配合,在平等基礎上互通有無、互助合作、取長補短,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4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②維護民族團結,就要加強學習,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牢固樹立民族團結思想,不斷提高民族團結的自覺性、堅定性。③維護民族團結,就要堅持原則、明辨是非,像愛護眼睛一樣維護民族團結。④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努力做到“四個人人”的行為要求,即人人都有民族團結的思想,人人都說有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人人都做民族團結的好事,人人都爭當民族團結的模范。第六課 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途徑1、發展,是指一個國家或社會由落后的不發達狀態向先進的發達狀態的過渡與轉化,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人的自身發展等諸多內容。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途徑。2、新疆在祖國大家庭中如何發揮發展進步的?多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領導和關心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新疆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建設美好家園,創造幸福生活,使昔日“一窮二白”的面貌得到徹底改變,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蒯越。3、為什么說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途徑?①發展是當今時代振興中華的客觀要求。②發展是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基礎③發展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4、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包含的內容:①既包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也包含漢族其居住地區的繁榮發展;②既包含少數民族族體的繁榮發展,也包含整個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③既包含各民族經濟的繁榮發展,也包含各民族社會事業的繁榮發展;④既包含民族自身素質的提高,也包含民族自身特點和優點的充分展現。5、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原因: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6、如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①“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時期民族工作的主題②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③國家的支持幫助與少數民族的自力更生相結合7、如何理解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為什么要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①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②當前,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使之與全國相協調,是現階段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迫切要求。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③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④把發展作為民族工作的中心,壯大民族地區經濟基礎,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5第四單元 制度保障篇(7、8課)第七課 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政策保障1、我國主要有哪些民族政策?①堅持民族平等團結;②民族區域自治政策;③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④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干部;⑤保障各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和發展;⑥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各民族相互尊重;⑦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⑧自由興邊富民等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原因、意義 (略,詳見政治生活教材 76-79頁)3、我國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兩個重要原則:一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自治機關是國家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都必須服從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上級國家機關在制定各項政策和規劃、進行國家經濟文化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動員多方力量予以幫助和支持。二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只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是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的結合。4、國家為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制定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①把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擺在突出位置;②優先合理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③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④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⑤采取特殊措施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⑥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⑦不斷增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的投入⑧扶持少數民族地區擴大對外開放;⑨組織發達地區與民族地區開展對口支援;⑩照顧少數民族特殊的生產生活需要。以新疆為例,中央通過采取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給予巨大財力支持、制定特殊政策、輸送和培養大批人才、扶貧開發、對口援疆等一系列措施,積極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對口援疆有利于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推動了新疆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對于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促進民族團結、鞏固邊防和維護國家統一,發揮了重大作用。5、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各民族相互尊重的政策規定:①尊重各民族的飲食習慣;②尊重和照顧各民族的年節習慣;③尊重各民族的婚姻習慣;④尊重各民族的喪葬習慣;⑤在大眾傳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各民族風俗習慣的事情發生。⑥尊重少數民族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權利6、國家尊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同時在全國推廣普通話是否矛盾,為什么?不矛盾。尊重并重視少數民族在社會中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幫助他們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文字參與社會管理和行使法律權利。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言。它既是漢民族的共同語,也是我國各民族之間交流的通用語。在國際上,普通話是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話” ,是聯合國規定的工作語言之一。7、全面理解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略,詳見政治生活教材 79-82頁)第八課 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法律保障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條例》 于2010年2月1日起實施。這個條例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法制6化、規范化和日常化管理軌道,是我國首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地方性法規。該條例由2008年8月起草,2009年12月29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16次會議審議通過。針對境內外“三股勢力”不斷制造民族矛盾、挑撥民族關系的破壞行為,從維護各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現實需要出發,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出臺頒布。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條例》相關規定:該條列規定新疆民族團結教育的原則、機構職責、內容與方式、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條例規定:①反對民族分裂,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②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散步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言論;③不得收集、提供、制作、發布或者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信息;④不得實施破壞民族團結、煽動民族分裂的行為。違反上述規定,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條例》頒布的意義①為進一步深化民族團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②不斷推進民族進步事業;③有利于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④有利于維護新疆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4、為什么憲法是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根本大法①憲法總結了我國的基本國情,明確了國家民族關系的根本準則;②憲法確立了民族平等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③憲法規定了公民必須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④憲法規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地區的基本制度,為維護民族團結提供了制度保障。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 國家貫徹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的基本法律 ,是國家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各項權利的基本法律,是我國民族工作走向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的重要保障,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維護民族團結重要體現。6、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怎樣體現民族團結原則的?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質是堅持國家統一領導,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力;②民族區域自治機關要依法保障各民族平等權力,維護民族團結;③民族區域自治法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7、堅決維護法律尊嚴,確保中華民族大團結(1)維護法律尊嚴,妥善處理民族事務;為什么:①我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必須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②遵循憲法精神,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教育法、刑法等一些列法律都在相應規定中體現了維護公民平等、維護民族團結的原則,依據憲法制定的各項法律都體現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為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提供了堅實的法制基礎和有效的法律保障。③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的原則,體現了一個法治社會對生命、人權、和社會正義的尊重,是新時期黨和政府正確處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穩定的治本之策。怎么辦(措施):7①依法規范民族關系,打擊民族分裂活動,是維護法律尊嚴、伸張公平正義的需要,是促進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的需要,是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需要。②我國新階段民族之間的矛盾和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基本上屬于人民內部矛盾。處理這類矛盾和問題,必須講原則、講法制、講政策、講策略、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理。(2)維護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法律義務。怎么辦(措施):①每一個公民都要樹立法制觀念,明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責任與義務;②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識,增強維護民族團結法律意識,自覺維護法律尊嚴;③作為公民都必須遵紀守法,在法律框架內行動;④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⑤任何踐踏國家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