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4:七年級下冊文言文整理【課件講練】-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寶典_第1頁
專題14:七年級下冊文言文整理【課件講練】-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寶典_第2頁
專題14:七年級下冊文言文整理【課件講練】-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寶典_第3頁
專題14:七年級下冊文言文整理【課件講練】-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寶典_第4頁
專題14:七年級下冊文言文整理【課件講練】-備戰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寶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4

七年級下冊文言文整理課內知識整理對應練習課堂大練兵010203目錄考情解讀

文言文閱讀考試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考查重點以課內為主。考查內容主要是:(1)對常用文言實詞、虛詞意義及用法的考查;(2)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劃分句子節奏;(3)翻譯或用現代漢語說說文言文某句(主題句、哲理句、描寫句、特殊句式句)的意思;(4)評析文章的思想內容,感悟文中人物及事件的特點、意義;(5)對文章的整體感悟;(6)開放性、探究性試題,談讀后感、談看法等。1.詞語的理解:直接填空解釋、實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辨析、實詞解釋的正誤選擇。2.句子的翻譯:考查課文篇目的句子,采分點主要是句中重要實詞和句意。3.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考查寫作技巧、理解概括、主旨情感。還出現了文意理解與分析的選擇題。4.結合文章內容遷移運用:文言文的考查注重文本思想內容和知識點的關聯,如字詞解釋遷移到其他篇目,遷移到成語,文意理解題用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等。題型概述課內文言文整理第一部分課內知識整理《孫權勸學》(一)重點句子翻譯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2.卿言多務,孰若孤?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或: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6.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長兄為什么知曉事情這么晚啊!課內知識整理(二)揣摩語言1.“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怎樣的心理?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孫權怎樣的心態?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孫權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__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課內知識整理(三)課文分析1.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2.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哪些?(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4)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有所成。

課內知識整理3.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1.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于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干。帝每嘆曰:“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注】讓:責備。露布:公開的文告。

對應練習題(1)解釋畫線詞語。①及魯肅過尋陽(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肅遂拜蒙母(

)④唯傅修期耳(

)(2)翻譯句子。①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②卿言多務,孰若孤?(3)寫出出自甲文的兩個成語。

(4)根據甲乙兩文內容,用自己的話回答下列問題。①呂蒙在短時間內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為什么能夠“發憤讀書”?③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答案】(1)①到,等到,②另,另外,③于是,就,④只,只是(2)①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卻不會回信。②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么樣?(3)吳下阿蒙;刮目相待。(4)①呂蒙認清了學習的重要性,刻苦學習。②傅永遭叔父責備,受到刺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③他們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將(武人,武夫);認識到讀書意義后都能刻苦學習;都有了驚人長進。課內知識整理《木蘭詩》

《木蘭詩》是樂府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歌塑造了一位我國古代北方勤勞、孝順、勇敢、樸實的勞動婦女形象。主人公木蘭的傳奇性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詩歌還被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等不同的藝術形式,廣受歡迎。課內知識整理

(一)重點句子翻譯(注意括號內的字詞)1.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遠行萬里,投身戰事。像飛一樣地越過一道道關塞山嶺。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多年之后壯士(得勝)歸來。3.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記最大的功,被賞賜很多的財物。4.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對著窗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臉上貼裝飾物。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只眼睛時常瞇著。課內知識整理(二)揣摩語言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四句排比,寫出戰事緊急,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2.“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里夸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的內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課內知識整理4.“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5.“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多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課內知識整理(三)課文分析1.千百年來,木蘭的形象家喻戶曉,木蘭還成為美國迪士尼大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原因使得她有如此魅力?①木蘭的形象既有傳奇性,又有豐富性。她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②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又熱愛和平生活。她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美好品德,這是其形象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課內知識整理2.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點?這樣結束全詩好不好?使用隱喻作結。這樣結束全詩,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釋了“火伴”們的驚訝,對讀者必然產生的疑問做出了回答,還表明了木蘭富有機趣智慧而又充滿自豪的神態表情,豐富了木蘭的形象;同時使全詩錦上添花。3.為什么全詩將戰斗過程寫得格外簡略,對其余內容卻寫得特別詳盡?作者要突出的是對木蘭孝敬父母、勇擔重任的品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不惜筆墨。也隱含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對戰爭的冷淡和遠離。再者,這樣寫,女兒情、英雄氣匯集于木蘭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實感人,從而豐富了木蘭的性格。這樣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傾向。1.文學常識填空。(1)《木蘭詩》選自《________》,由________(朝代)________(作者)編,這是南北朝時________的一首樂府民歌。(2)《木蘭詩》既展現了木蘭的________,也表現了她的________。(3)《木蘭詩》中從側面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根據課文《木蘭詩》內容填空。(1)寫木蘭從軍后艱苦的戰地生活的對偶句是:________。(2)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于男子的議論句是:________?(3)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________。(4)寫木蘭經歷戰爭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緊張的戰斗的句子是:________。(5)寫木蘭矯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6)寫木蘭一家人高高興興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對應練習題1.【答案】樂府詩集,宋,郭茂倩,北方英雄氣概,女兒情懷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2.【答案】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課內知識整理《賣油翁》

北宋歐陽修所著的《賣油翁》是一則寫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記述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過長期反復苦練而達至熟能生巧之境。課內知識整理(一)重點句子翻譯1.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一個賣油的老頭兒放下擔子,站在那兒,斜著眼看他,很長時間都不離開。2.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油的老頭兒)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對此微微點頭。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賣油的老頭兒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4.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滴入(葫蘆)5.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熟罷了。課內知識整理(二)課文分析1、陳堯咨對待賣油翁的態度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陳堯咨由生氣到不得不為賣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為他從賣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無他,但手熟爾”的道理。2.讀了課文,你認為一個人應該如何看待自己的長處?又該如何看待他人的長處?要把自己的長處當作一種戰勝困難、張揚個性的資源優勢,而不是進行宣揚的資本。__對別人的長處,應善于汲取所長、學為己用,不可嫉妒詆毀。3.這個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長處也沒必要驕傲自滿的道理。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甲】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夫沒者豈茍然哉?必將有得于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于沒人,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對應練習題(1)解釋下面句中的畫線詞。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②康肅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③夫沒者豈茍然哉_______________④見舟而畏之_______________(2)下面句中畫線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嘗射于家圃問于沒人B.睨之久而不去故北方之勇者C.自錢孔人,而錢不濕故凡不學而務求其道D.以我酌油知之以其言試之河(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①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②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4)【甲】文中賣油翁對陳康肅公箭術的態度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5)【甲】【乙】兩文告訴人們一個什么共同的道理?【答案】(1)①夸耀,②打發,③隨便、隨意,④害怕(2)C(3)①(賣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點了點頭。②(南方人)天天與水為伴,十五歲就學會了潛水的方法。(4)無他,但手熟爾,生不識水(不學而務求其道)(5)要想學會一項技能,就得多操練。課內知識整理《陋室銘》(一)重點句子翻譯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了青色。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談笑、來往的都是博學的人,沒有無功名的人。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在這里)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瀏覽(珍貴的)佛經。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課內知識整理(二)課文分析1.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了室主人怎樣的節操和情趣?表達了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2.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膾炙人口,久為傳誦。那么本文的主題應如何概括呢?本文通過對陋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3.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這樣寫的目的何在?類比的寫作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課內知識整理4.文章對陋室從哪幾方面進行描寫?這幾方面突出陋室怎樣的特征?景色之雅: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交往之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情趣之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陋室特征:雅。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寫室中事?寫出了室主人怎樣的情感?反面虛寫。寫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之情。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為什么要這樣寫?運用類比的寫作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抱負。課內知識整理《愛蓮說》(一)重點句子翻譯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積存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它的莖)內空外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幽;潔凈地挺立(在那里)。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玩弄(它)。4.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5.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有傳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當很多了。課內知識整理(二)課文分析1.蓮之愛(君子形象)。(1)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后句象征君子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2)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體態,象征君子通達正直、豁達大度、行為端正;“香遠益清”是香氣,志潔行廉,美名遠揚。(3)氣質風度:“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資質,儀態莊重,令人敬重。2.下面這段話蘊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課內知識整理(二)課文分析3.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蓮又比作什么呢?菊是隱逸者,逃避現實。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蓮是君子,高潔典雅。它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名遠播的君子。4.本文以“愛”為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寫菊、寫牡丹是為了襯蓮,寫菊為旁襯,寫牡丹為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一)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小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有屋數間,有田數畝,用盆為池,以甕為牖①,墻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②飽后,氣吐胸中,充塞宇宙。筆落人間,輝映瓊玖③。人能知止,以退④為茂。我自不出,何退之有?心無妄想,足無妄走,人無妄交,物無妄受。炎炎論之⑤,甘處其陋。綽綽言之⑥,無出其陋。羲軒之書⑦,未嘗去手。堯舜之談,未嘗離口。譚中和天⑧,同樂易友,吟自在詩,飲歡喜酒。(選自《小窗幽記》)【注釋】①牖(yǒu):窗戶。②藜藿:泛指粗劣的糧食。③瓊玖:美玉。④退:隱退。⑤炎炎論之:(如果)以華美而論。⑥綽綽言之:(如果)以曠達面論。⑦羲軒之書:指上古時期的書。⑧譚中和天:談論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對應練習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的詞語。(1)無案牘之勞形

勞:______(2)用盆為池

為:_____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我自不出,何退之有?3.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作者的______節操志趣;在語言方面兩文文辭精煉,多用四字短語并講究______,讀來朗朗上口。答案1.

(1)勞:使……勞累

(2)為:當作,作為2.(1)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2)我自己不出仕,又何言隱退呢?3.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押韻或用韻。課內知識整理《活板》(一)重點句子翻譯1、原文: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翻譯: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2、原文: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翻譯: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這一類東西覆蓋好。3、原文: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翻譯: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面,在鐵框內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滿了一鐵框就成為一塊印版。4、原文: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翻譯: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鐵板上的藥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樣平。5、原文: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翻譯:如果只是印刷三兩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幾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速。課內知識整理二、文章內容1.全文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后順序即時間順序來寫,其中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順序即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活”字體現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過程:字是活的——“每字為一印”;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印刷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字印數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數印”;做法是活的——“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拆版是活的——“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2.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刻字),所用的原料是(膠泥),用火燒活字的目的是(令堅)3.活板排版六個步驟:答:設置鐵板→紙灰冒之→板上置鐵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煬之→按平版面4.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這個“活”字貫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過程,分別是哪些方面?答:字活:每字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數目活:每一字皆有數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藥熔。5.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體方法有哪兩條?用原文回答。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數印。6.根椐說明內容,寫出活板印刷簡要的工作流程。答:刻字——制版——排版——印刷。7.用文中詞句回答:(1)用膠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錢唇。(2)燒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極為神速。(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優點是:活。課堂訓練第二部分課堂訓練(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迨(dài)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及花之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節選自李漁《閑情偶寄·芙蕖》【注】①荷錢:指初生的小荷葉。②勁葉:指長大了的荷葉。③菡萏:未開的荷花。④異馥:異香。⑤芙蕖:荷花。課堂訓練1.解釋下列句中加劃線的詞(1)不蔓不枝____________(2)陶后鮮有聞_____________(3)而能事不已__________(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__________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2)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3.甲、乙兩個文段都寫荷花,都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但喜愛和贊美的原因有所不同,請用簡潔的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