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第一節失業理論前言失業概述失業的經濟學解釋失業的影響當前我國的失業現狀及失業問題的解決一前言
當今時代,失業也漸漸成了一個熱詞。在大學生中,甚至流傳一句:“畢業等于失業”。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失業問題相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來說,或許更為嚴重。那么失業問題是否真的那么嚴重呢?我想:下面的一組圖文資料會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1929年到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的華爾街火爆的人才市場畢業=失業大學生排隊在人才市場找工作2009年初廣東預計970萬外省民工涌入就業需求僅190萬2009年2月5日,北京農展館新館,招聘會現場人山人海。新京報記者張濤8日上午,老國展展廳外的道路上,某咨詢公司打出招牌吸引求職者的目光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2008年城市登記失業率4.2%,登記失業人數886萬截至2009年9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與前兩個季度和去年底持平,城鎮登記的失業人數是830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5萬人,與去年底持平就業形勢相繼惡化。美國失業率從08年1月份的4.9%持續上升至12月份的7.2%,為1993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點。今年以來,失業率繼續攀升。美國失業率由1月份的7.6%上升到3月份的8.5%、4月份的8.9%,5月份的9.4%,連續12個月持平或上升,為1983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創25年來美國失業率的新高。今年5月份,歐元區失業率由2月的8.7%增至9.2%,為2005年11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日本4月份失業率為5%,為200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4月份俄羅斯失業率已上升到10.2%,為近10年最高。5月份俄羅斯失業率比4月份降低2.6%,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降低。發展中國家總體失業上升,但地區間存在差異,拉美失業率下降,如巴西4月份的失業率為8.9%,略低于3月份的9%。部分亞洲國家穩定,如韓國4月份失業率為3.7%,與3月份持平(但5月下降到3.9%)在我國,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外貿需求銳減,股市下挫,房價走低,財富縮水引起投資、消費需求減弱,企業開工不足甚至部分倒閉,也正引發失業現象增多。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失業問題裁員風潮持續受全球金融危機波及,美國華爾街花旗銀行宣布全球裁員5.2萬人硅谷網路電腦及軟體公司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SunMicrosystemsInc也稱升陽電腦公司)宣布裁減全球員工的18%,約6,000人
金融危機的影響通用歐洲分廠部分工人26日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公司大幅裁員計劃經濟危機兇猛:豐田59年來首次虧損金融危機的影響金融風暴:就業影響金融風暴也使他們雪上加霜舒淇片酬降三成這已經是跳樓價了李冰冰、周迅:目前還未波及到我們擋不住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二、失業概述(一)概念所謂失業(Unemployment)是指在勞動范圍內,有就業能力并且有就業要求的人口沒有就業機會的經濟現象。出現以下三種情況之一的人群也屬于失業者(1)被暫時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崗位的人;
(2)于30天之內等待到新的工作單位報到的人;
(3)由于暫時患病或認為本行業一時沒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尋找工作的無業者。失業率:是指失業人口占勞動人口的比率(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二)失業的界定與衡量就業:勞動力從事有收入的工作。就業者:指從事有酬工作的人,以及有職業但由于生病、罷工或休假而暫時沒有去工作的人。失業:勞動力想工作而沒有工作做。失業者:在一定年齡以上、有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在某一時間內沒有工作或工作時間沒有達到規定標準,并正在積極尋找工作的人。1、美國標準16-65歲;新加入勞動力隊伍第一次尋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勞動力隊伍正在尋找工作已達4周以上的人;為了尋找其他工作而離職,在找工作期間作為失業者登記注冊的人;被暫時辭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崗位而連續七天未得到工資的人;被企業解雇且無法回到原工作崗位的人,既非自愿離職者。2、我國標準“就業人員”指男在16至60歲、女在16至55歲的法定勞動年齡內,從事一定的社會經濟活動,并取得合法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員。其中勞動報酬達到和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為充分就業;勞動時間少于法定工作時間,且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標準,本人愿意從事更多工作的,為不充分就業。“失業人員”指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工作能力,無業且要求就業而未能就業的人員。雖然從事一定社會勞動,但勞動報酬低于當地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視同失業。3、失業的衡量失業率:是指失業者人數在勞動力總數中所占的比例。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總人數
100%
勞動力總數=就業人數+失業人數在西方經濟學中,失業率被稱作“痛苦指數”。勞動力參與率:指勞動者人數在人口總數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失業程度的另一個指標)。我國失業統計數據資料來源: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盧鋒《經濟學原理》我國2000-2008年失業率項目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經濟活動人口(萬人)739927443275360760757682377877就業人員合計(萬人)720857302573740744327520075825764007699077480城鎮登記失業人數(萬人)595681770800827839839830886城鎮登記失業率(%)
3.13.64.04.34.24.24.34.04.22003-2007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及登記失業率
4、我國的失業率中國社科院勞動就業專家馮蘭瑞教授認為:2003中國失業率已接近30%。美國卡托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多恩認為,2002年,中國城市和農村的總失業率已達到10%,失業人數在3000萬至4000萬之間。其中,農村的失業率在10%至15%之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程曉農博士估計,中國城市的實際失業率達到20%,失業人數約有4000萬至5000萬人,他認為,我國內地中小城市的失業率都在30%以上。
33%的失業率是怎樣算出來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口為2400多萬人,企業下崗職工為4000多萬人,農村剩余勞動力1.79億人(不包括農村人口上學畢業、軍轉復員等約250多萬人),國有企業和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每年裁減的冗員300多萬,大學畢業生700多萬,城鄉新成長的勞動力近2000萬人,減去GDP增長的8%、就業彈性系數0.13、為勞動力市場提供的800萬個就業崗位來計算,我國真實失業人口為2.61億人。按全國勞動力資源7.9億人計算,我國目前城鄉人口失業率至少在33%以上。(三)、失業的分類1、根據主觀愿意就業與否,可分為自愿失業與非自愿失業。(1)自愿失業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實際工資超過其邊際生產率,或者說不愿意接受現行的工作條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業。由于這種失業是由于勞動人口主觀不愿意就業而造成的,所以被稱為自愿失業,無法通過經濟手段和政策來消除,因此不是經濟學所研究的范圍。(2)非自愿失業,是指有勞動能力、愿意接受收現行工資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現象。這種失業是由于客觀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過經濟手段和政策來消除。經濟學中的所講的失業是指非自愿失業。2、非自愿失業可分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以及周期性失業(1)摩擦性失業是指生產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由于轉換職業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業。這種失業的性質是過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原因:引起摩擦性失業的原因不是由于更換新工作需要時間,就是由于找工作者與合適的工作空缺之間缺乏信息。(即變換工作和缺乏工作信息)如:建筑工人在兩個項目之間的空閑時期會經歷短暫的失業。(2)結構性失業:是由于失業工人的技能與現有工作機會所需要的技能不匹配而導致的失業。是長期的。失業者需要培訓或重新接受教育。原因:當工人缺乏相關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相應的技能時,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新技術采用,比較差的學校,新產品,國際競爭、地理差異、參加工作的限制、政府給予的特權的變化等。(3)周期性失業:在經濟衰退時,由于絕對的工作缺乏導致的失業。當GDP下降,公司倒閉、工作消失時工人爭奪越來越少的工作機會,與搶椅子的游戲類似。(4)缺口性失業缺口性失業是指由于經濟增長的速度小于勞動力增長的速度使得經濟社會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而形成的失業。這種失業本質上來說也是總需求不足引起的,也屬于非自愿失業,一般很難與周期性失業相區分,往往并入周期性失業中。(5)季節性失業3.隱蔽性失業隱蔽性失業,也叫隱形失業,表面上有工作,實際上對生產并沒有做出貢獻的人(即有職無工的人)所處的就業狀態。其邊際生產力為零。隱蔽性失業也具有非自愿的特征,并且其根本原因在于總需求不足,這種失業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顯性失業。三自然失業率和自然就業率1、充分就業與自然失業(1)充分就業:消滅了周期性失業時的就業狀態。(注意:充分就業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業。)(2)自然失業:由于某些難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業。2、自然失業率(1)定義:指經濟社會在正常情況下的失業率,它是勞動市場處于供求穩定狀態時的失業率。這里的穩定狀態指既不會造成通貨膨脹也不會導致通貨緊縮的狀態。(無貨幣因素干擾)是不可避免的一種失業率與自然就業率相對應假定L表示勞動人口數量,E表示就業人數,U表示失業人數,因此有L=E+U,U/L就是失業率。如果f=再就業人口/失業人口表示重新就業率,s=離職人口/就業人口表示就業人口中的離職率,且都是常數,假定經濟處于長期均衡狀態,失業率不再變動,就有:fU=sE,即:fU=s(L–U)所以,U=sL/(s+f)U/L=s/(s+f)這一等式表明,經濟處于長期均衡時的失業是由失業人口重新就業比率f和就業人口離職比率s共同決定。離職比率越高,失業率就會越高;重新就業率越高,失業率越低。(2)自然失業率的表達式重新就業人口離職人口三、失業的經濟學解釋1.古典失業:由于工資剛性所引起的失業。工資調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現失業。把這種情況下的失業稱為古典失業,即可以用古典理論來解釋的失業現象。一般的,古典理論中,真實工資完全富有彈性,能夠隨時調整,勞動力市場始終出清。但是,為了解釋廣泛存在的失業現象,古典理論作出部分調整,認為非市場因素(法律、制度)阻止了真實工資的調整,從而導致失業。2.凱恩斯的解釋——有效需求不足以邊際消費傾向MPC遞減規律說明消費需求不足用資本邊際效率MEC遞減規律說明投資需求不足消費、投資需求的不足→→總需求不足→→周期性失業)450失業AD1AD0NN2N1AD2YY2Y1Y=f(N,K)流動偏好。總把一定貨幣保持在手里。總需求減少
失業解釋:出清、競爭性勞動力市場。NDSWW*NEN*就業自愿失業出清的勞動力市場中的失業E勞動供求曲線的均衡點在E廠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資水平W*的工人數量NE。此時,另有數量為N*—NE的工人,雖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資較高。是自愿失業。3.失業的供求分析NDSWWENEN*就業非自愿失業非出清的勞動力市場:失業E一次經濟波動使得勞動工資過高W*。尋找這個高工資的勞動力N2但是企業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現勞動過剩N2-
N1。為非自愿失業。N2W*N1
自然失業——古典失業
★由工資剛性引起的失業(N2-N1)。
4.工資剛性工資剛性又稱工資粘性。工資粘性是指工資不能隨著勞動市場供求的變化做出及時地相應調整,工資上升比較容易而下降卻比較困難。形成工資粘性的原因是:
⑴勞動合同論;⑵隱含合同論
⑶失業滯后論;⑷效率工資論
⑸最低工資法四、失業的影響1、失業的影響主要分為:社會影響和經濟影響失業的社會影響雖然難以估計和衡量,但它最易為人們所感受到。失業威脅著作為社會單位和經濟單位的家庭的穩定。沒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損失,戶主就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滿足,家庭關系將因此而受到損害。西方有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解雇造成的創傷不亞于親友的去世或學業上的失敗。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際關系也受到失業的嚴重影響。一個失業者在就業的人員當中失去了自尊和影響力,面臨著被同事拒絕的可能性,并且可能要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終,失業者在情感上受到嚴重打擊。
失業的經濟影響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理解。當失業率上升時,經濟中本可由失業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和勞務就損失了。衰退期間的損失,就好像是將眾多的汽車、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銷毀掉了。從產出核算的角度看,失業者的收入總損失等于生產的損失,因此,喪失的產量是計量周期性失業損失的主要尺度,因為它表明經濟處于非充分就業狀態。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根據美國的數據,提出了經濟周期中失業變動與產出變動的經驗關系,被稱為奧肯定律。3、奧肯定律奧肯定律的內容是:失業率每高于自然失業率一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于潛在GDP兩個百分點。換一種方式說,相對于潛在GDP,實際GDP每下降兩個百分點,實際失業率就會比自然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點。
結論:實際GDP必須保持與潛在GDP同樣增長,以防止失業率上升。2、失業的經濟學損失增加了社會福利支出,造成財政困難;加劇了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影響社會穩定;最大損失是實際GDP的減少——奧肯定律五、當前我國的失業現狀及解決(一)我國失業的五大類型第一,勞動力供給總量嚴重大于需求總量而產生的勞動力總量過剩型失業。衡量勞動力需求總量增加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就業彈性系數,即經濟增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業率增加的百分點,或者說就業增加率與經濟增長率的比值。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就業彈性系數都在0.20以下,這就意味著我國的經濟增長對勞動力需求強度越來越小;第二,勞動力供求結構失衡導致結構型失業。一是由于技術進步引起的產業結構升級,無法適應新技術的勞動力從原有崗位或企業中退出,產生的失業和新技術的應用所直接代替的勞動力;二是所有制結構變動。國有企業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客觀地要求分流富余人員,從而產生失業;三是需求結構的變化。新的適應市場的產業不斷發展,從而也必然有一部分勞動力被淘汰成為失業人員;第三,由于勞動力的觀念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而導致觀念型失業。如愿意在公有制企業工作,不愿意到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愿意到大城市就業,不愿意到小城市就業;樂意到城市就業,不樂意在農村就業;不愿到新興服務業就業;對新興的工作方式不適應等;第四,由于信息不暢通而導致的信息阻滯型失業。由于信息的不暢通,有大量勞動力不知道哪里有工作;第五,由于體制性障礙而產生的體制型失業。各個地區的社會保障還沒能夠銜接起來,直接制約了城市勞動力的流動。
(二)我國失業的根源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帶來的結果產業結構調整引起失業增加國有企業改革使富余人員下崗體制障礙引起失業戶籍問題上山下鄉失業治理政策主動的政策被動的政策控制勞動的供給規模,如延長勞動者受教育的時間;降低最低工資;進行職業培訓;提供就業信息;加速勞動流動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三)失業的治理政策失業的治理:對癥下藥周期性失業的治理——調節總需求刺激私人投資,為個人消費的擴大創造條件。促進國家投資,通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來刺激總需求。摩擦性失業的治理——改進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業的治理——人力政策試圖阻止或至少是減緩導致結構性失業的經濟結構變化是得不償失的;要接受伴隨經濟增長的經濟結構變化并設計出使經濟更適應這種變化的政策——人力政策。對于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只能降低其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
2003-2007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單位:萬人治理的效果2003-2007年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
單位:萬人治理的效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從緩解就業壓力和降低失業率的角度看,第三產業本來是大量吸納勞動力的主渠道,但我國目前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只占總從業人員的26.8%,明顯低于發展中國家5O%的水平。因此,今后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把第二產業的失業、下崗人員大部分向第三產業轉移,少部分還應當向第一產業回流。積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尤其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乃至民營經濟作為為我國勞動力的就業重要去向,對吸納勞動力,舒緩就業壓力的幫助足不可估量的。如科技型的民營企業需要較高水平的工作人員,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則可以容納較多的勞動力,而且對勞動力的水平要求不高。適當保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但是,隨著技術含量和投資的增加,技術和資本比勞動以更快的比例增加,從而使得城鎮工業部門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不斷變小。根據我國人口總量多、人口質量不高的現實國情.我國應當適當保持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以利于增加就業,減少失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我國華西村、大邱莊等地農村由于經濟快速發展,本地工業化水平大大提高,不僅沒有出現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反而逆向吸納了不少的城鎮勞動力,也是有力的例證。培育發展教育產業和教育市場隨著社會進步和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是朝陽產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比如,美國教育產業的產值日前已處于所有產業中的第3位。積極轉變下崗職工的就業觀念下崗職工尤其是國企下崗職工必須徹底改變就業觀念,拋棄等靠要的思想,盡快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四)針對我國目前的現狀可采取下列措施第二節:通貨膨脹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1923年《每日快報》上刊登過一則軼事:一對老夫婦金婚之喜,市政府發來賀信,通知他們將按照普魯士風俗得到一筆禮金。第二天,市長帶著一眾隨從隆重而來,莊嚴地以國家名義贈給他們1萬億馬克——或者半個便士。美元與馬克的比率從1921年1月的1∶64,到1923年11月已經崩潰為1∶4.2萬億“政府鎮定沉著地繼續印發這些廢紙,因為,如果停止印發的話,政府就完蛋了,因為一旦印刷機停止轉動——而這是穩定馬克的先決條件——騙局馬上就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受驚的人民注意到,他們即使有幾十億馬克,也只有挨餓的份兒,那他們一定會作出這個結論:我們不能再聽命于一個建筑在騙人的多數決定的玩意兒上面的國家了:我們需要獨裁。”——希特勒波黑戰爭時期第納爾的貶值津巴布韋2008年5月6日,津巴布韋報紙刊登了當天開始發行的面額為1億和2.5億津元的兩種鈔票的樣本2008年5月15日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拍攝的印在津巴布韋報紙《先驅報》上的新版巨額津元紙幣樣本2009年1月16日,津央行發行面值為10萬億、20萬億、50萬億和100萬億的巨額鈔票面額60億元的紙幣當時竟只能買下大約77粒米匈牙利,1946年發行的面值為100萬億便戈的鈔票1946年6月3日發行的面值為10的21次方便戈的鈔票,于1946年7月11日取消,而面值為10的27次方便戈的鈔票僅作為付稅之用1973-1992年部分發達國家年均通脹率加拿大6.8%法國8.1%西德3.7%意大利12.5%日本-2.7%荷蘭4.0%瑞士3.9%英國9.8%美國5.8%目前世界一些國家通貨膨脹情況一、物價指數1、物價總水平/一般物價水平:全社會所有商品和服務的總價格水平2、物價指數:衡量物價總水平的變動的指數1)消費者價格指數2)生產者價格指數3)GDP平減指數1)CPI消費者價格指數:依據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的消費開支編制的指數(consumerpriceindex,CPI)CPI的計算過程固定一籃子物品和勞務: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房租。計算每年這一籃子貨物的費用選擇基年,計算價格指數衡量了消費者生活費用的變動程度年份食品衣服消費量價格消費量價格200020012002100····12350····20304020002001
2002
20002001
2002100╳1+50╳20=1100(元)100╳2+50╳30=1700(元)
100╳3+50╳40=2300(元)(1100/1100)╳100=100(1700/1100)╳100=154(2300/1100)╳100=209.09物價水平CPI:因物價上漲,購買同樣數量物品,需要開支更多。以2000年為基年,以基年為1002)PPI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priceindex,PPI):依據企業購買的原材料等投入品的開支而編制的價格指數。計算方法類似于CPIPPI衡量了生產者生產成本的變動年份電力鋼鐵消費量價格消費量價格200020012002100····12350····20304020002001
2002
20002001
2002100╳1+50╳20=1100(元)100╳2+50╳30=1700(元)
100╳3+50╳40=2300(元)(1100/1100)╳100=100(1700/1100)╳100=154(2300/1100)╳100=209.09物價水平PPI以2000年為基年,以基年為1003)GDP平減指數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Ⅹ100名義GDP:當年價格*當年最終產品產量實際GDP:基年價格*當年最終產品產量剔除了價格波動后的”真實“的生產能力的增長如果產量沒有增長,僅價格增長,則名義GDP增長,實際GDP不變如果GDP平減指數>1,則這種增長是價格上上所致,因此GDP平減指數可以衡量一般物價水平。年份食品衣服產量價格產量價格2000200120021001502001235010015020304020002001
2002
2000
2000
20012001
2002
2002100╳1+50╳20=1100(元)150╳2+100╳30=3300(元)
200╳3+150╳40=6600(元)100╳1+50╳20=1100(元)150╳1+100╳20=2150(元)200╳1+150╳20=3200(元)(1100/1100)╳100=100(3300/2150)╳100=153.5(6600/3200)╳100=206.25名義GDP實際GDP:以當年產量*基年價格(2000)計算的GDPGDP平減指數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Ⅹ100上述三種指數只是樣本不同,從不同的側面反映物價總水平的變動PPI和CPICPI用來監視生活費用隨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動PPI用來監視企業生產成本的變動通常認為PPI可以指示CPI的變動GDP平減指數和CPI當飛機價格上升:
CPI不變,但GDP平減指數上升當進口商品價格上升:
GDP平減指數不變,但CPI上升樣本的選擇問題沒有任何指數能夠完美的反應物價變動二、物價指數的波動形態: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1、通貨膨脹和緊縮2、通貨膨脹率1.通貨膨脹和緊縮通貨膨脹:物價總水平的普遍而持續上漲是物價水平整體普遍的上漲。但不一定所有的物價都上漲同樣的幅度,在一次通脹中,一些價格可能上漲的比平均水平更快,一些稍慢,甚至下降是持續一段時間的上漲:如果物價立刻上漲到一個水平后立刻穩定下來,不適合稱為通脹(應為價格沖擊)通貨膨脹與高物價水平是不同的高物價水平并不意味著存在通貨膨脹,只有物價水平不斷地持續上漲,才存在通貨膨脹通脹是動態的,高物價是靜態的通貨緊縮:物價總水平的普遍而持續下降2、通貨膨脹的衡量——通貨膨脹率1)(同比的)通貨膨脹率:和上一年相比的物價指數變動百分比2000年為基年,則該年價格指數為1002001年指數為154,則該年通脹率為(154-100)/100=54%2002年指數為206.25,則該年通脹率為(206.25-154)/154=33.9%發布的月度的通脹率是和去年同期相比2)月度環比的通貨膨脹率:和上月相比國家統計局發布了8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CPI,同比上漲了6.5%,這一增幅達到了最近十年來的最高從八大類別看:1、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8.2%。2、煙酒及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7%。3、衣著類價格同比下降0.9%,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7%。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2.3%。6、
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下降1.3%。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1.1%。
8、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4.3%。100,000,000,000,0001937193919411943194519471949年份
(1937年1-6月=1)價格指數、貨幣發行指數價格指數貨幣發行指數1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100,000,0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0100,000,00010,000,0001,000,000100,00010,00010010111,000100101中國40年代超速通貨膨脹三.通貨膨脹類型(一)根據通脹期間物價上漲速度分(二)按表現形式分(三)按成因分(一)根據通脹期間物價上漲速度不同,通脹可分為爬行通貨膨脹:年度物價上漲幅度不超過5%;溫和通貨膨脹:年度物價上漲幅度不超過10%;奔騰/急劇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幅度超過兩位數超速通貨膨脹或惡性通貨膨脹:物價年上漲幅度達到三位數或更高(二)按通脹的表現形式分公開型通脹是指引起通脹的動因不受限制地直接通過一般物價水平上漲表現出來的通脹形式.抑制型通脹又稱隱蔽型通脹:由于受到價格管制,通脹的壓力不通過一般物價水平表現出來,而是以非價格方式表現出來(黑市、配給)(三)根據通脹成因,通脹可分為1.需求拉動型通脹;2.供給推動型通脹;3.混合推進型通脹(通貨膨脹的慣性)4.結構型通脹;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是指由于總需求超過總供給而引起通貨膨脹。從需求的角度來解釋通脹,又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凱恩斯主義的說法認為,通脹的產生是由于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超過了現行價格條件下可能的供給(潛在產量),從而導致價格上漲。貨幣主義的說法認為,通脹的產生是由于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而導致物價上漲。1.需求拉動通貨膨脹凱恩斯主義的解釋:1)產出量低于潛在產量時,需求增加會刺激產量的提高,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2)在潛在產量范圍之內,由于瓶頸現象,需求增加一方面繼續引起產量增加,另一方面又會引起物價上漲。3)產量達到潛在產量后,由于生產能力的制約,總需求的增加不能再引起產量的增加,而只是導致物價水平按同一比例增加。
準通貨膨脹0P2真正的通貨膨脹YPASAD1AD2AD0P1P0Y1Y0YF①②③◎◎
需求方面的原因或沖擊主要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消費習慣的突然改變,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動等等。貨幣主義的解釋這種解釋是以貨幣數量論為基礎的。根據交易方程式:M·V=P·Y
,價格水平P必然會與貨幣量M以同一比例增加。根據古典經濟學,產量恒等于充分就業產量,所以,AS為一條位于充分就業產量處的垂直線。當貨幣供給量增加時,就會導致LM曲線右移,進而導致AD右移,最后,產量沒變,價格卻上升。ASYPAD1AD20P2P1◎◎YF兩種解釋的比較:兩者都認為產生此種通貨膨脹的原因在于:過多的貨幣支出追逐在充分就業條件下才能生產出來的有限的物品供給。但兩者也有細微的差別:在凱恩斯主義的模型中,總支出增加導致IS曲線右移,因而利率上升;而在貨幣主義的模型中,貨幣供給量增加導致LM曲線右移,因而利率下降。德央行1922-1923年2.供給推動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于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脹。1、工資推動通貨膨脹:是指不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造成的過高工資所導致的通脹。2、利潤推動通貨膨脹:指壟斷企業和寡頭企業利用市場勢力謀取過高利潤所導致的通脹。AS1AS2ASYPAD10P2P1◎◎YFAS3◎E3E2E1Y1Y2Y3P3如圖所示,隨著總供給曲線由于成本提高(或來自工資的超生產率的提高,或來自利潤的超成本的提高)而不斷左移時,它與不變的總需求曲線的交點沿著后者不斷地向左上方移動,這意味著經濟的產出量不斷地減少,而價格水平則不斷地上升。3.混合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慣性)當人們對通貨膨脹已經形成預期,并采取自我保護時,由這類保護行為所引起的通貨膨脹,稱為慣性的通貨膨脹或預期的通貨膨脹。4.結構型通脹由于不同國家的經濟部門結構的某些特點,當一些產業和部門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發生變動時,往往會通過部門之間的相互看齊的過程而影響到其他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需求轉移型部門差異型外部輸入型需求轉移型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某個部門的一部分需求轉移至其他部門,而勞動力及其他生產要素卻不能及時轉移,這時需求增加的部門的工資和產品價格就會上漲,而需求減少的部門的工資和產品價格由于存在剛性,卻未必下降,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升。部門差異型產業部門生產率的增長快于服務業部門,但兩大部門的貨幣工資增長速度卻大體相同,而且這種增長速度是由產業部門生產率的增長速度決定的,結果造成服務業部門貨幣工資的增長速度超過其生產率的增長速度。這種部門間生產率增長速度的差異和貨幣工資的一致增長,形成服務業部門成本持續上升的壓力,從而成為價格水平上漲的壓力。外部輸入型一國經濟分為開放經濟部門和非開放經濟部門。由于“小國”在世界市場上是價格的接受者,當世界市場上的價格上漲時,開放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也隨之上漲,緊接著開放經濟部門的工資相應上漲。一旦開放經濟部門的工資上漲后,非開放經濟部門也必然向開放經濟部門看齊而提高工資,結果非開放經濟部門的生產成本上升,其產品價格也必然隨之提高。這樣就導致了“小國”全面的通貨膨脹。四、通貨膨脹的經濟影響(一)物價水平波動的福利成本(二)物價水平波動的再分配效應(三)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四)通貨膨脹對就業的影響返回(一)物價水平波動的福利成本物價水平波動的福利成本:物價水平的波動使得社會在整體上所遭受的損失1、菜單成本:價格頻繁變動,產生重新報價、更改價格標簽等成本2、皮鞋成本:在存在明顯的通脹時,人們為減少貨幣持有量而犧牲的方便和時間更頻繁的往返銀行、囤積貨物、兌換貨幣(二)物價水平波動的再分配效應通貨膨脹產生財富和收入的再分配:固定收入者(退休金):受損對領取工資的準固定收入者:受損持有實物資產者:可能得益持有金融資產者:可能得益債權人:受損債務人:得益從社會層次看低收入群體因其多為固定收入者,且資產主要為少量儲蓄,最易受到通脹損害高收入階層最熟悉經濟環境,能夠迅速搜集信息的往往能夠從通脹中獲益雇員和雇主:產品價格上漲往往較工資更快上漲,雇主較雇員更易得益政府是通貨膨脹的最大受益者政府是通貨膨脹的最大受益者1)政府可以通過“通貨膨脹稅”的方式來獲取大量的資源。所謂“通貨膨脹稅”,是指政府通過”增發貨幣“而增加的收入,這被視為一種隱性的稅收。當政府通過增發貨幣來對赤字融資時,實際上就是憑空發行鈔票來支付政府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這將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并使公眾原有的貨幣貶值,公眾因此而損失的購買力即為政府的通貨膨脹稅收入。2)政府所發行的巨額國債在通脹下實際價值下降,從而政府作為債務人而收益(三)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影響1、溫和的通脹可能對產出有刺激作用2、重度的通脹損害經濟增長1、溫和的通脹可能對產出有刺激作用在輕度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產品價格的上漲速度一般總是快于名義工資的提高速度,因此企業利潤會增加,又會促進企業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是一種有利于富裕階層的收入再分配,而富裕階層的儲蓄傾向較高,因此,通貨膨脹會通過提高儲蓄率而促進經濟增長發展中國家政府稅收不足,可以通過財政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方式擴大財政投資,并采取措施保證私人部門的投資不會減少。此種措施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但同時也會因實際投資增加而促進經濟增長2、重度的通脹損害經濟增長1)會扭曲原本合理的價格體系,打亂原本合理的產業結構,導致了資源的錯誤配置2)會導致經濟主體花費大量的資源規避通脹風險,引起突發性的商品搶購和擠兌銀行的風潮。3)會導致投機活動盛行總體來說,重度通脹的持續發展損害了商業環境中“可預期性”。因無法預期投資收益而使得人們不愿意儲蓄、投資,而導致經濟衰退,甚至崩潰,據而可能導致政府垮臺。惡性通貨膨脹是一場災難1922年起德國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物價水平在1922年1月至1923年11月不到兩年間上升了100億倍。如果一個富翁在1922年初擁有300萬馬克的德國政府債券,第二年末他的全部財富還買不到一塊糖果。導致貨幣體系崩潰,經濟系統瓦解,甚至政府更迭(四)通貨膨脹對就業的影響經濟學中通常用菲利浦斯曲線來描述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的相互替代關系:失業率較低時,通貨膨脹率就較高;失業率較高時,通貨膨脹率就較低。菲利浦斯曲線如果存在,則意味著政府可以通過用通貨膨脹率來“購買”失業率菲利普斯曲線描述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的相互替代關系只在短期中存在,在長期中不存在五、通貨膨脹的治理(一)需求管理政策實施緊縮性需求管理政策,使總需求曲線右移,降低通貨膨脹率。政策辦法控制消費支出(提高利率、稅率)控制投資過熱平衡預算,控制政府支出.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方式逐漸制造衰退,以較少的失業和較長的時間降低通貨膨脹率,稱為漸進的方法。大規模制造衰退,以較高的失業率和較短的時間降低通貨膨脹率,稱為“速凍火雞”的方法。
(二)收入和價格管制政策收入政策是指政府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率而對貨幣工資和價格采取的管制政策。只能在戰爭和嚴重的自然災害的特殊時期采用。1、道德規勸2、工資-價格指導線3、凍結工資物價(三)指數化政策是指各種名義收入、如工資、利息等,部分或全部地與物價指數相聯系,自動隨物價指數的升降而升降。指數化政策是一種將通貨膨脹看成是小毛病,適應通貨膨脹,與通貨膨脹共存的政策。
(四)擴大總供給減少管制,鼓勵競爭。降低稅率,以提高對人們工作、儲蓄與投資的激勵,增加總供給最形象化地說明減稅能夠增加總供給的理論是“拉弗曲線”。拉弗曲線是一條描述稅率與稅收量之間關系的曲線(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大學商學院教授拉弗,1974任職于福特政府的聯邦預算局期間,在華盛頓一家飯店與當時的白宮參謀長助理理查德·切尼(RichardCheney)共進午餐時,為了向切尼說明稅率與稅收的關系,在餐巾上畫了這條曲線)。如圖16-7所示。拉弗曲線TEABDC01tF縱軸表示稅率,橫軸表示政府稅收收益。稅收量等于稅率與稅基的乘積當稅率為零時,政府收益等于零,政府也就不可能存在,這時經濟處于無政府狀態,這種經濟顯然是不可取的。當稅率上升到100%時,無人愿意工作或投資,沒有稅源或者稅基,因此,政府的收益也為零。實際稅率總是介于上述兩種極端稅率之間。在A點代表一個很高的稅率和很低的產量,而在B點代表一個很低的稅率和很高的產量,然而兩者可以為政府提供同樣多的收益。顯然,稅收量在E點對應的稅率上達到最大。在E點,如果政府降低稅率,產量將增加,但收益會下降;如果提高稅率,產量和收益都會下降。E點所對應的稅率是最佳的稅率,政府和政治家的主要經濟任務就在于找到這樣的稅率。
第三節、菲利浦斯曲線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二、早期的菲利浦斯曲線三、短期的菲利浦斯曲線四、長期的菲利浦斯曲線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失業與通貨膨脹是短期宏觀經濟運行中的兩個重要問題。最理想的經濟決策目標是低通貨膨脹和低失業美國20世紀70年代以前長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在通貨膨脹嚴重的年份,失業率一般較低;失業較嚴重的年份,往往通貨膨脹率較低二、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線(一)菲利浦斯曲線的提出菲利普斯在1958年研究了英國1861-1957年的失業率和貨幣工資增長率的統計資料后,提出了一條用來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增長率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線。UO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菲利普斯曲線進行了改造,認為在勞動生產率一定的條件下,工資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貨幣工資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說明:通貨膨脹率=貨幣工資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因而把飛利浦斯曲線改造為表示失業率與通脹率之間關系的曲線:用通貨膨脹率代替貨幣工資增長率,作為菲利普斯曲線的縱軸,用菲利普斯曲線表示通貨膨脹率π與失業率U之間的關系顯然:失業率高,通脹率低;失業率低,則通脹率高U代表實際失業率,U*代表自然失業率,參數表示通貨膨脹對周期性失業的反應程度(伊普西龍)(二)菲利浦斯曲線的政策含義菲利浦斯曲線表明,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在失業和通脹之間存在著一種“替換關系”,即可以用一定的通脹率的增加來換取一定的失業率的減少,或者用一定的失業率的增加來換取一定的通脹率的減少。如果實際的失業率和通脹率組合在安全區域(可以接受的組合區域)內,則社會的決策者不必采取調節行動;如果超出了安全區域,則可以根據菲利普斯曲線所揭示的關系進行調節。
π(
%·年)35047123456788621社會臨界點PCu(%)安全區域提供了一份“政策選擇的菜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管道施工安裝合同范本
- 出國勞動合同范本
- 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2025屆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期末考試數學試卷
- 2025年終總結匯報模板8
- 2025景觀照明工程施工合同書
- 2025年合作經營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建筑吊車租賃合同模板
- 2025成都市房屋租賃合同樣本
- 高一語文新學案:第二單元《短歌行》
- 2025房屋租賃合同范本授權標準版
- 生物制藥考試題(附答案)
- 電梯電磁兼容檢驗技術解決方案
- 獸醫動物福利相關考題
- 中華禮儀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 2024上海市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立式水輪發電機軸線分析及處理
- 蹲踞式起跑PPT
- 1云南省初中綜合素質,完整版綜合素質評定表
- HAD 101-07《核電廠廠址查勘》_圖文
- 北京房地產測繪細則
- 抗生素的生物效價測定法(管碟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