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微課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微課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微課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微課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政治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微課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40—1900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時間簽訂條約影響鴉片戰爭1840—1842年《南京條約》中國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__________》《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________戰爭1894—1895年《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辛丑條約》中國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900年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一、黃海海戰1.概況:1894年9月,在黃海海戰中,“致遠號”管帶______等愛國將領英勇抗敵、殉國。2.結果:黃海大戰中,中方損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鴻章命令北洋艦隊退守________,不許出海迎敵。日本乘機控制____________。二、臺灣軍民反割臺斗爭1.背景:甲午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__________被迫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2.概況:______、徐驤等,率領臺灣軍民,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誓死保衛臺灣。3.意義:顯示了臺灣軍民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和高度的愛國熱情。在長達________世紀里,臺灣人民反對殖民統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侵華日軍的罪行一、制造侵華事變1.局部侵華: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________事變,侵占中國__________。2.全面侵華:1937年7月7日,______事變(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軍________的開始。二、侵華日軍暴行1.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始,日軍六周內殺害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超過____萬。2.進行細菌戰:日本在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________”部隊,用中國健康活人做實驗,受害者__________以上。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作用1.建立:______年9月,國共兩黨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作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民族抗戰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二、國民政府組織正面抗戰1.________會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2.太原會戰:其中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也是國共合作抗日的典范。3.________會戰:其中的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的中國軍隊的最大勝利。4.武漢會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三、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戰1.抗戰路線:制定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________路線,即全面抗戰路線。2.敵后戰場:八路軍、新四軍建立______________,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3.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________指揮的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模戰役。四、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意義1.勝利:______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2.意義:是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第一次取得________的完全勝利,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__________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______戰爭勝利做出重要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一、單項選擇題:每道題目只有一個答案最符合題目要求。1.英國首相巴麥尊在議會上發表講話:“(虎門銷煙)把能給我們大英帝國帶來無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給予銷毀!這是我大英帝國的奇恥大辱!我要求議會批準政府派遣遠征軍去懲罰那個極其野蠻的國家!要迫使它開放更多的港口,要保護我們天經地義的合法貿易!”由此看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主要目的是()A.挽回鴉片貿易損失B.割占中國領土C.打開中國商品市場D.爭取外交平等2.“從這個條約的簽訂,就開始改變了明清以來朝貢貿易或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等中國與外國人之間經商的習慣和組織,開始了新的貿易制度。一夜之間,過去原本舉足輕重的行商遭到削弱。”這個條約是()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C.《北京條約》D.《辛丑條約》3.用口訣記憶歷史內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進北京,內地可游歷,軍艦長江行,賠款且不論,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沒完,接著占北京。”該口訣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李鴻章再次致電丁汝昌稱:“速帶六船來(大)沽,面商往旅(順)拼戰、渡兵運糧接濟;成敗利鈍,姑不暇計,盡力為之而已。即刻起碇,勿遲誤。”此材料表明李鴻章對此戰的態度是()A.備戰迎敵B.妥協求和C.退讓保船D.消極避戰《日本人進了中國店》5.右圖為19世紀末西方人繪制的時事漫畫《日本人進了中國店》。日本人在“中國店”獲得的好處是()A.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須同日本商定B.日本軍隊可在北京到山海關沿線駐扎C.反對日本的中國官吏都得到嚴格懲處D.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6.“道光后期以來,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與“轉折點”相接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7.右圖所示事件是日本侵華過程中制造的重大事件,它導致()A.東北三省逐步淪為日本的殖民地B.取得抗戰以來首次大捷C.國民黨取得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D.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破產8.2023年10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23年最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在共47個入選項目中,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榜上有名。這說明()①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②中國是抗日主戰場③國共合作,共赴國難④聯合國伸張正義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9.根據資料介紹,國民黨軍對日戰役、戰斗,大小近千次,陣亡將士360萬,先后有74名將軍戰死在沙場。這主要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A.為抗戰做出巨大貢獻B.推行全面抗戰路線C.在正面戰場抗戰失利D.成為抗戰中流砥柱10.下圖為“二戰主要反法西斯國家參戰數據示意圖”。它反映了()A.抗戰勝利標志著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B.國際力量支持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C.抗日戰爭結束了列強侵占中國領土的歷史D.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判斷題:正確的在括號內寫“A”,錯誤的寫“B”。11.右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的影響是: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12.黃海大戰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關鍵性戰役,雖然涌現了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但也阻止不了清政府的失敗。此戰過后,宣告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3.《辛丑條約》中最能體現清政府成為“洋人朝廷”的條款是:清政府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和懲辦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員。()14.右圖為美國飛行員隨身攜帶的求助標志。可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是中國抗戰取得最后勝利的根本原因。()15.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慶一家報紙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謎面,要求打兩個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當時謎底有兩個:屈原(原子彈),蘇(蘇聯)武。這兩個謎底的認識是正確的,因為它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二、材料解析題:結合材料以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6.2023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建成開館,坐落于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館正前方抗戰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征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廣場中軸線兩側各分布著7塊草坪,寓意七七事變爆發地和中華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戰爭。——李澤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銘記日軍侵華歷史》材料二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永矢弗諼(決心永遠牢記),祈愿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銘文(節選)請回答:(1)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一中“盧溝醒獅”和“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依據。材料二中“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和“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分別指什么?從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各舉一例,說明“捐軀灑血,浩氣干云”的表現。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并說明公祭銘文的根本宗旨。1840—1900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時間簽訂條約影響鴉片戰爭1840—1842《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900年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一、1.鄧世昌2.威海衛港黃海制海權二、1.《馬關條約》2.劉永福3.半個侵華日軍的罪行一、1.九一八東北三省2.七七全面侵華二、1.302.七三一3000人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一、1.1937二、1.淞滬3.徐州三、1.人民戰爭2.敵后抗日根據地3.彭德懷四、1.19452.反對外來侵略斗爭反法西斯反法西斯[知能演練]1.C解析:巴麥尊在議會上譴責了中國虎門銷煙給英國帶來的損失,同時還指出了侵華的目的是“迫使它開放更多的港口,要保護我們天經地義的合法貿易”,這說明了其為英國工業品打開中國市場的真實企圖,故選C項。2.A解析:題干認為這項條約簽訂以后打破了廣州“十三行”在對外貿易中的壟斷地位,這是因為有更多的地方被允許可以同外國人進行商品交易,據此可知這是《南京條約》中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開放為通商口岸的影響,故選A項。3.B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而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爆發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結束,其間占領天津和北京。該口訣反映的正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列強取得的特權和占領天津和北京的相關信息,故選B項。4.A解析:教材中介紹了李鴻章對這場戰爭的態度是避戰自保,但題干提供的信息是“速帶六船來(大)沽”和“即刻起碇,勿遲誤”,從“速”和“即刻”的關鍵詞中,可以推出李鴻章對戰爭持的是積極態度,故選A項。5.D解析:緊扣題干中的“19世紀末”和“日本人進了中國店”,可知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在此條約中,清政府被迫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辦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故選D項。6.D解析:依據“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可知在經歷此次戰爭后,清政府徹底失去了抵抗意識,淪為了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即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本題選D項。7.A解析:緊扣地圖中的“沈陽”“柳條湖”“東大營”等信息,說明該事件涉及的是東北地區,可知這是九一八事變,當時國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三省逐漸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故選A項。8.A解析:材料提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23年最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在共47個入選項目中,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榜上有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①和④的正確性,故本題選A項。②和③與題干材料無關,故排除。9.A解析:題干從國民黨的戰斗次數、陣亡將士人數進行了列舉,這些數字證明了國民黨在抗戰時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故本題選A項。B項指的是共產黨。C項在題干中無從體現。抗戰初期,國民黨抗戰是中流砥柱,進入相持階段后,中流砥柱是共產黨,故排除D項。10.D解析:由圖表中的數據可知,中國是所有反法西斯國家中抗戰時間最長,軍民傷亡人數最多的國家,這反映了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故選D項。11.A12.B13.A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