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社會沖突理論_第1頁
第九講 社會沖突理論_第2頁
第九講 社會沖突理論_第3頁
第九講 社會沖突理論_第4頁
第九講 社會沖突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社會學理論》

第九講社會沖突理論一、科塞的沖突理論二、達倫多夫的辯證沖突論三、賴克斯的沖突理論四、科林斯的沖突理論五、簡短的評價一、科塞的沖突理論LewisA.Coserservedasthe66thPresidentoftheAmericanSociologicalAssociation.HisPresidentialAddress,"TwoMethodsinSearchofaSubstance,"wasdeliveredonAugust25,1975attheAssociation'sAnnualMeetinginSanFrancisco,andwaslaterpublishedinthe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

1、社會沖突的功能科塞在《社會沖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沖突理論”這一術語。他反對帕森斯認為沖突只具有破壞作用的片面觀點,力圖把結構功能分析方法和社會沖突分析模式結合起來,修正和補充帕森斯理論。

2、社會沖突的類型:(1)現實沖突與非現實沖突?,F實性沖突是爭取自我利益的沖突,非現實沖突是由人們的敵對心理而引起的。(2)內群體沖突與外群體沖突。(3)緊密關系中的沖突。(4)意識形態的沖突與分裂型的沖突。3、社會沖突的根源:

科塞著重研究齊美爾提出的沖突之網。把沖突的根源歸結為人的本性,認為人本性中生來就有敵對性和侵略性。4、社會沖突的功能:(1)沖突是正功能還是負功能,既要看沖突的性質,又要看社會群體或社會系統的內部結構。(2)外群體沖突總體上有利于該群體內部的整合與團結,但如果內部缺乏團結在面臨沖突時可能內瓦解。(3)安全閥制度。二、達倫多夫的辯證沖突論Sociologist,politicalscientistandeconomist,RalfDahrendorfwasborninHamburg,Germany,in1929.Heearneddegreesinphilosophy,classicalphilologyandsociologyfromHamburgUniversityandin1952hegainedadoctorateofphilosophyandclassics.From1953to1954hecompletedpostgraduatestudiesattheLondonSchoolofEconomics.HewasaprofessorofsociologyinHamburg(1957-1960),Tubinga(1960-1964)andConstanza(1966-1969).HewaselectedtotheGermanparliamentfortheFreeDemocraticParty,aliberalpoliticalparty,andwasaParliamentarySecretaryofStateintheMinistryofForeignAffairsduringWillyBrandt′sfirsttermasChancellor.In1970hewasmadeaCommissioneroftheEuropeanCommissioninBrussels.HealsocontinuedpursuinghisacademiccareerandwasadirectoroftheLondonSchoolofEconomics(1974-1984)andawardenofSt.Anthony′sCollege,agraduatecollegeatOxfordUniversityspecialisingininternationalstudies.HavingtakenBritishcitizenshipin1988,in1993hewasgrantedalifepeerageandwascreatedBaronDahrendorfofClareMarketintheCityofWestminsterbyQueenElizabethII.Sincethen,hesitsintheHouseofLordsasacross-bencher,amemberwhoisnotalignedtoanyparticularparty.HeisaprofessoratBerlinUniversity′sFacultyofSocialSciencessince2005.達倫多夫,德國社會學家,沖突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漢堡,1944—1945年被囚于納粹集中營。1947年入漢堡大學學習,1952年到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學習社會學,1956年獲博士學位。1959—1969年先后在薩爾大學、漢堡大學、圖賓根大學、康斯坦斯大學執教。1974年出任倫敦經濟學院院長。他認為權威的不平等分布是社會沖突的根源,制度化的權威和權力結構導致系統的社會沖突。和諧與秩序只是局部的和暫時的,強制和沖突則是普遍的和持久的。社會是沖突與和諧的循環過程,權力和抵制的辯證法是歷史的推動力。1、達倫多夫的思想來源

達倫多夫的思想主要是吸收馬克思的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并結合韋伯的權力、權威的思想,是一種以“權威關系”為基礎的辯證沖突論。

2、達倫多夫與科塞沖突理論比較:(1)達倫多夫主要研究沖突的根源,但科塞卻很少從制度上去探索、尋求沖突的根源而是著重分析沖突造成的后果。(2)達倫多夫認為沖突能夠直接導致社會變革,而科塞則認為沖突的功能具有雙重性,既可使社會發生變革,又可使社會趨向穩定。(3)達倫多夫把沖突的根源主要歸結于權力分配不均,而科塞則歸結為人性的原因。三、賴克斯的沖突理論賴克斯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出發,反對帕森斯以價值規范為重心的秩序理論,強調物質生活手段的分配應該在建構社會模型時占據優先地位。他認為貨幣→權力→價值→儀式的一體化社會結構,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生活手段分配上的極端不平等,必然造成被統治階級不滿情緒的日益增長,促使其成員將個人利益置于群體利益之下而結成集體行動者。一旦統治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權力對比發生變化,社會就會由“統治階段的情境”向“革命情境”運動,最終導致社會沖突和統治階級的倒臺。沖突的雙方即使認識到激烈的沖突比適度的讓步將會付出更高的代價,從而彼此作出妥協,但這種“休戰情境”也是極不穩定的。沖突雙方繼續尋找能夠滿足自己單方面利益的手段,一旦找到這種手段,權力的平衡立即被打破,沖突隨即重新取代暫時的和平。

四、柯林斯的沖突理論

RandallCollins,TheDorothySwaineThomasProfessorinSociology,GraduateGroupChair,Sociology.Education:1963A.B.HarvardCollege1964M.A.,Psychology,StanfordUniversity1969Ph.D.,Sociology,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SelectedPublications:2004.InteractionRitualChain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8.TheSociologyofPhilosophies:AGlobalTheoryofIntellectualChange.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Russianedition2002.Italian,ChineseandSpanisheditionsforthcoming.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Collins),著名社會學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他著述甚豐,其中包括《沖突社會學》(1975)、《社會學三大傳統》(1985)、《互動儀式鏈》(1986)及《哲學社會學》(1988)等。

1975年,柯林斯《沖突社會學:邁向一門說明性科學》一書出版,標志著沖突問題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早期沖突論者只是對結構功能主義進行補充和修正,認為秩序理論和沖突理論同是有用的理論工具。在柯林斯看來,社會沖突是社會生活的中心過程,僅僅提出一種補充性“沖突理論”不足以說明這一過程,必須建立一門以沖突為主題的社會學。達倫多夫和科塞的力量都比較多地涉及個人層次的沖突變量和過程,而柯林斯則旨在架通微觀與宏觀聯系。柯林斯沖突理論的主要思想:

1、早期沖突論者關注宏觀的社會結構問題,并把社會結構視作外在于個人的強制性力量。而在柯林斯則看來,社會結構是行動者的互動模式,是在行動者不斷地創造和再創造中產生并得以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