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品添加劑主講:黃文、范剛電話箱:28778377@參考書目《食品添加劑》,黃文主編,中國計量出版社出版?!禛B2760-2007宣貫教程》,黃文主編,中國計量出版社。第一章
食品添加劑概論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和法定編號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及管理法規與標準
我國食品添加劑的發展、問題與展望
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工業人民生活水平↑食品消費結構食品消費層次市場新型、方便的食品研究開發推出食品市場變化食品日益豐富食品安全問題日顯突出新型、方便的食品市場管理跟不上生產管理跟不上生產技術還不能滿足要求銷售環節還不能達到要求大家對食品添加劑有什么印象或概念?亂相叢生食品安全近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蘇丹紅一號事件——三類致癌物“大頭娃奶粉”事件——營養缺乏安徽阜陽市,229名嬰兒患病,12人死亡,10個省40家企業的55種不合格奶粉逮捕31人。毒豬油事件——致癌、致突變警惕新型地溝油三鹿嬰幼兒奶粉致使全國29萬嬰幼兒患病外國人喝牛奶結實了中國人喝牛奶結石了日本人一杯奶振興了一個民族中國人一杯奶震憾了一個民族食品非法染色事件工業明膠事件蘇丹紅一號事件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標哈根達斯深圳黑作坊PVC保鮮膜事件啤酒甲醛風波鯪魚罐頭被檢出孔雀石綠光明回收過期變質奶再生產“蘇丹紅”鴨蛋大閘蟹致癌事件瘦肉精中毒毒豬油事件人造蜂蜜事件“大頭娃奶粉”事件福壽螺致病“嗑藥”的多寶魚面粉中加面粉增白劑陳化糧事件樂事薯片抽查不合格臺灣嬰兒配方奶粉檢出致病菌北京王致和豆腐乳發霉上海星巴克售過期蘋果汁雞蛋含三聚氰胺多美滋奶粉中出現小蛆統一方便面吃出煙頭味全食品旗下奶粉被查出致病菌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奶糖含三聚氰胺蒙牛特侖蘇OMP奶王老吉夏枯草事件可口可樂阿斯巴甜事件麥樂雞事件食品安全問題食品腐敗食品污染致病菌急性食源性疾病過去現在食品添加劑蘇丹紅一號事件啤酒甲醛事件慢性食源性疾病安全問題?。。∶襟w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程度生產廠商推波助瀾地進行誤導式宣傳食品添加劑的發展與應用將何去何從?中國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方面,是否存在著安全隱患?94.3%的被訪者表示關注食品添加劑
超八成公眾認為是防止食品在保存過程中變質、變色、變味72.9%的人認為不含添加劑的食品更優質、更安全
還有的被訪者認為食品添加劑能不吃就不吃
第一節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工業一、食品添加劑是近代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
1856年英國人W.H.Rerking發明了第一種人工合成色素苯胺紫以后,人工合成色素幾乎全部取代了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應用。1906年出現于市場上的用于食品的化學品已達到12種之多。20世紀50年代,化學品在食品保藏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才日益增長,使化學品添加劑在食品中大規模地應用并生產,形成了食品添加劑行業。20世紀30年代使用化學品作為防腐劑還不普遍??萍嫉陌l展食品添加劑得到了廣泛的開發與應用保證食品的高質量食品工業的大發展推動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基料成為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工業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食品添加劑的必要性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應用使得我們的飲食豐富多彩和更易接受,可以說,當今社會我們幾乎所接觸的每一種食品都與食品添加劑息息相關,普通人每天可能攝入十幾種到幾十種的食品添加劑。啤酒蛋糕榨菜果肉飲料糖果冰淇淋火腿腸罐頭食品添加劑發展現狀在美國超市的9000種加工食品中,幾乎無例外地使用了食品添加劑。美國已批準的達2700多種。國際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已達14000余種,其中直接使用的約4000余種,常用的在1000種左右。全世界年貿易額達200億美元,其中比重最大的是香精香料及風味料,占了大約50億美元,另外,水溶膠28億美元、酸味劑22億美元、增味劑18億美元、酶制劑13億美元、甜味劑9億美元、食用著色劑9億美元、乳化劑8億美元。其他食品添加劑分別為維生素6億美元、防腐劑4億美元、抗氧劑2億美元、脂肪代用品2億美元。食品添加劑貿易額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的重要地位以色香味適應消費者的需要,從而體現其消費價值;隨著消費者對營養學認識的不斷提高;人們愿意以高價購買各種強化食品;保鮮手段的提高取得了比之罐頭、速凍品具有更有效的、更經濟的加工手段;就業人員增加和單身家庭等因素,促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增長,其色香味和質量等均與食品添加劑有關。二、食品添加劑工業和中國食品工業中國在遠古時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記載(一萬年以前)《神農本草》《本草圖經》《食經》《齊民要術》鹽鹵、石膏凝固豆漿天然色素增香中國食品工業成長為工業部門中產值居第一位的產業
食品添加劑成為中國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
中國食品工業成長為工業部門中產值居第一位的產業
1978年1998年471億元5900億元2001年9260多億元12.5倍13.1%第三位2008年77566億元食品添加劑成為中國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
2003年1993年1998年總產量出口創匯60萬噸140萬噸240萬噸62億元140億元250億元總產值2億美元5億美元7億美元2008年580億元品種2001年1618種2004年1700種(其中包括食品香料1067種)GB2760-20071812種22類1986年16類618種1990年1044種2007年(其中包括食品香料1528種)GB2760-20112314種22類2011年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和法定編號
第二節一、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域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營養價值,但必須符合上述定義的概念。即不影響食品的營養價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增強食品感官性狀或提高食品質量的作用。中國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質。營養強化劑、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09年)《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11年)日本《食品衛生法》生產食品的過程中,為生產或保存食品,用混合、浸潤等方法在食品里使用的物質。目的提高食品質量和穩定性、強化營養成分、增香添味、防止氧化變質以及延長保存期等。非天然物天然物對質量指標、限量等均有嚴格規定均以“按正常需要為限”,不作明確的各種限制規定。美國由于生產、加工、貯存或包裝而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質或物質的混合物,而不是基本的食品組分。直接食品添加劑間接食品添加劑有意的食品添加物在食品的生產、加工、貯存和包裝中少量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質,為無意加入的食品添加劑,我們通常稱之為污染物,(農藥殘留、包裝材料或者來自加工環境的某些微量物質)。英國通常它本身不用作食物來消費,無論其是否具有營養價值,都不用作食品的某種特征性成分。它添加到食品中是用以滿足食品在生產、加工、調理、處理、包裝、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的技術要求,或者可能達到某種合理的預期結果,其本身或副產物直接或間接地成為食品的組成成分。英國食品標簽法(1996)其本身通常不作為食品消費,也不是食品的典型成分,而不管其有無營養價值。它們在食品的制造、加工、調制、處理、裝填、包裝、運輸或保藏過程中由于技術(包括感官)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中或者預期這些物質或其副產物會成為(直接或間接)食品的一部分,或者改善食品的性質。它不包括污染物(農殘、包裝材料溶出物等)或者為保持、提高食品營養價值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質。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的定義二、食品添加劑的作用有利于食品的保藏和防止食品腐敗變質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增加食品的品種和方便性有利食品加工操作、適應食品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滿足其他的特殊需要二、食品添加劑的分類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適當分類按來源分類按用途分類按安全性評價分類按衛生法定義分類按來源分類天然食品添加劑化學合成食品添加劑利用動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等為原料,經提取所獲得的天然物質。采用化學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過氧化、還原、縮合、聚合、成鹽等合成反應而得到的物質。一般化學合成品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食品添加劑分類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按用途需要,迅速查出所需食品添加劑,因此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細。按用途分類中國美國歐盟聯合國中國(23種)GB2760-2011防腐劑抗氧化劑漂白劑發色劑酸度調節劑凝固劑膨松劑增稠劑消泡劑甜味劑著色劑乳化劑營養強化劑增味劑香料漂白劑護色劑酶制劑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抗結劑面粉處理劑被膜劑水分保持劑其他食品加工助劑定義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處理過程中,為使之能夠順利進行,而應用某些輔助物質。這些物質本身與食品無關,如助濾、澄清、潤滑、脫膜、脫色、脫皮、提取溶劑和發酵用營養劑等,它們一般應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應成為最終食品的成分,或僅有殘留。六號輕汽油活性炭甲醛過氧化氫美國按“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food,drugandcosmeticact,略寫作FD&C)的規定分成32類,而在第三版FD&C中分為45類。美國分成31類日本歐盟歐盟(EU)的分類則較為簡單,共分為9類,將加工助劑性質的添加劑均列為第九類輔類中。因此,按用途選擇時有些困難,似未能發揮分類的作用。至今尚未見正式對分類作出規定,在1983年的《食品添加劑》一書中共分20類,在《FAO/WHO食品添加劑分類系統》一書中按用途分為95類。聯合國(FAO/WHO)按安全評價分類A(1)經JECFA評定,認為毒理學資料清楚,已制定出ADI值,或者認為毒性有限,不需規定ADI值的。A(2)JECFA已制定暫定ADI值,但毒理學資料不夠完善,暫時許可使用于食品者。B(1)JECFA曾進行過評價,由于毒理學資料不足,未制訂ADI值。B(2)JECFA未進行過評價者。C(1)JECFA根據毒理學資料認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C(2)JECFA根據毒理學資料認為應嚴格控制在某些食品中作特殊應用者。按衛生法的定義分類“制造”是指某種物質經過生產過程使其發生了質的變化。日本“加工”是指物質沒有質的變化,只是使其在形態上起了變化,即物理變化,例如食品著色、調味等。“保存”是指對于所用的食品具有保護(病、蟲、微生物害等)作用。其他分類方法按存在狀態分類按溶解特性分類按香型分類按化學結構分類按作用方式分類色素抗氧化劑按存在狀態分類氣態二氧化硫(漂白劑)二氧化碳、二氧化氯(防腐劑)液態磷酸、醋酸、鹽酸(酸味劑)固態乳化硅油(消泡劑)焦糖色液態石蠟(被膜劑)丙二醇(穩定和凝固劑)酶制劑雙氧水香精類物質大多數食品添加劑按溶解特性分類概念水溶性油溶性醇溶性可溶不可溶糖果過程不能使用水溶性的色素,而必須使用醇溶性的色素??寡趸瘎┧苄院陀腿苄钥寡趸瘎┦秤孟憔后w香精和固體香精三、食品添加劑的法定編號食品添加劑的統一編號有利于迅速檢索,尤其是對于電子計算機檢索來說尤為重要。統一編號也可彌補分類之不足和因名稱不統一等所致的不必要重復和差錯。編碼的作用中國歐盟聯合國EU的ENo.E100至E999E×××a~對改性淀粉又單獨采用四位的“E14××”編號296種香料、營養強化劑未收編
E編碼-色素類:
E100-109–yellows黃色
E110-119–oranges橙色
E120-129–reds紅色
E130-139–blues藍色&violets紫色
E140-149–greens綠色
E150-159–browns棕色&blacks黑色
E160-199–others其他色
E編碼-防腐劑類:
E200-209–sorbates山梨酸鹽
E210-219–benzoates苯甲酸鹽
E220-229–sulphites硫化物
E230-239–phenols酚&formates甲酸鹽(methanoates)
E240-259–nitrates硝酸鹽
E260-269–acetates醋酸鹽(ethanoates)
E270-279–lactates乳酸鹽
E280-289–propionates丙酸(propanoates)
E290-299–others其他FAO/WHO的INS
FAO/WHO在1989年7月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AC)第18次會議上通過了以ENo.為基礎的國際數據系統(InternationalNumberingSystem-INS)。凡有ENo.者,INS編號絕大部分均與E編號相同,但對E編號中未細分的同類物作了補充。中國的編碼系統CNS“參照采用FAO/WHO食品法典委員會CAC/VolⅩⅣ(1983)年文件。”CNS.××.×××類別序號美國、日本等沒有對食品添加劑進行編號。但美國食用香料制造協會自1960~1993年陸續分16次發表了屬于公認為安全的各種香料名單,按字順排列給予編號,并擬定限量,共2834種,已取得FDA的批準,而作為法定編號。美國、日本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第三節食品添加劑安全使用食品安全標準管理法規質量安全檢驗一、食品添加劑的毒性、危險性和安全性科學試驗表明不管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只要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對人體絕對是安全無害的,長期吃也沒有關系。毒性危險性安全性安全性評價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評價能否使用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法律制約毒性評價對食品添加劑進行安全性或毒性鑒定,以確定該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無害的最大限量,對有害的物質提出禁用或放棄的理由。
指某種物質對機體造成損害的能力。毒性大表示用較小的劑量即可造成損害;毒性小則必須用較大的劑量才能造成損害。總之,凡具有毒性的物質有可能對機體造成危害??梢哉f食品添加劑大都具有產生危害的可能性。毒性危險性和安全性危險性指在預定的數量和方式下,使用某種物質而引起機體損害的可能性。安全性是指使用這種物質不會產生危害的實際必然性。某種物質不論其毒性強弱,對人體都有一定的劑量—效應關系;也就是說,一種物質只有達到一定的濃度或劑量水平,才能顯示其危害作用。其中列入的食品添加劑必須都是按我國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進行安全性試驗,經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報請衛生部批準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二、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毒理學評價急性毒性試驗;蓄積毒性和致突變試驗;亞慢性毒性(包括繁殖、致畸)試驗和代謝試驗;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試驗。《中國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申報時須提供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檢驗機構出具的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報告。凡屬我國仿制的化學物質,如多數國家已允許使用,并有安全性證據,或WHO已訂有ADI,同時又能證明我國產品與國外產品一致,一般進行第1、2階段后,即可進行評價,并允許用于食品,制訂使用衛生標準。凡我國創造的新化學物質4個階段試驗凡屬與已知物質(指經過安全評價并允許使用)的化學結構基本相同的衍生物前3個階段試驗決定第4階段試驗食品添加劑進行安全評價原則毒理學評價實驗的目的
確定最大無作用劑量(MNL)計算半數致死量(LD50)制定日許量(ADI)一般公認為安全者(GRAS)
如LD50劑量小于人的可能攝入量的10倍,則放棄該受試物用于食品,不再繼續其他毒理學試驗;大于10倍者,可進入下一階段毒理學試驗。
LD50也即動物的半數致死量,是指能使一群試驗動物中毒死亡一半的投藥劑量,以mg/kg表示。半數致死量(LD50)半數致死量(LD50)判斷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第二種常用指標如食鹽的LD50為5250mg/kg,味精的LD50為19900mg/kg。
毒性強度LD50(大鼠,經口,mg/kg)對人的推斷致死量極大<1約50mg大1~55~10g中50~50020~30g小500~5000200~300g極小5000~15000500g基本無害>15000>500gMNL也稱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無效量,是指動物長期攝入該受試物而無任何中毒表現的每日最大攝入量,單位為“mg/kg”。是食品添加劑長期(終生)攝入對本代健康無害,并對下代生長無影響的重要指標。最大無作用劑量(MNL)MNL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攝入量的100倍者表示毒性較強,應放棄該受試物用于食品;大于或等于100倍而小于300倍者,應進行慢性毒性試驗;大于或等于300倍者則不必進行慢性毒性試驗,可進行安全性評價。90d喂養試驗、繁殖試驗、傳統致畸試驗根據MNL進行評價的原則MNL小于或等于人的可能攝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較強,應放棄該受試物用于食品;大于或等于50倍而小于100倍者,經安全評價后決定該受試物可否用于食品;大于100倍者,則可考慮允許使用于食品。慢性試驗致癌試驗根據MNL進行評價的原則日許量(ADI)每日允許攝入量的簡稱,據JECFA對ADI的定義:依據人體體重,終生攝入一種食品添加劑而無顯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許攝入的估計值,單位為每天每千克體重允許攝入的毫克數,用mg/kg·BW表示,簡寫mg/kg。評價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終依據(AcceptableDailyIntakes——ADI)獲取ADI的數據動物實驗MNLADI1/100~1/500MNL對小動物(大鼠、小鼠等)近乎一生的長期毒性試驗中所求得的最大無作用量。安全率人和動物之間的感受不同病人和幼弱者等耐力低下者某些食品添加劑之間在毒性方面有相加甚至相乘作用糖精鈉ADI值對小鼠的MNL值500mg/kg安全率1/100ADI值0~5mg/kg每人每天ADI值70kg350mg問題???在面包、餅干等食品中加入糖精鈉150mg/kg是否安全?——GB2760規定一般成人每天對面包、餅干的最高攝入量約為0.5kg,則每人每天的最大攝食量相當于75mg。為ADI值的21.4%每人每天ADI值350mg在食品中的添加量某物質除食品外是否還有其他途徑進入人體該物質在食品中所占攝入量的比例各國飲食習慣膳食中含有該物質的各種食品的每日攝取量,分別訂出其中每種食品含有該物質的最高允許量。該物質的毒性及在食品中的實際需要。一般公認為安全者(GRAS)在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者;已知其在人體內極易代謝(一般常量范圍)者;其化學結構與某一已知安全的物質非常近似者;在廣大范圍內證實已有長期安全食用歷史者(在某些國家已安全使用30年以上者)。按FDA規定,凡屬于GRAS者,均應符合下述一種或數種范疇:三、食品添加劑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③在達到一定的工藝功效后,若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調過程中消失或破壞,避免攝入人體,則更為安全。①本身應該經過充分的毒理學評價程序,證明在規定的使用范圍內對人體是無毒無害的。②進入人體后,最好能全部排出體外;不能在人體內分解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或加入食品后形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⑨價格低廉,來源充足。④在較低的使用量的條件下具有顯著效果。⑤應有嚴格的質量標準,有害物質不得檢出或不能超過允許的限量。⑥對食品的營養成分不應有破壞作用,也不應影響食品的質量和風味。特別是不得掩蓋食品原有品質。⑦使用方便安全,易于貯存、運輸與處理。⑧添加于食品后能被分析鑒定出來。有關食品添加劑毒性的不同看法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商品質量是否符合法定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時是否嚴格遵守法定的使用范圍和最大允許使用量。應與間接進入食品的外來物(如農藥殘留、獸藥、包裝材料遷移物、谷物的霉菌毒素)及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成分與所用食品添加劑相區別。是否屬于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由熱分解所產生的誘變性物質。應該理解“絕對安全,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無論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只要攝入量充分的大和或食用時間足夠的長,都會在一些人身上引起有害的結果,包括食鹽、糖、動物脂肪等等一般認為”絕對安全”的天然物質。近些年來新的檢測技術不斷發現法規中允許使用的一些添加劑對人體有害。
嬰兒代乳食品中不得使用色素、香精和糖精類。溴酸鉀
甲醛
過氧化苯甲酰?
第四節食品添加劑的管理
一、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法規FAO——聯合國糧農組織WHO——世界衛生組織JECFA——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CAC——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CFA——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FD&C——聯邦食品、藥物和化妝品法(Food,DrugandCosmeticAct)FDA——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USDA——美國農業部FEMA——美國食用香料制造者協會法規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嚴格要求的原則不得對消費者產生急性或潛在危害不得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聯合國FAO/WHO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國際性專家咨詢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由世界權威專家組織以個人身份參加的純科學的立場評議世界各國所用的食品添加劑性質職能審議和認可食品添加劑標準、試驗方法、安全性評價不定期公布評議結果back
審議和認可JECFA所通過的各種食品添加劑標準、試驗方法、安全性評價等,再提交CAC復審后公布,以期在廣泛的國際貿易中,制定統一的實驗方法和評價等,克服由于各國法規不同造成貿易上的障礙?!皣H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職能美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安全和效果的責任由制造商承擔,但對已列入GRAS者例外。凡新的食品添加劑在得到FDA批準之前,絕對不能生產和使用。食品衛生法(PureFoodAct)食品藥物和化妝品法(FD&C)食品添加劑法肉品衛生法禽類產品衛生法FDA和USDA1908年負責EU范疇內有關食品添加劑的管理,包括對ADI的確認、是否允許使用、允許使用范圍及限量,并據此編制各種食品添加劑的EUNo.。并有各種不定期的出版物出版。歐盟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中國對食品添加劑的管理1.有關食品添加劑的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生產經營和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不符合衛生標準和衛生管理辦法的食品添加劑,不得經營、使用。第四十四和四十五條還對違反《食品衛生法》中有關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以及標簽標示要求的行為制定了相應的行政處罰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新法從第四十三到第四十八條規范了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應用,食品添加劑應當在技術上確有必要且經過風險評估證明安全可靠;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什么樣的添加劑可以添加到食品里面,國家對此制定出目錄來。目錄里面沒有的,哪怕暫時證明對人體沒有害處,也不能添加。另外,使用了什么樣的添加劑,用了多少,都要在產品的外包裝標簽里嚴格地注明。標簽必須和實際內容相一致,否則就要接受處罰。2.食品添加劑的衛生行政規章《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衛生部食品添加劑申報與受理規定》《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范》中國對生產、使用新的食品添加劑的主要審批程序為:生產或研制單位提出安全性評價等申請資料省、市、自治區一級衛生部門初審意見報送中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由衛生部食品添加劑標準科研協作組組織預審中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定經衛生部批準后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了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選址、原料采購、生產過程、貯運以及從業人員的基本衛生要求。通過這些規章文件以期更為科學、合理、透明地進行法制化管理?!妒称诽砑觿┥a企業衛生規范》3.有關食品添加劑的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食品添加劑的質量標準》《食品標簽通用標準》本標準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及最大使用量,適用于所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和使用者。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1996版)1977年首次發布強制性1996年第三次修訂截止2002年底,已經對450余種添加劑(其中包括120余種營養強化劑,不包括1050余種香料)做出了具體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規定。GB2760-2007第六次修訂
一、進一步明確了食品添加劑種類和使用范圍。新標準全面整合和梳理了1996年以來衛生部公告的添加劑名單,將食品添加劑分為22類,共1812種,其中添加劑290種,香料1528種,加工助劑149種,膠姆糖基礎劑55種。二、標準的科學性進一步提高。標準修訂過程中充分比較和吸收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和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先進成果,廣泛征求了有關專家和部門、行業協會及企業的意見,系統開展了食品添加劑監測和風險評估,提高了標準的適用性和先進性。三、建立了適用于食品添加劑使用的食品分類系統,使標準的操作性進一步增強。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所有食品都能方便地找到對應可以使用的添加劑和使用要求,便于企業依法組織生產、有關部門監管以及社會監督。我國食品添加劑的發展、問題與展望第五節我國食品添加劑的發展起步新中國成立是我國食品添加劑發展的基礎發展改革開放使食品添加劑快速發展壯大1993年成立中國食品添加劑生產應用工業協會正式組建成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80多家800多家國有企業1500余家現狀銷售額20家50家檸檬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木糖及木糖醇生產居世界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