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
社會交換理論
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體現(xiàn)交換關系主要內(nèi)容:一、社會交換理論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二、霍曼斯的行為主義交換論三、布勞的結構交換論四、艾默森的社會交換網(wǎng)絡分析五、簡短的評價一、社會交換理論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源源(一)美國社會學的發(fā)展簡史1、二戰(zhàn)前屬于引進歐洲社會學為主,形成芝加哥學派的獨領風騷局面。2、二戰(zhàn)后到50年代中后早期是“黃金時代”,結構功能主義處于主導地位3、50年代中后期以后,美國社會學進入了“后結構功能主義”時代,各種理論流派紛紛把矛頭對準結構功能主義,另立山頭,為各理論流派爭一席之地。社會交換論(socialexchangetheory):產(chǎn)生于50年代末期的美國。交換理論最初是針對結構功能主義提出的,在理論和方法上具有自然主義和心理還原主義的傾向。它強調(diào)對人和人的心理動機的研究,批判那種只從宏觀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結構或抽象的社會角色上去研究社會的作法;在方法論上倡導個人是社會學研究的根本原則;認為人類的相互交往和社會聯(lián)合是一種相互的交換過程。交換理論是社會學對人的社會地位這一古老問題的新爭論。美國戰(zhàn)后四大理論流派之一。(二)社會交換理論產(chǎn)生的思想源源1、古典經(jīng)濟學中的交換思想亞當·斯密等人認為:(1)互通有無、相互交換的傾向是人們的“自發(fā)傾向”,是由人的永恒不變的本性驅(qū)使的;(2)交換是一種永恒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交換理論對古典經(jīng)濟學理論和概念的借鑒:以經(jīng)濟學的方式解釋非經(jīng)濟領域中的社會現(xiàn)象,把經(jīng)濟學中的利潤看做是社會學中的報酬,把虧本看做是懲罰。2、人類學中的交換思想人類學家對初民社會經(jīng)濟行為的研究(1)弗雷澤用交換思想研究初民社會的親屬模式和婚姻關系,認為交換過程是人們追求自己最基本的經(jīng)濟需求的表現(xiàn)。(2)馬林諾斯基的交換心理學說《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認為特羅布里恩群島的居民有一種被稱為“庫拉”的特殊贈禮儀式,這種贈禮(交換)維系了友誼,建立了相互的義務,而建立和維持這種交換關系的力量并非僅僅是經(jīng)濟需求,還有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榮譽、身份等)的思想。(3)莫斯交換理論中的結構主義1925年寫出《饋贈分析》,又名《禮物—古式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理由》,試圖用物品交換來解釋人類行為,認為通過研究禮物和禮物交換可以揭示一個“整體性的社會”。莫斯的交換理論受到霍斯曼的高度評價,但他的工作對交換理論的影響卻是通過結構主義而間接達到的。(4)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人類學認為人的頭腦中具有某種深層結構;這種結構確定了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形式,并用它可以解釋氏族中的圖騰崇拜現(xiàn)象。交換是一種“對等性原則”,具有互惠性質(zhì);交換可分為限制性交換(二人間)和普遍性交換(三人或更大團體以上)。3、行為心理學和交換理論1、什么是行為主義心理學?(p,241)2、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研究具有強烈的實證主義色彩;關心的是描述人的行為,而不是解釋行為;只研究能觀察到的行為,并試圖建立一種刺激-反應的函數(shù)關系。◆“斯金納箱”---習得律(p,241)--強化研究;◆語言也是一種行為,因為它服從強化的概率,而且是可以控制的;◆交換理論對行為主義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鑒:(p,241)社會交換論是對功利主義的經(jīng)濟學、功能主義的文化人類學和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全面綜合,其基本研究范疇和概念包括價值、最優(yōu)原則、投資、獎勵、代價、公平和正義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社會學家G.C.霍曼斯、P.M.布勞和R.埃默森。二、霍斯曼的行為主義交換理論霍曼斯(GeorgeCasperHomans,1910~1989)1932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文學專業(yè),后轉入社會學的研究。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哈佛大學從事社會學研究。曾經(jīng)擔任社會學系主任,1964年當選為美國社會學學會主席。主要代表作有:《人類群體》(1950)、《社會行為:它的基本形式》(1961)、《社會交換的性質(zhì)》(1967)。其中,《人類群體》被默頓評價甚高,認為是繼齊美爾之后對小群體研究最有貢獻的一本書。Sociologist,borninBoston,Massachusetts,USA.HestudiedatCambridgeUniversity,UK,andtaughtatHarvard(1946–1980).Anauthorityonthesocialbehaviourofsmallgroups,hepositedgroupbehaviourtobetheresultofindividualbehaviour,andwrotesuchbooksasTheHumanGroup(1950),SentimentsandActivities(1962),andCertaintiesandDoubts(1987).(一)霍曼斯交換理論的基本概念活動報酬價值情感互動規(guī)范代價資源利潤公正性期待(二)霍曼斯交換理論的基本命題:1.成功命題:一個人的某種行為能得到相應的獎賞,他就會重復這一行動;某一行動獲得獎賞愈多,重復活動的頻率也隨之增多;獲得的獎賞愈快,重復活動的可能性就愈大。2.刺激命題:相同的刺激可能會帶來相同或相似性行為。如某人過去在某種情況下的活動得到獎賞或懲罰,而在出現(xiàn)相同的情況時,他就會重復或不再重復此種活動。3.價值命題:如果某種行為的后果對一個人越有價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復同樣的行動。當然,社會資源的價值在每個人的心中的評價是不同的。4.剝奪與滿足命題:某人(或團體)重復獲得相同獎賞的次數(shù)愈多,那么,這一獎賞對該人(或團體)的價值就愈小。經(jīng)濟學上的邊際遞減規(guī)律;男孩追求女孩現(xiàn)象等。5.攻擊與贊同命題:該命題包括兩方面:一是當個人的行動沒有得到期待的獎賞或者受到未曾預料到的懲罰時,就可能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從而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二是當個人的行動得到預期的獎賞,甚至超過期待值,或者沒有遭到預期的懲罰時,他就會高興,就會贊同這種行為。6.理性命題:人們在對兩種行動進行取舍時,會根據(jù)他(她)當時的認識,選擇那種隨著獲利可能性增大,結果總價值也增大的行為。霍曼斯的理論目標;顯然,每一單個命題只是對人類行為的局部解釋;◆霍曼斯的目標是將六個命題綜合起來考慮,將它們延伸推廣到對整體社會行為乃至社會制度的解釋。(三)霍曼斯交換理論的實際意義霍曼斯的交換理論是探討人類社會行為的一種社會學理論,其意義體現(xiàn)在對下列問題的解釋上:1、對整合的解釋(互動次數(shù)增多形成行為規(guī)范)2、對權力的解釋(“最小利益原則”解釋權力的產(chǎn)生)3、對地位的解釋(人的地位的高低取決于他們付出的多少)總結:霍曼斯交換理論主要適用于小群體的研究。(四)霍曼斯的理論缺陷1、心理還原主義把一切社會行為都歸結于簡單的心理行為,試圖用這些命題來解釋更為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實際上解釋不了)2、關于人的行為是一種理性行為的批評實際生活中,許多人的行動并不都是理性的,而是由非理性的偏好和習慣而定的,這在帕森斯那里早已有過分析。3、理論命題中同義反復的錯誤邏輯錯誤;學術語言不嚴謹。三、布勞的結構交換論布勞(PeterMichael
Blau,1918-2002)21歲隨父母移居美國,195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后任教于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73年出任美國社會學學會主席,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主要代表作有:《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1964)、《互動:社會交換》(1968)、《社會交換中的公平性》(1971)、《不平等與異質(zhì)性》(1977)。PeterMichaelBlau
was
a
leadingfigureinsociologythroughoutthesecondhalfofthetwentiethcentury,andbyitsendamongthemostcitedofallactivesociologists.Hismajorcontributionsweretothestudyofmacrosocialstructure—analyzingthelarge-scalesystemsoforganizations,socialclasses,andthedimensionsaroundwhichsocietiesarestructured.Atthesametimehewas
theauthorofanenduringlyinfluentialmicrosociologicalstudyofexchangerelations.HewasoneofthefoundersofthefieldoforganizationalsociologyandthecoauthorofahighlyinfluentialstudyoftheAmericanoccupationalstructurethattransformedthestudyofsocialinequalityandmobility.Hiscontributionstoconceptualizingandmeasuringtheparametersofsocietalsystemscontinuetoinspireandguidecurrenttheoryandresearch.(一)布勞的理論目標1、布勞對霍曼斯交換理論的基本看法:(1)霍曼斯的理論只適用于直接人際互動的小群體,只能解釋非制度的社會行為,不能解釋宏觀領域的交換行為;2、布勞的交換理論目標:既想克服功能主義忽視研究人的理論缺陷,又想彌補霍曼斯理論只局限于微觀層次方面的不足,為分析非制度化的人際互動和制度化的結構關系提供一般性交換理論框架,填補理論社會學中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之間的鴻溝。3、布勞的理論方法(構造理論遵循的步驟):
從描述交換過程及其在微觀層次上的影響開始,再從群體層次上升到制度與社會的宏觀層次,最后,考察受社會結構制約的宏觀交換過程。(249頁)4、布勞的理論重點不是個人之間的交換關系,而是社會結構的交換基礎;不是探討影響個人之間交換過程的心理因素,而是考察基本交換過程對形成和發(fā)展社會結構的影響以及業(yè)已形成的社會結構對交換過程的制約。(二)關于社會交換的概念1、布勞認為并非一切社會活動都是交換行為,交換是一種特定類型的交往,具有以下特征:(1)參與各方都期待著他人的回報,一旦他人停止了所期待的回報,這一交換便會中止。(2)社會交換是一種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自愿性活動,并且交換只能以自愿為前提。2、對交換概念的深化:(1)“經(jīng)濟人”理性選擇的特點和“邊際效益遞減”原理會出現(xiàn)或適用于社會交換領域,但在社會交換中,人的目標是多重的,沒有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報酬的價值是相對的、模糊的。(2)影響社會交換的最基本的社會規(guī)范是互惠規(guī)范和公平規(guī)范,但在社會交換中完全遵守互惠和公平規(guī)范幾乎是不可能的。(三)基本交換過程1、吸引與競爭社會交換始于“社會吸引”;社會交換是通過競爭得以實現(xiàn)–占有資源優(yōu)勢的人能夠順利地實現(xiàn)交換過程,成為優(yōu)勝者,而那些缺乏有效資源的人則未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得到公平的回報,成為失敗者。這就是競爭的結果。2、分化◆競爭的每一步結果都推動著群體內(nèi)部結構的分化;◆資源的提供者可能得到的報酬一般有四種形式,其價值由小到大分別為:金錢、社會贊同、尊敬、依從。◆結構分化的幾種模式:當具備下述條件時,人們一般不會輕易地用依從同對方交換:人們可以用某種形式的服務作為回報手段;人們可以選擇其他報酬形式;人們可以使用某種強制性手段迫使對方提供資源;人們可以找到其他資源提供者或替代資源,而不依賴于特定的提供者或特定資源。出現(xiàn)(1)網(wǎng)絡的分化模式或聲望等級的分化模式當不具備上述條件時,人們只能以依從作為回報,出現(xiàn)(2)權力等級的分化模式◆布勞的分析重點是權力分化問題:他認為權力結構是正式組織賴以形成的基礎,而正式組織是研究現(xiàn)代社會結構的基本分析單位。3、整合與沖突權力結構通過反復的交往、互動確立下來以后,就會對進一步的交往產(chǎn)生影響。(1)整合權力向權威的轉化,形成群體中對權力結構的集體贊同,從而確立了權力結構的合法法→改變了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提高了具體交往的效率,同時每個成員地位固定,按角色要求行事,無須自我顯擺→實現(xiàn)組織某種程度的穩(wěn)定平衡,促進群體整合。(2)沖突社會結構為什么會成為沖突和變遷的根源?群體內(nèi)部的報酬結構發(fā)生了變化,不再符合群體成員的報酬期待;群體成員報酬期待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原有的報酬結構已經(jīng)不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某些參與交換的成員產(chǎn)生被剝奪意識→瓦解了合法權威賴以存在的集體贊同和統(tǒng)一規(guī)范→權威蛻變?yōu)闄嗔Γ瑢е律舷录壷g的對立→有可能導致下級形成集體反抗,可能會帶來兩個結果:◆在原有結構內(nèi)部進行調(diào)整,替換原來的領導者;◆推翻現(xiàn)存的權力結構,代之以新的權力結構簡要總結:合法性權威的形成過程和群體內(nèi)部對抗力量的出現(xiàn)是推動群體運動的兩個重要因素,兩者此消彼長、相互影響,促使群體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整合與沖突交互替代的辯證特點。(四)宏觀交換觀點布勞基本觀點;宏觀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無法還原于微觀過程的突生性質(zhì),必須增添一些新的概念加以解釋。1、共享價值觀宏觀交換網(wǎng)絡的復雜性要求建立一套共享的價值觀,比如各種交換關系中社會公認的報酬期待、互惠標準、回報價值以及公平準則等。2、制度化維持一種穩(wěn)定的宏觀交換關系模式,還需要制度化過程,其核心內(nèi)容是在共享價值觀基礎上提出的一套涉及各個具體交換關系的穩(wěn)定和普遍的規(guī)范,形成權力單位,將個人及各類集體納入制度軌道。(五)簡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電代理維修合同范本
- 卸料平臺租借合同范本
- 合作養(yǎng)鴨合同范本
- 2025案例分析:續(xù)簽勞動合同禁止設定試用期
- 2025年滾筒輸送機銷售合同
-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專項達標測試卷(含答案)──觀察物體(二)、三角形及圖形的運動(二)
- 企業(yè)短期雇傭合同書
- UPS維護服務合同模板
- 商業(yè)空間軟裝設計合同
- 公租房合同建設標準提升策略
- 防洪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CAD培訓課件(基礎教程)
- 苯酚的分子組成和結構課件
- 大學生心理朋輩技能大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DB32T 3544-2019 臨床級人體組織來源間充質(zhì)干細胞 質(zhì)量控制管理規(guī)范
- 國藥茶色素講稿30課件
- 魯科版五年級英語下How many ducks do you have?課件2
- 醫(yī)院藥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DOC)
- isa-381g站用變接地保護測控裝置技術使用說明書南網(wǎng)版v3
- 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等職業(yè)學校校本教材)
- 完整版健康管理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