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

——詩的流變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經歷了那幾個階段?(同學們怎么看?)思考題詩歌發展過程先秦——︽詩經︾,︽離騷︾兩漢——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文人詩唐朝---唐詩宋朝——宋詞元明清——元曲,詩詞

朝代文學貢獻先秦《詩經》《離騷》兩漢漢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建安文學正始文學西晉左思唐代初唐盛唐詩人流派中唐晚唐詩人宋代小令(前期,后期)詩歌發展詩發展古代詩歌發展一覽表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一、原始時代的歌謠

勞動人民創作,口頭相傳。如一些勞動號子,他們是依照勞動節奏的聲音和語言的結合體。原始時代的詩歌和音樂、舞蹈有密切關系,“音”重于“義”。節奏短促鮮明,詩句短小。二、四言詩(詩經體)

產生時間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代表作是《詩經》,它開創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體制可分為“風、雅`、頌”,表現手法可概括為“賦、比、興”《詩經》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的光輝起點。如《氓》《無衣》《靜女》等等。三、騷體詩(楚辭體)

產生時間為戰國時代,代表作是《楚辭》。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楚辭》開創了詩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

中國浪漫主義的先河

大詩人屈原在楚地歌謠的基礎上創造了“楚辭”這一新形式的歌謠。其句式參差錯落,多帶“兮”字,宜于自由地抒發不同的情感,適于表現更復雜的內容。其優秀篇章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

四、樂府詩(雜言詩、五言詩)

時間為漢代,代表作品是《樂府詩集》。這些民歌閃耀著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漢樂府詩: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從不同層面,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真摯樸素的思想情感。其中最為著名的作品是反映婚姻愛情于家庭矛盾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以五言雜言為主,形式靈活多樣,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五、文人五言詩

產生于東漢末年,代表作品是《古詩十九首》。他的出現,標志著五言詩體的成熟,被譽為“五言之冠冕”。優秀篇章:《迢迢牽牛星》《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樓》等。古詩十九首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兵禍不息,在漢代民歌的基礎上,一群佚名的詩人給我們留下了五言古詩十九首,造詣極高,梁代的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其為“五言之冠冕”。它代表了漢代五言抒情詩的最高峰。擅長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蘊籍深摯的情思。尤其是那些寫相思離情的作品,言短情長,更是后世難以超越的。

六、建安詩歌

時間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這也是第一次文人創作的高潮。這一時期的詩歌,以充實的內容,充沛的感情,明朗、剛健的藝術風格,風骨與藻飾恰當地結合,被后人尊為典范,對后世文學的發展起了有益的促進作用。建安風骨

三曹、七子、以及女詩人蔡琰的詩作,及時的反映了漢末“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他們的作品關注民生,充滿激情,緣事而發,慷慨悲涼,被后人譽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七、兩晉詩歌

西晉太康年間(280-289),以“三張”(張協、張載、張亢)“二陸”(陸機、陸云)“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為代表的“太康體”詩風。當時時局穩定,經濟發展,詩人們拋棄了建安詩歌的慷慨悲涼與正始詩歌的深邃哲思,轉而向綺靡的形式技巧方面發展。特點:內容上,一是“兒女情多,風云氣少”,二是擬古模仿,缺乏現實內容;藝術形式上,一是追求文字華美與辭藻華麗,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這時期尤值稱道的詩人是陶淵明,他既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又是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繼承者,其優秀篇章如《歸園田居》。另一位大詩人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派。陶淵明,其《歸園田居》等作品,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污濁社會現實的憎惡,給人以含蓄雋永的美感享受。

八、南北朝詩歌

時間為南北朝時期,主要有樂府詩和文人詩兩類。樂府詩又分為南朝樂府和北朝樂府,文人詩中代表人物有鮑照、謝朓,尤其是謝眺他詩風俊逸豪放,創制了七言歌行,是“永明體”的代表作家。北朝代表人物是庾信。以上為古體詩部分,自唐以后,中國古代詩歌進入了近體詩的創作和繁榮時期。

九、黃金時代

——唐代詩歌(初唐)

上官儀、沈詮期、宋之問促成了近體律詩的定型。初唐四杰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沖破綺靡詩風。陳子昂提倡“漢魏風骨”在詩歌理論上頗有建樹,認為“詩歌應該有所寄托”。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盛唐時期

樂府、歌行、律詩、絕句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相輔傳揚;邊塞派、山水田園詩派,各呈異彩。李白浪漫主義代表人物,世人尊稱他為“詩仙”;詩風豪放飄逸。杜甫現實主義代表人物,世人稱之為“詩圣”;詩風沉郁頓挫。他的詩歌被稱為“詩史”。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王維、常建。邊塞詩人: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高成就:杜甫李白兼采“屈、莊”之精華,融會“儒、仙俠”之精神,進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浪漫主義詩風。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雄奇壯麗的名山大川,這一切都在其詩作中得以體現。杜甫憑借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真實的記錄了唐代封建社會由極盛走向極衰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也形成了他沉郁頓挫的風格。

中唐時期

韓愈、孟郊詩歌多“不平之鳴”,意象壯偉瑰怪,詩境奇崛雄豪。元稹、白居易詩風平易,語言質樸,瑯瑯上口。劉禹錫擅長懷古,政治諷刺詩,語言平易,以為深遠。李賀想象奇特,構思不拘常法,語言峭奇艷麗,詩境詭譎。被稱為“詩鬼”。晚唐時期社會的衰落使唐詩如夕陽殘照。惟有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的詩為這一時期增添光彩。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十、宋代的詩歌

在唐詩的高峰之后,宋人另辟蹊徑,開啟了好議論,重理趣的詩風。蘇軾、黃庭堅、楊萬里、陸游、范成大是宋代詩歌的中流砥柱。陸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詩人,也是中國詩歌史上作品最多的詩人。為國雪恥,抗敵御侮,一直是最能激動詩人情感和不斷得到表現的主題。永不衰竭的愛國熱情,使陸游唱出了那個時代最高亢的歌聲。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著有《誠齋集》。

“詞”的產生

晚唐五代時,詞已成為與“詩”并行的新詩體。溫庭筠、韋莊的詞都有所成就。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詞在藝術上造詣頗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脫去了游樂淫靡的宮廷生活氣息,國破家亡的感慨和個人悲慘遭遇之隱痛充盈其間。

十一、元曲

正當南宋詩人在淺吟低唱禍慷慨悲歌的時候,我國北方少數民族所喜愛的胡樂與中原地區的里巷之歌相結合,形成了詞以后的又一種變體詩歌形式-------“曲”。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稱“元曲”。元曲的代表作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張養浩、張可久等。明代詩壇上曾經出現過“前后七子”但創作上成就不大。后來“江左三大家”中的吳偉業自創“梅村體”。清代的詩壇一龔自珍詩歌為最。

元、明時期詞逐漸衰落,到清代才稍有好轉。陳維松、朱彝尊、納蘭性德為清初三大家。

綜上所述,中國詩詞歌曲均源于民間,它們雖然各自盡經歷了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各有其不同的表達方式,但其血脈相通,都是借客觀事物抒發主觀情感。

而中國詩歌的發展史大致是:歌而詩,詩而詞,詞而曲。

衍至清末,梁起超等人倡導的“詩界革命”,又預示著新的詩歌體式即將形成。五四新文學運動如星如日的光芒已經照亮了現代新詩的“詩國天空”。

詩經國風·邶風

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這是國風之《邶風》中的篇章,國是地區,方域之意,是東周時衛國的作品,當時衛國將要討伐陳國和陳國。藝術特色,一:這首詩情感表達直率,真切,特別是寫愛情的那四句,情義感天;藝術特色二:敘述。描寫。抒情兼用。開篇敘述開戰情況,描寫了出征場面,對愛情的直白抒情,讓整首詩情感充沛。藝術特色三:宏觀描寫與微觀描寫結合。戰爭場面的宏大描寫,與細膩的情感抒發,從兩個方面描寫,使這首詩收縮自如。詩經小雅·谷風之什【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這一首是兒子悼念父母的詩。詩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遺養育了他,而他卻不能報恩德于萬一。子女贍養父母、孝敬父母,這是我國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項必須提倡的公德,人人都應盡這個責任。

這首詩前兩章用比,表現“父母劬勞”;后兩章用興,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遙遙相對。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寫父母對兒子的深愛。全詩情真意切,表現了作者對父母的深厚感情。

望廬山五老峰

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該詩是一首吟詠廬山美景的佳作。

描寫廬山的另一個風景點——五老峰。它座落在廬山的東南面,因山勢險峻,五峰相連,形似五位老人,而得名。這首詩詩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不乏想象和夸張的趣味,體現了李白詩歌一貫所具的風格。

盛唐詩人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

豪放派詞人代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上片主要寫景、追溯歷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三句大筆著眼,縱觀歷史,一代一代,多少風流人物,為歷史所淘盡,而大江依然東流,故云“浪淘盡”也。“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乃據人之傳,交待了赤壁之戰的地點。下片著重描寫人物,“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