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地理非洲(第三四五六節)_第1頁
世界自然地理非洲(第三四五六節)_第2頁
世界自然地理非洲(第三四五六節)_第3頁
世界自然地理非洲(第三四五六節)_第4頁
世界自然地理非洲(第三四五六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氣候內容簡介一、氣候特征二、氣候形成原因三、氣溫四、降水五、氣候分區(一)、干燥表征:1、干燥氣候面積約占全洲面積三分之一;2、干燥地區年降雨量低于100mm;3、空氣濕度低,天氣晴空萬里。一、氣候特征東北信風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原因:(二)、暖熱表征:絕大部分地區冬季溫暖,夏季炎熱;原因:

大陸位于37°N與35°S之間,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收的輻射量多。(三)、氣候帶南北分布表征:以赤道為中軸,氣候帶分布向南北方向,由赤道帶分別遞減為熱帶氣候帶和亞熱帶氣候帶,氣候水平地帶性表現明顯。原因:1.整個大陸面積地處南北回歸之間;2.地形為起伏不大的中、低高原構成,各海拔差異小。二、氣候形成原因地理因素:位置、輪廓、地形、洋流環流因素:氣壓、氣團、輻合帶非洲氣候特征:干燥、暖熱、氣候帶南北對稱、降水分布不均等,其制約因素很多,主要有:(一)、地理因素:1、位置、形狀和面積:

1、橫跨赤道及低緯度地區,2、南、北回歸線分別穿過非洲南、北部:北寬南窄,北部臨近大陸,南部臨近海洋,與其他大陸距離較遠;3、大陸海岸彎曲不大,輪廓形狀比較簡單。亞洲大西洋印度洋1、地形:

全洲以中低高原為主,起伏較緩,水平地帶性分布較明顯,但部分地區,地形對氣候也有一定的影響:如(1)、大陸西北部----阿特拉斯山脈(2)、大陸東南部-----德拉肯斯堡山(3)、大陸西部----幾內亞灣頂端的喀麥隆山(4)、大陸東部----乞力馬扎羅山脈夏季冬季濕潤氣候沙哈拉沙漠干燥氣候濕潤氣候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卡拉哈迪沙漠干燥氣候德拉肯斯堡山濕潤氣候干燥氣候喀麥隆山埃塞俄比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1、概況:

乞力馬扎羅山是坦桑尼亞東北部的大火山體,鄰近肯尼亞邊界,位于東非大裂谷以南約160公里,是非洲最高點。位置3°4′33″S,37°21′12″E。2、形成原因:

大約在兩千五百萬年之前,在地殼斷裂造成東非大裂谷的時候,地殼的大幅度抬升和巖漿的猛烈涌動,在裂谷兩岸形成一系列火山。由于非洲的歷史記錄不清楚,歷史上沒有乞力馬扎羅山火山爆發的記錄,但根據研究,最近的一次大爆發可能在15萬-20萬年前。3、氣候特點:

在海拔1000米以下為熱帶雨林帶,1000~2000米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00~3000米間為溫帶森林帶,3000~4000米為高山草甸帶,4000~5200米為高山寒漠帶,5200米以上為積雪冰川帶。因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乞力馬扎羅山頂的積雪融化,很快就要消失無蹤。雪水蒸發,降雪過少。以及這座死火山內部的熱量使得山上的冰雪覆蓋面積比過去減少了90%,雪線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后退。乞力馬扎羅山“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況持續惡化,15年后乞力馬扎羅山上的冰蓋將不復存在。2、洋流Ⅰ

、洋流作用:總體來說,暖流增加溫度和濕度,寒流降低溫度和濕度。

(1)、洋流對同緯度大陸兩岸氣溫的影響:暖流經過的大陸沿海氣溫高,寒流經過的大陸沿海氣溫低。

(2)、對降水和霧的影響:暖流上空有熱量和水汽向上輸送,使得空氣濕度增大而易產生降水。而寒流產生逆溫,水汽不易向上輸送,蒸發又弱,但只能成霧,不能成雨。寒流表面多平流霧。Ⅱ、世界洋流分布圖: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西風漂流幾內亞暖流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季風洋流厄加勒斯暖流Ⅲ、非洲洋流分布圖:(二)、環流因素:氣壓、氣團、輻合帶

1)、永久性氣壓系統:

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2)、季節性氣壓系統:冬季亞洲大陸冷高壓地中海熱低壓夏季亞洲大陸熱低壓地中海冷高壓3)、非洲大陸季節性的氣壓:1月份北非形成冷高壓,南非形成熱低壓7月份南非形成冷高壓,北非形成熱高壓1.氣壓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地中海--熱低壓冷高壓熱低壓亞洲大陸--冷高壓一月份氣壓分布

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地中?!涓邏簾岬蛪豪涓邏簛喼薮箨憽獰岬蛪浩咴路輾鈮悍植?/p>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高壓高壓高壓低壓高壓一月份非洲周圍盛行風:低壓低壓哈馬丹風幾內亞季風東南信風亞洲季風高壓高壓高壓低壓低壓七月份非洲周圍盛行風:亞洲季風幾內亞季風東南信風哈馬丹風2.氣團:

影響非洲氣候的主要氣團有:北非熱帶大陸氣團、赤道大陸氣團、赤道大西洋氣團、南印度洋熱帶氣團:(1)北非熱帶大陸氣團:

特點:源于撒哈拉高原區,活動時間長,影響范圍大,天氣特點為晴朗、干燥、炎熱。(2)赤道大陸氣團:

特點:源于熱帶海洋,活動于扎伊爾盆地,溫暖潮濕,變性氣團天氣,特點燠熱郁悶、常有雷雨。(3)赤道大西洋氣團:

特點:為非洲幾內亞灣一帶的西南季風,暖濕,給活動區帶來雨水。(4)南印度洋熱帶氣團:

特點:為印度洋東南信風,活動范圍為馬達加斯加島和非洲大陸東南部,濕潤,帶來雨水。3.輻合帶:在非洲大陸主要輻合帶有:(1)幾內亞西南季風與哈馬丹風及其他偏北風所構成的熱帶輻合帶(2)在南半球冬季,幾內亞西南季風與來自印度洋的東南信風之間的輻合帶(3)在南半球冬季幾內亞西南季風與進入南部非洲的亞洲東北季風之間的輻合帶三、氣溫

(1)由位置、輪廓影響特點:

①除高山高原外,無溫帶和寒帶氣候;②年均溫大致顯赤道向高緯度遞減的趨勢,冬季各月出入較小,夏季出入較大(不僅受位置、輪廓影響,還受洋流、地形等);③北非地區:海洋對陸地氣候影響較弱,冬季寒冷,夏季酷熱,全洲極端高溫和低溫、平均高溫和低溫都在這;④南非地區:海洋對大陸氣候影響較強,氣溫變化較小。(一)、特點概括:(2)由地形影響特點:

①氣溫隨高度而降低;(如:埃塞②焚風效應(3)由洋流影響特點:

①大陸西岸流經寒流地區,夏季氣溫大大降低,等溫線從內陸向沿海延伸處有向低緯度地區彎曲的形勢。②大陸東岸流經暖流地區,冬季沿岸地區氣溫要比內陸同緯度的高地顯著增加,等溫線有向高緯度地區彎曲的形勢。

(二)、一月份平均氣溫:北非地區:氣溫最低月份,冷季,等溫線大致隨緯度的增加而遞減,但不完全與緯線平行,(1)從赤道到10°N之間:平均氣溫在25°C以上幾內亞灣北岸中段沿海低地27°C以上索馬里亞最南部超過31°C下幾內亞高地、埃塞俄比亞-索馬里高原處,20°C~25°C之間(2)從10°N向北:氣溫逐漸降低,在富塔賈隆及提貝斯提等高原山地地區出現等溫線顯閉合形勢(3)最北部地區:平均氣溫10°C左右,北非西北部最冷撒哈拉低地沙漠,平均氣溫10°C阿特拉斯山,平均氣溫5°C以下南非地區:暖季大陸沿岸平原、低地(大陸赤道附近、西岸自加蓬到安哥拉的沿岸低地、東岸自赤道到南回歸線之間的沿岸平原、內陸的卡拉哈里盆地及馬達加斯周圍)地區,均溫在25°C以上大陸高原(東非高原、贊比亞高原等,及馬達加斯加中央高低)地區,均溫為20°C~25°C納米比亞及南非的大西洋沿岸均溫為20°以下(三)、七月份平均氣溫:北非地區:氣溫最高月份,炎熱時期,絕大部分氣溫都在25°C以上酷熱中心區為:撒哈拉沙漠西部北回歸線兩側的低地地區,酷熱中心區面積大,月均溫為35°C;中心向外氣溫降低,30°C等溫線的閉合區顯東西走向的寬帶,西部最寬,東部較窄,閉合區內部高地,均溫為30°以下;閉合區外側,直到沿岸地區的月均溫為25°~30°之間;再向南走,靠近赤道附近地區及地勢較高埃塞俄比亞高原,平均氣溫為25°C以下;埃塞俄比亞高原以東、索馬里高原以北的沿岸及內陸低地地區,均溫達到35°C以上。(焚南非地區:冬季,氣溫大致由赤道向南隨緯度的增加而遞減,(四)、極端氣溫:極端高氣溫:撒哈拉沙漠、紅海及拉丁灣沿岸,均溫在50°以上;極端低氣溫:高原高山地區,均溫在-10°以下(乞力馬扎羅山)。四、降水大體特征:大部分地區水分緊張,甚至缺乏地區差異較大季節分布不均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降水量的地區分布降水量的時間分配

(一)、降水量的地區分布:1、總體來看:赤道及其兩側的熱帶地區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區,由此向南、向北,雨量逐漸減少,直至出現半干燥及極干燥的沙漠地區,再向北、向南,雨量逐漸增加,最后達到相當濕潤地區。2、分區來看:Ⅰ、赤道多雨區:氣溫高,空氣所含水汽多,易形成降雨。南北差異較小,而東西差異較大。東西走向分布特點為:在大裂谷帶以西,即扎伊爾盆地及周圍地區,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在大裂谷帶以東,即塔桑利亞境內,年降雨量為500~1000mm盆谷洼地則為500mm以下,向東逐漸遞減幾內亞灣沿岸及東岸:非洲最大的濕潤氣候(形成原因:盛吹暖濕西南風、且與其垂直,離海岸線不遠且地勢較低,又加之山地阻擋),降雨量一般為2000mm以上,個別地段為4000mm以上,兩多雨區之間的地區:年降雨量較少,一般為1000mm~2000mm之間,有的地區還少于1000mm。Ⅳ、赤道多雨區以南:隨緯度的增高,雨量逐漸減少,在干燥帶以南,年降雨量隨緯度的增高而逐漸增多南非干燥區較北非小南非東部地區地勢較高,不但不是沙漠,降雨量反而充沛。非洲大陸最南端的開普地區具有地中海式氣候,相當濕潤Ⅴ、馬達加斯加島:被暖流包裹,不出現干燥氣候,但地區差異較大東北部迎風坡,年降水量為2000mm以上西南部背風坡,年降雨量不足500mmⅥ、:非洲海洋中的有些島嶼迎風坡,年降水量多,背風坡,年降雨量少。(二)、降水量的時間分配:1、季節變化:、鄰近赤道低緯度地區(大約在南北緯5°之間)有兩個多雨期和兩個少雨期、隨著向南北方向移動,兩個多雨期和兩個少雨期的時間間隔縮短,逐漸過渡為一個多雨期和一個少雨期、赤道多雨區兩側,即草原地帶內是典型的一個干季和一個雨季,南北半球的雨季都出現在夏季;離赤道越遠,雨季越短,干季越長。、非洲北部干旱地區,“只有干季無雨季”、非洲最北地區,屬地中海式氣候,雨季在冬季,干季在夏季、非洲南端地區,冬季屬地中海式氣候,夏季屬夏雨型氣候“只有雨季無干季”2、降水日數和降水強度:(1)降水日數:①非洲降水日數的地區分布同降水量分布一致,赤道為雨日最多地區,最多可達160天;向南向北逐漸減少,減少到沙漠地區,全年無降水;再向南向北,直至地中海地區,雨日增多,大多在幾十天左右②馬達加斯加島東側大于南側,為全洲雨日最多區(2)降水強度:降水強度分布與年降水量分布一直

3、降水量的年變率:非洲降水量的年變率地區差異同降水量顯相反的趨勢(1)赤道多雨區的降水量年變率是全洲各地區中最小的;(2)干燥地區的降水量年變率最大;(3)介于之間的半干旱草原地區的降水量的年變率介于以上之間。

五、氣候區域非洲的氣候主要可以分為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和地中海式氣候四個類型,呈明顯的東西帶狀分布,且以赤道為中心,具有南北對稱、季節相反的特點。(一)、赤道熱帶多雨區:1、本區主要包括:扎伊爾盆地中、北部,加蓬、赤道幾內亞、喀麥隆的沿岸區域和尼日爾河三角洲及其以東部分,另加東非沿岸的局部地區和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坡2、本區特點:月均溫>25°,年降水>2000mm,年較差很小,日較差稍大,全年高溫多雨,年雨量普遍在1500mm以上,最多的地區超過10000mm(二)、熱帶干、濕季氣候區:1、本區主要包括:北非的蘇丹草原,南非高原的東部和東北部,東非高原的赤道兩側地區和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2、本區特點:

為過渡氣候區,夏季多雨,冬季干燥,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氣溫的年、日較差均小于赤道,大致月均溫為24~28°C之間,各年較差為5°~10°之間。本區分為三個季節:冷干季,熱干季和雨季。(三)、熱帶干燥氣候區:1、本區主要包括:位于前區外緣,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及相鄰的薩赫爾地區,和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納米布沙漠和它們邊緣的稀疏干草原地區,外加馬達加斯加島的西南部2、本區特點:全年干燥,氣溫變化劇烈,降水量極少,南北干燥區南部小、北部大。1、本區主要包括:

非洲大陸最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地以北、以西,直至地中海、大西洋岸邊;非洲大陸最南部的開普敦附近地區2、本區特點:

夏季干熱,冬季暖濕,南部比北部同緯度地區文帝較低(四)、地中海氣候區:(五)、熱帶草原氣候區:1、本區主要包括:

埃塞俄比亞高原區2、本區特點:

氣候垂直地帶性分布明顯,自低處的炎熱半干旱氣候——溫和的濕潤氣候——高山寒冷氣候;在高原上季風現象明顯,冬季盛行東北風,為干季,夏季盛行西南風,為雨季。氣溫隨地勢的增高而降低。1、本區主要包括:

莫桑比克南部和南非的開普省及納塔爾省。2、本區特點:

全年溫暖濕潤,年均溫為20°C以上,最冷月均溫為16°C以上,沒有嚴寒和酷暑,氣溫年較差不大。(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七)、亞熱帶半干燥氣候區:1、本區主要包括:

非洲南部內陸高原的較高部分2、本區特點:

溫帶氣候年均溫為18°C以下,夏季日溫高,冬季夜溫低,可以凝霜降雪,雨量不多,且分布為東多西少,時間分布上春初秋末較多。第四節非洲陸地水一河網分布:1.河網分布特點:較為對稱的水系、河網結構:(1)以赤道為對稱軸,10°S-10°N水系、河網密度最大。(2)10°S-23°26′S水系、河網次之。(3)10°N-23°26′N河網稀疏,氣候最為干燥。(4)大陸南北兩端的地中海氣候區降水較多。非洲外流區域約占全洲面積的69%,順應向西北傾斜的地勢特點,大西洋流域面積廣大(51%);

印度洋流域面積較?。?8%)。

內流和無流區主要分布在干旱沙漠區,河網稀疏,多為間歇河(31%)。2.流域范圍:

由于非洲多塊狀高地和寬廣盆地,所以出現許多河流輻散中心和輻聚中心。3.輻散中心和輻聚中心①.主要輻散中心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富塔賈隆高原比耶高原馬塔貝萊高原提貝斯提高原阿哈加爾高原阿贊德高原⑴東非高原水系輻散中心:尼羅河水系向北流,剛果河水系向西流,贊比西河的兩條重要支流向南流,高原東側則有許多獨立小水系向東流。⑵西非的富塔賈隆高原輻散中心: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岡比亞河及其他許多小河的源地為富塔賈隆高原。因此,這兩個高原有“非洲水塔”之稱。⑶馬達加斯加島是非洲大陸的縮影,它的縱貫南北、位置偏東的中央高地是一個輻散中心,全島的大小河流由此四散分流。由于島的東側和北部地勢高而雨量大,那里的河網最密,而西南部氣候較干燥,河網即相對地稀疏。②.主要輻聚中心剛果盆地維多利亞湖盆地咋得湖盆地

內陸盆地都是輻聚中心:最顯著的輻聚中心是剛果盆地。北起阿贊德高原、南到隆達-加丹加高原之間的大小河流都向盆地西部最低洼處匯集而形成非洲最龐大的剛果河水系。二、地表徑流的地區分布與季節變化1.地區分布——極不平衡的地表徑流:(1)赤道熱帶多雨區及山地迎風坡——富塔賈隆高原、喀麥隆山地、馬達加斯加東坡、埃塞俄比亞高原西坡(2)地中海氣候區——北非及非洲南端(500-1000mm)(3)干濕季的熱帶草原區——馬塔貝萊高原、馬拉維湖盆地(4)廣大的熱帶沙漠區——撒哈拉、納米布、阿卡哈里沙漠區2.地表徑流的季節變化(1)扎伊爾河型:處于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流量穩定、流量存在兩個極值;(2)沃爾特河型:幾內亞灣沿岸河岸,處于季風氣候區,雨量豐富,河網密集,各河的徑流量就其流域面積也較大,但河流季節變化顯著,夏秋季豐沛,冬季較少;(3)塞內加爾型:更為典型的熱帶干濕氣候區河流流量變化,也地處季風氣候區,相比沃爾特河型,流量較小,汛期較晚,集中雨季程度高;(4)沙漠型:流量小而變化大,洪水期時間短。(5)地中海型:徑流量不大,呈現夏枯冬豐的特點。Ⅰ、尼羅河⑴尼羅河全長6600km以上,略長于南美的亞馬孫河在非洲各河中居第二位。河口的平均流量列全球第四位。⑵尼羅河源于東非高原布隆迪境內,主要源流有兩條:發源于赤道地區的白尼羅河和發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白、青西尼羅河合流點以下的河段稱為尼羅河。⑶尼羅河最下游分成許多汊河流入地中海,汊河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積約24000km2,地勢平坦,河渠交織,是古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現代埃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主要的河流:Ⅱ、尼日爾河⑴尼日爾河全長4160km,流域面積209×104km2,河口年平均流量6300m3/s;這三項都在非洲河流中占第三位。⑵尼日爾河發源于西非富塔賈隆高原北麓。⑶尼日爾河的上、下游都在熱帶多雨區,而中游則在沙漠地帶。這一事實造成了尼日爾河水文的一大特點:下游有兩次洪峰,而上、中游則只有一次。⑷在河口三角洲地區,河道分成港汊,并生長有大片紅樹林的沼澤,大船難于通行。Ⅲ、剛果河(扎伊爾河)⑴、扎伊爾河全長4370km,居全洲第二位。流域面積370×104km2,河口年平均流量39000m3/s(最大流量達80000m3/s),都遠遠超過非洲其他河流。⑵、剛果河發源于贊比亞東北部的高原上,剛果河流量巨大,在距離河口75km的范圍內海水也是淡水,支流極多。⑶、剛果河干流兩次穿過赤道,大小支流都處在赤道多雨區,所以流量巨大而穩定,對航運有利。但河床內有多處急灘和瀑布,阻礙了航運的發展,目前只能分段通航。另一方面,剛果河擁有巨大的動能,有待開發利用。

Ⅳ、贊比西河⑴贊比西河是非洲南部和非洲流入印度洋的第一大河。它全長2660km,流域面積133×104km2,都居全洲河流的第4位。它的河口年平均流量16000m3/s則僅次于剛果河而居第二位。⑵贊比西河發源于安哥拉東北邊境的隆達-加丹加高原,向南流入贊比亞境內。贊比西河上游進入贊比亞境內后,由于它經流地區地勢平坦,河道蜿蜒曲折,沿河沼澤廣布,且多險瀑布(維多利亞瀑布)。⑶贊比西河流經熱帶干、濕氣候區。流域內降水量少于熱帶多雨區。從東西方向上看,東部接近海洋,比較濕潤,西部則較干;流域西南部已靠近干燥氣候區,有些支流已是時令河。馬拉維湖坦葛尼喀湖維多利亞湖乍得湖納賽爾水庫四、主要的湖泊:

非洲湖泊相當多,絕大多數湖泊集中在大陸東部裂谷帶內,因為那里不僅有豐富的雨水,而且有眾多的集水洼地,其他地區湖泊較少。從湖盆構造型式上看,非洲湖泊主要有兩類:一是裂谷型,二是凹陷洼地型。

裂谷型位于裂谷帶內。它們形狀狹長,深度較大,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圖爾卡納湖及阿伯特湖。凹陷洼地型湖泊以維多利亞湖、乍得湖、姆韋魯湖及班韋烏盧湖為代表,它們水域廣闊,但深度較小。Ⅰ、維多利亞湖維多利亞湖

此湖面積6.9×104km2,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它南北長約400km,寬約240km。湖盆位于東西兩大背斜隆起斷裂帶之間的向斜帶內。湖水最大深度為80m,平均約40m;湖面海拔為1173m,年內變幅只有0.3m。Ⅱ、坦噶尼喀湖

此湖屬于標準的裂谷型。形狀狹長,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約720km,最寬處約70km,狹處僅40km,面積約32900km2,是非洲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773m,低于維多利亞湖約341m。湖水很深,平均約700m,最深處為1435m,比海面還低662m,成為僅次于亞洲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深湖;這一事實表明非洲裂谷帶斷裂下陷之深。Ⅲ、馬拉維湖

此湖也屬于標準的裂谷型。它的輪廓和延展方向都象坦噶尼喀湖,長約560km,最寬處80km,狹處32km,面積30800km2,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湖面海拔472m,平均深度約273m,北端最深處達706m,比海面低234m,為非洲第二深湖。Ⅳ、乍得湖

此湖屬凹陷洼地型。以前氣候濕潤,湖面廣達40×104km2;后因氣候變干,湖面日漸縮小。目前湖泊本身已處于干燥氣候區的邊緣,北方及東方已無支流供水,主要水源來自南側的熱帶干、濕氣候區內的沙里河;西側來水則量少且不穩定。湖面在多水時約2.2×104km2,少水時縮小一半以上。湖區西南部常是大片沼澤,東北部則多沙洲及淺灘。深度很小,平均約1.5m,最深處也只有12m。水位變幅0.6—0.9m。多年變幅可達2m以上,水域面積也因而有很大的變化。4.乍得湖第五節非洲地理分區習慣上,一般把非洲分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后者又可分為東非、西非、中非、南非四個地區。地區國土面積/104km2

人口(2000年)/104人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年均增長率(1991—2000)/‰國內生產總值/108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1)/%非洲3031.279741262.1253579295.0北部非洲826.016904351.70216313324.9西部非洲685.223669482.678563854.1中部非洲536.58210132.402838448.4東部非洲362.117921922.2637010734.0南部非洲621.413037991.83168510093.6非洲各地區基本情況一覽表第八章非洲一、北部非洲1、位置:北部非洲簡稱北非,位于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北,濱臨地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