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環境保護第四章生態環境保護 第四章第一節_第1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環境保護第四章生態環境保護 第四章第一節_第2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環境保護第四章生態環境保護 第四章第一節_第3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環境保護第四章生態環境保護 第四章第一節_第4頁
高中地理人教版環境保護第四章生態環境保護 第四章第一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森林及其保護[學習目標]1.了解世界森林的類型及其地區分布。2.理解森林的生態功能。3.理解原始森林銳減的原因、危害及相應的解決措施。一、濫伐森林的生態災難1.森林的特點:陸地上最①強大、最復雜、最能②長久存在的生態系統。③保護森林、植樹造林是生態系統保護的核心。2.不同歷史時期全球森林減少的原因(1)地質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交替引起的④氣候的變遷必然帶來森林覆蓋面積的變化。(2)原始社會:⑤刀耕火種、游耕制度。(3)農業社會:無計劃⑥墾殖和大量使用薪柴,使森林面積逐漸減少。(4)工業社會:大規模⑦商業性機械采伐是導致世界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面積銳減的主要原因。3.森林的生態功能:調節⑧氣候、涵養水源;過濾⑨塵埃、吸收噪聲;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吸收⑩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凈化空氣;提供旅游休閑最佳場所。4.森林破壞造成的生態災難:造成當地和相鄰地區的?生態失調、環境惡化,導致洪水頻發、?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全球溫室效應增強、物種滅絕等。1.原始森林面積的減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進行補償?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態環境效益嗎?答案不可以。雖然原始森林損失的面積可以因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補償,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態功能卻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彌補的。原始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種的損失、動物的遷徙和滅絕,連片林地變成破碎小斑塊后對大型哺乳動物的毀滅性影響,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無法補償的。二、保護森林1.世界: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通過了《?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在國際范圍內確立了保護森林的原則。2.中國(1)1984年我國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簡稱《森林法》)。(2)政府2023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為森林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3)民間團體:不僅積極植樹造林,而且發起各種保護森林的行動。2.保護森林資源有哪些具體措施呢?答案保護森林資源要有法律約束、科學管理、技術措施和個人積極參與。具體措施有:堅持合理采伐,采育結合,嚴格控制采伐量;積極營造人工林;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防止生態環境惡化。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世界森林的分布。材料二根據我國首個中長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到2023年,我國林地保有量將增加到3123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3%(1)世界森林的類型有哪些?熱帶雨林和針葉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2)森林具有哪些環境效益?(3)世界上哪些地區的原始森林遭到了嚴重破壞?原因是什么?(4)原始森林資源的破壞會帶來哪些生態環境問題?(5)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提高我國森林的覆蓋率,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世界森林主要有針葉林、混交林、溫帶和亞熱帶闊葉林及熱帶雨林和季雨林等。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東南亞;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北部。(2)森林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過濾塵埃、吸收噪聲;凈化空氣、釋放氧氣等環境效益。(3)南美洲、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森林遭到了嚴重破壞。亞洲東部、歐洲大部分地區、北美洲東南部的天然森林目前已大部分不存在了,這幾個地區正是世界上人口集中和工農業發達的地區。原始森林遭到破壞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和工農業的發展,使林地轉化為耕地和其他建設用地,對木材的需求量增加也使森林被大量砍伐,另外還有歷代戰爭破壞和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也使森林減少。(4)原始森林資源的破壞會造成當地和相鄰地區的生態失調、環境惡化,導致洪水頻發、水土流失加劇、土地沙化、河道淤塞、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全球溫室效應增強等問題。(5)我國于198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23年又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許多林業管理部門和大型國有林場的主要功能已經從林木采伐轉為森林培育。民間不僅積極植樹造林,而且還發起了各種保護森林的行動。濫伐森林的生態災難(1)世界森林被毀的原因時期主要原因變化趨勢自然原因地質時期氣候等地理環境因素的變化森林面積有所變化人為原因原始社會刀耕火種和游耕制度原始森林有所破壞,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機會農業社會無計劃墾殖和大量使用薪柴森林面積逐漸減少工業社會大規模商業性機械采伐世界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面積銳減(2)森林的生態效益及毀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強大的生態效益,能為人類提供各種生態服務。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積砍伐,無疑會影響和破壞森林的生態功能,帶來生態災難。(3)不同區域森林生態功能的不同表現森林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但不同區域其生態功能的主要表現不同,森林破壞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我國西北地區森林的主要功能是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森林破壞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塵暴等環境問題;長江中上游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徑流,森林破壞會導致水土流失、調節徑流的作用減弱,河流徑流變化大,易加劇中下游洪澇災害;城市森林具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吸收噪聲等生態功能。遷移應用讀甲、乙兩圖,完成下列問題。(1)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比重最小的洲及該洲現存的主要天然林分別是()A.亞洲溫帶落葉闊葉林B.北美洲亞寒帶針葉林C.非洲熱帶雨林D.歐洲溫帶落葉闊葉林(2)我國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區。(3)森林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有人說它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蘊涵了森林的一種生態功能,請思考搭配。A.天然“氧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天然“吸塵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天然“蓄水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天然“消聲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天然“美容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圖乙中A處森林資源遭到破壞,給長江中下游地區地理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國現有天然林正逐步減少。請你談一談保護森林的主要措施。答案(1)B(2)東北西南東南(3)凈化空氣吸煙除塵涵蓄水源減弱噪聲美化環境(4)含沙量增大;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河、水庫泥沙淤積加劇;洪澇災害頻率、強度增大(5)加強執法管理;建立自然保護區;采伐與更新相結合;防治森林火災和蟲災;加強森林保護宣傳教育。解析本題以圖示材料考查世界及我國森林的分布、變化以及濫伐森林帶來的生態危害。解答時應特別關注以下幾點:(1)北美洲開發歷史較晚,其北部的加拿大緯度較高,大部分天然林屬于亞寒帶針葉林。(2)我國三大林區:東北林區、西南林區、東南林區。(3)長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加→中下游洪澇災害頻率、強度增大。(4)關于保護森林的主要措施可以從立法保護、采伐與養育相結合等方面入手分析。當前世界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讀下圖,完成1~2題。1.回歸線和極圈之間現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C.亞寒帶針葉林D.溫帶落葉闊葉林2.世界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面積銳減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和游耕制度B.農業社會無計劃墾殖和大量使用薪柴C.工業時代的大規模商業性機械采伐D.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火災答案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最主要的兩種森林一種是分布在緯度較高(被北極圈穿過)的亞寒帶地區,另一種是分布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被赤道穿過),由此我們可判斷回歸線和極圈之間的天然森林為亞寒帶針葉林。第2題,原始社會的刀耕火種和游耕制度,雖然對原始森林有所破壞,但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機會;農業社會人口增多,無計劃墾殖和大量使用薪柴,使森林面積逐漸減少;而工業時代的大規模商業性機械采伐,是世界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面積銳減的主要原因。3.下列生態系統中物種資源最豐富的是()A.森林生態系統 B.草原生態系統C.濕地生態系統 D.湖泊生態系統答案A解析森林是最豐富的物種庫,全球物種的一半乃至2/3以上存在于森林生態系統之中,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對人類來說,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全球面積最大的雨林,發揮著巨大的生態效益,但近些年卻遭到嚴重破壞。讀圖回答4~5題。4.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A.能夠吸納和調節大量降水B.深刻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C.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D.能涵養水源,凈化水質5.熱帶雨林對當地水循環的影響主要表現為()A.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來源,是當地水循環的重要環節B.大量水汽被帶離了雨林地區,減少了當地的降水C.水循環水汽主要來自海洋,跟熱帶雨林沒有關系D.熱帶雨林能儲存大量的水分,會減少當地的水循環答案解析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雨林光合作用深刻影響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熱帶雨林為大氣提供豐富的水汽,是當地水循環的重要環節。6.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1974年聯合國將每年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導全球合作。2023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森林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氣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降低風速,吸附飄塵水文蒸騰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參與水循環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葉層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為半數以上的物種提供棲息地根據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態效益。答案增加碳儲量,凈化空氣,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增加降水,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解析本題通過表格形式給出森林在自然地理環境中的作用示例,要求概述森林的生態效益,應注意運用地理學科語言,并做到言簡意賅。教材P56思考(上)提示應當辯證地看待這一問題。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工業化的發展,必然會開發利用森林,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開發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森林數量的減少,但只要人類注意開發適度,嚴格做到開采與撫育更新相結合,結果就會向積極的方面發展。當然,如果人類忽視自然規律,忽視森林的生態價值,結果一定是開發過度,導致森林數量減少,從而導致生態災難的發生。教材P56思考(下)提示同學們可以從身邊的事例找起,也可以參與旅游活動或媒體的報道說出森林的生態功能。例:(1)節日里參觀蘇州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蘇州樂園里每天早晨都有好多老人在鍛煉身體——提供旅游休閑場所。(2)夏天中午,行走在市區人行道樹陰下,感覺涼快——調節氣候。(3)化工廠內及周圍栽有大量樹木——過濾塵埃,吸收噪聲。[基礎過關]某中學(24°N,115°E)地理探究性學習小組對該中學與高速公路之間的一片林地與裸地氣溫進行連續監測,測得的結果如下圖。據此完成1~2題。1.探究結果表明()①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氣溫要低②林地的年溫差大,裸地的年溫差小③該地7、8月份的月均溫較低④該地夏半年裸地的氣溫比林地的氣溫偏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該片林地的作用主要體現在()①防風固沙②削弱噪音③防止臺風侵襲④吸煙滯塵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解析第1題,簡單計算可知,圖示林地與裸地月均溫的差為負值,說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氣溫要低。林地熱容量小于裸地,氣溫變化緩和,夏季林地氣溫小于裸地氣溫。第2題,該片林地處于公路旁,因此,主要作用是吸煙滯塵、減弱噪音。2014年7月28日,據林業局網站消息,截至2023年底,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森林覆蓋率遠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為實現我國2023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的目標,今后將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實施好生態修復工程,搞好義務植樹和社會造林,穩步地擴大森林面積。結合“我國部分防護林分布示意圖”,完成3.國家大力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①增加木材產量②提高生態質量③提高農民收入④調整農業結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關于圖中各防護林主要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農田B.②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保護農田C.③抵御海風、海浪和風暴潮的襲擊D.③進行平原綠化、美化城市環境答案解析第3題,“退耕還林”減少了耕地面積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調整了農業結構,又提高了相應地區的生態質量。第4題,①為“三北”防護林,其主要作用為防風固沙、保護農田;②為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其主要作用為涵養水源、保持水土;③為沿海防護林,有抵御海風、海浪和風暴潮襲擊的作用。針對東北森林資源破壞的情況,培育和恢復森林資源,保護林區的生態平衡勢在必行。據此完成5~7題。5.關地東北地區防護林建設的敘述,正確的是()A.位于大興安嶺以西干旱風沙區B.位于東北平原多林地區C.是“三北”防護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D.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成效顯著6.關于東北林區開發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A.采伐小于更新,資源減少,林質下降B.森林覆蓋率下降,林木蓄積量上升C.林區生態環境惡化,風沙、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繁D.采伐手段趨于先進,輪伐代替皆伐7.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在于()A.積極營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蓋率B.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加強森林資源綜合開發C.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縮短其生長期D.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防止生態環境惡化答案解析此題組針對我國最大的林區——東北林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而提出,了解東北林區的位置和東北林區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其實也就是了解我國森林資源所面臨的共同問題。8.分析我國北方地區某地2023年和2023年有關統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項目耕地面積(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氣溫年較差(℃)年降水量(mm)河流含沙量(%)人口(萬人)2023年41833430302023年103837035(1)由材料可知該地區在十年間,土地利用構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耕地增加了__________%,森林覆蓋率減少了________%,森林減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該地區人均耕地的變化是________(增加或減少),變化了________%。(3)該地區的自然環境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108毀林開荒(2)減少(3)森林銳減、氣候惡化、水土流失嚴重。原因:濫伐森林、毀林開荒、森林生態功能減弱。解析該地區十年間,隨著人口增加,人們毀林開荒,擴大耕地面積。但由于人口增長快,人均耕地仍然低于十年前水平。由于森林面積減少,其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都減弱甚至消失,導致出現氣溫年較差增大、降水量變小、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多等生態問題。[能力提升]讀“我國36°N附近1950年、2023年土地利用狀況圖”,回答9~10題。9.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該地可能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及現象有()①水土流失加劇②河流含沙量增大③酸雨加重④海平面上升⑤沿海地區灘涂擴大A.①②③④ B.①②⑤C.①②④ D.①②10.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下列行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A.停止工交建設和興建住宅B.將林地開墾為耕地,以彌補道路占地C.盡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兩旁和住宅周圍植樹綠化D.將住宅用地移至灘涂地帶答案解析第9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積縮小,耕地面積擴大,森林砍伐后導致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地區泥沙沉積加劇,使沿海地區灘涂擴大。注意“該地可能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及現象”,不要誤選④。第10題,停止工交建設和興建住宅不符合實際;將林地開墾為耕地,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在灘涂上建設住宅不合理。為保護我國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地區——西雙版納,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和地區經濟所對該區域統籌規劃(如下圖),將該地區劃分為紅、綠、白三色區域:綠色區域是自然保護區,嚴禁開發;白色區域是農耕區,為限制開發區域;紅色區域是重點開發區域。據此回答11~12題。11.對于白色區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禁止對這個區域的一切開發活動B.保護優先,適度開發C.目前沒必要進行退耕還林工作D.生活在這里的人應陸續遷出,保護當地環境12.被確定為重點開發地區的優勢區位條件是()A.地勢平坦,人口相對集中,交通便捷B.原始森林密布,生物資源豐富C.地形崎嶇,水能資源豐富D.景色優美,旅游資源豐富答案解析第11題,白色區域為限制開發區,應優先保護,適度開發,但沒有必要將生活在這里的人遷出。第12題,被確定為重點開發地區,說明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濟和人口集聚條件較好,符合題意的只有A項。13.近年來,我國南方部分沿海地區適當擴大紅樹林面積的主要目的是()①為過往船只提供避風場所②阻擋海浪侵蝕海岸③保護生物多樣性④增加用材林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紅樹植物是一類生長于潮間帶的喬灌木的通稱,我國紅樹林由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