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課夏商制度與兩周封建 第1課_第1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課夏商制度與兩周封建 第1課_第2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課夏商制度與兩周封建 第1課_第3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課夏商制度與兩周封建 第1課_第4頁
高中歷史岳麓版政治史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第1課夏商制度與兩周封建 第1課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第1課學業達標1.以下中國古籍出現的人名中,你認為能體現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觀念(B)劉敬先、殷孝祖(《宋書》),蔡興宗、崔祖思(《南史》),鄭嚴祖、裴安祖(《北史》),張茂宗、延宗(《新唐書》),洪興祖、馮繼業(《宋史》),何榮祖、韓顯宗(《元史》),湯顯祖、嚴世藩(《明史》),史念祖、楊光先(《清史稿》)A.等級觀念 B.宗法觀念C.法治觀念 D.輩分觀念【解析】人名中的主要信息是“先、祖、宗”等,這體現的是一種宗法觀念。2.(2023·湖南六校聯盟)“自秦、漢以來,仕者不世,然其賢人君子猶能識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絕,無廟無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勢宜亡而獨存,則由有譜之力也。”這一現象說明(B)A.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基礎B.宗法觀念是維系家族親情的紐帶C.宗廟是維系親情延續的關鍵D.宗法制構筑了家族內部等級觀念【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宗法制對后世的影響。材料“宗族不散,其勢宜亡而獨存,則由有譜之力也”說明了宗法觀念的家譜在聯系家族親情的紐帶的重要作用,故排除A、C、D三項,選B。3.在夏商周時期,國家政治制度中“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海”的原則得到充分體現。下列制度能直接反映這一原則的是(C)A.禮樂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禪讓制【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識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是“惟親、惟長”,這與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宗法制一致,故選C項。4.《紅樓夢》中賈寶玉和賈環(寶玉之弟,為賈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兩人的地位卻有天壤之別。從傳統觀念上看,導致兩人地位懸殊的主要原因是(C)A.分封制的形成 B.個人素質的差異C.宗法制的影響 D.封建家長的喜好【解析】本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地位卻有天壤之別,原因是賈寶玉為正室所生,賈環為妾室所生,這明顯受到了重視嫡長子的宗法制的影響。5.(2023·九江)有學者認為,分封制在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孕育,夏、商二代開始形成和發展,西周漸趨完備,是一種由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聯邦”或“邦聯”式的國家結構形式。該學者強調了分封制的哪一特點(C)A.集權性 B.分權性C.松散性 D.落后性【解析】據材料提到,分封制……是一種由部落聯盟轉變而來的“聯邦”或“邦聯”式的國家結構形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分封制的中央和地方結構松散性的特點,故C項正確。集權性,屬于中央集權的特點,材料未涉及,故A項排除。材料也無法體現分權性,故B項排除。材料也不能說明分封制的落后性,故D項排除。6.(2023·濰坊)“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于天地,然后能興禮樂也。”這反映了禮樂制度(C)A.明確權利義務 B.具有神權色彩C.維護社會秩序 D.體現教化功能【解析】題干的意思是:“樂所表現的是天地間的和諧;禮所表現的是天地間的秩序,因為和諧,萬物能化育生長;因為秩序,萬物能顯現出差別,樂依天道而鑿,禮按地理而制,制禮超過分寸會造成混亂,作樂超過分寸會越出正軌,明白天地的道理,然后才能制禮作樂。”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對于統治者來說,秩序與和諧是維護統治的重要前提。沒有秩序,就會陷入混亂;沒有和諧,人心就會渙散,這樣,統治將無法維持下去。因此,秩序與和諧的確十分的重要。7.“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由此可見西周實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D)A.選拔德才兼備之人 B.擴大疆域C.團結功臣貴族 D.鞏固周王室統治【解析】據材料關鍵信息“以蕃屏周”分析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周王室統治。8.某諸侯年輕時購買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諸侯之女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數女充實后宮,生子丁等十余人。該諸侯死后,能合法繼承其位的應該是(B)A.甲 B.乙C.丙 D.丁【解析】本題考查宗法制的核心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嫡長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兒子,故只有乙能繼承王位。9.周代的棺槨制度有著明確的規定:“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二重。”考古發掘工作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槨室內置雙重棺,可見記載大體上是可信的。隨葬數量也是從天子到士依次遞減。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會最主要的特點是(C)A.政治上實行分封制 B.西周社會的宗法色彩濃厚C.貴族集團內部等級嚴格 D.貴族階層生活腐化,政治黑暗【解析】貴族生活腐化是奴隸社會的一般現象,政治黑暗并沒有從材料中直接反映出來,排除D項;材料中規定的是棺槨禮制的等級序列,沒有直接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排除A、B兩項。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地名),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史記·周本紀》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本為后。后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當時各國記載的歷史皆稱史記)曰:“周亡矣。”——《史記·周本紀》材料三“夏商周斷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設定,成為中國“九五”期間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為了使工程規定的目標能順利實現,國務院成立了由國家科委副主任鄧楠為組長、七個部委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李鐵映、宋健二人為工程特別顧問。聘任歷史學家李學勤、碳-14專家仇士華、考古學家李伯謙、天文學家席澤宗為工程“首席科學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工作。——陳寧《“夏商周斷代工程”爭議難平》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西周分封的對象主要有哪幾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分析,為什么“周太史”發出“周亡矣”的感嘆。(3)史料一般分為原始史料與二手史料兩大類。從研究西周歷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屬于哪一類?材料三中“夏商周斷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點?【答案】(1)先代貴族、功臣、王族。(2)周幽王的行為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進而影響宗法制和分封制,動搖了西周統治的政治根基。(3)類別:二手史料。特點:多學科綜合研究、利用現代科技進行研究、政府主導。【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中的信息逐條分類概括;第(2)問依據材料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因(周)幽王另立太子,破壞了宗法制中的嫡長子繼承制,動搖了西周統治的政治基礎,因而周太史發出“周亡矣”的感嘆;第(3)問結合研究性學習的知識去解答。素能提升11.一古代算數例題:“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獵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問各得幾何?”書中記載正確的答案是:他們依次分別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請問,這一題算數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的哪項特色(D)A.年齡在資源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國人數學理論水平的提升C.個人的地位由經濟活動決定D.宗法分封制的分配權利差異【解析】據材料中的信息,獵物是依據爵次高低而分配到人的,爵次高的分得獵物多,爵次低的分得獵物少,這體現了宗法分封制的分配權利差異;其它各項與材料信息不符。12.(2023·杭州)漢代學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稱:“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材料能準確反映的史實是(B)A.禮祭制度基本始于春秋戰國時期B.通過宗法關系決定社會等級秩序C.貴族政治已經被官僚政治所取代D.天子實現對地方權力的高度集中【解析】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切入,結合中國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進行思考。材料中“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可以看出是一種宗法等級,故B項符合題意。13.(2023·河南實驗中學)據《春秋》記載,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魯國時舉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禮,并由司空(官職)“授土”,司徒(官職)“授民”。對這一史實最恰當的解釋是(B)A.周天子用最高禮節接待魯國國君B.魯國國君的權力來源于周天子C.魯國國君的地位與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視禮儀制度建設【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封制下周天子為了擴大統治區域將土地和人民分封給其重要的親屬和功臣,希望建立較為穩固的統治秩序,地方諸侯王的權力直接來源于天子的授權,所以B項表述最符合史實和題意要求,A、D兩項與題意明顯不符,C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分封制史實。14.(2023·石家莊)王國維《殷周制度論》載:“蓋諸侯之于天子,猶后世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喪服,則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與子為父、臣為君同。”由此可見,西周時期(A)A.分封對象服從鞏固統治的需要B.宗法關系是中央集權的基礎C.國家政權實現向帝國結構轉變D.血緣分封有助擴展中原文化【解析】根據材料中“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喪服,則諸侯為天子斬衰三年,與子為父、臣為君同”得出當時分封的主要諸侯服從周天子的統治,故A項正確;西周時期并未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且材料中并非只是強調血緣關系,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實行分封制,實行的仍是貴族政治,并不是向帝國結構轉變,故C項錯誤;材料中分封制的目的是維護統治,并不是擴張中原文化,故D項錯誤。15.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十分重視修訂“家譜”。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流傳至今的家譜至少仍有三萬多種,其內容之豐,價值之高,很值得我們今天去了解與認識。“隱惡揚善”是修纂家譜的一條基本原則。材料二在現代的僑鄉家譜中,都普遍記錄了不同時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時間與原因……同故鄉故國的聯系與貢獻等內容。有些還辟有專章、專傳介紹,這就為他們的后裔尋根問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據,也就更增加了他們對故國故鄉的依戀之情。有人對福建省的家譜資料進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臺灣的最早記載是兩宋之交的蘇姓。……從有關家譜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數、成分、原因,他們的婚姻狀況、分布特點及與大陸的關系等。材料三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欲考族制組織法,欲考各時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數,欲考父母兩系遺傳,欲考男女產生兩性比例,欲考出生率與死亡率比較……等等無數問題,恐除了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為此他提出廣收家譜并對家譜進行研究。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我國民間重視修訂“家譜”的主要原因。簡述家譜在中國傳統社會發展中的作用。(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現實,分析家譜在當今的作用。(3)依據上述材料,說說如何辯證地看待家譜的學術價值。【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傳統影響,中國人重視血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