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概述_第1頁
高層建筑概述_第2頁
高層建筑概述_第3頁
高層建筑概述_第4頁
高層建筑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層建筑概述定義高層建筑發展概況高層建筑的發展原因高層建筑存在的問題定義根據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①≥10層的居住建筑(含首層設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②建筑高度>24米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層的高度(屋頂水箱間、電梯機房、排煙機房和樓梯出入小間不計入建筑高度和層數)③建筑高度≧100米為超高層建筑

高層建筑并不僅僅以高度或樓層數為其定義。重要的準則在于它的設計是否受到“高度”(tallness)的某些方面影響。高層建筑是一種它的高度強烈地影響其規劃、設計、構造和使用的建筑。高層建筑發展概況:通過對建筑高度發展過程的研究,可以看出古代建筑高度記錄的保持者,主要是服務于王權的高大建筑;中世紀是寄托著人們信仰的宗教塔樓;而現代則是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實用型高層建筑。歷史上建筑高度競爭的領先地域,古代是埃及,中世紀和工業革命時期是歐洲,而在近現代高層建筑出現之后則轉向了美國,到21世紀,高層建筑的競爭熱點已經轉移至亞洲。嵩岳寺磚塔西安大雁塔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公元前2500年)的高度,已經達到了146.5m,嵩岳寺磚塔河南嵩岳寺磚塔,15層,40m,公元523年西安大雁塔,7層,64米

山西應縣木塔,9層,67.31米,

最高木塔河北定縣開元寺塔,宋代,13層84.2米,最高磚塔意大利威尼斯圣馬可廣場上的鐘塔(PiazzaSanMarcoBellTower)高98m,法國沙特爾教堂(Chartre,12世紀)的塔樓高107m

德國烏爾姆教堂主塔高度達161.6米,超出舉世聞名的科隆大教堂4.6米。建成于1890年18世紀前后開始的工業革命,促使建筑技術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新材料、新結構、新設備和新的施工方法,使建筑物可以被建造得更高。法國埃菲爾鐵塔,全部以鋼鐵建造,高達328m

19世紀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和資本經濟的形成,一種新的建筑類型的出現,又從另一個角度,再次拉開了人類建筑高度競爭的序幕,這種新的建筑類型就是“高層建筑”(high-risebuilding)。高層建筑發展是三重影響的結果城市建設和商業活動的要求建筑藝術表現的要求材料、機電設備、結構體系協同發展的結果鑄鐵、鋼材、混凝土、輕質材料、載人電梯、空調設備1857年世界第一臺安全升降機出現在紐約霍沃特百貨公司,這臺蒸汽機驅動的龐然大物時速是一分鐘40英尺(約13米)。現在保持最快紀錄的臺北市的101大樓,時速達到36英里,約58公里高層建筑發展的4個時期第1時期(1850-1909):加高府邸,講究功能,采用鋼結構,“工程隨從時期”第2時期(1909-1930s中):華麗的頂部處理美感的立面處理富有表現力的基座處理運用歷史,尋求美觀三段表現“折衷主義時期”高層建筑發展的4個時期第3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970s中):大體塊,方盒子,玻璃幕墻

“現代主義時期”第4時期(1970s中-今):“后現代主義時期”——現代技術、結構與歷史建筑風格結合“晚期現代主義時期”——重視建筑技術(空間、采光、幾何形狀)“高技派主義時期”——充分表現結構體系與機械體系發展簡史美國HomeInsuranceBuilding,10層,1885年MontaukBlock,10層,1882年MonadnockBuilding,16層,66m,1891年RalianceBuilding,14層,61m,1895年IngallBuilding,16層,64m,1903年EmpireBuilding,102層,381m,1931年SearsTower,110層,443m,1974年馬來西亞PetronasTower,95層,450m,1996年臺北101大樓,101層,508m,2005年第一高層第一磚砌高層第一鉚釘鋼結構+玻璃幕墻高層第一鋼砼高層第一高層43年第一高層22年世界第一高層第一高層10年第一座高層建筑,是1885年在美國芝加哥興建的“家庭保險公司大樓”(HomeLifeInsuranceCompanyBuilding,10層,55m)。

20世紀初,由于美國經濟中心的轉變,高層建筑的建設中心,也從芝加哥轉移到了紐約。社會經濟實力的發展、人口的集中、攀比心理和商業廣告效應的作祟,促使美國的高層建筑競賽大大加快,建筑高度大幅攀升。紐約的“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大樓”(MetropolitanLifeTower,50層,206m,1909年建成)是世界上第一幢高度超過200m的摩天大樓,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座超過古代埃及金字塔和中世紀烏爾姆教堂塔樓的實用性建筑物。接著,1929年建成的“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Building,77層,319m)又再破建筑的高度記錄,成為超過300m建筑,此時高層建筑的出現才僅僅半個世紀,而建筑高度的升幅卻超過了已往。至1931年帝國大廈(EmpireStateBuilding,120層)建成,建筑高度更達到了381m,超過了埃菲爾鐵塔成為世界第一高樓,

IngallBuildingEmpireBuildingSearsTower紐約世界貿易中心110層,417m,1973年建成

1974年在芝加哥建成的“西爾斯大廈”(SearsTower,110層),以443m的高度成為世界最高的建筑,并稱雄世界22年。建設中的帝國大廈SOM,Khan20世紀80年代以后,歐美經濟持續蕭條,建筑業發展緩慢,高層建筑的建設處于穩定發展時期。建設的側重點也從數量的增多、高度的增加,轉化為質量上的提高。而此時,亞洲太平洋沿岸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領先于世界,加上該地區的人口密度極大,這就促使這一地區成為當今世界新一輪高層建筑建設的熱點地區。隨著亞洲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建筑高度的競賽也開始由美國轉向亞太地區。1989年在香港建成的“中銀大廈”(BankofChina,70層)成為亞洲首次超過300m的建筑1996年吉隆坡建成“佩重那斯大樓”(PetronasTowers,88層,452m),高度突破450m,超過了美國的“西爾斯大廈”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馬來西亞PetronasTowerPetronasTowerSearsTowervs金茂大廈,高度420米,位于上海

臺北101,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設計師李祖原。樓高508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世界第一高樓韓國580米再破記錄韓國將開始建設一座高達580米的超高層建筑,這座世界上最高的大樓將于2008年落戶漢城。據報道,大廈名為“國際商務中心(IBC)”,占地面積1.2萬坪,總建筑面積18萬坪。大樓地上130層,地下7層,將設特級飯店、外國人宿舍、國際會展中心以及交通、文化體育設施。韓國外國企業協會將在今年年內從韓國國內外籌集13億美元的建設費用。環球金融中心建設項目,高492米、101層,將超過馬來西亞雙子樓

世界高層建筑排行榜(2003.10)中國臺灣中國臺灣中天廣場金茂大廈地王大廈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中環廣場中銀香港臺北101高層建筑迅猛發展的原因

1.占地少高層建筑的發展和人口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人口多,可耕地不足(列世界113位)建筑向空中和地下發展是大城市建設的必然趨勢大城市地價昂貴,發展高層有利于房地產商獲得利潤建高層節約下來的土地,可以增加綠化面積,平時作為民戶外活動的場所,緊急狀態下可以用作安全疏散的地方;高層辦公建筑與交通、商業、居住等不同功能的建筑聯合開發,可以解決舊城市的擁擠、雜亂等問題,被認為是城市中心復興的希望。

2.可節約市政工程投資使地上地下管線相對集中,道路長度縮短,投資減少;

3.信息社會需要大量高層辦公樓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大企業需要集中全體工作人員在一個大樓內,以提高工作效率,現在出現了所謂智能辦公樓,里面裝有多種設備:電話傳真、電話會議通訊、情報信息處理機、電腦系統等自動化辦公設備,還有為保證環境安全的自動化監控系統。以上這些設備只有集中全體辦公人員在一個大樓內才能發揮其效率。

4.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可作為人防避難所現代戰爭軍隊與市民的死亡人數比例在1﹕20以上(例如越南戰爭為15萬﹕300萬),我國規定高層必須建人防地下室,平時可作民用,戰時作為避難所;

5.高層建筑是大都市的重要景觀,可提供豐富的的城市輪廓線。

三.高層建筑存在的問題

1.造價高高層建筑的單方造價比多層建筑大約貴0.9~1倍,

2.缺乏人情味傳統習慣住帶庭院的低層建筑(如西歐的聯排式低層住宅、中國民居),高層住宅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