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1磁現象和磁場一、磁現象古代人們就發現了天然磁石吸引鐵器的現象。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一書中描述的“司南”,被公認為最早的磁性指南工具。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司南,發明于戰國時期,我國古代辨別方向的一種儀器,是現代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最初發現的磁體是被稱為“天然磁石”的礦物,主要成分為Fe3O4,能吸引其他物體,很像磁鐵.電磁爐采用磁場感應電流(又稱為渦流)的加熱原理,通過電子線路板組成部分產生交變磁場、當用含鐵質鍋具底部放置爐面時,鍋具即切割交變磁感線而在鍋具底部金屬部分產生交變的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鐵分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發熱,用來加熱和烹飪食物。
磁懸浮列車上裝有電磁體,鐵路底部則安裝線圈。通電后,地面線圈產生的磁場極性與列車上的電磁體極性總保持相同,兩者“同性相斥”,排斥力使列車懸浮起來。鐵軌兩側也裝有線圈,交流電使線圈變為電磁體。它與列車上的電磁體相互作用,使列車前進。列車頭的電磁體(N極)被軌道上靠前一點的電磁體(S極)所吸引,同時被軌道上稍后一點的電磁體(N極)所排斥。托卡馬克磁約束裝置
一類控制熱核聚變的裝置。用特殊形態的磁場把氘、氚等輕原子核和自由電子組成的、處于熱核反應狀態的超高溫等離子體約束在有限的體積內,使它受控制地發生大量的原子核聚變反應,釋放出原子核所蘊藏的能量。磁約束熱核聚變是當前開發聚變能源中最有希望的途徑,是等離子體物理學的一項重大應用.
一.磁現象(閱讀課本80頁,填空.2分鐘)1.磁性:能夠
的性質.2.磁體:具有
的物體叫磁體.3.磁極:磁體上
的部分叫磁極.任何磁體都有
個磁極懸吊的小磁針靜止時指南的磁極叫做
極,又叫
極;
指北的磁極叫做
極,又叫
極.4.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
,異名磁極
一.磁現象(閱讀課本80頁,填空2分鐘)1.磁性:能夠吸引鐵質物體的性質.2.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3.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懸吊的小磁針靜止時指南的磁極叫做南極,又叫S極;
指北的磁極叫做
北極,又叫N極.4.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問題】
1.電現象與磁現象有何相似?
【問題】
1.電現象與磁現象有何相似?
(1)電荷存在正負、磁體存在兩極;(2)電荷間有力的作用,且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磁體間同樣有力的作用,且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問題】2.小組討論閱讀教材80頁和81頁前兩段,思考問題:(5分鐘)
(1)人們是通過那些自然現象的發現,開始形成了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思想的?(2)開始時,奧斯特的實驗研究均以“失敗”告終,為什么?你從中有何啟發?(3)奧斯特是如何發現電流磁效應的?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實驗有何意義?聯系:雷電后,一箱刀叉竟然有了磁性萊頓瓶放電可使縫衣針磁化轉化:電和熱,電和光的聯系當時人們見到的力都是沿著物體連線的方向,即都是所謂“縱向力”。受到這個觀念的局限,奧斯特總是把磁針放在導線的延長線上——他打開了科學中磁場領域的大門二、電流的磁效應
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1777—851)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麥朗格蘭德島一個藥劑師家庭.12歲開始幫助父親在藥房里干活,同時堅持學習化學.由于刻苦攻讀,17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學的免費生.他一邊當家庭教師,一邊在學校學習藥物學、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等.1806年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1821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23年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后來任丹麥皇家科學協會會長.
奧斯特實驗1、實驗裝置如左圖
2、實驗現象
當給導線通電時,與導線平行放置的小磁針發生轉動。思考1、該實驗說明了什么?揭示了電和磁的聯系為以后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奠定了基礎2、該實驗成功的關鍵?通電直導線要南北水平放置,磁針要平行的放置于導線的下方或者上方三、磁場【問題】電流對磁體的作用是如何產生的?
磁體磁體磁場磁體電流磁場1.磁場的產生:(1)
周圍存在磁場(2)
周圍存在磁場---電流的磁效應。磁體通電導線思考:磁體是否對電流有力的作用?問題:磁體和通電導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什么發生的呢?電流磁體磁場磁體電流磁場電流電流磁場
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或通電導體會產生磁力作用。(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通電導體之間、通電導體與通電導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2、磁場的基本性質問題歸納磁體磁體磁場電流磁體磁場電流電流磁場結論
磁體周圍、電流周圍都存在著磁場、所有磁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磁場和電場一樣都是一種客觀物質,是客觀存在的,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很多磁現象感知了它的存在。在同一空間區域,可以有幾個磁場共同占有,實物做不到。四、地磁場1.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
地球周圍存在著磁場--地磁場2.地磁體的南極在地球的地理北極附近,地磁體的北極在地球的地理南極附近。3.磁偏角:地球的地理兩極與地磁兩極并不重合,其間有一個交角,這就是地磁偏角,簡稱磁偏角。地理北極磁南極地理南極磁北極思考指南針為什么會指南?地球磁場很弱,其表面的磁場比一個條形磁鐵近旁的磁場弱的多,但能自由旋轉的小磁針已能顯示出地磁場對它的作用,指南針正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近百年地球磁場衰減
地磁場的減弱是可能導致磁場方向倒轉的預兆。太陽風太陽黑子太陽耀斑磁現象和磁場課堂小結例1
鐵棒A能吸引小磁針,鐵棒B能排斥小磁針,若將鐵棒A靠近鐵棒B時,則()A、B一定互相吸引A、B一定互相排斥A、B間有可能無磁場力作用A、B間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互相排斥D例2把鐵棒甲的一端靠近鐵棒乙的中部,發現兩者吸引,而把乙的一端靠近甲的中部時兩者互不吸引,則()甲有磁性,乙無磁性甲無磁性,乙有磁性甲和乙都有磁性甲和乙都沒有磁性A反饋練習1.首先發現電流產生磁場的科學家是()A.牛頓B.阿基米德C.奧斯特D.伏特2.奧斯特實驗說明了()A.磁場的存在B.磁場具有方向性C.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D.磁體間有相互作用3.下列關于磁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磁場跟電場一樣,是人為假設的B.磁體或電流在自己周圍的空間會產生磁場C.指南針指南說明地球周圍有磁場D.磁體對磁體的作用、電流對電流的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4.磁體與磁體間、磁體和電流間、電流和電流間相互作用的示意圖,以下正確的是()A.磁體磁場磁體 B.磁體磁場電流
C.電流電場電流 D.電流磁場電流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B.磁體與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生的C.地球的周圍存在著磁場,但地磁的兩極與地理的兩極并不重合,其間有一個交角這就是磁偏角,磁偏角的數值在地球上不同地點是相同的D.在地球表面各點磁場強弱相同反饋練習1.首先發現電流產生磁場的科學家是(C
)A.牛頓B.阿基米德C.奧斯特D.伏特2.奧斯特實驗說明了(C
)A.磁場的存在B.磁場具有方向性C.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D.磁體間有相互作用3.下列關于磁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CD)A.磁場跟電場一樣,是人為假設的B.磁體或電流在自己周圍的空間會產生磁場C.指南針指南說明地球周圍有磁場D.磁體對磁體的作用、電流對電流的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4.磁體與磁體間、磁體和電流間、電流和電流間相互作用的示意圖,以下正確的是(ABD)A.磁體磁場磁體 B.磁體磁場電流
C.電流電場電流 D.電流磁場電流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五章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三年級數學上冊 九 我當小廚師-分數的初步認識 信息窗2 簡單分數的大小比較第2課時教學設計 青島版六三制
- 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4海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延續文化血脈教案配套
- 2024哈電集團汽輪機公司春季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七年級地理下冊 7.2《“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教學設計3 魯教版五四制
- 輔警入職培訓總結
- 對培訓機構的認識
- 信息技術泰山版七年級上冊 2.3《搜索信息》教學設計
-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青春萌動教學設計及反思
- 飛機空氣動力學課件:翼型的空氣動力特性
- 2024年10月自考00015英語二試卷及答案解釋
- 農業科技的智能灌溉
- 醫務人員思政課課件
- 疫苗管理法培訓課件
- GB/T 44770-2024智能火電廠技術要求
- 了凡四訓培訓
- 《塑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
- 問卷調查法完整版本
- 視覺設計基礎
- 腳內側運球變向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