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第9課晨背關鍵信息理解教材新知應用創新演練把握熱點考向教材全解讀知識大遷移考向一考向二隨堂基礎鞏固課時跟蹤訓練背核心語句
1.鴉片戰爭后,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涌入,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但在大部分農村,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
2.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旗號,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近代企業誕生。
3.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創辦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記知識綱要一、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1.原因
(1)鴉片戰爭后,
涌入中國東南沿海的市場。
(2)列強大量收購中國的農副土特產品。
2.表現
(1)洋紗取代土紗,使中國家庭棉紡織業的“紡”與“織”分離。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國農家的“織”與“耕”分離。
3.影響瓦解著中國的
,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洋紗自然經濟(1)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動力主要來自外國資本主義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的沖擊。
(2)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區發展不平衡,東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遠比內地迅速。
(3)由于中國自然經濟解體不是商品經濟成熟發展的結果,因此在自然經濟解體的過程中一直沒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經濟體制。二、洋務運動
1.背景
(1)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面臨
的窘境。
(2)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
。
2.代表
(1)中央:
。
(2)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內憂外患科技奕訴3.活動
(1)創辦軍事工業:①目的:以“
”為旗號。②企業:曾國藩創辦的
軍械所、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
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滿洲貴族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制造局。自強安慶內左宗棠(2)創辦民用工業:①目的:以“
”為旗號,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②企業:李鴻章創辦的
和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
(3)籌劃海防:初步建成
、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4)興辦近代教育:創辦了
等一批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求富輪船招商局北洋京師同文館4.結局
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5.影響
(1)引進了西方近代科技,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
的發展。
(2)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甲午中日戰爭資本主義[教材P42“學思之窗”問題提示]你認為鄭觀應的批評是否有道理?為什么?提示:有道理。鄭觀應批評洋務運動只學西方先進技術,而不學習政治制度,是“遺其體而求其用”。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1.條件
(1)列強的入侵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2)受
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3)受
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
2.產生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
、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外商洋務官僚3.企業上海的
、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
4.影響說明在中國封建經濟的解體過程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了。發昌機器廠[探究升華]依據上圖分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出現有什么地域特點,簡要分析其原因。近代民族工業的出現產生了什么影響?提示:特點: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原因:經濟基礎較好;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便于向西方購買設備和引進機器;自然經濟瓦解。影響:進一步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由此而產生的近代資產階級不斷發動改革和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與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不同
(1)背景不同:前者主要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下產生;后者在明清時期封建社會內部產生。
(2)生產組織方式不同:前者是工廠;后者是手工工場。
(3)生產規模:前者規模大,比較正規;后者規模小,稀疏而又微弱。
(4)結果及影響: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較大發展,并改變了中國的經濟和階級結構;后者沒有發展起來,影響甚微。[例1]閱讀下面《中國土特產品出口統計表》,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時間茶葉(擔)(年平均值)生絲(匹)(年平均值)鴉片戰爭前50005000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A.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逐漸取得優勢
B.中國開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茶葉和生絲日益商品化
D.中國的茶葉和生絲出口量持續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從圖表中獲取有效信息、辨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注意時代特征。表面上看,中國外貿出口增加,但聯系鴉片戰爭后的史實,應明確是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另一方面也加緊了對中國的工業品傾銷,中國的外貿應處于被動地位。
[答案]
A表格類材料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1)認真閱讀表格材料,弄清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如本題中的土特產品(茶葉、生絲)的數量變化、時間。
(2)對有效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出所屬的歷史階段、發展趨勢等,如本題要注意根據時間來分析土特產品出口增加的原因。
(3)將材料與備選項逐一比較判斷出正確答案,如本題中國外貿出口增加的實質是列強加強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1.某同學分析下表得出四項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太湖流域湖絲出口歐洲情況時間每年出口量1679-1833年從8擔上升到9920擔19世紀40年代-90年代5萬擔以上19世紀90年代-20世紀20年代突破10萬擔20世紀20年代以來19萬擔A.中國湖絲出口量總體呈上升趨勢
B.1679-1833年間中國湖絲出口逐漸增長主要得益于上海港的便利
C.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湖絲出口猛增得益于五口通商的刺激
D.工業革命的開展使歐洲擴大了對中國湖絲的需求解析:依據圖表中時間及出口量數據的變化等信息可以判斷A、C兩項表述正確;工業革命的開展迫切需要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故D項表述正確;B項中此時期上海還沒有被開辟為通商口岸,故B項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答案:B[例2]
如果從中國近代化的角度看鴉片戰爭后中國歷史的發展,洋務運動可以說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 (
)A.有限度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工業
B.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軍
C.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
D.開始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能力。中國近代化始于洋務運動,主要就是引進西方技術創辦軍事、民用工業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和建設近代海軍和近代教育相比,創辦近代工業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另外洋務運動沒有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故排除B、C、D三項。
[答案]
A中國近代化的特點
(1)中國近代化不僅受到內部封建保守勢力的抵制,還不斷遭到外部資本主義列強的排斥、摧殘,發展緩慢,歷經曲折。
(2)中國近代化一開始就由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領導,資產階級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過中國近代化的領導權。
(3)主要依靠政權的力量,以官辦軍事工業為起點,從軍需到民用,從國營到民營,從重工業到輕工業。
(4)發展畸形,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分布不平衡。2.洋務運動是中國早期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規模實踐,得出這一結論的依據不包括 (
)A.洋務運動的核心是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大機
器生產B.洋務派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機器工業C.洋務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