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南民族大學本科畢業論文PAGEPAGE21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金融生態環境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四川省為例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impactonregionaleconomicgrowth——TakingSichuanProvinceasanexample目錄1.緒論 1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2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11.2.1金融生態的界定 11.2.2金融生態環境的內涵 21.2.3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的涵義 21.2.4經濟增長的理解 31.3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32.金融生態環境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現狀分析 42.1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概況 42.2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分析 42.2.1經濟環境 42.2.2信用環境 72.2.3法治環境 82.2.4政府行為 92.3金融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基本判斷 103.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對其經濟增長的實證檢驗 113.1四川省經濟增長狀況分析 113.1.1縱向分析經濟增長狀況 133.1.2橫向分析經濟增長狀況 153.2指標選取、數據來源 153.2.1金融生態環境指標 153.2.2經濟增長指標 163.2.3數據來源 163.3檢驗方法與檢驗模型 163.4實證過程及結果分析 164.優化四川金融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增長的建議 184.1努力改善法治環境 184.2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184.3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185.結語 19參考文獻 20致謝 21【摘要】近年來四川省經濟有所發展但與東部沿海各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金融生態環境也不容樂觀,分析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狀況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對于四川省區域經濟增長和金融生態的優化有所幫助,并可以針對問題制定有效的政策,促進四川省經濟發展,對西部其他地區也可以起到借鑒對用,從而有利于整個國家經濟的均衡發展。本文首先通過對四川省的金融生態環境和經濟增長狀況進行現狀分析,其次做出二者間的基本判斷,然后運用spss軟件進行實證檢驗并得出結論,最后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優化四川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增長。【關鍵詞】金融生態環境區域經濟增長四川省回歸分析【Abstract】Inrecentyears,Sichuanprovinceeconomygrowsquickly,butthereisabiggapcomparingwiththeeasterncoastalprovinces.Thefinancialenvironmentisnotoptimistic.However,theanalysisof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inSichuanProvinceandregionaleconomicgrowthstatu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aregoodtoSichuanProvinceregionaleconomicgrowthandfinancialecologicaloptimization.Forproblems,wecantakesomeeffectivepoliciestopromoteeconomicdevelopmentinSichuanProvince,whichcanalsoplayareferenceontheuseofotherpartsofthewesternregion,andeventhatisconducivetothebalancedeconomicdevelopmentofthewholecountry.Thisarticlecanbedividedintofoursteps.Firstly,thestatusquoanalysisoftheSichuanProvinceof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andeconomicgrowthsituation;followedbythebasicjudgmenttomakebetweenthetwo;thenanempiricaltestusingspsssoftware;andfinallytheproblemisrecommendedtooptimizetheSichuanfinancialenvironmentpromoteregionaleconomicgrowth.【Keywords】FinancialecologicalenvironmentRegionaleconomicgrowthSichuanprovinceRegressionanalysis1.緒論1.1選題背景及意義金融生態是借用生態學的概念對金融業的擬生化概括,用來比喻金融系統賴以運行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外部環境。金融生態理論的提出的主要誘因是當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惡化,金融生態系統失衡。在國內,周小川(2004)在“經濟學50人論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金融生態”這個概念,他最早將生態學概念系統地引申到金融領域,并強調用生態學的方法來考察金融發展問題。2005年李揚等發表的《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是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該報告主要從經濟基礎、法治環境、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社會誠信文化、金融部門獨立性等方面,將金融生態環境分為5個等級進行評價。結果顯示:一個地區金融生態良好,當地的經濟就會獲得巨大的商機和融資便利,這個地區的經濟也就越有發展潛力。2008年廖林運用狀態空間模型,從開放、閉路循環、根植性、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研究了金融生態系統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動態關系,并指出這種動態的關系更加符合現實的經濟運行狀況。從之前學者的研究來看,盡管他們對金融生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做了積極的探索,但是更多的是在理論上研究二者的關系,運用計量經濟學對金融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的比較少。因此,我基于四川省的相關數據,進行二者的實證分析,如果能更好的理清他們的關系,那么對于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和經濟增長都會有更好的促進作用。本文是以金融生態環境理論為指導,以四川省為例,通過分析金融生態環境,揭示其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并針對它的不足之處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同時通過這一分析研究,可以對西部地區其他省份的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優化起到借鑒作用,從而更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1.2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1.2.1金融生態的界定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金融生態”的概念,并運用它對中國金融運行中的深層次體制和機制矛盾作了深入分析,使“金融生態”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他認為應通過完善法律制度的途徑來改進金融生態環境,從而促進整個金融系統的改革與發展[1][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進金融生態金融時報[N].金融時報,2004-12-7.徐諾金認為:金融生態是一種動態平衡系統,它是指各種金融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在長期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內部金融組織之間不斷進行分工與合作,最終達到平衡。這個平衡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特征,并能執行一定的功能作用[2][2]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在徐諾金研究的基礎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在李揚的帶領下,推出了一份42萬字的題為《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的總報告,深化了我國在“金融生態”方面的系統性研究工作。而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網總裁何世紅則在多種場合向各界強調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使“金融生態”概念廣為傳播,最終引起了全民關注。他們根據自然生態系統的構造原理及其長期演化的結構以及功能特征,并參照生態學中有關生態系統的分析,認為金融生態系統包括金融主體及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金融生態環境,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系統[3][3]甘德建.綠色技術和綠色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當代形式[J].社會科學,2003,111.2.2金融生態環境的內涵金融生態環境的概念可以分為廣義與俠義來解釋。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認為:廣義上的金融生態環境是指宏觀層面的金融環境,指與金融業生存、發展具有互動關系的社會、自然因素的總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與金融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方面,主要強調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是金融運行的一些基礎條件;狹義上的金融生態環境是指微觀層面的金融環境,包括法律制度、行政管理體制、社會誠信狀況、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企業的發展狀況及銀企關系等方面的內容[4]《濟南金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05年第05期。金融生態環境的各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4]《濟南金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05年第05期本文對于金融生態環境的分析主要是指狹義上的金融生態環境。因此,良好金融生態環境主要包括:完善的法治環境、規范的制度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協調的市場環境、穩定的經濟環境等等。1.2.3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的涵義針對金融生態環境狹義概念的界定,本文“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即“四川省金融生態”的主體——四川省金融業運行的外部環境,包括省內金融機構所處的經濟環境、法治環境、信用環境以及政府行為。1.2.4經濟增長的理解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潛在的國民產量或者潛在的實際GNP的擴展。衡量經濟增長最常用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基本方法是一般以本年度的GDP總量對比往年的GDP總量,而得出經濟增長的百分比。美國經濟學家S·庫茲涅茨給經濟增長下了一個經典的定義:“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可以定義為給居民提供種類日益繁多的經濟產品的能力長期上升,這種不斷增長的能力是建立在先進技術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識之相應的調整的基礎上的。”我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經濟增長是指一個經濟所生產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的持續增長,也即是實際總產出的持續增長。“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同時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區域經濟增長則有廣義與俠義之分,俠義的區域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區域內的社會總財富的增加,用貨幣形式表示,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用實物形式來表示,就是各種產品生產總量的增加。廣義的區域經濟增長則還包括對人口數量的控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以及產品需求量的增加等。該文講的區域經濟增長主要是指狹義的區域經濟增長。本文主要是講俠義的區域經濟增長。1.3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金融生態環境的相關理論探討后,聯系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進行分析,通過現狀來揭示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再次是運用回歸分析法即在掌握大量觀察數據的基礎上,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建立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回歸關系函數表達式(稱回歸方程式)。再通過spss17.0軟件進行實證分析找出其中金融生態環境對當地經濟增長的影響的內在規律。最后是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文中評價指標體系主要以可計量的統計指標為主,并且采用的定量分析數據皆是來自權威的統計機構,具有橫向和縱向的可比性。通過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能更好的得出金融生態環境以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并對其不足之處加以改善從而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金融生態環境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現狀分析2.1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概況2011年6月出版的《金融藍皮書》(即《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1)》)對2010年度全國各省份的金融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后發現[1]《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2]第十屆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1]《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2]第十屆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2011年12月15日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香港發布從區域平均得分情況來看,東部沿海地區金融生態綜合評分最高(0.602),顯著高于內陸地區。中部(0.424)、東北(0.423)和西部(0.402)綜合評分相差并不大,但比較起來,西部各省份綜合評分最低,經濟總量小,經濟較為落后。中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東部沿海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要優于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入選的110個城市中,Ⅰ級城市全部位于東部地區,68%的Ⅱ級城市位于東部地區。東部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已經比較完善,而中西部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需要不斷完善。2.2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分析2011年第十屆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根據《GN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得出成都4087.79分,排行18名。根據《GN中國城市成長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得出成都603.3557分排行21名。根據《GN中國國際化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得出成都79.29分排行16名。根據《GN中國縣級市成長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計算得出雙流66.36分排行30名。由此可見,四川省城市在全國是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另外,為了更好的了解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在借鑒其他學者對金融生態環境研究的基礎上,對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分別從經濟環境、信用環境、法治環境以及政府行為四個方面來加以描述。2.2.1經濟環境經濟環境是金融生態的物質基礎,經濟水平的提高不僅能夠使金融機構的業務得以壯大,運營的平穩性、持續性得以增強,而且經濟規模的發展還能夠提高金融系統對不良資產的消化能力,抑制不良資產的產生。因此,經濟環境的發展狀況是衡量金融生態的核心要素。保羅·A薩繆爾森指出:經濟發展意味著國民產出水平的不斷且持續的增加,它以人口的增加、資本的積累、先進技術的應用及制度的創新為基礎,并伴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變化[1][1]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第12版)》.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1.經濟發展水平。國內外相關文獻表明,區域金融市場的發展與經濟水平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經濟水平決定著金融發展的方向、結構及規模效益等。為了能夠持續、有效地反映區域經濟的實力強弱和綜合效益,本文選取地區生產總值(GDP)這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來評價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由于3.1四川省經濟增長狀況分析中將對四川GDP做詳細的論述,因此在此不再重復。2.經濟增長潛力。區域經濟增長潛力是經濟基礎及其相關配套制度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它決定了金融主體的生存及發展空間大小。從現有的相關文獻來看,由于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強,區域經濟增長的潛力受國內外投資等因素共同作用影響,所以選取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三個指標來衡量區域經濟增長潛力,其中后兩個指標反映了區域的對外開放程度。四川省經濟增長潛力的相關指標匯總[2][2]數據來自《四川統計年鑒》整理得出四川省經濟增長潛力的相關指標匯總表年份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億美元)20011573.8030.9911.0020021805.2044.6910.6620032158.2056.399.2520042648.4668.7210.0120053477.6879.0511.0220064521.74110.2114.7020075855.30143.8520.1120087602.40220.3833.40200912017.28242.3041.30201013582.00327.8070.10[1][1]以上三個圖表由四川省經濟增長潛力的相關指標匯總表繪出通過以上的表格和散點圖分析可以得出,四川省近幾年的經濟增長潛力比較大,觀察衡量指標即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的趨勢線可以看出是呈上升發展的勢態。3.產業結構。它是決定區域經濟發展態勢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產業部門構成及比例關系,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產生不同影響。基于產業結構的重要性,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及各地人民銀行都把產業結構這一指標列在了金融生態評價指標體系中。由于3.1四川省經濟增長狀況分析中將對四川產業結構做詳細的論述,因此在此只做出近十年產業結構的散點圖并通過數據做趨勢線預測2013年的產業結構,以此了解四川省產業結構的趨勢走向。單位:%四川省產業結構散點圖[1][1]該圖表是由四川統計局提供數據再繪制而成從以上數據及圖表可以看出四川省經濟增長的潛力很大,尤其是2009年到2010年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按當前趨勢看未來幾年的經濟將會有突破性的發展。但是從產業結構來看四川省仍然以農業和工業為主,第三產業雖然近年來有所發展但是發展較為緩慢。2.2.2信用環境在國內一些學者早年就已經在信用環境對經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比如張淼(2002年)通過相關數據分析印證了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率與經濟發展狀況的較強的相關關系[2][2]張淼銀行不良貸款率與經濟發展狀況上海財經大學2011年11期不良貸款率是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它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它也有效反映了借貸群體的信用水平。四川省近十年不良信貸率[1][1]數據來源于四川統計局,四川銀監局的相關信息統計而成年份貸款總額(億元)不良貸款率20014498.5517.60%20025158.7616.84%20035910.5916.38%20046475.9213.84%20056743.0011.05%20067833.3210.84%20079200.939.78%200811163.937.45%200915680.335.62%201019485.703.94%在信用環境上四川省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但是該省部分地區仍存在著許多信用意識薄弱的現象,信用市場尚不規范,失信現象部分地區依然存在。同時,從全國銀行不良信貸情況來看四川省銀行機構不良信貸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僅從2005年和2010年全國商業銀行不良信貸情況表(如下所示),就可以觀察到四川金融機構不良信貸率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急需采取措施來降低不良信貸率。單位:億元我國商業銀行不良信貸情況[2][2]數據來源于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統計信息整理而成年份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余額占全部貸款比例余額占全部貸款比例余額占全部貸款比例余額占全部貸款比例20104701.21.40%4549.11.30%4354.21.20%42931.14%20095495.42.04%5181.31.77%5045.11.66%4973.31.58%200812456.55.78%12425.15.58%12654.35.49%5602.52.42%200712455.76.63%12661.56.45%12517.86.17%12684.26.17%200613124.78.03%12827.27.53%12736.37.33%12549.27.09%200518274.512.4%12759.48.71%12808.38.58%13133.68.61%2.2.3法治環境近年來,四川省嚴格遵守國家頒布實施的《商業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維護了良好的金融發展秩序,使金融運行進入法制化軌道,為全省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使金融運行基本保持平穩的態勢。但是一些地區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仍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四川省經濟的增長。通過每年法院的受理案件和結案情況可以得出該地區的法治環境。2001—2010年四川法院受結案件情況[1][1]數據來源于《四川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以及《四川統計年鑒》的數據整理而成年份受理結案結案率200174924663065384.17200270386261282487.07200368117960037388.14200465229457790288.60200563135356900090.12200657769251130188.51200762462855359088.63200874569866831789.62200982996775233890.65201050389945209889.72201154916454894499.96由事物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決定了四川省要取得良好的法治環境必須結合四川省的地區特點來制定適合本省的法律法規。從法律案件結案率來看,一方面法院等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從法院受理和辦結法律案件大體上是逐年增加的除了個別年份,這就需要優化法治環境同時結合當地的情況來采取相關措施。2.2.4政府行為李揚,劉煌輝(2006)認為,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在一個地區的行政代理人,具有“政治人”的身份,又成為了地方經濟利益的代表,具有“經濟人”的身份。政府在推動區域金融生態建設的同時,某些不適宜的政府干預也會持續性地對金融生態產生不良影響。基于可量化的要求選取了四川省政府的財政收入、財政支出一般公共服務占比以及財政結余作為政府行為的衡量指標。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四川省政府在財政方面的相關信息如下:單位:億元政府收支情況及重要指標的相關信息[1][1]數據來源于《《四川統計年鑒》的數據整理而成年份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公共服務支出公共服務所占比重收支結余2001271.12594.1133.8622.53%-322.982002291.87701.62144.4120.58%-409.752003336.59732.3157.1621.46%-395.712004385.78895.25216.4924.18%-509.472005479.661032.18246.3923.87%-552.522006607.591347.4285.0321.15%-739.812007850.861759.13321.3718.27%-908.2720081041.672948.83363.7812.34%-1907.1620091174.593590.72391.4910.90%-2416.13201015614242.5441.6210.41%-2681.5通過以上表格信息可以得出財政收入、財政支出以及公共服務支出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所占的比重卻在逐年減少,因此要加強公共服務支出,加大對基礎建設和民生建設的支持力度,另外在財政結余中可以看到結余呈現負增長的趨勢,因此要優化政府行為盡量實現收支平衡,使政府支持方面加強,政府干預方面減少從而對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2.3金融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基本判斷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對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會對金融生態環境形成反作用,來促進金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從前文關于四川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分析來看,該省的金融生態環境還有待優化。要解決該地區金融生態壞境的不足問題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那么有必要對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的影響途徑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究其因有: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能夠更好的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從而實現經濟金融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其次,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投資、融資環境,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有利于提高廣大客戶的誠信意識和風險意識,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對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以及經濟增長的現狀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四川省金融生態還存在不足。基于差距的存在,我們可以對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做出一個基本判斷: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存在現實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滿足區域經濟增長的需要,從金融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促進的角度而言,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創造功能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對其經濟增長的實證檢驗3.1四川省經濟增長狀況分析四川地處中國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的重要結合部,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幅員面積48.5萬平方公里,居中國第5位,轄21個市(州),181個縣(市、區),是我們國家的資源大省、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同時,四川的地理條件優越,資源豐富,是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顆璀璨的明珠。3.1.1縱向分析經濟增長狀況縱向分析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不同時間段四川省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因此該文選取了2001年到2010年十年的數據進行對比。GDP是衡量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選取與GDP的相關指標來反映近年來四川省經濟的發展狀況。單位:億元比重%近十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1]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整理而成年份國民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所占比重人均國內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元)2001108068.2109655.215781.349512.344361.614.445.140.586222002119095.7120332.71653753896.849898.913.744.841.593982003135174135822.817381.762436.356004.712.84641.2105422004159586.8159878.321412.773904.364561.313.446.240.4123362005183618.5184937.42242087598.174919.312.147.440.5141852006215883.9216314.424040103719.588554.911.14840.9165002007266411265810.328627125831.4111351.910.847.341.9201692008315274.7314045.433702149003.413134010.747.541.8237082009341401.5340902.835226157638.814803810.346.343.425608201040326040120240533.6187581.417308710.146.843.129992單位:億元四川近年國內生產總值[1][1]數據來源于《四川統計年鑒》整理而成年份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所占比重(%)人均地區生產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20014293.49981.671572.011739.8122.936.640.5537620024725.011047.951733.381943.6822.236.741.1589020035333.091128.612014.802189.6821.237.841.0662320046379.631379.932489.402510.3021.639.139.3789520057385.101481.143067.232836.7320.141.538.4872120068690.241595.483775.143319.6218.443.438.210613200710562.392032.004648.793881.6019.244.036.812963200812601.232216.155823.394561.6917.646.236.215495200914151.282240.616711.875198.8015.847.436.817339201016898.602483.008565.205850.4014.750.734.621013四川GDP與全國GDP對比情況年份GDP(億元)占全國
GDP比重(%)GDP
位次人均
GDP(元)占全國
人均比重(%)20014293.493.929537662.3520024725.013.939589062.6720035333.093.939662362.8320046379.633.999789564.0020057385.103.999872161.4820068690.244.0291061364.32200710562.393.9791296364.27200812601.234.0191549565.36200914151.284.1591733967.71201016898.604.2882101370.63通過以上表格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四川省經濟發展近年來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2010年,四川經濟取得總量有所突破、比重持續提升、結構繼續優化三重佳績。經國家統計局核定,四川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由2009年的第九位上升為第八位。但是該省的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第一、二、三產業的結構仍然存在缺陷,我國的農業、工業的比重相對較大,第三產業需要加快發展。因此要是實現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實現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另外還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從而使人均GDP得到提高,同時加快四川省經濟的發展,突出抓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投資拉動、產業支撐四個著力重點,開拓創新、務實推進發展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實現四川省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3.1.2橫向分析經濟增長狀況2001-2010年,綜合發展指數年均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區分別為貴州、新疆、重慶、山西、四川、江西、西藏、安徽、寧夏和甘肅。如下表格所示:各地區綜合發展指數增長情況(單位%)[1][1]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發布《2010年地區綜合發展指數報告》地區2001-2010年累計增長速度(%)2001-2010年累計增長速度排序“十五”期間年均增長速度(%)“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速度(%)北京35.26313.572.56天津37.37293.033.43河北46.33193.184.59山西58.3643.885.54內蒙古53.24123.814.92遼寧45.08223.464.12吉林43.52253.094.27黑龍江44.76242.854.69上海35.35302.793.35江蘇52.6133.74.94浙江47.22173.584.31安徽55.2983.085.94福建41.05262.894.11江西56.8664.364.85山東45.91203.154.56河南49.16153.514.66湖北46.33183.114.65湖南45.39212.884.76廣東40.18282.634.24廣西48.67163.025.08海南40.68272.274.69重慶60.0233.795.85四川57.3553.515.78貴州8云南53.83112.955.88西藏56.1773.645.49陜西45.06231.665.96甘肅54.42103.55.4青海49.94143.574.7寧夏55.2793.465.55新疆62.7823.966.042010年各省(區、市)綜合發展指數與人均GDP、HDI、全面小康指數的比較[1][1]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發布《2010年地區綜合發展指數報告》綜合發展指數人均GDPHDI*全面小康指數北京1222天津3334河北21121021山西19181423內蒙古2061313遼寧8878吉林1211911黑龍江18161114上海2111江蘇4465浙江5556安徽23262617福建710127江西15242519山東9989河南24211520湖北10131612湖南14201910廣東6743廣西22272024海南17231716重慶11141815四川16252418貴州27313029云南25302825西藏31283128陜西13152222甘肅29292927青海30222731寧夏26172326新疆28192130*注:HDI(人類發展指數)為2008年排名。由以上表格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四川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居全國第五位,但是通過觀察綜合發展指數與人均GDP、HDI、全面小康指數,我們可以看出四川的綜合發展指數和全面小康指數在34個省中處于中間位置,而人均GDP、HDI指數則處于中下水平位置,因此要是四川經濟走向一個新的臺階則需要不斷的優化經濟環境,采取相關措施統籌規劃好四川經濟的發展。3.2指標選取、數據來源3.2.1金融生態環境指標對金融生態的評價必須能夠全面、系統、有效地反映金融生態主體和金融生態環境兩大方面。因此在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報告》等現有文獻,通過分析50個大中城市的樣本所形成的包絡曲面的要素貢獻彈性,可以看到對金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要素貢獻彈性)從大到小的排序是:法治環境(貢獻彈性0.194961),地區經濟基礎(貢獻彈性0.176118),誠信文化(貢獻彈性0.121435),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貢獻彈性0.071088),企業誠信(貢獻彈性0.060456)。以上數據顯示:城市法治環境、地區經濟基礎、誠信文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和企業誠信等五項因素的貢獻彈性總和達到65%左右,足見它們是決定城市金融生態環境優劣的最重要因素[1]《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報告》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課題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在此基礎上,[1]《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報告》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課題組中國社科院金融所(1)政府行為(GOV)。在目前的中國社會,政府行為具有強有力性,各級政府的公共服務及政策支持會對轄區內經濟、金融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加強政府一般公共服務等行為,不僅會完善金融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而且可以強化金融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因此,側重于考察地方政府對于經濟發展的財力支持,選取四川省財政支出中一般服務支出占比作為分析檢驗的衡量指標。(2)法治環境(LAW)。在金融生態系統中,法治體系是約束人民行為選擇的有效框架,良好的法治環境能確保金融主體產權得到維護,有效遏制信用欺詐、逃廢債務等不良行為的發生。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是法治環境狀況的最終體現。因此,結合數據的可得性要求,該文選取法律案件結案率來作為法治環境分析檢驗的衡量指標。(3)信用環境(CRE)。信用關系是現代金融體系、市場經濟得以建立的基礎,信用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經濟和金融的結構、效率。良好的信用環境會提高信貸資源的配置效率,加速資金在地區間的流動;而不良的信用環境,則會導致嚴重的負外部效應,阻礙金融體系和經濟社會的進步。因此該分析檢驗主要從貸款質量方面考察社會信用狀況,選取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來分析檢驗信用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3.2.2經濟增長指標(GDP)GDP、GDP指數及人均GDP均可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但為了消除勞動力數量變動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選取各省與人均GDP密切聯系的綜合發展指數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3.2.3數據來源以上各指標數據均由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四川省統計年鑒以及各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人民銀行成都支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相關數據整理得出。3.3檢驗方法與檢驗模型 結合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對四川省2001年到2010年十年的相關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分析,以驗證金融生態環境是否有效的促進了經濟增長。因此以四川省人均GDP作為被解釋變量,以金融生態環境各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將模型設定如下:,上式中,GDP表示人均生產總值,GOV表示財政支出中公共服務占比,LAW表示法律案件結案率,CRE表示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常數項,、、分別為GOV、LAW、CRE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為隨機擾動項,下標表示時間。3.4實證過程及結果分析首先,將檢驗所需的相關數據進行匯總[1][1]數據來源于《四川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0年地區綜合發展指數報告》《四川省金融產業發展報告》《2010年四川省金融運行報告》《2009年四川省金融運行報告》《2008年四川省金融運行報告》《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國金融年鑒》等整理而成.注:由于四川省銀行不良信貸率在2001年到2004年數據缺失,因此運用spss17.0軟件根據2005年到2010年的現有數據進行倒推預測出的2001年到2004年的不良信貸率的大致數據。年份人均GDPGOVLAWCRE2001537622.53%84.17%17.60%2002589020.58%87.07%16.84%2003662321.46%88.14%16.38%2004789524.18%88.60%13.84%2005872123.87%90.12%11.05%20061061321.15%88.51%10.84%20071296318.27%88.63%9.78%20081549512.34%89.62%7.45%20091733910.90%90.65%5.62%20102101310.41%89.72%3.94%其次,為了消除可能出現的變量異方差現象,在實證分析時對所有樣本數據均取對數即,以減少原始數據誤差對最終結果的影響。最后,運用spss軟件實證分析,對處理后的相關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結果如下:ANOVAbModelSumofSquaresdfMeanSquareFSig.1Regression1.9213.64036.921.000aResidual.1046.017Total2.0259a.Predictors:(Constant),CRE,LAW,GOVb.DependentVariable:GDPCollinearityDiagnosticsaModelDimensionEigenvalueConditionIndexVarianceProportions(Constant)GOVLAWCRE113.9221.000.00.00.00.002.0717.453.00.01.09.023.00527.85.054.001.67.93a.DependentVariable:GDP因此回歸模型的估計方程為:通過對各個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來看,可以發現F統計量值為36.921,大于,即該模型的線性關系在99%的水平下顯著成立。從各個解釋變量查看,各回歸系數均是顯著的。從回歸系數來看,政府行為、信用環境和法治環境都對經濟呈現促進作用。其中政府行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大,而信用環境和法治環境相對較小,每增加1%的一般財政支出,就會促進四川省人均GDP增長7.1%,同理法律案件結案率提高1%則會促進其人均GDP增長0.5%,而相較之下信用環境對經濟的貢獻率較低,不良信貸率每提高1%則只能使人均GDP增長0.2%,因此要優化信用環境另外也要不斷改善政府行為減少政府的干預,以及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使金融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發揮顯著作用。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增長的建議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四川省金融生態環境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有限。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四川省金融生態狀況不佳所致,例如,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到位;社會信用意識淡薄、信用制度落后;政府職能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因此,應通過采取以下措施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以推進金融生態建設與四川省經濟增長的良性互動。4.1努力改善法治環境法治環境是金融生態的根本保障,直接影響到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空間。因此加強法治環境建設是推動本地區金融生態發展的重要環節。首先是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符合四川省的市場經濟要求的法規體系,尤其是健全維護金融債券的法制保障。其次是對司法部門進行強化司法公正,提高執法效率。司法部門應該及時、有效的立案、審案,提高結案率,增強法律的威懾力。最后是加強司法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大對洗錢、金融詐騙等金融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共同維護四川省的金融秩序。4.2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社會信用狀況直接影響金融生態環境,也直接影響到信貸資金的流量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融工程》 課件 第10、11章-期權價格的無套利關系;期權的交易策略
- 2025年54青年節主題活動方案
- 瀝青拌合站安全生產培訓
- 模塊六商務交往禮儀
-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桂城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命題預測及題型示例英語試題含解析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中外文化交流(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醫學創新思維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生物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半期聯合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數字水印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電子商務師真題試題及答案
- 撬裝式承壓設備系統安全技術規范
- 園藝植物遺傳育種 課件全套 第1-10章 緒論-新品種的審定與推廣繁育+實訓
- 融資面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免洗護發素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智能優化算法解析》 課件 第6章-基于群智能的智能優化算法
- 2024山西三支一扶真題及答案
- 云南省衛生健康委所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真題2024
- 技術經紀人(初級)考試試題(附答案)
- 《紅巖》中考試題(截至2024年)
- 幕墻UHPC施工專項方案 (評審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