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5課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②主要原因:生產與銷售的矛盾激化③具體原因:貧富差距拉大,導致供需矛盾擴大;分期付款和股票投機過度,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2.爆發:1929年,紐約股市崩潰3.表現: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劇增、生產下降4.特點:來勢猛、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強5.影響(1)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資本主義國家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2)國際關系日趨惡化。二、羅斯福新政1、背景(1)胡佛反危機措施的失敗,加劇了美國的社會動蕩。
(2)全國上下要求改革的呼聲高漲,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
(3)1933年羅斯福以“新政”為口號就任總統。2、內容三個方面:救濟Relief、復興Recover、改革Reform。(1)整頓財政金融恢復銀行信用
(2)調整工業生產防止盲目競爭
(3)調節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價格
(4)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穩定秩序
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的糾正我們經濟制度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運用。——羅斯福3.特點:國家全面干預經濟4.實質: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新、原因)5.影響:(1)使美國度過經濟大危機,生產恢復,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物質基礎.(2)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鞏固了美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3)改善民眾生活,初步建立了救濟和社會保障體系從長遠看,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機制,為二戰后各資本主義國家提供借鑒,標志著資本主義進入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最深遠)例1.羅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國廣播節目中說:“在這個不幸的時代,我們要制訂出一些計劃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壓在經濟金字塔層、被人遺忘了的人們的身上。”對這段話理解錯誤的是 A.不放棄自由經濟制度 B.出現國家干預經濟的理念C.希望依靠社會底層度過危機 D.開始關注對困難民眾的救助例2.羅斯福說,大企業接受工業復興法固然重要,“而產生豐碩成果的領域還在于小雇主們,他們的貢獻是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這些小雇主實際是國家骨干中極重要的部分,而我們的計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這說明A.羅斯福新政重視中小企業的作用B.發展中小企業比發展大企業更為重要C.中小企業的發展解決了美國的失業問題D.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美國擺脫經濟危機的關鍵例3.羅斯福在新政后不斷遭到攻擊時曾打比喻說:“1933年夏天,有位頭戴絲綢帽子的老紳士在防波堤邊上失足落水,他不會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下水里,把他救上來,但絲綢帽子被水沖走了。老紳士蘇醒過來后,千恩萬頁,夸獎他的朋友就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紳士卻因丟了帽子而斥責他的朋友。”對這段話的理解最準確的是(
)
A.羅斯福新政違背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B.羅斯福新政顧此失彼
C.羅斯福新政加劇了美國社會的矛盾
D.資產階級在危機解除后計較利益得失例4(2010年龍巖)下圖是美國1921-1945年社會經濟發展某一指數的趨勢圖。聯系所學知識判斷,該圖最有可能是A.工業生產發展指數趨勢圖B.銀行存款總量趨勢圖C.居民之間貧富差距系數的趨勢圖
D.農業生產發展指數趨勢圖例5.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論《民主巨星的隕落:悼羅斯福總統之喪》中評價說,羅斯福“用大無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過了危機,安定了國民生活”。材料中社論把羅斯福譽為“民主巨星”的依據是A.羅斯福進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國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B.羅斯福新政使美國避免了走上法西斯專政道路的危險C.羅斯福采取干預經濟的政策,向社會主義靠攏D.羅斯福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第16課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一、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
1.原因(1)30年代大危機的慘痛教訓迫使發達國家放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接受凱恩斯主義。
(2)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實踐經驗;
2.方式
(1)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西歐)
(2)制定經濟計劃(日本)
(3)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采購、利用稅收調節生產
3.評價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資本生產的盲目性,保證了社會性。
二、企業經營的變化
1.“人民資本主義”
(1)原因
生產力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2)含義:股票分散化(3)作用:緩和社會矛盾,大量吸收社會資金。2.“經營者革命”(1)原因企業生產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產過程的日益復雜(2)含義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從事經營(3)影響提高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經營管理人員增加三、福利國家的出現1.基礎生產力提高2.資金來源個人繳納、企業繳納和國家補貼3.特點:種類多、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4.實質: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反映了分配領域的社會化5.影響:①利:使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得到基本保證,緩和了社會矛盾,也擴大了社會消費。②弊:使一些國家財政支出擴大,造成財政赤字,降低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此外,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出現,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新經濟”:是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的新變化?P77
例6.(2010·江蘇省鹽城市高三模擬)有人以“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面照顧”來形容1948年以來的英國國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戰后,西方發達國家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確立并完善了社會福利制度。以下對“福利國家”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緩和社會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階層的生活B.擴大社會消費,從根本上激發了工人積極性C.造成財政赤字,加劇了國家財政負擔D.調整生產關系,反映了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例7.1987年接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沿用前任主席沃爾克堅決反通貨膨脹做法的同時,更加強調采取“預防性”的措施,在通貨膨脹還沒有明顯苗頭的情況下就實行緊縮政策,將通貨膨脹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格林斯潘采取的經濟政策是A.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加強B.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C.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D.介于自由放任和國家干預之間例8.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文中的“安全網”應理解為
A.社會保障政策B.強大的國防體系
C.勞動安全保護法D.發展農業生產例9(2008·山東)某西方大國曾采取以下措施處理經濟問題:把40℅的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削減住房、醫療、失業等各種福利開支,減少稅收,提高利率。這是為了A.促進工業革命后經濟的發展B.克服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C.解決二戰后初期的經濟困難D.緩解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例10.洛克菲勒家族在1964年持股比例為13.5%,現在則以不到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