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版第六章_第1頁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版第六章_第2頁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版第六章_第3頁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版第六章_第4頁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版第六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和科學內涵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重要意義第一節社會主義的本質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1.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消除兩極分化社會的主本義質為了推動全黨對社會主義進行再認識,鄧小平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十一屆三中全會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剛剛實行改革開放之際,針對一些人因政策的調整而產生的困惑和疑慮,鄧小平在論述怎樣才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問題時,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這個概念。

1986年9月,鄧小平在回答美國記者關于“致富光榮的口號同社會主義的關系”時說:“社會主義財富屬于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

1990年12月,鄧小平又一次強調共同富裕的問題,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

在全面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經驗和改革開放新鮮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在1992年視察南方的談話中明確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第一,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納入社會主義本質。2.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內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每一個新的社會制度中的固有的歷史使命和根本任務,因此過去人們不把它作為體現社會制度屬性的范疇。發展生產力還有一個解放生產力的問題。鄧小平強調,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鄧小平提出了十個不是社會主義: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不是社會主義僵化封閉不能發展社會主義照搬外國經驗不能發展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法制也就沒有社會主義不重視物質文明搞不好社會主義不重視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會主義第二,突出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鄧小平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的結合。社會主義本質

胡錦濤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的重大判斷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理論認識的深化。第一,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把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科學水平。從主要強調關于公有制、按勞分配等特征,進一步深入到實現共同富裕這個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上。第二節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重要意義第二,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對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第二節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基本問題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一、發展才是硬道理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三、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二節一、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二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第一、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第二,解放生產力是為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開辟道路

第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二、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馬克思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一部分毛澤東提出要學習先進科學技術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周恩來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江澤民“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胡錦濤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鄧小平十分重視發展科學技術在建設社會主義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強調,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生產力〓科學技術×[生產管理×(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江澤民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面對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強調迎接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經濟迅速興起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三、堅持科學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一再強調了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從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高度強調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第一,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第三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第二,發展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協調發展,就是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協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各個環節相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各構成要素的良性互動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第三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第三,發展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第三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第三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把我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構想。新中國成立前夕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在20世紀內,分兩步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構想,并設想用100年的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中國成立以后一、“三步走”發展戰略1、經濟發展戰略及重要性1956年八大把”實現現代化”這一任務列入黨的八大所通過的黨章。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了這一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的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周恩來宣布國民經濟發展的兩步走。2、“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提出及內容第一階段:1979—1982,初步形成階段。鄧小平提出兩步走,第一步80年代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00美元,解決溫飽;第二步90年代再翻一番(800—1000美元),達到小康。據此,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20世紀分兩步走,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實現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戰略。2、“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提出及內容第二階段:1982—1987,確立階段。1987年鄧小平在會見西班牙客人時明確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提出第三步,是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4000美元),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黨的十三大正式確立“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2、“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提出及內容第三階段:1987—,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階段。到2000年,人口增加三億的情況下翻兩番;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進一步具體化,提出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2020年,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發展戰略堅持了雄心壯志和實事求是的統一;堅持了經濟建設和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統一;堅持了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1、“小康社會”的由來最早《詩經》中提出來:“民勞亦止,汔可小康”。

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開始用“小康”來表述“中國式的現代化”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從21世紀開始“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明確了從21世紀開始頭20年的任務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衡量小康社會的主要指標“小康”是國民生活水平的概念,是經濟的范疇。有兩個參照系:一是人均收入指標(GNP\GDP);二是消費結構,即恩格爾系數第三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

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指標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是人均收入指標根據世界銀行的劃分,人均GDP800美元以下的,為低等收入國家;800---3000美元的為中下收入國家;3000---12000美元的為中上收入國家。

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指標1978年,我國城鄉居民分別為57.5%和67.7%;1995年分別為50%以下和58.6%;2001年分別為37.9%和47.7%。

二是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大于60%為絕對貧困;50---59%之間為勉強度日,在中國稱為溫飽階段;40---50%之間為小康;30---40%之間為富裕;20---30%之間為最富裕。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3、總體“小康”:

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剛進入小康的門檻,只是解決了衣食無虞的基本生存需要,離寬裕還較遠。

第三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3、總體“小康”:

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經達到的小康側重于物質文明方面,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關注不夠。

發展很不平衡是指進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國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與農村之間、東部與西部之間、行業之間、不同收入階層之間。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4.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全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五是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第三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出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時指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