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度福建省泉州市科名中學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唐朝時,掌權的宦官常以樞密使的名義削奪宰相的職權而干預朝政,甚至參與包括宰相在內的大臣的任命。后來發展到與宰相共參政事,“宰相掌文,樞密掌武”。這從本質上反映了A.中央集權逐漸衰落B.二府三司制雛形出現C.宰相成為宦官附庸D.君主專制日益加強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中“掌權的宦官”本質上是代表皇權,“掌權的宦官常以樞密使的名義削奪宰相的職權而干預朝政”,加強了君主專制,故D正確;中央集權是地方服從中央的制度,而材料中“以樞密使的名義削奪宰相的職權而干預朝政”表明是中央政府內部,A與中央集權概念混淆,排除;宋代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形成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職權,與材料中“唐朝時,掌權的宦官”不符,故B錯誤;宰相成為宦官成為附庸,與材料中“與宰相共參政事”“宰相掌文,樞密掌武”不符,故C錯誤。2.西塞羅說:“執政官乃是會說話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會說話的執政官。”對于這句話的解釋,最正確的是A.法律地位至高無上
B.執政官權力最高
C.法律由執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執政官參考答案:A3.1841年,廣東地區張貼了一張布告,威脅外國人說:“如果我們不徹底消滅你們這些豬、狗的話,我們就不是頂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國人。……我們一定要殺了你們,砍掉你們的腦袋,燒死你們。”這說明A.殖民統治引起人們的不滿B.清政府發動人民反抗外來侵略C.中國人民具有反抗精神D.中外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參考答案:CA項中的“殖民統治”說法不對,廣州此時僅是通商口岸;清政府沒有發動人民群眾反抗外來侵略,故B項錯誤;清政府腐敗無能,但人民對外國人毫無畏懼,說明中國人民具有反抗精神,故C項正確;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是封建社會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故D項說法錯誤。4.史載:文帝、景帝時,土地兼并現象也很嚴重。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文帝、景帝是地主階級利益的代表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天災人禍,又不善經營者被兼并參考答案:C5.“先抓吃穿用,實現農輕重”,橫批“綜合平衡”,這是周總理1962年在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上的即興對聯。這是對當時黨中央哪一方針路線通俗的注解A.“一化三改造”過渡時期的總路線B.“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總路線D.“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參考答案:D根據材料“實現農輕重”、“綜合平衡”可知,強調的是經濟比例平衡,主要是因為大躍進的開展使得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1960年中共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故D項正確。“一化三改”強調的是工業化與三大改造,不符合題意,排除A。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與“實現農輕重”、“綜合平衡”不符,排除B。C項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路線,排除。點睛:本題考查新中國20世紀50、60年代經濟建設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這是周總理1962年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的即興對聯,結合國民經濟調整的背景和目的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6.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根據中央要求,將向部分健在的抗戰老戰士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5000元.吳老師的爺爺民國26年曾參加趙登禹將軍指揮的某次戰役,也獲得5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補助金。請問吳老師的爺爺2015年最可能(
)歲A.63
B.78
C.83
D.98參考答案:D據所學知識,民國26年=1937年,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向北平、天津發動大規模進攻,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指揮奮勇抵抗,吳老師的爺爺大約在20歲左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有可能是98歲,D正確。7.清人黃遵憲在《番客篇》中寫道:“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鱷。借端累無辜,此事實大錯。”以下對此詩中提到的“國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直接原因是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B.是重農抑商政策在特定時期特定領域的體現C.其根源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D.該政策實施后中華文明在世界的領先地位有了保障參考答案:D8.據統計,魏晉南北朝時期官紳的墓志多數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貫族源地),而唐代官紳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寫官銜,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現這種變化表明A.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間的差異B.唐代舊的門閥政治逐漸走向衰落C.宗法制是維持家族郡望的關鍵D.唐代由門第社會向平民社會轉變參考答案:B材料信息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紳的墓志多數署郡望,而唐代官紳墓葬中較少以郡望署名。這說明唐代的門閥士族勢力逐漸衰落,故B項正確;材料和民族融合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出宗法制和家族郡望的關系,故C項錯誤;宋代由門第社會向平民社會轉變,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簡化材料信息,本題材料可簡化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官紳的墓志多數署郡望,而唐代官紳墓葬中較少以郡望署名。由此結合所學知識排除即可。9.從經濟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體現這一結論的是(
)A.租佃經營方式的推廣
B.制瓷、礦冶等手工業技術均有較大進步C.蘇州絲職業“聽大戶呼織”、“計日受值”D.世界白銀的一半流入中國,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銀參考答案:C10.第三世界的興起和發展,是當代國際社會的一個巨大變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關的事件是
(
)①1945年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②1955年召開亞非會議
③1961年召開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
④1962年爆發古巴導彈危機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參考答案:D11.1937年9月,毛澤東發出指示:“要實行這樣的方針,就要戰略上有有力部隊處于敵之側翼,就要以創造根據地發動群眾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為主。”毛澤東在此所說的共產黨軍隊的抗戰“方針”是A.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B.從側翼輔助正面戰場的抗戰C.集中優勢兵力分割殲滅敵人D.以空間換時間延緩日寇進攻參考答案:A【詳解】材料中的1937年9月即全面抗戰爆發后,毛澤東提出了發動群眾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以分散的兵力在戰略上打擊敵人側翼的方針,反對集中兵力對敵作戰,可見毛澤東所說的共產黨軍隊的抗戰“方針”是開展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敵后抗戰的方針,故BCD項排除。【點睛】“1937年9月”是關鍵時間信息。12.元初,中書省“省規”:三日一奏事,軍國事務不拘于此限;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討論,事關重大且意見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這表明中書省()A.專為處理軍國急事而設B.強調集體議決防止大臣專權C.通過分割權力強化相權D.任何決策之事實時稟報皇帝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軍國事務不拘于此限”說明A解讀錯誤;“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討論”說明強調集體議決,因此選B;C在題干中沒有充分體現,而且中國古代在中樞權力中往往是分化權力、削弱相權,從而加強皇權;“事關重大且意見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說明D解讀錯誤。【考點定位】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元朝中書省。13.重農抑商政策是在重視農業生產和發展的同時,重官商,遏制農民經商,打擊富賈大商,抑制中小商販人數過多。這長明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A.便于專制政府與民爭利B.適應維護專制統治的需要C.壓抑了社會經濟的活力D.推動了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參考答案:A根據“重官商,遏制農民經商,打擊富賈大商,抑制中小商販人數過多”可知,抑商主要是遏制農民經商,保證官商利益,表明重農抑商政策的實施便于專制政府與民爭利,故A正確;B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重農抑商政策重視農業生產和發展,有利于推動農業發展,但“持續發展”表述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重官商,遏制農民經商,打擊富賈大商,抑制中小商販人數過多”,結合所學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和表現分析解答。14.某同學分析北宋賦稅結構變化表,得出了四項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農業稅(萬貫)非農業稅(萬貫)農業稅:非農業稅至道末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2641.23874.040:60熙寧十年2021.35117.228:72①農業稅的消長反映農業生產削弱的趨勢②非農業稅的增長反映工商業的發展
③政府財政收入越來越倚仗于非農業稅
④重農抑商政策已不再實施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參考答案:D15.閱讀右表《中國土特產品出口統計表》,以下對表格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年份茶(萬磅)絲(包)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92896
A.中國茶、絲加工水平高,競爭力強B.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C.中國土特產品出口量呈現增長的趨勢D.中國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參考答案:A16.古代希臘在眾多文化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A希臘城邦的民主制度
B人們享有較高程度的自由C希臘人渴求知識、樂于探究
D希臘人享有廣闊的思想空間參考答案:A17.《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會結構的基本特點是(
)A.嚴格的等級關系
B.嫡長子擁有繼承特權C.通過壟斷神權強化王權
D.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緊密結合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十等”、“下、上、神”、“王、公、大夫、士、皂”等信息可知材料強調的是西周嚴格的等級制度,A正確;材料信息沒有反映嫡長子繼承制的內容,排除B;材料中雖然提到了神,但這里的神只是作為一個等級存在,排除C;材料信息沒有反映血緣關系,即宗法制方面的內容,排除D。所以選A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周朝政治制度的特點18.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是
A.平民的民主
B.貴族的民主
C.奴隸主的民主
D.國民的民主參考答案:C19.關于秦漢一統,黃仁宇認為統一的地理基礎也不容忽視。他在《中國大歷史》一書中專辟一章“土壤·風向·雨量”,指出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的要素。下面與他的觀點相呼應的看法是A.地理環境決定了中國歷史發展走向B.戰國諸侯以農立國、相互競爭C.氣象因素無法解釋民族國家形成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為中心,推行重農政策參考答案:BA中的“決定”一詞太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故排除;從材料“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的要素。”可看出B與題干中的觀點一致、相符,故選B;題干中的“風向和雨量”屬于氣象因素,黃仁宇的觀點也是在解釋自然因素對政治的影響,故C與題意不符,D中的“都”說法絕對,不合史實,故排除。點睛:根據材料信息“黃土、黃河、風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權化大一統的要素”可知黃仁宇指出的是農業和政治的關系,而B項中的“以農立國”與此呼應。20.《十二銅表法》規定:“利息不得超過一分,超過的,處高利貸者四倍于超過額的罰金”、“對于自己承認或經判決的債務,有三十日的法定寬限期”。此規定最能說明該法律(
)A.保護貴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C.不允許高利貸的存在 D.對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護參考答案:答參考案:D試題分析:A項不能準確反映材料,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平民的利益;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分析此題,主要闡述了《十二銅表法》關于債務的相關規定,以及體現的主要特點,其體現了債務的償還期限有寬限期以及對高利貸者的嚴厲打擊,但并沒有取消高利貸,這樣C錯誤;這種規定事實上明確表明了對平民的一種保護,答案為D。考點:古代希臘、羅馬?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十二銅表法》21.下列最能說明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工具的是(
)A.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B.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局六部之上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設“使館界”,界內不準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
D.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參考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辛丑條約》的簽訂。改總理衙門為外交部、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和允許帝國主義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都體現了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主權的破壞,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說明清政府徹底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故選A。22.有學者說:“當新社會的曙光初露霞曦時,英國抓住機遇,領先走進一種新文明,以致后來國家都要跟在它后面,這個小島帶動了世界。”英國領先走進的新政治文明是A.君主立憲制B.君主專制C.民主共和制D.人民代表大會制參考答案:A從材料“這個小島帶動了世界”“新政治文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故A項正確,BC項錯誤;D項是新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點睛:“英國領先走進的新政治文明”是答題的關鍵信息點;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23.明清時期,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由先進轉為落后的原因是①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經濟依舊占統治地位③嚴格限制海外貿易
④西方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24.漢代文獻《四民月令》中有關“糴”“糶”谷物,三月可“買布”,八月買“韋履”以備冬寒,十一月“買白犬”以供祭祀之用等內容,主要反映了(
)A.鄉村商業活動的活躍
B.城市商業的繁榮
C.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D.生活日用品缺乏參考答案:A25.“雖無相名,實有相職。既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材料描述的這一部門指的是A.秦代的三公B.元代的中書省C.唐代的三省D.明朝的內閣參考答案:D26.某地發現一座古墓,考古人發掘出的隨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請判斷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絲織品②景德年間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窯瓷瓶⑤粉彩瓷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參考答案:D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有絲織品,景德是宋真宗的年號,唐三彩是唐朝時期的工藝品,哥窯是北宋五大名窯之一,粉彩瓷在清朝時期出現,因此從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來看,此古墓的大致年代是清朝,故答案為D項。其他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點睛:本題的解答應當根據所列物品中出現最晚的時間來確定古墓年代,因為古墓中不會放入遲于該年代才出現的物品。本題所列物品中出現時間最晚的是清朝的粉彩瓷,據此確定該古墓的年代。27.有人說民主的含義就是“人民說了算”“人民是統治者”“民主意味著人民統治國家”。下列選項最能反映這一觀點的是A.“一國兩制”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D.政治協商制度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該題屬于史實記憶與理解型的選擇題。題干中強調的是“人民”在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根據新中國確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能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當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故C項正確。考點: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8.“打倒列強,除軍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將革命進行到底”。上述口號所反映的歷史發展主題是A.工農武裝割據B.新民主主義革命C.抗擊外來侵略D.推翻國民政府參考答案:B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打倒列強,除軍閥”反映的是國民大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農武裝割據,國共十年對峙;“將革命進行到底”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戰爭,國共第二次內戰,這些都從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A、C、D都表述都過于片面。29.下圖可以反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歷程,其中Z點出現的原因不包括A.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為擴大稅收,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的限制C.人民群眾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的開展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參考答案:B考點: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從Z點時間可以判斷出是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發展進入黃金時代。B項是19世紀末民族工業初步發展的原因。30.在古代中國工匠家庭的技藝傳承過程中,往往存在“傳子不傳女,傳媳不傳婿”的規制。對此,下述認識中不合理的是A.能夠保證工匠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B.容易導致優秀技藝的失傳C.源于政府忽視對產權的重視和保護D.折射出傳統家庭倫理觀念參考答案:A【詳解】“傳子不傳女,傳媳不傳婿”反映出古代傳統家庭倫理觀念:子、媳是自家人,女、婿是外人。實行這項原則,在有女無子的情況下,會導致某些技術或技藝失傳,而且形成這種觀念很大程度上和政府忽視對產權重視和保護有關。故B、C、D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這種規則是為了保證技術不外傳,不能保證獲得最大經濟效益,故A項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為正確選項。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社會影響廣泛而深遠。對官員服飾有明確的規定,據《明史·輿服志》載“皇帝常服:……袍黃,盤領,窄袖,前后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天順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并玄、黃、紫諸色。違例奏請蟒衣、飛魚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員常服主要標識等差表(趙連賞《明清官員的補服》)品序文官武官帶飾一仙鶴獅子玉二錦雞獅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帶飾五白鷴熊羆銀钑花六鷺鷥彪素銀七鸂鶒彪素銀八黃鸝犀牛烏角九鵪鶉海馬烏角材料三、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其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如果這一制度被削弱,此國家準出問題。傳統農業對水利有著更多的依賴,從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黃河,無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靠一家一戶的小農無法實現的……秦憑借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善的統治機構,做到了“書同文”。文字統一對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對中國的民族融合、國家統一、疆域拓展、歷史延續,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鳳凰網》請回答:(1)秦朝開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內容?(3分)(2)從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說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間衣著和配飾有何不同?(6分)這種不同反映的實質問題是什么?(3分)(3)依據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權制度對推動中華民族發展的作用。(6分)參考答案:參考答案:(1)內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3分)(2)不同:皇帝服飾的顏色、樣式和飾物均為獨享;文武官員的官服有別;不同等級官員的官服有不同的規定。(6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實質:反映了封建君主專制和嚴格的等級制度。(3分)(3)作用:奠定了中國古代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基礎,有利于國家的統一;集中人力物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有利于農耕經濟的持續發展;利于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華文明的延續。(6分)試題分析: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對秦代政治制度的分析與掌握。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開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設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郡縣制度。第(2)問,主要考查學生對古代等級制度的分析與認識。回答時注意材料“皇帝常服:……袍黃,盤領,窄袖,前后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天順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并玄、黃、紫諸色。違例奏請蟒衣、飛魚衣服者……治以重罪。”說明體現了服飾的政治色彩,具體來說就是反映了封建君主專制和嚴格的等級制度。第(3)問,回答時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歸納。材料“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無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靠一家一戶的小農無法實現的”等揭示了其作用,注意從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等多角度進行分析。32.社會生活的變遷是歷史發展的一面鏡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坊”“市”隔離制度。政府規定,“其市當以午時擊鼓二百下而眾大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下散。”市內除了唐人外,還有許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麗人,還有黑人。回鶻衣裝、胡旋舞、高麗樂等深受唐人喜愛,廣為流行。——《唐前期長安城的商業》(1)根據材料一歸納唐朝前期長安的城市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材料二《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欄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數千人。在京瓦肆伎藝就有小唱、傀儡、般雜劇、小說等人們喜聞樂見的豐富內容。(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現象,據所學知識指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材料三閩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邊海之民皆以船為家,以海為田,以販番為命。……自一旦禁之,則利源阻塞,生計蕭條;情困計窮,勢必嘯聚。——《明神宗實錄》(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邊海之民”生活變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對中國后世產生的影響。參考答案:(1)特點:坊市分離;商業繁榮但商業活動受到限制;國際大都會;文化多元。成因:國家統一;經濟發達;包容開放;絲路暢通。(2)現象:市民文化繁榮。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3)政策:“海禁”政策。影響:阻塞東西方文化交流,阻礙經濟發展,造成中國落后。(1)根據“實行嚴格的‘坊’‘市’隔離制度”得出坊市分離,根據“其市當以午時擊鼓二百下而眾大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下散”得出商業活動受到時間限制,“除了唐人外……還有黑人”得出長安是國際大都會,“回鶻衣裝、胡旋舞、高麗樂等深受唐人喜愛,廣為流行”得出文化多元。(2)由“瓦子、瓦肆伎藝、小唱、傀儡、般雜劇、小說”可知材料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化工職業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17年國考培訓課件
-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培訓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試題第一單元負數檢測卷(二)含答案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2百分數(二)-利率(教案)
- 人教版數學第二單元百分數(二)重難點檢測卷(單元測試)小學六年級下冊含答案
- 2017小學生課件教學課件
-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同步練習(全冊)
- 第九講 全面依法治國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7.4.2 超幾何分布 課件(26張)
- 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期中測試卷(3套含答案)
- 畢業設計(論文)-ZJ-600型羅茨真空泵設計
- 2022-2023學年湖北省武漢市重點中學5G聯合體高一(下)期中英語試卷及參考答案
- 生產異常處理流程圖來料工藝及制程
- 有機朗肯循環(ORC)中低溫余熱發電與工業余熱利用
-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3年版)
-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及實踐:五下第二單元課本劇《猴王出世》劇本
- 2023年南通市特殊教育崗位教師招聘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