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紅山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紅山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紅山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紅山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紅山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紅山中學高二語文聯考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在陶器燒造上,人們都認為,瓷器燒造的發明權屬于中國人。散布在亞洲、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說明,我國瓷器開始成規模地輸往國外,不晚于唐代后期。國內外文獻資料進一步證實,中國瓷器輸出,在宋元兩代官方的大力提倡與鼓勵下得到快速發展,至明清時期登上巔峰。遺憾的是,隨著中國瓷器燒造技藝于17世紀在歐洲的廣泛傳播,在工業革命推動下,從18世紀后期開始,歐洲的瓷器燒造水平不斷提升,中國瓷器的海外市場開始走弱。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瓷器獨占世界市場鰲頭千年的輝煌歷史已然不再。就中國瓷器輸出線路與范圍而言,總體上遵循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的路線。在明代初期之前,中國瓷器以輸往亞洲、北非等地為主,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鄭和雖然七次下西洋,依然沒有越過這一范圍。當然,中國瓷器輸往朝鮮和日本的時間更早、品類更全、數量更多。中國瓷器大量輸往歐洲大約始于明代中期。這與歐洲航海家成功開辟新航路有關。新航路的開辟,大大擴展和延伸了“海上絲綢之路”。此后,中國瓷器輸往歐洲、美洲呈現日益旺盛之勢。就品類而論,瓷器輸出基本實現“類輸出”,甚至在生產與市場之間基本同步。瓷器與生俱來的實用性與審美性齊備的雙重特征,預示著瓷器輸出不僅是商業貿易,更是文化交流。歷史告訴我們,最持久、最成功的文化交流,往往是通過商業手段與途徑得以實現的。因此,中國瓷器輸出,實際上是借助瓷器這種特殊商品的商業貿易行為,達成的一次規模空前的文化交流。中國之所以成為瓷器發明國,與其深厚的“尚玉文化”關系密切。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認為“玉”乃“石之關者”,且包含有“五德”。瓷器即追求“似玉”之關。因此,某種意義上講,瓷器輸出就是一種中國式審美文化的輸出。中國精美瓷器,不僅被中國皇宮所器重,也得到歐洲王室珍愛——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擁有青花執壺,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收藏有數千件中國精美瓷器,法國國王甚至在葡萄牙等地設代理人專門收集中國瓷器,王室收藏使在家中陳設中國瓷器成為歐洲風靡的時尚。英國作家迪福甚至有“如果沒有中國的花瓶就沒有第一流的住宅”的判斷等。顯然,有關瓷的審美已然成為一種世界性審美。歷史證明,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廣泛而深入的域外交流,是維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伴隨中國瓷器大量輸出的,還有海外審美文化對中國瓷器的影響。從元代后期開始,海外文化對中國瓷器的品類、器形、紋飾等形成重大而直接的影響。青花瓷正是受伊斯蘭文化影響而產生的瓷器新品類。到明清時期,受歐洲市場巨大反作用力的影響,中國瓷器的歐洲審美特點凸顯,琺瑯彩、粉彩、洋彩等都是這一歷史背景下的產物。顯然,域外文化已如血液般融入到中國瓷文化中,改變了中國瓷器審美取向,推動了中國彩瓷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這也是瓷器輸出史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對瓷文化、對瓷器輸出史進行客觀而全面的學術研究,可謂恰逢其時。(摘編自《瓷器:中國審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人發明了瓷器燒造,并且輸送出國也很早,從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瓷片及國內外文獻資料可知,從唐代后期已經開始輸送了。B.歐洲航海家開辟的新航路,使中國瓷器突破了原來的范圍,直接輸往了歐美等地。C.中國瓷器輸出路線遵循從近及遠、由小到大的原則,于是,先輸往朝鮮、日本等東亞地區,然后輸往非洲、歐洲等地區。D.明清時期,歐洲審美特點在中國瓷器上表現得尤為突出,這說明海外文化已經融入到了中國瓷文化中。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寫到瓷器燒造的發明權屬問題,然后重點圍繞中國瓷器的對外輸出的各種情況展開論述。B.文章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與中外貴族對瓷器喜愛的事例是為了證明中國成為瓷器發明國的原因。C.文章論證海外審美文化對中國審美走向的影響,這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有一定的現實借鑒意義。D.文章在論述中國瓷器與海外審美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方面,具有辯證意味。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瓷器燒造技藝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可以說明中國的經濟在當時處于領先地位。B.新開辟的新航路,標志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啟,它對中國瓷器輸出貢獻巨大。C.從品類、造型、紋飾等方面時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出中國瓷器曾深受域外文化影響。D.不管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想要其影響力持久不衰,廣泛而深入域外交流必不可少。參考答案:1.D

2.B

3.C【1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A項,“從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瓷片及國內外文獻資料可知,從唐代后期已經開始輸送了”不合文意,文中只是提到“國內外文獻資料進一步證實,中國瓷器輸出,在宋元兩代官方的大力提倡與鼓勵下得到快速發展”;第二處錯在“唐代后期已經是大規模輸出了”,原文相關表述是“我國瓷器開始成規模地輸往國外,不晚于唐代后期”,選項與原文時間表述不一致。B項,“直接輸往歐洲錯”“直接”在文中沒有依據。C項,“于是”前后強加因果,原文相關表述為“當然,中國瓷器輸往朝鮮和日本的時間更早、品類更全、數量更多”,文中用的是“當然”,并不存在因果關系。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論證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B項,“文章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與中外貴族對瓷器喜愛的事例是為了證明中國成為瓷器發明國的原因”不合文意,文中相關表述為“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認為“玉”乃“石之關者”,且包含有“五德”。瓷器即追求“似玉”之關。因此,某種意義上講,瓷器輸出就是一種中國式審美文化的輸出”,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是為了證明“從某種意義上說,瓷器輸出就是一種中國式審美文化的輸出”而中外貴族事例是證明“有關瓷的審美已然成為一種世界性審美”。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細微差別。考生應先看清題目要求,如本題“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對應原文逐項分析。本題A項,“說明經濟在當時領先”無中生有;B項,“標志著海上絲綢之路開啟”曲解原意,原文相關表述是“新航路的開辟,大大擴展和延伸了“海上絲綢之路”,選項錯誤理解成“開啟”;D項,“必不可少”不合文意,原文說是重要方式,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故選C。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其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于人們高效篩選信息,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就是財富”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讀,因為在知識付費平臺上,實現了知識直接“變現”,成了另一種含義的“知識就是財富”。隨著知識付費概念的走紅,短時間內各種知識付費平臺一擁而上,致使行業水平參差不齊。縱觀當下市場上的產品形態,無論是綜藝式的說話課程、快速解惑的付費問答,抑或是讀書精華,內容均呈現大眾化、淺層化、覆蓋面廣的特點,根本無法滿足用戶深度學習、獲得知識沉淀的需求。在此狀況下,知識付費行業要良性運行,更需要從內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簽約幾個大V(擁有眾多粉絲的微博用戶)就能解決問題的。人們之所以愿意為知識“買單”,就是因為知識的可貴,而可貴的知識不是靠名人效應積攢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貨”。唯有拓寬知識生產者的來源渠道,讓更多的知識人參與到知識付費領域中,才能夠解決知識付費“內容”不足的問題。(摘編自百度百科、騰訊網《“知識付費”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內容》)材料二:圖一2015-2018年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及預測注:E指預測。(數據2018年的公開資料整理)圖二

網友最愿意買單的領域能提高工作能力和

興趣愛好

職業選擇

時間管理

方法技能收入的經驗63.32%

42.19%

32.90%

28.05%

23.91%(數據果殼網和網易云課堂公布的《2016年知識青年付費報告》)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技術驅動的風口不同,知識付費的崛起,與其說是技術上的演進,不如說是社會需求的爆發所致。具體而言,知識付費既借力于知識付費平臺的演進、付費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國中產階層及準中產階層學歷教育需求的爆發。但這并不意味著知識付費只是一種應對當下中產焦慮的“止痛劑”,也不僅僅是IP(知識產權)變現的另外一種方式。知識付費通過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識積累和認知盈余,是通過市場規律和便利的互聯網傳播達到信息的優化配置。未來的知識付費行業實際上是現有的信息服務業互聯網化的一部分,是人類信息生產、獲取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由一對多轉為多對多的一個階段。最終,知識付費不僅會作為一種獨立的行業,還會直接改造和融合現有的教育業、出版業、廣告業、咨詢服務業,成為萬億以上規模的巨大產業。但相比未來前景,目前知識付費行業發展仍然處于早期階段,除了適應移動化的消費方式造成的知識碎片化問題以外,還存在知識付費體驗差、缺乏內容評價體系和篩選體系、復購意愿不高等問題。從整體產業上看,商業環節和鏈條缺失、基礎設施和產品設計不完全、用戶群體需要擴大等問題都制約了知識付費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對知識付費行業進行整體的梳理和檢視。(摘編自馮尚鉞《我們研究了28家平臺為你揭開知識付費的現狀與未來》)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指出,現在在知識付費平臺上,知識能夠直接“變現”,這是對格言“知識就是財富”的新的解讀。B.材料二中的圖一表明,我國內容付費用戶的規模及增長率均成上升趨勢,但預測2018年增長率有下降趨勢,這正印證了目前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仍然處于早期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C.材料二中的圖二表明,能讓網友有付費意愿的因素首先是有能提高工作能力和收入的實用價值其次是興趣愛好。D.材料三中指出,知識付費的崛起,是由于技術上的演進,更是由于社會需求的爆發,它與其他技術驅動的風口不同。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下市場上知識付費的產品形態多樣,但卻根本無法滿足用戶深度學習、獲得知識沉淀的需求,因其普遍存在內容膚淺、缺乏個性、廣而不精等缺點。B.知識可貴,人們愿意為知識“買單”,而可貴的知識不是靠名人效應積攢的,因此知識付費行業要從內容上下功夫。C.知識付費的興起必將是大勢所趨,它不僅會作為一種獨立的行業,還會直接兼并和融合現有的教育業、出版業、廣告業、咨詢服務業成為萬億以上規模的巨大產業。D.知識付費通過市場規律和互聯網傳播達到信息的優化配置,它將會成為信息服務業互聯網化的一部分。9.怎樣改變目前中國“知識付費”行業存在的弊端?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概括。參考答案:7.B

8.C

9.①拓寬知識生產者的來源渠道,注重個性,追求深度,推出精品。②深入調查,滿足不同用戶的興趣和需要。③完善內容評價體系和篩選體系,提升用戶付費體驗和復購意愿,解決知識碎片化問題。④整體布局和規劃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和產品設計等環節。【7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要求,然后認真閱讀文本,鎖定答題區間,然后篩選出答案。B項,“這正印證了目前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仍然處于早期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表述錯誤,強加因果。原文為“相比未來前景,目前知識付費行業發展仍然處于早期階段……”處于早期階段是因為相比未來前景現在的很多環節比較滯后,比如商業環節和鏈條缺失、基礎設施和產品設計不完全等。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注意認真研讀文本,然后將選項與文本內容進行細致的比對分析。C項,“還會直接兼并和融合現有的……”表述錯誤,曲解文意。原文為“還會直接改造和融合現有的……”是“改造”,不是“兼并”。故選C。【9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歸納和概括原文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篩選主要的信息,并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題概括改變中國“知識付費”行業存在的弊端的方法。篩選文中相關內容。材料一“從內容上下功夫、寬知識生產者的來源渠道,讓更多的知識人參與到知識付費領域中,解決知識付費“內容”不足的問題。”材料三中“適應移動化的消費方式造成的知識碎片化問題、知識付費體驗差、缺乏內容評價體系和篩選體系、復購意愿不高等問題。從整體產業上看,商業環節和鏈條缺失、基礎設施和產品設計不完全、用戶群體需要擴大等問題都制約了知識付費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對知識付費行業進行整體的梳理和檢視”針對這些弊端提出相應改變即可。比如針對“用戶群體需要擴大等問題”可以采取調查問卷形式了解用戶興趣點和需求,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擴大用戶群體;針對“缺乏內容評價體系和篩選體系、復購意愿不高等”弊端,可以完善內容評價體系,從而提升用戶付費體驗和復購意愿,解決知識碎片化問題;針對“商業環節和鏈條缺失、基礎設施和產品設計不完全”的弊端可以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產品設計等環節來改變。整合材料一、三的信息及分析,得出答案。【點睛】實用類文本的閱讀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實,確定不同文本陳述的角度,分析主體對象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第二步:通讀材料,關注細節。整體感知是略讀(或粗讀)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挖掘文本的細節需要精讀(細讀)。第三步:明確主旨,辨清關系。由于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確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有人說到“經”,便有意無意地把它等同于“經典”,而提起“中國經典”,就轉換成“儒家經典”。這種觀念有些偏狹。中國經典絕不是儒家一家經典可以獨占的,也應當包括其他經典,就像中國傳統是“復數的”傳統一樣。首先,中國經典應當包括佛教經典,也應當包括道教經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實在是東方的中國與西方的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國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國的皇帝,不僅知道“王霸道雜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絕不只用一種武器。因此,回顧中國文化傳統時,僅僅關注儒家的思想和經典,恐怕是過于狹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當復雜的內容,有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視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應當說,在中國古代,關注政治統治秩序和社會倫理的儒家,關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贖的佛教,關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別承擔著傳統中國的不同責任,共同構成中國復數的文化。其次,中國經典不必限于圣賢、宗教和學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廣泛些?比如歷史著作《史記》《資治通鑒》、比如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甚至唐詩、宋詞、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經典并非天然就是經典,他們經歷了從普通著述變成神圣經典的過程,這在學術史上叫“經典化”。沒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著經典的尺寸和樣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為它寫的好,引用得多,被人覺著充滿真理,又被反復解釋,有的還被“欽定”為必讀書,于是,就在歷史中漸漸成了被尊崇、被仰視的經典。因此,如今我們重新閱讀經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產生它的時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經典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層層積累的,對那些經典里傳達的思想,原則甚至知識,未必需要亦步亦趨“照辦不走樣”,倒是要審時度勢,活學活用,要進行“創造性的轉化”。閱讀經典可以使人民了解從古至今“人類究竟面臨哪些重大問題”,但古代經典并不是不可以違逆的圣經,畢竟歷史已經翻過了幾千年。因此,對于古代經典,就不必因為他承負傳統而視為累贅包袱,也不必因為他象征著傳統而視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經典在中國是和我們的文化傳統緊緊相隨的巨大影子,你以為你扔了它,其實在社會風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里面,他總會借尸還魂;第二,歷史上的經典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你不打開它,資源不會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會現實和生活環境,是刺激經典知識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經典中的什么資源被重新發掘出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背景”召喚什么樣的“歷史記憶”;第三,經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釋”的,只有經過解釋和引申,“舊經典”才能成為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繼續起作用的,呈現出與其他名族不同風格的“新經典”。12.下列關于“中國經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人們常把“經”等同于“經典”,而把中國經典有意無意地理解為"儒家經典”的觀念在作者看來則是有些狹隘的。B.中國經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國與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國經典內容豐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構成中國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國發揮了重大作用。D.中國經典的認定,除了要考慮圣賢、宗教、學派的思想,歷史著作、詩、詞、曲等名篇佳作也可納入“經典”的范疇。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在古代中國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統治者并不僅僅使用一種思想工具實行統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儒家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都關心社會倫理,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C.能成為被人們尊崇和仰視的經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廣泛引用、被認為充滿真理、被一再解釋的優秀著作,其中有的還曾被“欽定”為必讀書。D.經典與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其思想內容總是會留存在社會風俗、人們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中,如影隨形,并不時地表現出來。14.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每一部經典經歷了從普通著述到神圣經典的過程,經典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在經典化的過程中層層堆積而成的。B.閱讀經典可讓我們了解人類曾經面臨的重大問題,但因為歷史的變遷,經典不可能一直充當“圣經”的角色。C.經典知識如何再生和重建,經典中哪些資源被重新發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今社會現實、生活環境的需要。D.對“舊經典”進行重新解釋和引申,是為了讓它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格。參考答案:12.B13.B14.D12.試題分析:B項“中國經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無中生有。依據第2段判斷。相關內容是說“‘三教合一’實在是東方的中國與西方的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國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并非說是中國經典的核心思想。選項B前半句表述錯誤。【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名師點睛】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這類題目的錯誤點設置:(1)暗中更換,偷換概念;(2)夸大或縮小事實;(3)相互矛盾;(4)無中生有,捏造事實。13.試題分析:B項中“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錯,屬于無中生有,根據原文第二段內容,儒家包括“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但并未說他們只關注政治秩序。【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技巧點撥】1.審題:第一,明確題干,考查對“原文內容的表述”的理解;第二,明確要求,選擇“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2.具體步驟:①根據題肢鎖定與之相關的區域;②認真核對原文,找出文中相對應的闡釋;③與選項逐字逐句對照、比較,選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比如,選項B中的“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對應原文第二段內容,比較發現原文并未有“題目只關注政治秩序”的表述。14.試題分析:D項“只有經過解釋和引申,‘舊經典’才能成為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繼續起作用的,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風格的‘新經典’”,但對“舊經典”進行重新解釋和引申,目的不一定是為了讓它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格。【考點定位】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推斷和想象的能力。常出現的干擾項有以下類型:以偏概全、混淆時態、因果混亂、主次顛倒、混淆是非、無中生有、故意混淆充分必要條件等。答題方法:①找:依題干找出檢索范圍、段落及角度,找找原文有沒有;②比:比較原文符不符——此物變彼物(偷換概念),可能成必然(說法絕對),將來變現在(提前實現),部分成全部(擴大外延),結果變原因(因果顛倒),說東改道西(意思不符),有一卻說三(夸大作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的情況下,選項的信息是建立在原文一段或幾段相關信息的概括的基礎上的,切不可簡單機械地尋找一一對應的關系。因而同學們絕對不可以機械地答題。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許謙,字遠遜,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圖讖之學。建國時,將家歸附,昭成嘉之,擢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記。與燕鳳俱授獻明帝經。從征衛辰,以功賜僮隸三十戶。昭成崩后,謙徙長安。苻堅從弟行唐公洛鎮和龍,請謙之鎮。未幾,以繼母老辭還。登國初,遂歸太祖。太祖悅,以為右司馬,與張袞等參贊初基。慕容寶來寇也,太祖使謙告難于姚興。興遣將楊佛嵩率眾來援,而佛嵩稽緩。太祖命謙為書以遺佛嵩曰:“夫杖順以翦遺,乘義而攻昧,未有非其運而顯功,無其時而著業。慕容無道,侵我疆場,師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軍,必望克赴。將軍據方邵之任,總熊虎之師,事與機會,今其時也。因此而舉,役不再駕,千載之勛,一朝可立。然后高會云中,進師三魏,舉觴稱壽,不亦綽乎!”佛嵩乃倍道兼行。太祖大悅,賜謙爵關內侯。重遣謙與佛嵩盟曰:“昔殷湯有鳴條之誓,周武有河陽之盟,所以藉神靈,昭忠信。夫親仁善鄰,古之令軌,歃血割牲,以敦永穆。今既盟之后,言歸其好,分災恤患,休戚是同。有違此盟,神祗斯殛。”寶敗,佛嵩乃還。明年慕容垂復來寇太祖謂謙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復致姚師卿其行也謙未發而垂退乃止及聞垂死,謙上書勸進,太祖善之。并州平,以謙為陽曲護軍,賜爵平舒侯、安遠將軍。皇始元年卒官,時年六十三。贈平東將軍、左光祿大夫、幽州刺史、高陽公,謚曰文。(選自《魏書·許謙列傳》)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明年/慕容垂復來寇太祖/謂謙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復致姚師/卿其行也謙未發/而垂退乃止B.明年/慕容垂復來寇太祖/謂謙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復致/姚師卿其行也謙未發而垂退/乃止C.明年/慕容垂復來寇/太祖謂謙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復致姚師/卿其行也謙未發而垂退/乃止D.明年/慕容垂復來寇/太祖謂謙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復致/姚師卿其行也謙未發而垂退/乃止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經”儒家經典,“六經”為易、詩、書、禮、樂、春秋,《周易》為儒經之首。B.“崩”也作駕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種委婉說法。C.“司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軍政和軍賦等與戰爭相關的事務。D.“歃血”,古代舉行盟會時,將看著等牲畜的鮮血涂在鐘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許謙年輕時就因才華出眾而受器重。許謙年輕時就有文學才能,擅長天象圖讖方面的學問,歸附昭成帝后,執掌文書記錄,并與燕風一起給獻明帝傳授經書。B.許謙秉正剛直,不愿攀附權貴。苻堅的堂弟行唐公苻鎮守和龍期間,親自前往許謙的住地請來了許謙,但沒過多久,許謙就以繼母年邁而推辭返回。C.許謙富有智慧,勸說佛嵩有功。慕容寶來犯,太祖派許謙請姚興前來援助,但姚興屬將楊佛嵩卻行動遲緩,許謙奉命勸說楊佛嵩獲得成功,擊退敵寇。D.許謙功績顯赫,位顯生前身后。許謙在輔助太祖建立基業,平定慕容寶來犯之敵等方面均有一定功勞,生前被封官賜爵,死后也得到朝廷的追封。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師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軍,必望克赴。(2)因此而舉,役不再駕,千載之勛,一朝可立。參考答案:7.C

8.D

9.B

10.(1)軍隊外出長久兵士疲勞,上天滅亡他們的期限已到,所以派遣使者命令軍隊,期望能夠按期奔赴。(2)利用這個時機出兵,不再有下個戰役,顯名千年的功勛,一個早晨可以建立。【7題詳解】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太祖”作后句主語,前面斷開,排除AB;“姚師”作前句的賓語,后面斷開,排除BD。故選C。【8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D項,“歃血”,古代舉行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選項中表述的行為是“釁鐘、釁鼓”。故選D。【9題詳解】此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找到細微差別。B項,“親自前往許謙的住地請來了許謙”錯誤,原文“苻堅從弟行唐公洛鎮和龍,請謙之鎮”,沒有“親自”的信息。故選B。【10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1)“師”譯為軍隊,“期”譯為期限,“是以”譯為所以,“望”譯為期望。(2)“舉”譯為出兵,“勛”譯為功勛,“一朝”譯為一個早晨。參考譯文:許謙,字元遜,是代郡人。年輕時有文學才能,擅長天象圖讖的學問。建國時,帶領家族歸附,昭成帝嘉獎他,擢升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書記錄。和燕鳳一起給獻明帝傳授經書。曾跟隨昭成帝征伐衛辰,因功勞賜給奴隸三十戶。昭成帝逝世后,許謙就遷往長安。苻堅的堂弟行唐公苻洛鎮守和龍,請求許謙前往。沒過多久,許謙借口繼母年老而推辭返回。登國初年,歸附太祖。太祖喜悅,委任許謙為右司馬,和張袞等人參與輔助初期的基業。慕容寶前來侵犯,太祖派遣許謙向姚興求救。姚興派遣將領楊佛嵩率領部眾前來援助,而楊佛嵩卻拖延遲緩。太祖命令許謙寫信送給楊佛嵩說:“仗著正道而剪除殘敵,乘著道義而攻打昏昧,沒有不逢機運而建功,不遇時命而立業的。慕容氏沒有道德,侵犯我們的邊境,軍隊外出長久兵士疲勞,上天滅亡他們的期限已到,所以派遣使者命令軍隊,期望能夠按期奔赴。將軍據有方叔邵虎那樣的職位,總領如同熊虎一樣的軍隊,事情和機緣會合,現在就是時候。利用這個時機出兵,不再有下個戰役,顯名千年的功勛,一個早晨可以建立。然后在云中聚會,進軍三魏地區,舉杯祝壽,不也是寬裕的嗎?”佛嵩于是日夜趕路。太祖大喜,賜給許謙爵位為關內侯。又派遣許謙和佛嵩結盟說:“從前殷湯有鳴條的宣誓,周武王有河陽的盟約,都是依仗神靈,來昭示忠誠信實。親近仁人善交鄰國,是古代的良好規范,切割牲畜以其血表示信誓,來求永久的和睦。現在盟誓以后,永結友好,分擔災禍救助患難,同甘共苦。有違背這個盟誓的,神靈滅亡他。”慕容寶失敗后,佛嵩才返回。次年,慕容垂又來進犯。太祖對許謙說:“現在事情危急了,沒有你哪能再搬來姚興的軍隊,你走一趟吧。”許謙還沒出發而慕容垂已退走,于是停下來。等到聽說慕容垂死去,許謙上奏疏勸稱皇帝。太祖喜愛他。并州平定后,任命許謙為陽曲護軍,賜爵為平舒侯,任安遠將軍。皇始元年任職中去世,這一年他六十三歲。朝廷追贈他為平東將軍、左光祿大夫、幽州刺史、高陽公,謚號為文。5.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題。

楊景行傳楊景行,字賢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進士第,授贛州路會昌州判官。會昌民素不知井飲,汲于河流,故多疾癘;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災。景行教民穿井以飲,陶瓦以代茅茨,民始免于疾癘火災。豪民十人,號“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乃創學舍,禮師儒,勸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誦之聲遂盛。調永新州判官,奉郡府命,核民田租,除劃宿弊,奸欺不容,細民賴焉。改任江西行省照磨【注】,轉撫州路宜黃縣尹,理白冤獄之不決者數十事。升撫州路總管府推官,發擿奸伏,郡無冤獄。金溪縣民陶甲,厚積而兇險,嘗屢誣陷其縣長吏罷去之,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詰治,陶遂暴橫于一郡。景行至,以法痛繩之,徙五百里外。金溪豪僧云住,發人冢墓取財物,事覺,官吏受賄,緩其獄,景行急按之。僧以賄動之,不聽,乃賂當道者,以危語撼之,一不顧,卒治之如法。由是豪猾屏跡,良民獲安。轉湖州路歸安縣尹,奉行省命,理荒田租,民無欺弊。景行所歷州縣,皆有惠政;所去,民皆立石頌之。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年七十四卒。

(選自《元史·楊景行傳》卷一九二)【注】照磨:官職名,元代以后設置的掌管宗卷、錢谷的屬吏。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奸欺不容,細民賴焉

奸欺:奸邪欺瞞之事B.理白冤獄之不決者數十事

理白:處理清楚C.由是官吏畏其人,不敢詰治

詰治:詰問懲治D.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

致仕:做官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楊景行“有惠政”的一組是①授贛州路會昌州判官 ②官吏畏其人,不敢詰治③核民田租,除劃宿弊 ④金溪豪僧云住,發人冢墓取財物⑤教民穿井以飲,陶瓦以代茅茨

⑥理荒田租,民無欺弊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⑥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楊景行在贛州路會昌州任判官時,教民穿井、用陶瓦建屋,使老百姓免于疾病、火災之害。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條件。B.楊景行在贛州路會昌州任判官時,還注重舉辦學校,倡導教育事業。當地儒生也因此開始受到當地老百姓的禮敬。C.楊景行在擔任永新州判官時,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核實百姓田地,鏟除了多年的積弊,奸邪欺瞞之事都無地容身,并處理解決了很久難以決斷的數十件冤案,貧窮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賴。D.楊景行在升任為撫州路總管府推官時,除暴安良,豪強之民收斂劣跡,善良百姓得以安寧。轉任為湖州路歸安縣尹時,嚴格執行上級命令,整頓荒田田租,百姓無不支持。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乃創學舍,禮師儒,勸民斥腴田以膳士,弦誦之聲遂盛。

(2)僧以賄動之,不聽,乃賂當道者,以危語撼之,一不顧,卒治之如法。

參考答案:8.D(致仕:退休。)9.A(扣住題干中“楊景行”、“有惠政”這兩個標準,排除即可。)10.C(“并處理解決了很久難以決斷的數十件冤案”這件事不是“在擔任永新州判官時”做的,而是“轉撫州路宜黃縣尹”時所為。)11.⑴于是創辦學校,禮敬儒生并以他們為師,勸導百姓拿出肥沃的田地來膳養士人,管弦誦詩之聲于是盛行起來。(禮,禮敬,動詞。師,以……為師,名詞意動用法。斥,拿出,動詞。遂,于是,連詞。)⑵云住想用賄賂打動楊景行,楊景行卻不為所動,云住于是又賄賂主持政務的官員,以強橫的言辭相威脅,楊景行仍置之不理,最終依照法律懲治了他。(以,用,介詞。動,使……動心,打動,使動用法。不聽,不為所動。撼,威脅,動詞。一,仍,副詞。如,依照。)6.

參考答案:8.D

9.B

10.C

11.B12.(10分)⑴各地的糧食和貨物的變化情況的權衡比較,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國家獲得利益,并且使各地的物價不再有過高或過低的擔憂。(5分)⑵現在剛開始設置船場,管事的人很多,應該讓他們的私人開銷不感到為難,那么這樣造的船就堅牢了。(5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仿寫下面的例句,請以你熟悉的其他作家及作品為素材,另寫兩句話,構成排比句。(4分)如果蘇東坡是氣勢磅礴、滾滾東去的大江,那么“執手相看淚眼”的柳永則是靜立河畔的依依楊柳。

參考答案:如果說徐志摩是瀟灑飄逸、任意西東的云彩,那么“劇憐病骨如秋鶴”的郁達夫則是莫愁湖畔的憂郁石頭。如果書辛棄疾是氣吞萬里、豪情萬丈的猛虎,那么“載不動,許多愁”的李清照則是獨橫愁海的一葉扁舟。如果說李白是瀟灑浪漫、空靈明凈的皓月,那么“百年多病獨登臺”的杜甫則是飄零江渚的蕭蕭落木。8.下面是某中學社團書畫社新任社長的就職演說,其中有五處表達不得體,請找出并作修改。各位社友:大家好!今天能當選為書畫社社長,我深感榮幸。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和支持!因在家受令尊的影響,我從小喜愛書法和國畫。從小學起,本人就惠顧各類書畫比賽,并多次榮獲大獎,有一定書畫造詣。今天被選為社長,我一定恪盡職守,不負眾望,為大家服務。大家在練習書畫過程中,如有疑惑,我一定不吝輔導。也希望大家務必配合我的工作,齊心協力把書畫社辦得越來越好。

謝謝大家!(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