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南省焦作市沁陽高級中學高一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題。(15分)寂靜錢鐘書周劼人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華園日晷旁,燭光隱隱。小提琴哀婉的曲調飄散在清冷的夜空,人們佇立無語,鞠躬,獻上白菊。偶有路人好奇:“這是在祭奠誰?”有人低聲答語:“今天是錢鐘書先生辭世10周年?!?0年前,錢鐘書先生安詳離世。遵錢先生遺囑,“一切從簡”,連在八寶山的告別儀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鐘?!叭绱思澎o?!卞X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說。那日,清華的南北主干道上飄起了一千只紙鶴,學生們用這種方式,靜靜地送別他們的老學長。他的人生,本不寂靜。無論是人們熟稔的《圍城》,還是近乎天書的《管錐編》,都驚訝了世人,折服了學界。《管錐編》單是書證就數萬條,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萬種著作。世人驚嘆“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群”。然而他卻又靜靜地坐在書齋里,照例埋頭讀他的書,做他的學問。圖書館內很多冷僻線裝書的借書單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處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頭書本?!拔母铩睍r他被送去干校勞動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幾本書,但只要抱起書本來,就能興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單中,沒有錢鐘書,也沒有楊絳。他們夫妻二人平靜地走回窩棚,楊先生說:“給咱們這樣一個棚,咱們就住下,行嗎?”錢先生歪著腦袋認真的想了一下,說:“沒有書?!薄拔母铩焙?,對錢鐘書先生的稱頌日漸聲高,然而錢家的書齋內一如既往地平靜。他謝絕了一切記者和學者的拜訪,有人將此誤讀為“清高孤傲,自以為是”。他人的不解,錢先生并未在意過。楊絳先生說:“他從不側身大師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學問?!薄板X先生做學問是‘心在焉’,”清華大學一位老師說:“而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今天這個校園里,有多少人則是‘心不在焉’。”清華大學一位博士生說,他多次讀《圍城》,讀第三遍時忽然明白,“圍城不是別人給的,正是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為自己編織的。錢先生沒有為自己修筑圍城,所以,他一輩子都活得坦然,真摯。”10年后的清華,10年后的12月19日,依舊是紙鶴飄飛,燭光搖曳,依舊只有師生們的心照不語。不時有人向錢先生的照片投來好奇的眼光:“這是誰?”他一生淡泊,未曾想過要轟轟烈烈。但也正是這種“寂靜”中,他書寫了后人無法想象也難以企及的波瀾壯闊。我們往往只驚嘆他“這個腦袋是怎么長的”,卻總是忘了去關注他兩耳不聞喧囂事的用心苦讀,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剛毅堅卓。寂靜,這是錢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為什么他的離世和10周年紀念都如此寂寥,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調。一位熱愛他的讀者說:“這個世上唯一的錢鐘書走了?!笔堑?,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了錢鐘書,但,是不是也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寂靜?(選自2008年12月24日《中國青年報》有刪改)21.下列對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A.錢鐘書先生作為世人公認的大師,他的人生本可轟轟烈烈而不“寂靜”,但他從不想側身大師之列,沒有修筑名利的“圍城”將自己“圍”住。B.題目“寂靜錢鐘書”,意味著文章要圍繞各種人的“靜”來寫。如,寫清華師生10年后紀念錢鐘書先生,雖沒有出現“靜”字,但也暗示了“靜”。C.文章寫路人對清華師生祭奠錢鐘書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對錢鐘書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為錢鐘書清高孤傲,拒絕了一切媒體的采訪。D.文章報道了清華師生的祭奠活動,寫了錢鐘書先生給人們帶來的好奇、驚嘆和崇敬,展現了他的大師風范和完整人格,給人以啟迪。E.不能被“赦”回京,繼續留在干校,錢鐘書夫婦依然平靜。對于希望能夠埋頭讀書、潛心治學的錢鐘書來說,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沒有書”。22.請簡要賞析“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調”這句話的豐富內涵。(3分)23.從文中看,作者寫了大師錢鐘書的哪些優秀品質,請簡要概括。(3分)24.文章的結尾說:“這個時代再也沒有了錢鐘書,但,是不是也因為這個時代不再寂靜?”你認為時代的“寂靜”與產生錢鐘書這樣的大師之間是否有必然的關系,請結合全文,加以探究。(5分)參考答案: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魯魯(節選)宗璞魯魯原是孤身猶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樣,對人對世沒有任何影響。后事辦完了,這矮腳的白狗卻守住了房子悲哭,人們打他,他也不肯離去。房東靈機一動說:“送給下江人范先生養吧?!边@小村中習慣把躲避戰亂到當地的外省人一律稱作下江人。于是他給硬拉到范家,栓在大樹上。晚上,魯魯坐在地上,悲涼地叫著,聲音更帶著十分的痛苦、絕望,像一把銳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房門開了,兩個孩子走了出來。6歲的弟弟捧著一缽飯,對魯魯說:“魯魯,你吃飯吧,這飯肉多?!?0歲的姐姐溫柔地說:“魯魯,你就住在我們家吧。拉拉手吧?’’這話今天姐姐已經說了好幾遍,魯魯總是發出一陣悲號,并不伸出腳來。姐姐伸手去摸他的頭,魯魯一陣顫栗,連毛都微聳起來。這只小手很輕,但卻這樣溫柔,使魯魯安心。他咻咻地喘著,向姐姐伸出了前腳。“好魯魯!”姐姐高興地和他握手?!鞍职謰寢?魯魯愿意住在我們家了!”爸媽走出房來,在姐姐介紹下和魯魯握手。媽媽輕聲責備姐姐說:“你怎么把肉都給了魯魯?我們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說:“明天我們什么也不吃?!边^了十多天,魯魯情緒顯然已有好轉。有一天,魯魯出了門,躊躇了一下,卻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開一個謎。
黃昏時他進了城,在一座舊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門外,不時發出長長的哀叫。這里是猶太老人和魯魯的舊住處。主人是回到這里來了罷?怎么還聽不見魯魯的哭聲呢?有人推開窗戶,有人走出來看,但都沒有那蒼然的白發。魯魯在門口蹲了兩天兩夜。第三天早上,人們氣憤起來,拿來繩索棍棒下決心要處理他。他又餓又渴又累,看著屋門,希望在這一瞬間老人會走出來。但是沒有。這時他想起了那溫柔的小手,便跳起身,沖出重圍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倆很難過,傻魯魯!怎么能離開愛自己的人呢!你一定會回來的吧。
他們終于等到了魯魯回來。姐姐沖過去彎身抱著他的頭,他抵著姐弟倆的手,又給爸爸媽媽作揖。那晚全家都高興極了。
從此魯魯正式成為這個家的一員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的那天,整個小村沸騰了。一家人緊緊抱在一起,他們終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魯魯是不能去的。最后的決定是把他送給T市愛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個著名的大瀑布,10里外便聽到水聲隆隆。車經這里的那天,姐姐發著燒,還執意要下車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媽媽在右,魯魯在前,弟弟在后,向觀瀑亭上走去。急遽的水流從幾十丈的絕壁跌落下來,在青山翠巒中形成一個小湖,水氣迷蒙,一直飄到亭上。姐姐覺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鳴般的轟響仿佛離她很遠。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們越來越遠,什么也看不見了,倚在爸爸肩上暈了過去。姐姐因病住進了醫院,從此魯魯再也沒有看見姐姐。沒有幾天,他就顯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澤。唐家的狗飯一律有牛肉,他卻嗅嗅便走開,不管弟弟怎樣哄勸。
范家人走時,唐伯伯叫人把魯魯關在花園里。在飛機上,姐姐和弟弟為了不能再見魯魯,一起哭了一場。他們聽不見魯魯在花園里發出的撕裂了的嚎叫,看不見魯魯因為一次又一次想掙脫繩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們飛得高高的,遺落了兒時的伙伴。
魯魯發瘋似地尋找主人。唐伯伯總是試著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氣地說:“請你住在我家,這不是已經說好了么,魯魯?!?/p>
有一天,魯魯又不見了。過了半年,大家早以為他已離開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幾處沒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尋找謎底后,又歷盡辛苦回來,只是為了不違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來他卻有了觀賞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著那跌宕跳蕩、白帳幔似的落水,發出悲涼的、撞人心弦的哀號。2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
)A.本文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細膩地描摹小狗魯魯的內心活動,使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內心復雜的情感。B.魯魯去城里的舊住處守候舊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為他遭到了人們的驅趕,再加上饑渴疲累,這讓讀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無奈。C.去到唐家后,魯魯得到了很好的優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飯,這反映了魯魯對新主人的不滿,以及對舊主人的忠誠。D.文章以魯魯第一次喪家的哀號開篇,又以它第二次喪家的哀號結束,首尾呼應,對小狗被無情拋棄的悲劇命運寄予無限的同情。22.著名作家孫犁評價《魯魯》:“表面是動物的悲鳴,內涵是人性的呼喊?!闭埥Y合文本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參考答案:21.A
22.①動物的悲鳴:狗與主人的兩次離別之痛,被世人驅趕打殺之苦,命運顛沛流離之艱。
②人性的呼喚:人與人之間要關愛、忠誠,人與動物也應平等、熱誠相待。
③作者借小狗的悲鳴,反映了戰亂中人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無奈,呼喚著心靈之間的貼近和溝通,真摯和熱誠。(若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1題詳解】此題考核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主要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的綜合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找準文章的對應位置,然后結合文章內容逐個判斷正誤,題中B項,見于原文第七段“這時他想起了那溫柔的小手,便跳起身,沖出重圍向城外跑去了”,可知魯魯選擇回到范家,主要是因為想起了姐姐撫摸他的手,想起了范家人對他的愛,而不是因為“遭到了人們的驅趕,再加上饑渴疲累”。C項,見于原文第十三段“姐姐因病住進了醫院,從此魯魯再也沒有看見姐姐。沒有幾天,他就顯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澤”,可知魯魯在唐家不吃飯是因為思念生病的姐姐,而不是因為“對新主人的不滿,以及對舊主人的忠誠”;D項,猶太老人去世,范家人回北平,并不是無情、故意拋棄魯魯的;兩次哀號是魯魯對前主人的思念,表達了魯魯的重情。故選A。【22題詳解】此題考核探究的能力,是開放性題目,答案不唯一,但是組織答案時應該緊緊圍繞選文進行,不能背離題旨。題干“表面是動物的悲鳴,內含是人性的呼喊”答題關鍵詞“人性角度”對小說主題進行探討,對主題進行探討時要結合文本進行,不要脫離文本,孤立的探討“人性”。答題時重點注意,“動物的悲鳴”表現為“狗與主人的兩次離別之痛,被世人驅趕打殺之苦,命運顛沛流離之艱”;“人性的呼喚”表現為“人與人之間要關愛、忠誠,人與動物也應平等、熱誠相待”。【點睛】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環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尾的特征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茶文化是人們在對茶的認識、應用過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融匯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豐富知識,另一方面又融匯了儒、佛、道諸家深刻的哲理,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飲茶作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轉化為生活情趣與精神追求,不僅體現出人與人、人與茶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展現了人的人生價值觀。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與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重德,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容。茶德是茶道的靈魂。在茶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人們對茶德早已確認,并崇尚備至。陸羽在《茶經》中提出的“精行儉德”,說明茶的美好品質應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也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來,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痹诋敶?,王澤農、莊晚芳等茶學專家,對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澤農先生認為,茶道的本質精髓應該是“德”,德是天地的屬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莊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為核心內容的茶德,他認為“廉儉”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來推行清廉與勤儉,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茶德的樹立和推崇,不僅為中國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內容,而且也為人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明確了方向。尚和,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的又一重要表現?!昂汀笔侵袊栉幕軐W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釋、道三教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儒、釋、道三家關于“和”的哲學思想貫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規律與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體現,同時也是特定時代的文人雅士人生價值追求的目標。中國荼文化對于“和”精神,主要表現在客來敬茶,以禮待人,和誠處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客來敬荼,以茶示禮,既是一種風俗,也是一種禮節。人們通過敬茶、飲茶,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之間的友情。這種習俗和禮節在人們生活中積淀、凝煉和闡發,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處世觀念和行為規范。綜上所述,中國傳統茶文化關于人生價值的基本思想,構成互相聯系統一的人生價值觀,它是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當今世界面臨著“和平與發展”的主題,弘揚中國傳統荼文化的精髓,讓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對于全人類的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摘編自魯鳴皋《試析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茶文化融匯科學知識和哲理,包含有關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展現了人的人生價值觀。B.茶德標準最早由陸羽提出,后經茶專家相關的闡釋注解,人們慢慢認識到茶道精髓。C.客來敬茶是一種禮節,從一開始就成為中華民族的處世觀念,是“和”精神的表現。D.茶事活動以茶會友、傳情,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體現中華民族獨特的行為規范。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分析了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及作用,并從“重德”“尚和”兩方面進行論證。B.文章第二自然段采用了引用和舉例論證的方法,用以證明茶德是茶道的靈魂這一觀點。C.文章介紹了“客來敬茶”的習俗和禮節,說明“尚和”是中國茶文化精神的重要內容。D.本文邏輯清晰,“重德”側重闡述人與自我的關系,“尚和”側重闡述人與他人的關系。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如何品賞一杯清茶,不僅能體現這個人的生活情趣,而且能從中看出這個人的價值取向。B.按“廉美和敬”的茶德標準,一個人如果品行低下、生活不節儉,是不允許喝好茶的。C.特定時代的文人雅士追求自然規律與人文精神的契合,由此可見他們深諳茶的本性。D.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重德”“尚和”的精髓,必能對全人類的文明進步起重要作用。參考答案:1.B
2.B
3.A【1題詳解】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題中B項,“茶德標準最早由陸羽提出,后經茶專家相關的闡釋注解”錯誤,閱讀原文第2節,可知,歷代茶學專家闡釋的并非陸羽提出的茶德標準。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題中B項,“證明茶德是茶道的靈魂這一觀點”錯誤,證明的是“重德,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容”。故選B?!?題詳解】此題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側重根據文意進行推斷。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細微差別。題中B項,“一個人如果品行低下、生活不節儉,是不允許喝好茶的”文中無據,無中生有;C項,強拉因果,文中只有“既是自然規律與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體現,同時也是特定時代的文人雅士人生價值追求的目標”的相關論述;D項,“必能對全人類的文明進步起重要作用”過于絕對,原文“弘揚中國傳統荼文化的精髓,讓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對于全人類的文明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選A。【點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重點集中在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注意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范圍、強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杜環,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東,遂家金陵。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歲,哭九江城下,無所歸。有識允恭者,憐其老,告之曰:“今安慶守譚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詣譚。譚謝不納,母大困。從人至金陵,因訪一元家所在,問:“一元今無恙否?”道上人對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環存,其家直鷺洲坊中?!蹦阜埔?,雨行至環家。環方對客坐,見母,大驚,因問曰:“母非常夫人乎,何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環亦泣,扶就坐,拜之,復呼妻子出拜。妻馬氏,解衣更母濕衣,奉糜食母,抱衾寢母。母問其平生所親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環知故人無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為母訪之。茍無人事母,環雖貧,獨不能奉母乎?愿母無他思。”母見環家貧,雨止,堅欲出問他故人。環令媵女從其行,至暮,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環購布帛,令妻為制衣衾。自環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異地逢其子伯章,泣謂之曰:“太夫人在環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見?!辈氯魺o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杯h歸半歲,伯章來。是日,環初度【注】。母見少子,相持大哭。環家人以為不祥,止之。環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竟紿以他事辭去,不復顧。環奉母彌謹。然母愈念伯章,疾頓加,后三年遂卒。環具棺槨殮殯之禮,買地城南鐘家山葬之。歲時常祭其墓云。10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環方對客坐,見母,大驚
方:正在B奉糜食母,抱衾寢母
食:拿東西給……吃C自環以下,皆以母事之
事:侍奉D竟紿以他事辭去,不復顧
顧:照顧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從人至金陵,因訪一元家所在
不如因善遇之B母泣告如以故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C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
靜思傅會,十年乃成D令妻為制衣衾
初為《霓裳》后《六幺》12下列句子中與“何不祥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C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D夫晉,何厭之有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
母如其言,附舟詣譚。譚謝不納,母大困。(4分)(2)
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3分)(3)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3分)參考答案:10.D(顧:回頭看,回來看望)11.C(A.因:上一句,副詞,于是,就;下一句,介詞,趁機。B.以:上一句,介詞,把;下一句,連詞,表并列,并且。C.乃:副詞,才。D.為:上一句,介詞,給,替;下一句,動詞,彈奏)12.B(定語后置,例句與其他三句為賓語前置句)13.(1)常允恭的母親依照那人的話,搭船到譚敬先那里,譚敬先拒絕不肯接納她,常允恭的母親處境非常困窘。(4分。如:依照,按照;詣:到,往;謝:拒絕;困:困窘,困難)(2)劉備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怨恨),寄居在劉表那里(或“依附于劉表”),劉表嫉妒他的才能因此不重用他。(3分。隙:仇,嫌怨,怨恨;寄寓:寄居,依附;惡:厭惡,嫉妒)(3)把守住函谷關,不要讓諸侯進來,那么秦國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領而稱王了。(3分。距:通“拒”,把守;內:通“納”,接納,使動用法,使進入;王:名詞作動詞,稱王)【參考譯文】杜環,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廬陵人,他隨侍父親杜一元遠游到江東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環父親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庭破碎。常允恭的母親張氏年紀六十多歲,在九江城下痛哭,無家可歸。有認識常允恭的人,可憐常母老邁,就告訴她說:“現在的安慶太守譚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嗎?何不前去投靠他?”常母依照那人的話,搭船到譚敬先那里,譚敬先拒絕不肯接納她,常母處境非常困窘。隨人到金陵,于是就向人打聽杜一元家在哪里,問:“杜一元現在可安好?”路上的人回答她說:“杜一元已經死去很久了,只有他兒子杜環還在,他家就在直鷺洲的街市里。”常允恭的母親穿著破爛的衣服,淋著雨走到杜環家里。杜環正與賓客對坐,當他看到常母,大為吃驚,于是就問她說:“您不是常夫人嗎?您為什么會到這里呢?”常母哭著告訴杜環原因。杜環聽了也哭了出來,杜環扶著常母坐下,向她行禮,再把妻子兒女叫出來拜見她。杜環的妻子馬氏脫下衣服讓常母更換淋濕的衣服,捧粥給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讓常母睡覺。常母詢問起允恭的故舊親友及小兒子常伯章。杜環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沒有一個在這兒,(常母)不能夠托付(給他們),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說:“現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沒有人侍奉您老人家的話,我杜環雖然貧窮,難道就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嗎?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環家境貧窮,雨停后,就堅決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環就叫丫環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沒找到任何朋友就回來了,常母才定居下來。杜環買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縫制衣裳。從杜環以下,杜環全家人都把常母當母親侍奉。經過了十年,杜環在外地遇到了常母小兒子常伯章,哭著對他說:“太夫人在我家里,日夜思念你而生病了,你不能不早點兒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聞,推脫說:“我也知道這件事情,只是路途遙遠不能去啊?!倍怒h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來。這天正好是杜環的生日。常母看到了小兒子,兩人抱在一起痛哭起來。杜環家人認為這樣不吉祥,就去勸阻他們。杜環說:“這是人之常情啊,有什么不吉祥呢?”后來,常伯章看母親年紀老邁,怕她無法遠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騙常母辭別離開,再也沒有回來看她。杜環更加謹慎地侍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兒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過世了。杜環替她準備了棺木,舉行入斂安葬的禮儀,在城南鐘家山買塊地把她安葬了,逢年過節去那兒掃墓、祭拜。5.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夜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B.越國以鄙(邊邑)遠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D.焉用亡鄭以陪(增加)鄰7.“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D.以為得之矣8.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B.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C.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D.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9.翻譯句子。(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參考答案:6.B
7.A
8.B
9.(1)如果放棄攻打鄭國,而把鄭國作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2)已經把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想擴大西邊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晉國,又從哪里取得(領地)呢?【6題詳解】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以今釋古的現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考生要注意結合文段內容理解文言實詞,可以運用代入法和組詞法理解選項中的實詞的意義,將選項中的詞義代入看是否通順,選項B,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把……作為邊邑。故答案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的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這是一道理解文言實詞中的雙音節古今異義的詞語的題目,雙音節古今異義的詞語大致有幾種情況,一般的是古漢語的一個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而古漢語的一個詞語就對應一個現代漢語的詞組,選項A,“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把他作為。選項BCD,“以為”是認為的意思。故答案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國”代指晉國,因為燭之武在和秦王對話。“鄙”把原地當做邊境?!熬敝盖赝?。故答案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1)“若”如果、“以為”把鄭國作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秦國使者、“乏困”缺乏的東西。(2)“既”已經、“封”疆界、“肆”擴大、“若”如果、“闕”損害、“焉”從哪里?!军c睛】翻譯句子的具體方法是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皠h”,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變單音詞為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參考譯文: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6.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村落嫁娶圖記【明】顧彥夫某歲春二月,予從事京師錦衣①。周君出所謂村落圖示予,觀其色,若甚愛者。請曰:“君必為我記之”。申請再三,遂置巾笥以歸。歸之歲向盡矣,尚未知是圖之委曲也。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圖質之,曰:“子之知畫,猶吾之知書。敢問婦女而跨牛,何也?”曰:“此農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輿②,以牛代行也。一蒼頭牽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缗Y|矣。”“乃復有一蒼頭持蓋以護之,何也?”曰:“昏禮宜昏。于昏矣,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嫗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隨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嫗門而望。一童子稍長,攜其幼,指而語之。凡容色皆若欷歔灑泣者,傷離別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從事迎而導之者也。道旁二驢,次第行,騎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驢以掖箏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車旁者,車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許,將復經一林,二童子踴躍以報。一婦人自籬而出,臂一兒,又一兒牽其裳以行。畝間有二農夫,既鋤且止。是皆見其事而談笑者也?!薄叭ゼ冗h,又有林郁然。竹籬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門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須,罄折⑤而立,誰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立而俟者,將導婦入門也。二婦人咨諏向前,妯娌輩也。將勞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壺,迎勞之需也。一女仆繼之,備使令也。二童子參差以從,其大者指而語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嫗門立以望,察風聲以為禮之緩急者也?!庇杪勚?,戲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生笑曰:“此所謂一莖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時天寒,語從游者呵筆書之。(選自《明文?!罚咀ⅰ竣馘\衣:錦衣衛官員。②肩輿:轎子。③妓:歌舞女藝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謙恭的樣子。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予從事京師錦衣從事:任職B、子之知畫,猶吾之知書知:掌管,主持C、昏禮宜昏昏:古時十二時辰之一,指戌時D、予不飽文飽:豐富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狀/為真予不飽文/遂以子之言為圖為記以償/我久逋之文債可乎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周君收藏了一幅《村落嫁娶圖》,請當時任職錦衣衛的“予”為之作記,于是作者請教了一位熟悉當地風俗民情并且擅長寫作的華姓先生,弄懂了圖畫中村落嫁娶的內容和含義,然后作了這篇記。B、作者向諳熟民情的華姓先生主要詢問了村落嫁娶圖的三個問題,分別是村姑出嫁時為什么要騎牛,撐一個傘蓋遮住新娘的含義是什么,迎親時站在門口的男子是誰。對這些問題華先生都一一做了精心解答。C、本文通過對話,向讀者展現了《村落嫁娶圖》中出嫁和迎親的場景。畫意豐富,人物形象多樣,情態逼真細膩。D、嫁娶本是村落大事,可是畫面場景渲染的氣氛似乎并不單是熱鬧非凡,還有一些悲涼。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農家苦燈燭之費,送迎以旦晝,用蓋以蔽日也。(5分)(2)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農家或然,故壯而須也。(5分)參考答案:4、B解析“知”,了解,懂得。5、B解析譯文:你確實是鄉下人啊,了解鄉村的情況是真實的,我學識不夠豐富,就用您的話給這幅圖作記,來償還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債可以嗎。6、A解析“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工丹青”,擅長繪畫。7、(1)(5分)農家被燈燭的花費所苦惱,送親迎親(都)在白天,(就)用傘蓋來遮蔽陽光。(譯點:“苦”被動句式,“以旦晝”狀語后置句式,“以”虛詞用法,“蔽”實詞意義各1分,大意1分。)(2)(5分)古時候三十歲娶親,近世只有農家有的(還是)這樣,所以,(新郎)已是壯年,長了胡須。(譯點:“唯,只有;或,有的;然,這樣;須,名作動,長胡須”各1分,大意1分。)參考譯文
某年春天的二月,我擔任京城錦衣衛官員,周先生拿出所說的村落圖給我看,觀看他的神色,好象很喜歡它。請求(我)說:“你一定要替我記述它。”(他)再三申請,(我)于是把它用巾帛包好放置在竹器里拿回家了。
回來后,一年都將要過完了,(我)還不知道這幅圖的原委。有(一位)姓華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鄉村的人。擅長繪畫。訪問我,我拿這幅圖詢問他,說:“你懂得繪畫,就像我懂得寫文章。請問婦婦如果騎坐在牛背上,這是為什么???”說:“這是農村人家嫁女兒的場面,不能夠準備轎子,用牛代替行走。一個白發老人牽著牛行走,看重自己的女兒,不讓她自己趕(操縱、控制)牛。騎坐在牛背上出嫁了?!薄斑@又有一個白發老人手持傘蓋來護送他,這是為什么呢?”說:“結婚的禮節適宜在黃昏。在黃昏,農家被燈燭的花費所苦惱,送親迎親(都)在白天,(就)用傘蓋來遮蔽陽光。也是看重自己的女兒??!”一個老婦人靠近牛頭(耳朵)行走,一個老翁在牛后慢慢跟隨它,這是父母送他們的女兒。一個老翁拄杖站立,一個老婦人倚門而望。一個孩童稍大,拉著他的幼小的弟弟,指著告訴他。凡是表情都像哭泣落淚的,是在為離別而悲傷。牛的前面用樂器吹奏的四個人,是擔任迎接和引導他們的人。路旁邊的兩頭驢,按次序行走騎著驢子的人是村妓。緊跟著驢用胳肢窩夾著箏琶的人是村妓的二個仆人。那個盤腿坐在牛車邊上的人,是趕車人。全都相遇后回頭斜看。離開那座樹林不久,又經過一座樹林,兩睂小孩子爭先恐后地去報告,一個婦人從籬房走出,臂彎里摟著一個孩子,又一個孩子拉著他的衣裳行走。田間有兩個農夫且鋤且止。這都是看到這件事談笑的人。”“走了很遠,又有一片茂盛的樹林。竹籬茅屋,也仿佛到了女方家里。門外有個男子,戴著帽子,長著胡須,謙恭地站著,是誰呢?”說:“這是他的丈夫。古時候三十歲娶親,近世只有農家有的(還是)這樣,所以,(新郎)已是壯年,長了胡須。站在這里等候,將引導新娘進門。二個婦人談論著走上前,是她的妯娌們。將要慰勞那個新娘的父母,并且迎接他們。二人拿著榼,一個拿著壺,這是迎接慰勞的需要。一個女仆跟著他們,以備使喚。二個童子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屆云南三校高三下學期聯考備考聯考文科綜合地理試卷(解析版)
- 2024年“口袋書”題庫-機電
- 9清明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語文統編版
- 2025年統計學專業期末考試:抽樣調查方法在軍事科學研究中的試題
- 2025年消防執業資格考試題庫:消防應急通信保障通信設備操作培訓試題
- 2025年征信考試題庫:征信產品創新與信用數據挖掘試題
- 2025年聲樂演唱職業能力測試卷:聲樂作品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試題
- 2025年小學語文畢業升學考試全真模擬卷-語文口語表達訓練能力測試試題
- 2025年初中地理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模擬試卷及答案(自然地理知識篇)
- 2025年注冊稅務師稅法二實務操作測試試卷
- 山東省臍帶血合同協議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自主汽車芯片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四川宜賓環球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湖北省武漢市六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化學試題(含答案)
- 小學藏文基礎知識課件下載
-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2024年6月真題(第1套)閱讀
- 浙江2025年03月溫州市龍灣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考(選調)31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2030冷軋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含真題解析
- 攪拌站安裝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