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彭樓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彭樓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彭樓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彭樓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彭樓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彭樓中學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題①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一次將米字旗插上海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過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個月零四天。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別了,“不列顛尼亞”》)②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義務服役,豬玀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踐──血肉造成的“機器”終究和鋼鐵造成的不一樣,包身契上寫明的三年期限,能夠做滿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手腳像蘆柴棒一般的瘦,身體像弓一樣的彎,面色像死人一樣的慘!咳著,喘著,淌著冷汗,還是被逼著在做工。(《包身工》)9.請簡要賞析第①段畫線句。10.請簡要賞析第②段文字。參考答案:9.大英帝國從海上乘船登陸香港,開始了長達156年的殖民統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參加儀式的英國官員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強的話,把香港百年歷史的滄桑巨變凝聚其中,暗含著歷史和現實的對比。

10.這是一段整散結合的話,通過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況,形象地說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勞動,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罪惡制度的憤慨和地包身工寄予的關切與同情。9.試題分析:從表層含義來看,這句話是寫英國侵占香港和離開香港都是走的海路。從深層含義來看,“大英帝國”“來”指的是英軍侵占香港,開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大英帝國”“去”指的是英國政府官員離開香港,香港結束了殖民地生涯,回到祖國的懷抱;“從海上”則指出英國侵占香港和退出香港的路線。“來”“去”,手法上形成了對比。點睛:本題考查對句子的賞析,一般的解題思路是:對內涵比較豐富的語句要注意聯系上下文,抓關鍵詞進行分析,答題步驟:抓關鍵詞——上下勾連;對使用特殊表現手法的語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現手法進行分析,答題步驟:還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辭——由表及里);對結構復雜的句子,對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給以解釋,答題步驟:復雜句子簡單化+寫關鍵解析+作用+情感。此題考察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該句屬于文中含義豐富類句子,理解時要從全文的主旨出發,再結合上下語境作答。注意使用文中原詞句。10.試題分析:本題在解答時要注意從內容和語言特色兩個角度分析,從內容上看,這段文字寫了包身工的凄慘生活,表達了作者的同情和憤怒。“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豬玀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踐”,運用整齊的句式寫出包身工的生活狀況和工作狀況;“工作,工作”用反復的手法反映出包身工的勞動繁重;“手腳像蘆柴棒一般的瘦,身體像弓一樣的彎,面色像死人一樣的慘”運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包身工令人同情的身體狀況,表達出作者的對罪惡制度的憤怒之情。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展光中的大昭寺禾素清晨,當第一道霞光灑在大昭寺的金頂上時,虔誠的信徒早已布滿每一個角落。一位藏族大姐從窄巷里走來,看到我不知如何前往的樣子,漾開高原紅的笑臉招呼著我穿街過巷。我很快便匯入前往大昭寺的人流中。讓人驚訝的是,大昭寺門前,等候進寺參拜的隊伍早已排至幾條街外。身著藏服的男女老幼恭敬地站在數米高的紅墻之下,每個人臉上都表現出幾乎一致的安靜、虔誠和期待。此情此景,真像一幅古舊的油畫,洋溢著一種無法抵御的美,一下就將我的神魄攝走了。沿著墻邊緩慢前行,轉過幾條街,長長的隊伍依然望不到頭,望一望每張陌生的臉,收獲的全是應接不暇的微笑,有的甚至咧開嘴來。在佛光的照耀下,對萍水相逢的人露出毫無戒心的喜悅。或許再多走幾條街,我就會融化在這純凈而溫暖的笑容里。大昭寺雖不比布達拉宮那般富麗雄偉,但在信徒心中,卻更為親切。正門前的一塊空地上,已排滿了虔誠的信徒。他們雙手合十高舉過頭,自頂到額、喉、胸拱手作揖三次,口念經文.雙膝跪下,“刷”地一下手向前方直伸出去,整個人拉直身體緊緊匍匐于地,持續教秒,然后又重復前面的動作。這是最標準的朝佛大禮,當地叫磕長頭。這樣的動作他們至少要重復108次,甚至-直按這種方式用自己的身體丈量大地千里而來,以表達對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來世幸福。我嘗試著匍匐于地,使身體緊貼大地。當我的臉與大地緊緊貼在一起時,我仿佛嗅到了大昭寺千百年滄桑歷史的佛香;當我的心與大地緊緊貼在一起時,我仿佛聽到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淳樸藏民火熱的心跳。那一刻,我忽然覺得自己原來就是這群人中的一份子,雖未朝迎佛光,暮誦梵經,但心中始終敬仰著佛的精神。如今千里迢迢而來,不就是要將心中之佛與靈界之佛融為一體嗎?開始轉寺了。人流中,老年人手執經筒,年輕人雙手合十,他們都緩緩而行,仿佛快走會褻瀆心中的圣佛。在佛的引導下,他們圍繞著大昭寺,一圏一圈地走著,口中吟誦著經文,誦經聲先是不經意地傳到耳邊,漸漸地,聲音越發清晰,越發洪亮,仿佛有千萬種聲音排山倒海般地涌來,隨后又浩浩蕩蕩地飛向天界。我行走在這緩慢涌動的人流中,感覺任何言語都是多余的,甚至連自己的身體也是多余的,時間在這一刻似乎戛然而止。在朝圣者的隊伍中,有-位只有―條腿的年輕人。他身體消瘦,滿面灰塵,全身的衣服破爛成條,衣服的顏色也早已被千里風塵染得沒了蹤影,那條僅有的瘦若柴棍的腿似乎禁不住晨風的吹拂,搖搖晃晃。但他毅然按朝佛大禮的方式轉寺。他的眼神里沒有絲毫的痛苦,相反卻充溢著-種非常滿足的光彩。看他艱辛卻幸福地行著朝佛之禮,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有人走近他,遞給他一元紙幣。他只是笑著回敬了一個合十禮,沒有接受。我禁不住拿出一張一百元的紙幣,在自己額上輕輕碰一下,然后雙手合十,在他行完一個朝拜禮后,送給他。我堅信我這么做絕對不是施舍,也不含憐憫。然而年輕人在破爛的衣服上使勁擦擦雙手,笑著雙手接過紙幣,然后又采用雙手舉過頭頂的方式回贈給我,在回敬我一個合十禮之后,又迎著溫暖的晨光繼續轉行。我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前行的路究竟還有多長,我也不知道所有朝佛的人們前行的路有多長。但我相信.他們的一生都將行走在朝佛的路上。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信徒們虔誠地行朝佛之禮,“我”千里而來,“將心中之佛與靈界之佛融為一體”,都是表達對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來世幸福。B.第六段中“我堅信我這么做絕對不是施舍,也不含憐憫”一句看似打破了敘述的節奏,實則流露出作者對朝拜者的尊敬,深化了主題。C.本文融描寫、記敘、議論為一體,通過對朝拜者的神態、動作、衣著、聲音等多方面的刻畫,表現出藏族同胞的淳樸與對佛的虔誠。D.文章結尾說“他們的一生都將行走在朝佛的路上”,意思是這些佛教信徒將一生保持對佛的信仰,使自己的精神趨向佛指引的境界。5.解釋文中畫線句子所采用的手法、含義及作用。6.參拜大昭寺的人群中,有婦女、老人,還有殘疾人,作者通過對這些人的描寫,表現出他們怎樣的精神?情結合內容分析。參考答案:4.A

5.①“千萬種聲音排山倒海般地涌來”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出朝拜人群的誦經聲之大;②“浩浩蕩蕩地飛向天界”用比擬的手法形象地表現出朝拜者對佛的精神境界的向往;③這兩句話表達了朝拜者的虔誠信仰帶給作者的巨大震撼,深化了主題。

6.①待人友善,心地純樸,即便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會微笑以待,毫無戒心;②信仰虔誠,一絲不茍地磕長頭,千里迢迢地跪拜而來,108次行朝佛大禮,表現了對信仰的虔誠;③堅韌自尊,艱辛禮佛卻不見絲毫痛苦之色,對待饋贈心懷感恩又處之淡然。4.試題分析: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手法的鑒賞。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A項,“都是表達對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來世幸福”理解不當。從原文看,藏民虔誠地行朝佛之禮既有對佛的尊敬,也有祈求今生平安、來世幸福之意,但“我”千里而來,并不含有“祈求今生平安、來世幸福”之意。5.試題分析:從內容上看,畫線句子寫的是誦經的聲音,“千萬種”“排山倒海”“浩浩蕩蕩”表明誦經的聲音非常大,參與誦經的人非常多,反映出前來朝拜的人的虔誠,“飛向天界”寫出誦經者的愿望,整個句子表達出作者受到的震撼,深化了文章的主題。從修辭上看,說聲音“千萬種”“排山倒海”是運用了夸張的手法,“飛”則是把聲音當成了鳥來寫,運用了比擬的手法。6.試題分析:本題解答時需要通讀全文,篩選出文中“婦女、老人,還有殘疾人”的言行,然后進行概括。“恭敬地站在數米高的紅墻之下”,每個人臉上都表現出“虔誠和期待”,行“最標準的朝佛大禮”,可見他們信仰虔誠;“望一望每張陌生的臉,收獲的全是應接不暇的微笑”,可見他們待人友善,心地純樸;殘疾的年輕人“眼神里沒有絲毫的痛苦,相反卻充溢著-種非常滿足的光彩”,對“我”的饋贈,他“笑著雙手接過紙幣”“回敬我一個合十禮”,可見他們堅韌自尊。3.論述文閱讀,完成12-15小題。(共16分)“諧”就是“說笑話”。它是喜劇的雛形。王國維認為中國戲劇源于巫與優。“優”即以“諧”為職業。在古代社會中,“優”往往是一個重要的官職。《左傳》、《國語》、《史記》諸書都常提到優的名稱。優往往同時是詩人。漢初許多文人都以優起家,東方朔、枚乘、司馬相如都是著例。

諧趣是一種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動。凡是游戲都帶有諧趣,凡是諧趣也都帶有游戲性。諧趣的定義可以說是:以游戲的態度,把人事和物態的丑拙鄙陋和乖訛當做一種有趣的意象去欣賞。

“諧”最富于社會性。藝術方面的趣味,有許多是為某階級所特有的,“諧”則雅俗共賞,極粗鄙的人喜歡“諧”,極文雅的人也喜歡“諧”,雖然他們所喜歡的“諧”不盡相同。在一個集會中,大家正襟危坐,每個人儼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間無形中有一層隔閡。但是到了諧趣發動時,這一層隔閡便渙然冰釋,大家在謔浪笑敖中忘形爾我。

盡善盡美的人物不能成為諧的對象,窮兇極惡的人物也不能成為諧的對象。引起諧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間,多少有些缺陷而這種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惡痛絕。最常見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謠中嘲笑麻子、瞎子、聾子、駝子等等殘疾人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風氣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虧缺也常為笑柄,如一首民歌:“門前歇仔高頭馬,弗是親來也是親;門前掛仔白席巾,嫡親娘舅當仔陌頭人。”寥寥數語,把中國民族性的大缺點——刻薄勢利寫得十分脫皮露骨。除這兩種之外,人事的乖訛也是諧的對象,例如:“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后漢書·劉玄傳》,漢朝后期,宮廷內部腐敗,所授的官職名目繁多,小商人、廚子等紛紛穿繡面官服,百姓怨聲載道并編制歌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復可笑。

諧都有譏刺的意味,不過譏刺不一定就是諧。例如《詩經·伐檀》中對奴隸主的譏刺:“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這也是譏刺人事的乖訛,不過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沒有一點開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諧。

從幾方面看,諧都具有兩面性。第一,就諧笑者對于所嘲弄對象說,諧是惡意的而又不盡是惡意的,如果盡是惡意,則是直率的譏刺或咒罵。一個人既拿另一個人開玩笑,對于他就是愛惡參半。惡者惡其丑拙鄙陋,愛者愛其還可以打趣助興。因為有這一點愛的成分,諧含有幾分警告規勸的意味,可以說,凡是諧都是“謔而不虐”。其次,就諧趣情感本身說,諧是美感的而也不盡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為丑拙鄙陋乖訛在成為諧的對象時,就是一種情趣飽和的意象。它不盡是美感的,因為諧的動機都是道德的或實用的,都是從道德的或實用的觀點看出人事物態的不圓滿,因而表示驚奇和告誡。第三,就諧笑者自己說,他所覺到的是快感而也不盡是快感。它是快感,因為丑拙鄙陋不僅帶來一時樂趣。不過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訛,是人生中一種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措的情緒,所以同時伴有不快感。

(選自朱光潛《詩與諧隱》,有刪改)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諧”是喜劇的雛形,它都帶有譏刺的意味,能使人們在諧笑中認清被譏刺對象的丑陋而對其深惡痛絕。

B、以游戲態度,把人事和物態的丑拙鄙陋和乖訛當做一種有趣的意象去欣賞,這就是諧趣。

C、《詩經·伐檀》中對奴隸主的譏不屬于諧,因為它所譏刺的對象奴隸主窮兇極惡,不符合諧的對象的要求。

D、諧的動機都是道德的或是實用的,都是從道德的或實用的觀看看出人事物態的不圓滿,因此諧是不具備美感的。

E、諧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動,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們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閡時,它能消除隔閡,話躍氣氛。

13、根據文意,下列推斷中不屬于“諧”的一項是(

A、《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汝,莫我肯勞。逝將去汝,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B、《詩經·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非雞之鳴,蒼蠅之聲;東方明矣,朝既昌矣,非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C、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社會上流行這樣一首童謠:“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D、蘇東坡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14、文中說“凡是諧都是‘諧而不謔’。”請指出“諧”和“不謔”在文中的具體含義。(4分)

15、有一則寓言故事講道:“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則寓言故事是否屬于“諧”?請根據文意進行分析。(4分)

參考答案:12.B、E(A項“對其深惡痛絕”錯,據原文可知,引起人們諧趣的對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這種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惡痛絕”,“諧是惡意的而又不盡是惡意的”,人們對被譏刺的對象還帶有愛的成分。C項因果關系錯,據原文可知,《詩經?伐檀》中對奴隸主的譏刺不屬于諧,是因為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沒有一點開玩笑的意味。D項“諧”是“不具備美感的”錯,原文是“不盡是美感的”。)(答對1個給2分,答對2個給5分)

13.A(《碩鼠》反映的是勞動者對統治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因此不屬于“諧”的范圍。)14.“謔”是指拿對方的缺點開玩笑,對對方進行嘲弄。“不謔”指諧笑者對對方不盡是惡意,有一點愛的成分,含警告規勸的意味。

15.屬于“諧”。從對象上來說,故事中的和尚不是窮兇極惡之人,又有品格方面的虧缺,符合“諧”的對象的特點。從感情來看,這個故事又帶有譏刺,但又未存怨望。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王審琦字仲寶,其先遼西人。后徙家洛陽。漢乾祐初,隸周祖帳下,性純謹,甚親任之。從平李守貞,以功署廳直左番副將。世宗召禁軍諸校宴射苑中,審琦連中的,世宗嘉之,賞赍有加。俄領勤州刺史。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令圖既入城,審琦等遂救黃州,數日,令圖為舒人所逐。審琦選輕騎銜枚夜發,信宿①至城下,大敗舒人,令圖得復還治所。從征李筠,為御營前洞屋都部署,為飛石所傷,車駕臨視。建隆②二年,出為忠正軍節度。在鎮八年,為政寬簡。所部邑令以罪停其錄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請按之。審琦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聞者嘆服。審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騎射。鎮壽春,歲得租課,量入為出,未嘗有所誅求。素不能飲,嘗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與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祝畢,顧謂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審琦受詔,飲十杯無苦。自此侍宴常引滿,及歸私家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開寶二年,從征太原,為御營四面都巡檢。三年,改鎮許州,賜甲第,留京師。太祖嘗召審琦宴射苑中,連中的,賜御馬、黃金鞍勒。六年,與高懷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審琦暴疾,不能語,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賜中書令,追封瑯琊郡王,賻贈加等。葬日,又為廢朝。

(節選自《宋史·王審琦傳》)[注]

①信宿:連住兩夜,也表示兩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開國年號。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B.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C.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D.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銜枚是古代行軍時,士卒口中銜著形狀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嘩,以免被發覺。B.出是指京官因獲罪被貶謫到地方任職,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C.布衣交,指貧賤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與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著。D.賻贈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親戚朋友拿出錢財幫助喪家辦理喪事的習俗。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審琦歷仕多朝,深受寵信。他曾經先后在后漢、后周、北宋任職,多被委以重任。作戰受傷,皇上親自探望;去世時,皇上親臨其家吊唁。B.王審琦擅長騎射,不喜飲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請他表演射箭,他連連中的,受到豐厚賞賜;身為武將,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飲酒。C.王審琦能征善戰,不避危險。他曾帶領精騎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師救援郭令圖,立下奇功;征討李筠時,他親自上陣,被飛石擊傷。D.王審琦為政寬簡,體恤百姓。他轄區內的縣令不向他請示就擅自處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審琦不但不生氣反而嘉許;征收租稅從不過分,夠用即可。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漢乾祐初,隸周祖帳下,性純謹,甚親任之。(2)初,審琦暴疾,不能語,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參考答案:10.C

11.B

12.B

13.(1)后漢乾祐初年,王審琦隸屬周太祖帳下,本性純良謹慎,(周太祖)很親近信任他。(2)當初,王審琦突患重病,不能說話,皇帝親自前來探望,等到王審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為他哭得很哀痛。【1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畫線句子中,“令宰”是名詞,指縣令,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兩項。再比較C、D兩項,“藩維”是一個詞,是指邊防要地,這里指藩鎮,在句中做“守”的賓語,故其后應斷開,排除D項。答案為C項。【1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根據平時的積累,并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對比選項,確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較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B項,“因獲罪被貶謫到地方任職”不正確。“出”是京官外任,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獲罪被貶謫。故選B項。【1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文章要點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對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B項,“他酒量很好”錯。從文中“素不能飲”“及歸私家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故選B項。【1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隸”,隸屬;“純謹”,純良謹慎;“甚親任之”省略句,省略主語“周太祖”,翻譯時當補出;“親任”,親近信任;“之”,代詞,他。(2)“暴疾”,突患重病;“語”,說話;“幸”,皇帝到某處;“其”,代詞,他的;“第”,宅第;“之”,代詞,他;“慟”,哀痛。【點睛】第1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文意斷句。②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對話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③借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常用于陳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借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參考譯文:王審琦字仲寶,他的祖先是遼西人,后來把家遷到洛陽。后漢乾祐初年,王審琦隸屬周太祖帳下,本性純良謹慎,(周太祖)很親近信任他。跟從太祖平定李守貞,因功暫任廳直左番副將。世宗召集禁軍各位校官在園林中飲宴射獵,王審琦連連中的,世宗稱贊他,大加賞賜。不久兼任勤州刺史。皇帝親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營壘攻不下來,下詔讓郭令圖兼任刺史,命王審琦率精銳的騎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來,擒獲舒州刺史,獲得鎧甲武器軍需儲備數十萬。郭令圖入城后,王審琦等人就去救援黃州,幾天后,郭令圖被舒人驅逐。王審琦挑選輕裝的騎兵連夜銜枚出發,兩夜行軍到達舒州城下,大敗舒人,郭令圖得以又回到治所。王審琦跟從皇帝征討李筠,任御營前洞屋都部署,被飛石擊傷,皇帝親自前來探視。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軍節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為政寬和簡明。轄區內縣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審琦的錄事吏的職,幕僚報告說縣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見,請求查辦縣令。王審琦說:“五代以來,諸侯強橫,縣令不能夠獨斷管理縣里的事。現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鎮,而我管轄的縣令能夠清除狡詐的官吏,確實是值得嘉獎的,為什么要查辦他呢?”聽到這些話的人都贊嘆佩服。王審琦為人穩重溫厚有謀略,尤其擅長騎射。鎮守壽春時,每年收得的租稅,量入為出,從未有過額外索求。王審琦一向不能飲酒,曾經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禱告道:“酒,是天賜好禮;審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與我共享富貴,為什么吝惜不讓他飲酒呢?”禱告完畢,回頭對王審琦說:“上天一定會賜給你酒量,試著喝,不要怕。”王審琦接受詔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從此陪宴常常斟滿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時勉強喝了就會生病。開寶二年,跟從宋太祖征討太原,任御營四面都巡檢。開寶三年,改為鎮守許州,皇上賜給他豪宅,留在京師。太祖曾經召王審琦在園林中飲宴射獵,王審琦連連中的,皇上賜給他御馬和黃金裝飾的馬具。開寶六年,與高懷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開寶七年,王審琦去世,終年五十歲。當初,王審琦突患重病,不能說話,太祖親自探望,等到王審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為他哭得很哀痛。賜中書令,追封為瑯琊郡王,賜錢辦喪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為他取消朝會。5.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別賦(節選)江淹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兮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①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②,吳宮燕市③。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于一劍,非買價于泉里。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或乃邊郡未和,負羽④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云,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煴。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魂動,親賓兮淚滋。可斑荊兮贈恨,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注:①燕趙:《古詩》有“燕趙多佳人,美者額如玉”句。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趙。②韓國:指戰國時俠士聶政為韓國嚴仲子報仇,刺殺韓相俠累一事。趙廁:指戰國初期,豫讓入宮涂廁,挾匕首欲刺死趙襄子一事。③吳宮:指春秋時專諸置匕首于魚腹,在宴席間為吳國公子光刺殺吳王一事。燕市:指荊軻與朋友高漸離等飲于燕國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圖中,至秦獻圖刺秦王未成,被殺。④負羽:挾帶弓箭。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掩金觴而誰御御:進用B.事乃萬族

族:聚集C.琴羽張兮簫鼓陳

陳:陳列D.造分手而銜涕

造:等到5.以下六句話全部都是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一組是(3分)()①掩金觴而誰御②橫玉柱而沾軾③見紅蘭之受露④燕趙歌兮傷美人⑤瀝泣共訣,抆血相視⑥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A.①②⑤

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③⑥6.下列對節選文段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篇賦以濃郁的抒情筆調,運用環境烘托、情緒渲染、心理刻畫等表現手法,通過對戍人、富豪、俠客等別離的描寫,生動具體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的現實。B.文章開篇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調;繼而以“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鋪陳各種別離之情,以此來狀寫特定人物同中有異的別情。C.豪客臨別時,多少達官顯貴、名媛淑女前來賀行,場面喧鬧熱切,可見富人間的別離之苦相對于普通人要淡得多。D.離別自古以來都是令人傷感的,雖然有人說離別意味著相逢,但離別那一刻的斷腸滋味卻是令人難忍的。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風蕭蕭兮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遲于山側。(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魂動,親賓兮淚滋。(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4解析:B項,“族”的意思是“種類”。答案:B5解析:③是渲染離別之情時所描寫的景物,④是舉例說明燕趙之歌令人悲傷,⑥是離別的原因,不是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排除這三項即可。答案:A6解析:C項,“可見富人間的別離之苦相對于普通人要淡得多”與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并未與一般人進行對比。答案:C7解析:由于本文是一篇韻文,作者為了合轍押韻的需要,有些語句有省略和倒裝現象,需要調整或補充,這是翻譯的難點,也是翻譯的重點。答案:(1)風蕭蕭發出與往常不同的聲音,云漫漫而呈現出奇異的顏色。船在水邊滯留著不動,車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2)望著高大的樹木啊記下這故鄉舊里,在北面的橋梁上啊訣別告辭。送行的左右仆從啊魂魄牽動,親戚賓客啊落淚傷心。參考譯文:最使人心神沮喪、失魂落魄的,莫過于別離啊。何況秦國、吳國啊是相去極遠的國家,更有燕國、宋國啊相隔千里。有時春天的苔痕啊剛剛滋生,驀然間秋風啊蕭瑟初起。因此游子離腸寸斷,各種感觸凄涼悱惻。風蕭蕭發出與往常不同的聲音,云漫漫而呈現出奇異的顏色。船在水邊滯留著不動,車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槳遲緩怎能向前劃動,馬兒凄涼地嘶鳴不息。蓋住金杯吧誰有心思喝酒,擱置琴瑟啊淚水沾濕車前軾木。居留家中的人懷著愁思而臥,恍然若有所失。映在墻上的陽光漸漸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輝灑滿了長廊。看到紅蘭綴含著秋露,又見青楸蒙上了飛霜。巡行舊屋空掩起房門,撫弄錦帳枉生清冷悲涼。想必游子別離后夢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別后的魂魄正飛蕩飄揚。所以離別雖給人同一種意緒,但具體情況卻不相同。至于像高頭駿馬配著鑲銀的雕鞍,漆成朱紅的車駕飾有彩繪的輪軸,在東都門外搭起帳篷餞行,送別故舊于金谷名園。琴弦發出羽聲啊簫鼓雜陳,燕趙的悲歌啊令美人哀傷。明珠和美玉啊艷麗于晚秋,綾羅和紈綺啊嬌媚于初春。歌聲使駟馬驚呆地仰頭咀嚼,深淵的魚也躍出水面聆聽。等到分手之時噙著淚水,深感孤單寂寞而黯然傷神。又有自慚未報主人恩遇的劍客,和志在報恩的少年俠士,如聶政擊殺韓相俠累、豫讓欲刺趙襄子于宮廁,專諸殺吳王、荊軻行刺秦王,他們舍棄慈母嬌妻的溫情,離開自己的邦國鄉里,哭泣流淚地與家人訣別,甚至擦拭淚血互相凝視。他們騎上征馬就不再回頭,只見路上的塵土不斷揚起。這正是懷著感恩之情以一劍相報,并非為換取聲價于黃泉地底。鐘磬震響嚇得懦夫臉色陡變,親人悲慟得盡哀而死。或者邊境發生了戰爭,挾帶弓箭毅然去從軍。遼河水一望無際,雁門山高聳入云。閨房里風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綠草芬芳。旭日升臨天際燦爛光明,露珠在地上閃耀絢麗的色彩,照得紅色的霧靄分外絢爛,映入春天草木的霧氣煙霞彌漫。手攀著桃李枝條啊不忍訣別,為心愛的丈夫送行啊淚水沾濕了衣裙。至于一旦到達絕遠的國度,哪里還有相見的日期。望著高大的樹木啊記下這故鄉舊里,在北面的橋梁上啊訣別告辭。送行的左右仆從啊魂魄牽動,親戚賓客啊落淚傷心。可以鋪設樹枝而坐啊把怨情傾訴,只有憑借杯酒啊敘述心中的傷悲。正當秋天的大雁啊南飛之日,正是白色的霜露啊欲下之時,哀怨又惆悵啊在那遠山的彎曲處,越走越遠啊在那長長的河流邊。

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題。(22分)范曄,字蔚宗,順陽人,車騎將軍泰少子也。母如廁產之,額為磚所傷,故以磚為小字。出繼從伯弘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國掾,彭城王義康冠軍參軍,隨府轉右軍參軍,入補尚書外兵郎,出為荊州別駕從事史。尋召為秘書丞,父憂去職。服終,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司馬,領新蔡太守。道濟北征,曄憚行,辭以腳疾,上不許,使由水道統載器仗部伍。軍還,為司徒從事中郎。傾之,遷尚書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將葬,祖夕,僚故并集東府。曄弟廣淵,時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曄與司徒左西屬王深宿廣淵許,夜中酣飲,開北牖聽挽歌為樂。義康大怒,左遷曄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在郡數年,遷長沙王義欣鎮軍長史,加寧朔將軍。兄皓為宜都太守,嫡母隨皓在官。十六年,母亡,報之以疾,曄不時奔赴;及行,又攜妓妾自隨,為御史中丞劉損所奏。太祖愛其才,不罪也。服闋,為始興王浚后軍長史,領南下邳太守。及浚為揚州,未親政事,悉以委曄。尋遷左衛將軍、太子詹事。曄長不滿七尺,肥黑,禿眉須。善彈琵琶,能為新聲。上欲聞之,屢諷以微旨,曄偽若不曉,終不肯為上彈。上嘗宴飲歡適,謂曄曰:"我欲歌,卿可彈。"曄乃奉旨。上歌既畢,曄亦止弦。時曄與沈演之并為上所知待,每被見多同。曄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嘗獨被引,曄又以此為怨。曄累經義康府佐,見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離。謝綜為義康大將軍記室參軍,隨鎮豫章。綜還,申義康意于曄,求解晚隙,復敦往好。曄既有逆謀,欲探時旨,乃言于上曰:“臣歷觀前史二漢故事諸蕃王政以訞詛幸災便正大逆之罰況義康奸心釁跡彰著遐邇而至今無恙臣竊惑焉。且大梗常存,將重階亂,骨肉之際,人所難言。臣受恩深重,故冒犯披露。”上不納。(節選自沈約《宋書·范曄傳》)1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母如廁產之 如:到……去 B.州辟主簿,不就 就:成功 C.父憂去職 憂:逝世 D.服闋,為始興趣浚后軍長史 闋:停止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辭以腳疾 以資政殿學士行 B.頃之,遷尚書吏部郎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乃言于上曰 度我至軍中,公乃人 D.臣竊惑焉 猶且從師而問焉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選材合理,主要敘述了范曄與彭城王劉義康、太祖宋文帝之間發生的故事,生動刻畫了范曄為人為官的形象特點。 B.范曄為人傲岸不羈,不肯以技取悅皇上。在一次宴會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曄提出請求,范曄才奉旨彈奏,但待宋文帝一唱完,他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彈一曲。 C.劉義康母親去世,范曄竟推開窗子,聽挽歌為樂,得罪劉義康,被貶宣城。在宣城任上,他開始從事后漢史的編纂工作,最后完成了《后漢書》的編寫,以此排解這種痛苦。 D.范曄對劉義康一直懷恨在心,想試探皇上的真實想法,擺事實、講道理,試圖說服皇上治劉義康的罪,結果皇上沒有采納范曄的意見。2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臣歷觀前史二漢故事

諸蕃王政以訞詛幸災便正大逆之罰況義康奸心釁跡彰著遐邇而至今無恙臣竊惑焉23.把下面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上欲聞之,屢諷以微旨,曄偽若不曉,終不肯為上彈。(4分)

(2)綜還,申義康意于曄,求解晚隙,復敦往好。(3分)

(3)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3分

)參考答案:19.答案:B

就:就職20.答案:B,音節助詞。A.用…借口/憑…身份,C.于是、就/才

,D.句末語氣詞,無義/代詞,指老師21.答案:D,范曄對朝廷有了反意,想借劉義康謀反來試探皇上想法,而非真的要治劉義康的罪。22.臣歷觀前史二漢故事/諸蕃王政以妖詛幸災/便正大逆之罰/況義康奸心釁跡/彰著遐邇/而至今無恙/臣竊惑焉。(3分,斷錯一處扣1分)23.(1)皇上想聽范曄的彈奏,多次用含蓄的話暗示他,范曄卻假裝聽不懂,最終也不肯為皇上彈奏。(“諷”“微旨”“偽”各1分,表達1分)

(2)謝綜回朝時,向范曄反復說明劉義康的意向,請求曄消除兩人之間的原有的不和,恢復往日的深厚的關系。(“申”“敦”“晚隙”各1分。)(3)現在我是卑賤的亡國之俘,實在低賤鄙陋,承蒙得到超常提拔,而且恩惠優厚,怎么敢猶豫徘徊,別有企圖呢?文言文譯文:范曄,字蔚宗,順陽人,是車騎將軍范泰的小兒子。他的母親上廁所時生下他,他的額頭被磚弄傷了,所以他以“磚”作為小字。他過繼給伯父范弘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范曄從小好學,博覽經史,善寫文章,能寫隸書,通曉音樂。他十七歲時,州里辟召他為主簿,他沒有去。曾任高祖劉裕的相國掾彭城王義康的冠軍參軍,隨府又轉任右軍參軍。入朝補任尚書外兵郎,出任荊州別駕從事史,不久又召回朝任秘書丞,因父親去世而卸職。服喪期滿他擔任了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司馬,兼任新蔡太守。檀道濟北征,范曄害怕隨行,借口腳有疾病,皇上不允許,讓他由水路統率船隊裝載武器北上。軍隊回來以后,范曄擔任司徒從事中郎旋即升任為尚書吏部郎。

元嘉元年冬天,彭城太妃逝世了。將要安葬的時候,設奠祭那天晚上,官員故舊都集中在東府。范曄的弟弟廣淵,當時為司徒祭酒,那一天正好值日。范曄與司徒左西屬王深在廣淵的府中住宿,夜里二人暢飲,打開北面的窗戶聽挽歌取樂。義康大怒,貶范曄為宣城太守。范曄不得志,于是刪削數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范曄在宣城待了好幾年,才升任長沙王劉義欣的鎮軍長史,又加官為寧朔將軍。范曄之兄范皓擔任宜都太守,其生母跟隨范皓在所任上。元嘉十六年他們的母親去世了,但遣人報告范曄卻只說母親有病,范曄沒有及時奔赴。等到范曄啟程(去看望他母親時),又攜帶了妓妾跟從,這件事被御史中丞劉損上奏了,太祖愛范曄的才華,沒有降罪。為母服喪期滿后,范曄擔任了始興王浚的后軍長史,兼任南下邳太守。劉浚睿理揚州,沒有親自過問政事,都委托給范曄。不久范曄又升任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范曄不超過七尺,又胖又黑,沒有眉毛和胡須。他善于琵琶,能夠作曲。皇上想聽范曄的彈奏,多次委婉地表達這一要求,范曄卻假裝聽不懂,最終也不肯為皇上彈奏。皇上曾經在一次宴會上很快活,便對范曄說:“我想唱歌,你來伴奏。”范曄才依旨(而為皇上彈奏)。皇上唱完了范曄也停止了彈奏。當時范曄與沈演之同被皇上當作知心,接見都受到同等待遇。范曄若先到,一定要等沈演之來了才一起入內,有一次沈演之先到,就獨自被引見了,范曄對此事有怨氣。范曄多次擔任義康的府佐,義康待他一向優厚。自從范曄被貶到宣城太守之后,兩人意見和喜好就有了分歧。謝綜擔任義康大將軍記室參軍,隨義康鎮守豫章。謝綜回朝時,申述義康的意向,請求范曄消除兩人之間的不和,恢復往日的友好關系。范曄既有了違背朝廷的想法,想探明皇上的旨意,就對皇上說:“臣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