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教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學業分層測評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學業分層測評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教版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本冊總復習總復習 學業分層測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分層測評(一)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建議用時:40分鐘)[學業達標]1.(2023·北京五中高二檢測)秦始皇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后人也稱其為“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功績中最值得人們稱頌并至今仍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是()A.建立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初步奠定中國疆域B.開創一系列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統治的基本格局C.在全國推行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確立了中國的行政區劃D.修筑長城、靈渠等大型工程,惠及后世【解析】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了多民族的統一的國家,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故選A項。秦始皇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在近代被共和取代;郡縣制也被省制取代;長城已經失去了軍事防御的性質,故B、C、D三項錯誤。【答案】A2.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五經通義》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這表明,帝王泰山封禪的主要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C.神化君主統治 D.報答天地之恩【解析】解讀題干材料,“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說明帝王封禪在于突出皇權至上,認為君主統治是上天的意志,本質上反映了神化君主統治的用意。【答案】C3.(2023·北京西城區高二期末)開創了大一統帝國的秦朝僅存約15年的時間。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將篡權 B.苛法暴政C.外族入侵 D.諸侯爭霸【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國,實行嚴刑峻法激化了社會矛盾,因此而滅亡,故B項正確。【答案】B4.(2023·杭州二中高二期中)歷史學家顧頡剛說:“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制;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關于秦始皇的評論,可能需要依據()A.統一文字、焚書令、秦朝速亡B.統一度量衡、修筑長城、秦朝速亡C.焚書令、秦朝速亡、科舉制度D.焚書令、秦朝速亡、后世沒有采用該手段【解析】材料中顧頡剛指出,秦始皇為了統一思想,推行嚴刑峻法,實行了“焚書坑儒”,禁止人民讀書,但是沒有達到想要的目的。秦始皇在思想統治上的失敗一方面加快了秦朝的滅亡,另一方面也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借鑒,所以D項符合題意,A項統一文字是成功的舉措,B項中統一度量衡、修筑長城與思想控制無關,C項中科舉制度創始于隋朝,排除此三項。【答案】D5.(2023·紹興高二檢測)秦始皇歷來是一位充滿爭議的帝王。董仲舒批評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則評論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下列說法最為合理的是()A.董仲舒去秦不遠,他的評論應該更接近于歷史事實B.唐太宗著眼國家統一的歷史大趨勢,評論更為準確C.兩人沒有認識歷史規律,對秦始皇的評價均不準確D.出發點和標準不同,對同一歷史事物的評價就不同【解析】從材料信息看,董仲舒是從秦朝賦稅繁重,貧富分化的角度評價的;唐太宗是從國家統一、歷史發展的角度評價秦始皇;董仲舒持批評態度,唐太宗則是肯定、頌揚的態度,故D項符合題意。【答案】D6.(2023·佛山高二檢測)李贄說:“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吳兢說:“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前者堅持歷史原則評價秦始皇,后者堅持道德原則評價秦始皇B.前者堅持道德原則評價秦始皇,后者堅持歷史原則評價秦始皇C.前者評價的是秦統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評價的是秦統一后的秦始皇D.以上的說法全部都不對【解析】由“始皇帝”首先排除C項。李贄所說“千古一帝”主要從秦始皇的功績即統一中國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入手;吳兢所說“暴虐”從秦的暴政——殘暴統治入手,故A項符合評價原則,B、D兩項錯誤。【答案】A[能力提升]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疆,大王之賢,由灶上騷(掃)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材料二宗室大臣議曰:“諸侯人來仕者,皆為其主游間耳,請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書曰:“……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所謂藉寇兵,赍盜糧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復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三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統軍60萬滅楚,李信自言只需20萬滅楚時,始皇帝任用李信;當李信進軍楚國受挫時……王翦繼續要求出兵60萬,秦始皇也是誠懇地回復他“為聽將軍計耳”。——李育華、王向輝《淺談秦始皇的文化開明政策》材料四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軍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鄭國、監御史祿,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趙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來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連民間經濟人才烏氏傈、巴寡婦清,嬴政都給了他們很高的待遇。……即使敵人陣營中的人……原來要殺掉的鄭國也被繼續留任,完成預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國的軍事家尉繚,讓其掌管軍隊,征伐他國。——摘編自范雙杰、黃棟濤《試論嬴政的用人之道》(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臨的社會狀況。(2)根據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對“逐客”的理由。對此,秦始皇的態度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過程中體現的品質和特點。(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積極作用。【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分析回答。第(2)問的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中“卻賓客以業諸侯”分析回答;第二小問,根據“王(嬴政)乃召李斯,復其官,除逐客之令”回答。第(3)問,尋找兩則材料中的相似點信息,材料中都提及知錯就改的例子,據此作答;其特點可以從其積極的做法方面歸納。第(4)問為開放性設問,言之有理,答之有據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