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陽市沅江雙豐鄉聯校2021-2022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益陽市沅江雙豐鄉聯校2021-2022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益陽市沅江雙豐鄉聯校2021-2022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益陽市沅江雙豐鄉聯校2021-2022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益陽市沅江雙豐鄉聯校2021-2022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益陽市沅江雙豐鄉聯校2021-2022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下列對“工官”制度描述不正確的是(

)A.“工官”指的是歷朝歷代設立的專門管理社會上手工業生產的官員B.其產品是官家和皇家私用的物品,平民無權享用C.“工官”的制作工藝水平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的頂峰D.“工官”制度對古代中國的科技進步未起到積極作用參考答案:D略2.宋代限制各國朝貢使團的規模,下令“擅載外國入貢者”,否則將處以“徒二年,財物沒官”的懲罰;同時鼓勵海商招徠蕃商來華貿易,“蕃商有愿隨船來宋國者,聽從便”。這說明宋代A.逐步放棄朝貢貿易的體制B.加強了海外貿易的管理和征稅C.調整重農抑商為官商分利D.對海外貿易采取了務實的政策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宋代限制各……規模”得出宋代未放棄朝貢貿易,故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對海外貿易征稅,故B項錯誤;材料未提及調整經濟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項錯誤;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貢貿易規模,另一方面鼓勵海外民間貿易,為國家減輕財政負擔、推動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可見采取務實的政策,故D項正確。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的發展·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名師點睛】所謂“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朝貢貿易固然可以滿足中原王朝的政治虛榮心,但在經濟收益上則是得不償失的,不過這樣的朝貢貿易格局在宋朝悄然發生了變化。宋政府對海外貿易采取了務實思路,對朝貢貿易加以抑制。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朝廷聽從廣州官員的建議,立法限制各國朝貢使團的規模。南宋時,高宗下令商船不得“擅載外國入貢者”,否則將處以“徒二年,財物沒官”的懲罰;宋孝宗也有回絕朝貢的詔令:“比年以來,累有外國入貢,太上皇帝沖謙弗受,況朕涼菲,又何以堪?自今諸國有欲朝貢者,令所在州軍以理諭遣,毋得以聞。”3.某同學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發現了中國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職業結構表,據此推斷這種職業結構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

自耕農·地主佃農工場主商人占總人口比例24%36%30%10%A.漢代江南地區

B.明代蘇杭地區

C.宋代太湖地區

D.唐代關中地區參考答案:B4.在近代,中國傳統文化的憂患意識、變易觀念、華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傳統,通過現代詮釋獲得了新的生命,轉換為近代救亡意識、“變法一一自強”思潮、革命觀念以及近代民族主義、民主主義等。這主要表明A.西方思想影響著中國文化進程

B.政治變革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涵C.民族危機推動中國文化的轉型

D.傳統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導思想參考答案:C根據題干可知,憂患意識轉變為近代救亡意識;變易觀念轉變為“變法——自強”思潮、革命觀念以及近代民族主義;民本思想轉變為民主主義;這些轉變與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有關,是民族危機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轉化為現代文化精神,C項正確。題干信息強調民族危機推動中國文化的轉型,與西方思想影響無關,排除A。社會性質、政治變革推動了傳統文化項近代文化轉變,排除B。傳統文化為近代革命提供借鑒,而非是指導思想,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C。5.王彥超及諸藩鎮入朝,帝(太祖)宴于后苑,酒酣,從容謂日:“卿等皆國家宿舊,久臨劇鎮,王事鞅掌,非朕所以優賢之意也。”彥超喻意,即前奏日:“……乞骸骨,歸丘園,臣之愿也。”文中太祖之“意”是(

)A.準備賞賜開國元勛

B.鼓勵諸藩為國操勞C.表示歉意撫慰群臣

D.暗示他們自解兵權參考答案:D6.作為臺灣附屬島嶼之一的釣魚島,歷史書很早就屬于中國管轄,這一點可見之于中日史籍圖志,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近代日本通過哪個不平等條約強行割占領釣魚島?(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參考答案:C7.1984年鄧小平同志說,“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決策是A.設立海南島經濟特區

B.開放天津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C.建立一系列技術開發區

D.環渤海地區被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參考答案:B8.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寫道:“金寶廬舍,轉瞬灰燼,惟有田者,巋然而獨無恙。故上自紳富,下至委巷工賈胥吏之儔,贏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當時來看,上述觀念最重要的影響是

A.促進當時農業經濟的發展

B.有利于社會財富的積累

C.不利于工商業資本的積累

D.有利于鞏固封建統治參考答案:C9.西漢時期,僅在使用的鐵犁中,就有鐵口犁鋅、尖鋒雙翼犁鏵、舌狀梯形犁鏵,還有大型的犁鏵。這主要反映出A.精耕細作的經濟特點B.重農抑商的政策導向C.農業技術革命性進步D.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參考答案:A【詳解】依據“在使用的鐵犁中,就有鐵口犁鋅、尖鋒雙翼犁鏵、舌狀梯形犁鏵,還有大型的犁鏵”,可以看出西漢時期鐵農具得到發展,體現精耕細作的農業得到一定的發展,故A正確;重農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鐵農具的發展進步,沒有反映農業技術革命性進步,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鐵農具的發展進步,無法體現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在使用的鐵犁中,就有鐵口犁鋅、尖鋒雙翼犁鏵、舌狀梯形犁鏵,還有大型的犁鏵”,聯系所學精耕細作的特點分析解答。10.“鬻者兼贏,求著不匱……五都貨殖,既遷既引。商旅聯槅,隱隱展展。冠帶交錯,方轅接軫……”張衡在《二京賦》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漢代洛陽的全景式丹青長卷從材料中你能看到(

)①漢代洛陽商品種類繁多,店鋪林立

②商品交易頻繁,商人獲利豐厚③洛陽交通發達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④政府支持商業貿易,商業發展水平較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B11.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變為私田

B.鐵器牛耕的推廣C.國家走向統一

D.封建制度的確立參考答案:B12.在中國古代,官府新招來的工匠都需要進行訓練,由官府指派技術高超的藝人傳授技術,提高技能。到唐代這種技術培訓方式趨于完善,出現“技工學校”。由此可知,古代官營手工業A.注重技術的培養與傳承 B.強化了技術推廣和普及C.注重產品的質量保證

D.規模大、分工細、技術先進參考答案:答參考案:A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手工業的發展·官營手工業13.根據《中國近現代名人圖鑒》收錄的33個革命黨人的照片統計,穿西服者有16人,穿中山裝(包括企領文裝)者6人,穿軍裝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長袍馬褂者7人。這一歷史現象反映出,當時的中國A.傳統服飾文化逐漸在消亡B.服飾具有新舊雜陳的特點C.革命黨人積極倡導新服飾D.服飾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參考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依據材料可知,當時革命黨人的穿著既有新式的西裝、中山裝、軍裝以及和服,還有舊式的長袍馬褂,說明這一時期的服飾具有新舊雜陳的特點,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此時期新舊服飾同時存在的特點,并未體現傳統服飾文化逐漸消亡;C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此時期新舊服飾同時存在的特點,并未表明革命黨人積極倡導新服飾;D選項錯誤,體現中西合璧特征的中國近代服飾是中山裝和旗袍,材料主要體現的是新舊服飾的共存。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4.鴉片戰爭前夕,清政府實行的閉關政策的含義是()

A.禁絕中國對外貿易B.嚴格限制對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閉邊界固守疆域參考答案:B15.鄧世昌紀念館于1994年建立,1995年被命名為首批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黃海海戰中鄧世昌所指揮的軍艦名為A.經遠號

B.致遠號

C.定遠號

D.松島號參考答案:B16.“我們承認自己對農民是負了債的。我們用紙幣從他們那里換米糧食,我們向他們借的,我們應當償還這筆債務,恢復了我們的工業以后,我們一定要償還。”為此,當時蘇俄政府(

A實行余糧收集制

B實行糧食稅政策

C實行農業集體化

D取消義務交售制參考答案:B17.有學者認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現了牛耕,對他最有利的證據是A.商代遺址中出土了牛骨B.《詩經》里有農耕生活的描寫C.孔子學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學家發現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頭啟土狀參考答案: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描述和闡釋歷史事物的能力。難度中等。商代牛骨的出土能夠證明商代有了牛,不能完全證明商代有了牛耕,故A項錯誤。《詩經》是中國第—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詩歌,故《詩經》的記載不能反映商代的社會狀況,B項錯誤。孔子及其學生冉耕生活在中國的春秋時期,故冉耕的名字不能反映商代的社會狀況,C項錯誤。甲骨文屬于商代的象形文字,故甲骨文中呈牛引犁頭啟土狀的文字反映了商代牛耕的出現,D項正確。【考點定位】考查中國古代農耕經濟18.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一般都采用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下列有關表述不正確的是A.美國總統對國會負責,又與國會互相制約。

B.英國首相與內閣對議會負責,國王只是最高權力的象征。C.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與內閣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

D.德意志帝國宰相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

參考答案:A近代西方代議制。美國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體制,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相互制衡,總統不對國會負責是對選民負責,故選A。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知道,BCD項都是正確的。19.《春天的故事》歌詞“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是指A.在廣東、福建沿海設立經濟特區B.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C.把海南省設為經濟特區D.提出“一國兩制”方針參考答案:B【詳解】從材料“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并結合所學知識,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時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談話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把中國改革開放推向深入發展的又一個宣言書,故答案為B。A是1980年,C是198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C。材料強調的是改革開放,沒有反映國家統一,故D排除。20.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一外交實踐()A.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模式B.豐富了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C.發達國家加強經濟合作的新模式D.確立了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參考答案:考點:FR: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分析: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切入,結合上海合作組織進行思考.解答:材料標志著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它的成立豐富了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所以B符合題意;A項“以聯合國為中心”錯誤;C項“發達國家”錯誤,D項應是本地區;故選B.2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迅猛。其特點主要是()A、面粉、棉紡等行業發展迅猛

B、以機器制造業帶動全局C、東南沿海地區成為工商業中心

D、中國工業品大量出口參考答案:A22.它的東北瀕長江,南臨杭州灣,西靠黃浦江,有良好的建港和水運條件。為了發揮“它”的優勢以更好地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的飛躍而采取的措施是A.設立深圳特區B.開放海南經濟特區C.開發上海浦東D.開放港口城市南通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東北瀕長江,南臨杭州灣,西靠黃浦江,有良好的建港和水運條件”結合所學可知1990年,中央政府決定以浦東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新飛躍。浦東開發成為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步驟,故C項正確。ABD均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23.蘇聯某位領導人執政時期,幾乎每兩位科學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導彈,軍工生產接近國民生產總值的40%,在與美國軍備競賽中一度占據優勢,使蘇聯成為超級大國。該領導人是A.斯大林

B.赫魯曉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爾巴喬夫參考答案:C24.“邊城暮雨雁低飛,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qì,沙漠),應馱白練到安西。”唐朝詩人張籍的這首詩反映的社會現象是A.隋唐時期海上貿易的發達B.絲綢之路開通后,絲和絲織品大量西運C.長安城來自各地的商人來往不斷,商業繁榮D.唐宋時期“陶瓷之路”的發展興盛參考答案:B25.1953年2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及其他工業原料,同時也能提高農民的購買力,使國家的工業品得到廣大的市場,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在這里,“組織起來”指的是A.建立合作社B.實行計劃經濟C.推行公私合營D.開展生產互助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根據材料“要使國家得到比現在多得多的商品糧及其他工業原料,同時也能提高農民的購買力,使國家的工業品得到廣大的市場,就必須提倡‘組織起來’”可知,材料論述的是農業農民問題,組織起來就是學習蘇聯走農業集體化道路,建立合作社,故A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農業通過適當方式改造,服務工業化的需求問題,并未論及計劃經濟,故B項錯誤;推行公私合營是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而非農業,故C項錯誤;開展生產互助,是農業走向集體化的一種過渡,不是最終目的,故D項錯誤。考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0——70年代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農業改造26.“城邦個體公民的福祉取決于城邦的興衰,城邦的興衰取決于道德的興衰,道德的興衰取決于城邦公民靈魂之善惡。”這一觀點說明古希臘城邦()A.抑制了公民的個性發展

B.重視公民素質的培養C.治國以人文主義為指導

D.形成了多元政治格局參考答案:考點:古希臘的民主政治試題解析:從材料“城邦的興衰取決于道德的興衰,道德的興衰取決于城邦公民靈魂之善惡”,可見古希臘城邦重視公民素質的培養,B項正確。ACD項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答案:B27.1875年,法國共和派要求在憲法中明確寫上“共和國”字樣的議案被保皇派否決后,提出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共和國總統,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該議案以一票多數獲得通過。由此可見①保皇派復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斷②共和政體在法律上得以確立起來③共和政體是保皇派與共和派妥協的產物④總統和參議院權力很大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考查學生對題干材料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由題干材料可知,憲法修正案,以一票多數獲得通過,說明了②③正確。①表述與題干材料含義相矛盾;④題干材料沒有體現。因此正確答案是A。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法國共和制的確立【名師點睛】法國共和政體確立艱難的原因:(1)法國是一個農業占統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君主思想作為封建殘余長期存在。(2)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發展相對緩慢,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相對處于弱勢,共和派力量不強大。(3)法國封建勢力強大。(4)歐洲其他國家幾乎都參與了對法國的武裝干涉。28.下列三幅圖片,圖1為一位德國老人在漢諾威一處投票站參加選舉投票,圖2為奧巴馬向民眾介紹自己的施政方針,圖3為法國大革命期間頒布的《拿破侖法典》。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1體現了選民的選舉權B.圖2表明美國選民具有知情權C.圖3中法典規定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D.三項成就源頭均是古希臘民主參考答案:D圖3中的《拿破侖法典》繼承了羅馬法中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故D項說法不正確。29.1949年,新中國成立,也意味著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統治結束。這一年,按中華民國紀年,應是A.民國37年

B.民國38年

C.民國36年

D.民國22年參考答案:B30.二戰后形成的調整世界經濟貿易與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世界銀行②關貿總協定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④布雷頓森林體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制度的選擇材料一、“善為政者,必暗中為輿論之主,而表面自居輿論之仆,夫是以能有成。今后之中國,非參用開明專制之意,不足以奏整齊嚴肅之治。”——1912年2月梁啟超致袁世凱書材料二、“據聞,即使德高望重的人物也在無所顧忌地談論君主政體。……對于敵人而言,這將為他們的一大勝利……他們竟然發現,我們無能管理自己,建立于平等自由基礎上的各項制度不過是一種空想和無稽之談。但愿能及時采取明智措施,以免發生我們深以為憂的后果。”——1786年華盛頓致杰伊的信材料三、“我國的皇統是和國體相依為命綿延至今的……如果能去其虛飾迷惑而存其實際效用,逐漸改革政治的面貌,則……與現代文明長期共存。譬如,現在的俄國,如果今天改革政治,明天就效仿英國的自由風尚,這不僅實際上行不通,而且立刻會招致國家的大禍。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俄英兩國文明進步的程度不同,人民的智愚互異,現在的俄國,實行現在的政治,正適合于它的文明程度。但是,如果讓俄國永久墨守舊制,不顧文明的得失,一味尊奉固有的政治,也不是我的意思。我的意思也只是要詳察文明的進展,文明前進一步,政治也隨著前進一步,使文明和政治步調一致。”——1875年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⑴根據材料,三位作者選擇制度的依據分別是什么?⑵指出當時三國政治制度的走向,談談你對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進行制度選擇的認識。參考答案:⑴選擇的依據:中國,整齊嚴肅的傳統;美國,自由平等的理想;日本,文明和政治步調一致的現實。⑵三國制度走向:中國,1912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年號洪憲,以加強中央集權實現整齊嚴肅的大一統。美國,1777年確立松散的邦聯體制,1787年組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既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又保障自由平等。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首先奉還版籍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二十年后的19世紀80年代才設立內閣、頒布憲法、成立議會,開始確立君主立憲制度。制度選擇的認識要處理好傳統、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既看世界文明發展趨勢也看本國文明發展程度。本題主要考查近代美、日、中三國政治制度的選擇,旨在考查正確解讀相關材料并評述的能力。第(1)問,“梁啟超選擇制度的依據”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整齊嚴肅之治”即可得出“整齊嚴肅的傳統”的結論;“華盛頓選擇制度的依據”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建立于平等自由基礎上的各項制度”即可得出“自由平等的理想”的結論;“福澤諭吉選擇制度的依據”由材料三中的信息“使文明和政治步調一致”即可得出“文明和政治步調一致的現實”的結論。第(2)問,第一小問“三國政治制度的走向”,“近代中國”結合相關所學可從1912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復辟帝制以加強中央集權實現整齊嚴肅的大一統這一角度思考作答,“近代美國”結合相關所學可從獨立后初期,確立松散的邦聯體制,1787年組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既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又保障了自由平等這一角度思考作答,“近代日本”結合相關所學可從開始于1868年的明治維新首先廢藩置縣以加強中央集權,1889年才設立內閣、頒布憲法、成立議會,確立君主立憲制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問“認識”屬于開放型的探究題,結合相關所學可從制度的選擇既要看世界文明發展的趨勢,也要看本國文明的發展程度這一角度展開論述,言之有理即可。32.(原創)(1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國商民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繳納。

材料二

1937—1941年,中國獨立抗擊了100多萬日軍,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候,日本230玩海外派遣軍中有120萬被牽制在中國。中國戰場消耗了日本全部戰爭開支340億美元中的120億,中國軍隊擊斃日軍39萬多人。中國軍人陣亡130萬人,物資損失價值500多億美元。平民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內容出自哪個條約。(1分)根據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喪失了哪些權力。(2分)結合所學分析,從政治文明角度簡述這場戰爭對于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4分)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4分)

(3)指出材料三所代表的歷史事件。(1分)結合所學分析出現這一事件的原因。(4分)

(4)綜合上述材料,說說能夠影響一國國際地位變化的根本性因素。(2分)參考答案:(18分)(1)南京條約;(1分)權力:領土主權;關稅自主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