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鑒賞_第1頁
毛澤東詩詞鑒賞_第2頁
毛澤東詩詞鑒賞_第3頁
毛澤東詩詞鑒賞_第4頁
毛澤東詩詞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毛澤東詩詞鑒賞毛澤東簡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毛澤東詩詞是一面中國革命史的鏡子,真實而藝術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歷程。目錄沁園春長沙壹采桑子重陽貳沁園春雪叁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肆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長沙創作背景《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所作。長沙是毛澤東人格形成的地方,長沙也是中國農村革命的發源地,是毛澤東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范。由于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與同學暢談人生國事,毛澤東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1917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抱著救國救民的理念。開展了早期的社會活動,通過在社會中的磨練,他接受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1920年,毛澤東再度返回長沙,那時他已經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2年,毛澤東在安順曾經組織過工人補習學校,同年又領導過長沙土木工人罷工,促進了湖南省總工會的成立,后來被通緝,在1925年又輾轉回到湖南繼續從事革命活動。這年春夏,他回鄉養病時組織農民運動,后又遭湘潭縣團防局緝拿。8月28日,毛澤東在韶山共產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掩護下,擺脫了敵人的追捕,經長沙等地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毛澤東重游了學生時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時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活和社會活動,想起其間發生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五卅慘案、國洲頭,毛澤東回憶自己的前半生,回憶起1911~1923年在長沙求學生共合作的領導權之爭,感慨之余,寫下這首詞,展現出作者的激情壯志和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感悟賞析在中國的詩史上,第一個大量描繪自然美,并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和對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結合起來的詩人是屈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的詩詞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他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社會美的內容。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特別是本詞的最后三句,以設問結尾,巧妙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風浪中,激流勇進。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創作背景“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數,故稱九月初九為重陽節。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陽節。這年5、6月間,紅四軍攻占龍巖,蔣介石組織兵力會剿紅軍,紅四軍主力配合當地游擊戰爭,9月21日,攻占上杭,擊敗敵人的會剿。此時毛澤東已經離開紅四軍的領導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農村,一面養病,一面領導地方土地革命斗爭。這年10月11日,毛澤東來到上杭,這時的閩西山區,黃色的野菊花競相開放,毛澤東面對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這首詞。感悟賞析古往今來詩人對重陽和秋天盡書蒼涼之詞。而毛澤東同志這首詞慷慨豪放,胸襟不凡。表現毛澤東在革命初期,雖屢次遭受但仍然堅定信念堅持斗爭并不斷取得勝利的喜悅心情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以讓人從中體會到一種積極昂揚樂觀的革命精神,一種大無畏的革命者的開朗胸襟與豪情。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創作背景1935年11月間,中央紅軍、陜北紅軍和鄂豫皖北上紅軍勝利會師;12月9日,北京爆發了“一二·九”運動,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進入一個新時代。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新的歷史任務,毛澤東寫下了這首詞。《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還有一種說法,1936年,毛澤東率領紅軍渡黃河東征,從山西省石樓縣第一次踏上了山西的土地,并在石樓縣留村寫下了《沁園春·雪》。《沁園春·雪》是構思于渡河期間,寫成于石樓境內。感悟賞析認清局勢:“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指引戰斗:“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預言勝利:“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赤子之心:“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文武之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光明之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當夜,解放軍遵照毛澤東和朱德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的要求,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長江上,分三路強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由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等統一指揮的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的百萬大軍,即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一千余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東路陳毅的第三野戰軍占領南京。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后歡欣鼓舞,于是寫下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該七律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創作背景感悟賞析毛澤東的這首七律從起句開始就表現出恢宏的氣勢,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勢如破竹,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猶如颶風撲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