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一輪復習配套練習(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編號: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四單元檢測配套練習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試卷第=page22頁,共=sectionpages22頁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四單元(13-15課)檢測配套練習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一、單選題1.錦衣衛是明朝重要機構,設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其人選來源從以緝捕官校(近侍軍事)為主轉變為在朝文官的子孫最優,并設置專門考試制度(考審案能力等)。這一變化反映了(
)A.文官政治的影響 B.宦官逐漸專權執政C.八股取士日益僵化 D.君主專制達到頂峰2.明初,朱元璋認為:“西北邊遠,非親子弟不足以鎮撫而捍外患,其它則分王內地,用資夾輔焉”。在朱元璋死后第二年七月,燕王起兵,援引《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該材料說明(
)A.明朝中央內部出現權臣擅政局面 B.君權同中央集權體制尚不協調C.封藩制度有效的維護了大明王朝 D.封藩制度保護了明朝邊境安寧3.如圖是1644年藝術家項圣謨的自畫像(局部)。畫中作者背倚一株大樹,抱膝而坐;肖像部分全用墨筆白描勾畫,不用色彩,而大樹及遠處山巒,則全用朱色,并題“江南在野臣”款。此畫作(
)A.說明作者追求田園安逸生活 B.體現出市民階層的藝術旨趣C.反映出宮廷繪畫的工整謹細 D.折射出政局動蕩的社會現實4.明洪武九年六月,太祖下令廢行中書省;十年六月,下令天下臣民言事者實封直達御前;七月,設通政司受內外章奏,于早朝匯達御前;十一年三月,又令六部“奏事勿關白中書省”。這些措施(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B.廢除了丞相制度C.強化了君主專制制度 D.完善了奏折制度5.1377年,明太祖設立通政使司,主要負責傳達帝命、通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臣民諫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一般臣民均可呈狀言事。通政使司不受限制可隨時入宮奏明皇帝,其奏疏可在朝廷公開拆閱。這一舉措(
)A.彌補了相權缺失 B.有利于吏治清明 C.擴大了內閣權力 D.助長了宦官專權6.據下表可知(
)亞非地區來中國朝貢的國家數量變化時間(年)1415141914211423國家數量(個)8171616A.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影響深遠B.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非洲各國的交往C.明朝國際影響力一度得以擴大D.明朝通過航海擴大了手工產品的國際市場7.清代每逢重大戰事結束,由軍機大臣負責對戰役中形成的各類材料加以裁剪,以時序進行編撰,呈現出戰役的完整過程,編撰成帶有紀事本末特征的方略或者紀略。清代此舉旨在(
)A.保存歷史文獻 B.塑造正統形象C.鞏固王朝統治 D.服務邊疆治理8.明初在邊地設置總兵鎮守制度,由武將負責軍務。永樂八年,皇帝令“內官帶象牙圓牌,臨陣看視”,有立功將士,則“即給予牙牌收執,徑赴大營奏知,關給堪合,以憑陛賞”;此后,漸成制度,“內官在邊者……非總兵所能治”。這一措施旨在(
)A.解決北元的軍事威脅 B.打擊世族權貴勢力C.平息文官集團的不滿 D.加強對邊疆的控制9.明清時期的文書避諱更加嚴格。朱元璋為回避他做和尚的經歷,在文書的語言中均不許提及;到清代文書避諱更變本加厲,除了避皇帝名字的“敬諱”,還有所謂避“兇諱”等等,名目極為繁多。這實質上反映了明清時期(
)A.皇帝重視樹立權威 B.封建迷信思想盛行C.限制臣民言論自由 D.君主專制不斷強化10.清朝科道官員負有監督百官、澄清吏治的職責。雍正帝專門下令,各科道“每人一日上一密折,輪流具奏。或二三人同日各奏一折。”由此可知,輪班奏事(
)A.強化了皇帝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B.標志古代官僚體系的完善C.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徑 D.逐漸取代了軍機處的職能11.乾隆在對外問題上,一面主動將外貿從四口集中到廣州以便管理,同時也承認“歐邏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實逾前古。”應“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據此可知(
)A.清朝財政收入嚴重依賴對外貿易 B.清朝自主限制防范西方C.清朝積極推動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D.清朝了解世界發展大勢12.清初,奏折的呈送直接由具奏者親自或派親信送到宮門,再由奏事太監進呈皇帝。后來,康熙帝決定各地呈送奏折的官員可以派親信和家人騎驛馬遞送奏折,并將這一做法固定化。康熙帝的決定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控制地方官員 C.統一奏本形式 D.防止宦官專權13.黃宗羲曾指出:“陽明言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不知天理從父母而發,便是仁也。”并以“谷種”為喻:“仁之于心,如谷種之生意流動,充滿于中。然必如藝植灌溉之功,而后始成熟。”據此可知,黃宗羲(
)A.對封建倫理道德進行批判 B.否定了良知存于內心的天理觀C.積極踐行經世濟民的理想 D.意在強調發揮良知的實踐價值14.明朝在景德鎮創建御器廠,其組織和分工相當細密,“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間制造的御窯瓷器堪稱經典。這說明,當時(
)A.景德鎮開始成為制瓷中心 B.官營手工業居于主導地位C.我國手工業技術世界領先 D.瓷器生產專業化程度較高15.下列關于明末清初東西文化交融的說法,正確的是(
)A.為中國傳統科技注入新的生機 B.沖擊了儒學的統治地位C.西學東漸開啟中國近代化進程 D.開始介紹并傳播近代西方民主思想16.明代前期,茶商將大量茶葉運抵邊境地區,一時難以出售,便賒給當地居民;在福建武夷茶區,“茶商到地將款及所購茶單,點交行東,恣所為不問”。這反映了,明代(
)A.茶葉對外貿易繁榮發展 B.民間商業信用得到發展C.茶文化的世界影響較大 D.政府放寬對貿易的管理17.明清鼎革之際,浙江閨媛王端淑和黃媛介,在亂世失家,丈夫治生乏術的困境中,輾轉江湖為閨塾師(社會上流動的女教師)。“境愈窮”而“詩愈工”,在文士和閨秀圈獲得巨大聲名。閨塾師的出現(
)A.反映出社會對女性學識的普遍重視 B.推動明清時期書院教育的發展C.是明清之際經濟和文化變革的產物 D.導致了傳統儒家倫理趨向瓦解18.我國傳統封建倫常秩序最重視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時竟有兒孫焚祖墳,焚祖尸,“鬻其他,利其藏中之物”,而人們對此竟“視為故然”、“未有以為不義而眾誅之者”。據材料可推知(
)A.江南地區經濟結構已呈現近代曙光 B.晚明時期政治黑暗社會風氣敗壞C.傳統家庭組織和倫理道德發生裂變 D.商品經濟發展推動拜金主義盛行19.調查資料顯示,中原一帶的河南、山東等地半數以上的村莊都是明代建立的。山東省金鄉縣有村莊1247個,元朝以前建村69個,明朝建村830個;曹縣有自然村2276個,屬明代移民建村的就有1606個。河南省的湯陰、蘭考等縣的村莊大都由明代山西移民建成。由此可以確認的歷史事實是(
)A.元明之際華北地區社會動蕩 B.明代的戶籍管理有所放松C.宋元時期北方經濟地位下降 D.明代華北地區市鎮經濟興盛20.有學者指出:“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開海禁,關東豆麥,每年至上海者千余萬石”。至雍正時期,江南與華北之間的豆餅及大豆貿易已很興盛。乾嘉時期,此項貿易更達全盛,輸出地除華北外,還有蘇北與皖北,而東北地區更是取代華北成為全國豆餅和大豆的最大輸出地。這反映出清代(
)A.國內區域貿易持續發展 B.東北地區成為手工業中心C.江南農業生產趨向衰落 D.地區間分工合作不斷加深二、材料分析題21.1840年鴉片戰爭后,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人的國際視野拓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昨據爾使臣(英國外交使臣)以爾國貿易之事,稟請大臣等轉奏,皆系更張定制,不便準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潤。今爾國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陳乞,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統取萬國,一視同仁,即在廣東貿易者亦不僅爾嗔咕喇一國,若俱紛紛效尤,以難行之事妄行干瀆,豈能曲徇所請?念爾國僻居荒遠,間隔重瀛,于天朝體制原未諳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詳加開導,遣令回國……——摘編自《清高宗實錄》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材料二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的封閉大門就被迫打開,晚清中國逐漸卷入以英美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經過二十多年的中西交往與文化交流,中國漸漸萌生了主動加入世界體系的愿望,而要融入國際社會,就必須了解和熟知國際社會成員之間業已形成的一套規范制度。……《萬國公法》在中國的翻譯出版,得益于美國長老會在中國的傳教士丁韙良。……丁韙良著手翻譯惠頓的《國際法原理》的事件和努力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總理衙門認為翻譯《國際法原理》、試圖了解國際法的動機是中國對外交往實踐中形成的客觀需要,合情合理,應予支持。——摘編自《萬國公法的翻譯與影響》材料三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從宏觀的視角看,它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而且還從盟國那里掙脫了不平等枷鎖,在國家主權的收復與鞏固方面大有進展,獲得了平等地位。在抗日戰爭中,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中國的國際地位可以說經歷了一個不斷提升的三級跳……在舊的國際體系解體之后,中國積極參與了新的國際體系的創造,并由此而在國際事務中擔當重要角色。——摘編自《大國之路的起點: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1)根據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將英國使臣“遣令回國”的具體理由,并說明其反映的本質。(2)根據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國外交領域出現的變化,并分析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進行闡述:①從"國家主權的收復與鞏固"角度說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②從“中國戰場的世界貢獻”角度說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三、論述題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學東漸中學西傳16世紀末,一些在歐洲受基督教新教改革沖擊的天主教派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播宗教,也帶來了西方的科技知識和器物文明。中國受個于“天圓地大”的說法,“地圓之說。直到利氏(瑪竇)西來而新知之”。清朝史學家趙翼則認為,“自鳴鐘、時晨表,皆來自西洋……貨絕技也……及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之圣人。16世紀末到18世紀,歐洲傳教主傳遞了大量的中華文化信息給歐洲,包括把不少的儒、道經典翻譯介紹回去。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歐洲的“中國熱”,也影響了一批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法國重農學派魁奈認為“中國的專制君主不持偏見…一切官職均經科舉獲得,只把哲學作為宗派,把文人奉為貴族”。法國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則認為中國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摘編自袁行霈主編《中華文明史》等從材料中提取一組相互關聯的中外歷中信息,據此擬定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簡要論述。(要求:論題明確,中外關聯,論證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第=page33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22頁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四單元檢測配套練習參考答案:1.A【詳解】根據材料信息“錦衣衛是明朝重要機構,設立于洪武十五年(1382),其人選來源從以緝捕官校(近侍軍事)為主轉變為在朝文官的子孫最優,并設置專門考試制度(考審案能力等)。”可見錦衣衛人選來源變成以讀書人為主,選拔方式主要通過考試,還強調官員的專業能力,反映文官政治對錦衣衛官員選拔來源的重要影響,A項正確;材料與宦官專權無關,排除B項;材料與八股取士無關,排除C項;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排除D項。故選A項。2.B【詳解】根據材料信息“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可知祖訓里強調如果天子治理國家,沒有正直賢能的大臣在旁邊輔佐,而是一群奸臣,那下面的藩王就可以起兵勤王,來幫助皇帝清理朝政,這就使得燕王有起兵謀反的可能性,可見朱元璋認為“西北邊遠,非親子弟不足以鎮撫而捍外患,其它則分王內地,用資夾輔焉”,分封地方藩王幫助守護江山,卻又來了藩王的謀反,可見君權同中央集權體制尚不協調,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明朝中央內部出現權臣擅政局面,排除A項;材料中體現燕王起兵謀反篡位,可見封藩制度下并未有效的維護大明王朝,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封藩制度保護了明朝邊境安寧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3.D【詳解】依據“大樹及遠處山巒,則全用朱色”“江南在野臣”和所學知識,1644年正值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作者將大樹以及遠處山巒全用朱色以及以“江南在野臣”自居,可見反映了作者對于朱明王朝的懷念,也折射出政局動蕩的社會現實,D項正確;題干反映的不是作者追求田園安逸生活或體現出市民階層的藝術旨趣,而是折射出明朝滅亡這一動蕩的社會現實,排除AB項;依據題干無從得出作者代表的是宮廷繪畫,排除C項。故選D項。4.C【詳解】朱元璋下令廢行中書省、臣民言事者實封直達御前、通政司把內外章奏于早朝匯達御前、六部“奏事勿關白中書省”。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措施強化了君主專制制度,C項正確;這些措施和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無關,排除A項;廢除丞相制度是措施之一,排除B項;清代形成了奏折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5.B【詳解】從材料中通政使司的職能可知,通政使司不僅有利于上情下達,也有利于下情上傳,皇帝可以通過該機構了解民生疾苦、民間冤情等,對百官有很大的監視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貪腐、清明吏治,B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通政使司的主要職能,并未涉及宰相制度,且通政使司設立時,宰相制度尚未被廢除,排除A項;當時內閣尚未建立,排除C項;通政使司設立與宦官專權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6.C【詳解】材料核心信息是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期亞非國家來華數量的變化,可見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明朝與亞非多國的關系,宣揚了國威,C項正確;這一貿易特點決定了是短期行為,不會產生深遠外交影響,排除A項;“非洲各國”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D項與材料信息不符,鄭和下西洋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明朝并未通過航海擴大了手工產品的國際市場,排除D項。故選C項。7.C【詳解】據題意可知,清代的軍機處在戰爭結束后會對戰爭進行復盤和總結,由此可知總結經驗,能夠鞏固王朝統治,C項正確;清代的這一舉動是為了總結戰爭經驗,鞏固王朝統治,并不是為了保存歷史文獻和塑造正統形象,和服務邊疆治理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BD項。故選C項。8.D【詳解】明代在總兵鎮守制度之上加設“內官”(即宦官),并由最初的監察功能過渡為行政職能,“內官”代表的是皇帝對邊疆事務的直接管理,因此是為了加強對邊疆的控制,D項正確;ABC項與材料中內官的職能不符合,因此不是其主旨,排除ABC項。故選D項。9.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朱元璋時期,為了回避他做和尚的經歷,在文書中的語言中均不許提及,這實質上反映了朱元璋采取某種手段來維護自己天下獨尊的皇帝權威;清朝的文書中除規定避皇帝名字的“敬諱”,還有所謂避“兇諱”,這實質上體現了明清時期君主專制體制的不斷強化,D項正確;“皇帝重視樹立權威”,不屬于實質,排除A項;“封建迷信思想盛行”不能反映材料的實質,排除B項;“限制臣民言論自由”不能反映材料的實質,排除C項。故選D項。10.A【詳解】根據材料“每人一日上一密折,輪流具奏。或二三人同日各奏一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清朝的密折制度,加強了君主專制,強化了皇帝對官僚機構的控制,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不屬于官僚體系,排除B項;“最有效途徑”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密折制度與軍機處職能不一樣,并未取代軍機處的職能,排除D項。故選A項。11.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清乾隆時期嚴格限制對外貿易,B項正確;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依賴于農業稅收,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清政府阻礙西方文化對華傳播,排除C項;清朝不了解世界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12.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康熙帝對奏折制度進行完善,省去奏事太監這一中間環節,改由具奏官員或其家屬直接遞奏,這使得奏折遞送更加快捷,提高了行政效率,A項正確;奏折制度建立伊始就起到了控制地方官員的作用,康熙帝的完善措施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帝對奏折傳遞環節的完善,沒有涉及奏本形式,排除C項;清朝對奏事太監干政亂政的懲罰極其嚴厲,所以“防止宦官專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13.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黃宗羲認為只有踐行孝順父母的實際行動,才有仁義的本體。他以谷種為比喻,認為谷種雖然先天具有胚胎、飽含生機,但必須經過種植和灌溉,才能成長和結果,純粹的良知無意義,只有實踐中的良知才有價值,D項正確;材料未反映出黃宗羲對傳統倫理道德的批判,排除A項;根據“仁之于心,如谷種之生意流動充滿于中”可知,黃宗羲并不否定良知存在于內心,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出黃宗羲的濟民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14.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景德鎮御器廠的生產組織嚴密,分工細致,工序復雜,制造的御窯瓷器堪稱經典等,說明當時瓷器生產專業化程度較高,D項正確;景德鎮開始成為制瓷中心是在北宋時期,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當時官營手工業居于主導地位,排除B項;我國手工業技術世界領先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15.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明朝后期起,一些歐洲天主教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瑪竇等。他們在傳教的同時,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為中國傳統科技注入新的生機,A項正確;西學東漸并沒有沖擊儒學的統治地位,排除B項;中國近代化進程開啟于鴉片戰爭之后,并不是明末清初,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西學東漸并沒有開始介紹并傳播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16.B【詳解】根據材料信息“一時難以出售,便賒給當地居民”“茶商到地將款及所購茶單,點交行東,恣所為不問”可見明代茶葉貿易借用金融商業信用的方式,民間商業信用得到發展,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外貿易”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茶文化”對世界影響較大,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政府對貿易的管理放寬,排除D項。故選B項。17.C【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出版行業興盛,大大增加了江南女子接受文化熏陶的可能,被排斥在教育體系之外的女性也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推動了女性閨塾師的出現,C項正確;當時社會對女性學識沒有出現普遍重視的高度,排除A項;閨塾師不是書院教育,不能推動書院教育的發展,排除B項;閨塾師的出現與儒家傳統倫理趨向瓦解沒有聯系,而且"瓦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8.D【詳解】根據題干可知,封建倫理綱常中備受重視的孝行在晚明時期發生變化,出現挖掘焚燒祖墳、變賣陪葬物以求利的現象,而當時的人們對此種現象視為正常,并不責備,這說明隨著商品經濟發展,社會逐利風氣濃厚、拜金主義盛行,導致傳統的家庭倫理道德敗壞,D項正確;材料并未說明題干所述現象發生在江南地區,且材料不涉及經濟結構,排除A項;從材料中無法推知是政治黑暗導致社會風氣敗壞,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傳統家庭組織的裂變,排除C項。故選D項。19.A【詳解】根據材料“中原一帶的河南、山東等地半數以上的村莊都是明代建立的”,“河南省的湯陰、蘭考等縣的村莊大都由明代山西移民建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南、山東等地半數村莊都建立于明朝,這與元明之際華北地區社會動蕩,明朝初年政府組織移民、鼓勵墾荒等恢復發展生產密切相關,A項正確;明代政策加強了對戶籍的管理,B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根據材料無法判斷宋元時期“北方經濟地位”是否下降,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明代華北地區的市鎮經濟”發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A項。20.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中華北、蘇北、皖北、東北與江南地區的大豆及豆餅貿易日益繁盛,這反映出清代國內區域貿易持續發展,A項正確;豆餅是大豆加工后的產物,但是僅憑東北取代華北成為全國豆餅和大豆的最大輸出地,并不能得出東北地區成為手工業中心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大豆,據此無法判定江南農業生產趨向衰落,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地區間的分工合作,排除D項。故選A項。21.(1)理由:通商不符合天朝體制;物產豐富,無需貿易;澳門開設洋行,能滿足外商需求;其他國家會效仿。本質:國家關系理念的不同(或英國主張的條約體系與清朝建立的宗藩體系的沖突)。(2)變化:由拒絕到主動適應世界體系(或由傳統理藩外交到外交近代化)。原因:近代列強的入侵,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中西交往與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清政府外交實踐中積累了經驗。(3)選擇觀點①:開羅會議通過《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全部歸還中華民國。中國陸續與英、美等國簽訂新約,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部分在華特權。(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選擇觀點②: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抗擊的日軍兵力超過了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給予盟軍以戰略上的資源、情報上的重大支持;中國積極倡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參與了謀劃和指揮;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救援英軍;中國軍民和蘇軍消滅日本關東軍。(任答三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詳解】(1)理由:根據材料“昨據爾使臣(英國外交使臣)以爾國貿易之事,稟請大臣等轉奏,皆系更張定制,不便準行”可知,通商不符合天朝體制;根據材料“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可知,物產豐富,無需貿易;根據材料“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潤”可知,澳門開設洋行,能滿足外商需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榆林市榆陽區2025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答案
- 江蘇省啟東市長江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七歷史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2024-2025學年初三期末熱身聯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玉柴職業技術學院《搜索引擎系統應用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大學英語II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海事大學《科技檔案管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美術學院《診斷學(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生物醫藥與新材料化工科研創新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省晉中學市榆社縣2024-2025學年初三中考考前輔導生物試題含解析
- 南通職業大學《臨床檢驗設備與技術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2500噸電子冷卻液項目環評可研資料環境影響
- 初中數學競賽方案
- 配電線路帶電作業
- DB44-T 2457-2024 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規范
- 高中政治聯考分析報告
- 變電站施工應急預案
- 智能汽車行業產業研究系列(三):智能汽車軟硬件產品齊發力CES展示汽車酷炫新亮點
- 《草本花卉金魚草》課件
- 醫療器械銷售項目立項報告
- 人才盤點九宮格及人才梯隊盤點套表
- Unit+4+Adversity+and+courage+Reading+and+Thinking+A+Successful+Failure+課件-【知識精講精研】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