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常德市崇德中學2022高二語文聯考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孝是人生自然生發的一種親情。任何個人都因其父母而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親人時時刻刻地關照,才可度過其嬰兒期。正是因為父母無私的愛,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時,父母為子女盡心操心,是父母的責任與本分。父母孩子之間的情感自然產生,非外部所加,屬于無條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時代,當我們覺察到自己的存在時,我們就知道自己已經有了雙親。基于對父母的愛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愛心的覺醒,經過強化和培養,會逐漸成就孝道,然后進一步,成為超越任何個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種基本的情感相通關系后,父母特別理會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則尤其親近父母。兩者相互都有親近感,達到愛的統一。子女盡孝也就是愛的體現,這樣一種愛,也是人對父母之外的他人的愛的起點。父母與子女的關系蘊含著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這種關系既不是契約協定,也不是任何意義上的交換,而是人性的自然產物。因而,這里有著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
治國平天下是傳統儒家的理想,從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揚光大,達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道把對國家的愛以及對君王的忠誠看成是孝的擴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倫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則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則是仁的基礎。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并且明確地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為重要。這里還需要指出一點,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對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則是指兄弟之間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為根本。
孟子也明確談到“孝悌”作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傳統的社會倫理的核心地位,這也是儒家的基本觀點,他不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說法。漢代的董仲舒也說:“無孝悌則亡其所以生。”無孝悌則不配做人,更無從談起政治上的公忠。
當代社會由于傳統的斷裂,對于孝與公忠兩者的關系已經看不到基本的聯系。多年來脫離個人的私德來講政治,實踐表明這樣的政治是靠不住的。傳統孝道認為為父母盡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親親施始,親親啟蒙,人情陶冶,進而達到道德的升華。試想,誰會相信一個連侍奉雙親的德性都沒有的人,會真誠熱愛他人和國家呢?把孝與公忠聯系起來,其起點就在于孝。教化強調施從親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遠離對自我利益的關切,把愛心更多放在社會和他人那里,從而養成一種關懷他人、關懷社會的胸懷和情懷。
(摘自龔群《孝道的情感與外推》,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自然生發的,子女對父母的孝道是自然產生,無需后天培養。B.正因為父母盡心盡力,子女才得以成長,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應盡自己的孝心。C.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礎,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內容。D.孔子和孟子都認為,孝悌是一個人基本的道德要求,這也是儒家思想的倫理核心。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從孝的自然生發的特點講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笫二段關于孝和忠關系的闡述。B.作者將個人為父母盡孝與儒家治同平天下的理想相結合,足將孝與公忠結合起來。C.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論有力地論證了孝悌是仁愛、公忠等道德的基礎。D.文章的論述由現象到理念,由古代到當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層深入,層次分明。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孩子的孝需要經過強化培養才能轉化為孝道,可見孝道是需要后天學習修煉的人格。B.為父母盡孝,是人對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會的愛的起點,可見孝是一切愛的核心。C.儒家教化強調從侍奉雙親開始,就是以孝道推動公忠,以親情陶冶來升華道德。D.一個人的私德不好,必然會影響到對他的政治評價;不愛父母的人不會真正愛人愛參考答案:1.D
2.A
3.B【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A項,錯在“子女對父母的孝道是自然產生,無需后天培養”,原文第一段有“……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愛心的覺醒,經過強化和培養,會逐漸成就孝道”。B項,“父母盡心盡力,子女才得以成長”與“父母年老后子女也應盡自己的孝心”不構成因果關系,因為原文第一段有“父母孩子之間的情感自然產生,非外部所加,屬于無條件的道德情感”。C項,“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內容”錯,以偏概全。儒家的道德教育內容非常廣泛,如“謹”“信”“仁”都是。故選D。點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A項,“引出了第二段關于孝和忠之間關系的闡述”錯誤,根據第二段內容,應該是引出父母與子女之間在道德情感方面的關系。故選A。【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B項,“可見孝是一切愛的核心”屬于概括推斷有誤。“為父母盡孝,是人對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會的愛的起點”,只能說明“起點”,不能證明是“核心”。故選B。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圖片來源于2017年11月新華網)材料二:從21日早上起,一篇題為《疫苗之王》的自媒體文章迅速傳播,到當日晚間,無數人的朋友圈已經被這篇文章刷屏。隨著疫苗事件的持續發酵,恐慌、憤怒情緒蔓延,不少山東的家長們炸開了鍋,紛紛用刷屏表達著憤怒。山東的家長之所以表現得格外恐慌和憤怒,原因在于幾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違法事件當中,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問題疫苗共計252600支,全部銷往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省家長的情緒反彈,有信息來源作為基礎。而問題疫苗究竟銷往哪里,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過問題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補救等,家長們眼前如同一個信息黑洞,難以及時獲得足夠值得依賴的信息,只能用猜想來增補信息真空,進而加劇了恐慌情緒。因此,避免恐慌情緒蔓延的正確方法,不是簡單呼吁民眾保持足夠的理性,而是相關信息必須及時、全面、準確地公開,既要跑在謠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首先,對于一些模棱兩可的網絡信息,要有權威部門及時發聲。比如,《疫苗之王》所說“問題疫苗打入25萬兒童身體”是否屬實,就是一個對公眾情緒可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疑問,對于這類問題,不僅要迅速釋疑,而且要用確保準確的數據來提高說服力。其次,后續將如何應對這起事件,要給出一個清晰的處理思路,讓民眾吃上定心丸。民眾的恐慌不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應該將之當成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根據疫苗流通規則,同批次的疫苗銷往哪里,大方向是記錄在案的。然而,就個人而言,接種的疫苗是否屬于問題批次,是否也有詳細的記錄,已接種問題批次的兒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時復檢,以及是否應補種等事宜,都是壓在家長心頭的疑問,此類疑問不解,恐慌就難以消除。(摘編自羅志華《“疫苗危機”:別讓信息黑洞加劇恐慌》,《新京報》2018年07月22日)材料三:這個周末,問題疫苗引發全民焦慮,無數家長連夜翻看孩子的接種記錄本,一項項對照是否使用過問題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須無死角,監管切莫輕飄飄。面對問題疫苗,忍耐后的質疑和冷漠,追問后的維權和用腳投票,都值得監管部門認真反思,慎重對待。近日,長生生物接連被曝出狂犬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百白破疫苗為“劣藥”。國家藥監局出手后,多家媒體跟進,引發社會強烈關注。在對事件的追問中,公眾對于疫苗安全的焦慮不斷升級,唯有盡快公開真相,才能回應質疑。疫苗亂象,非一日之寒。行業積弊已久,奈何每次處罰都輕飄飄。我們看到,某些無法無天、喪盡天良的惡企,在被查出問題之后,雖也受到一定懲罰,但與獲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讓其痛改前非。人命關天的鬧劇后,受害者維權無力,企業“自罰三杯”,監管者慣性失語,如此“寬松”也是變相縱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這背后有個政績觀的問題。如果對這些惡企處罰太重,動輒判處“死刑”,勢必影響當地的GDP和稅收的數據,因此,處罰多是些“軟刀子”。藥監部門最主要的職責是防患于未然。具體地說,就是要對流向市場的藥品負責。對消費者而言,其權益只能由政府職能部門代表和維護。假疫苗橫行,那就是政府職能部門失職,就該有人對此負責。如果做不到,設立這個部門干嘛?毋庸諱言,食品和藥品的監管等,依然是人民群眾普遍不滿意和不放心的問題之一,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它不僅關系著人民健康,也關系著人心聚散。(摘編自胡琴《面對疫苗亂象,監管部門應有所作為》人民網2018年07月22日)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新華網關于藥監局對長春、武漢兩家公司效價指標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聞,使這兩家公司疫苗問題呈現在公眾面前。B.山東家長表現出來的恐慌和憤怒是有根據的,很多問題疫苗流入山東,事關孩子的安全,而家長又沒有獲得足夠值得依賴的信息。C.對于民眾個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兒童用藥情況,要有及時的信息反饋,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D.問題企業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監管者的慣性失語,對問題企業太寬容,使得其所獲的孽利與其所受的懲罰相比微不足道。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疫苗事件的持續發酵,朋友圈無數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這篇文章在自媒體上的迅速傳播。B.新華網明確說百白破問題疫苗對人體安全性沒有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長們的擔憂和憤怒沒有太大的必要。C.只是讓民眾保持理性是不夠的,還要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公開,讓人們不胡猜亂想,恐慌等情緒才能緩解。D.“曝光必須無死角,監管切莫輕飄飄”體現了人們對問題疫苗事件發展的希望和擔憂,食藥監管涉及健康和人心。9.以上三則材料中,《新華網》《新京報》《人民網》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參考答案:7.D
8.B
9.①“新華網”側重于介紹國家食藥局的要求,客觀說明問題企業、生產批號、疫苗數量、流向等具體問題。②《新京報》側重于“疫苗危機”所引發的民眾恐慌,重點分析民眾恐慌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③“人民網”側重于在這次疫苗危機中,監管部門應有的作用。【7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對于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把握如下幾點,一是選擇“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二是選擇“一項”或是“兩項”。比如本題中,“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D項,“使得其所獲的孽利與其所受的懲罰相比微不足道”錯誤,選項表述的意思與文本相反,與原文對照,材料三第四段說的是“我們看到,某些無法無天、喪盡天良的惡企,在被查出問題之后,雖也受到一定懲罰,但與獲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讓其痛改前非”,文中表達的意思是“使得其所受懲罰與其所獲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不是“使得其所獲得孽利與其所受懲罰相比微不足道”。【8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題干問的是“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的是“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圈出相關的文字,最后進行比對。B項,“家長們的擔憂和憤怒沒有太大的必要”錯誤,選項曲解原文,材料一的圖表說明百白破問題疫苗對人體安全性沒有影響,而材料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以及文本中對如何消除大眾恐慌情緒方法的論述并不能說明“家長們的擔憂和憤怒沒有太大的必要”。【9題詳解】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以上三則材料中,《新華網》《新京報》《人民網》報道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這是考查學生歸納整合信息、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的能力和探究文本的創作背景和意圖的能力。由“側重點”說明,考生需要瀏覽這三則材料,概括三則材料的內容,把握三則材料各自的重點內容,如材料一是《新華網》的內容,從圖表來看,這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要求,具體的內容包括兩家問題企業、藥品的生產批號、疫苗的數量以及這些疫苗的流向等;材料二是《新京報》的內容,第一段介紹疫苗危機引起的恐慌情況,第二段分析恐慌的原因,下面幾段介紹解決恐慌的方法;材料二是《人民網》的內容,主要是側重介紹疫苗事件中監管部門應該有的責任。考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答題即可。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題。陋劣之中有至好
——談審丑快感
童慶炳人們不難發現,在藝術創作中,丑成了一個重要的描寫對象。照理,丑的東西只能使人厭惡,何以某些丑的東西進入藝術作品,倒給人們帶來美感呢?“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鳳,其卑污的靈魂難道不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嗎?為什么讀者在手捧《紅樓夢》之際,又會產生“罵鳳姐,恨鳳姐,不見風姐想鳳姐”的心理呢?或者說生活丑怎么會變成藝術美呢?這實際上是一個審丑快感問題。丑作為一種藝術內容是怎樣引起我們的快感的呢?這可以從以下三點加以說明:第一,丑是一種背景,用來襯托美的麗質。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藝術中,美的東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美的東西總是同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心理學的實驗證明,對比效應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高個子在矮個子旁邊顯得更高;白色在黑色包圍中顯得更白;健美置身于病態旁顯得更健美;崇高與卑劣相比較顯得更崇高;美與丑相對照顯得更美。在我國的古代詩歌中,把丑作為一種背景,用以襯托美的寫法,是屢見不鮮的。如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沉舟”的死靜來襯托“千帆”競發的生動,以“病樹”的病態來村托“萬木”爭春的壯美。生動因有死靜相與共而顯得更生動,狀美因有病態相陪伴而顯得更壯美。這就是說,丑還是丑,但丑作為陪襯而成為美的條件,成為美的一個源泉。這也就是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陰影摻入光明,把滑稽丑怪置于優美崇高之旁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內在的真實,更能激發深刻的美感。丑的對象,其外在的形態對審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會順利地給人們帶來快感。但它卻具有一種吸引力,而且促使人們從對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脫出來,而去關注與追尋對象內部蘊含的意味,這樣,丑的對象就給人帶來一種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而藝術家也就利用“丑”這個特性,用以表現人們的內心世界里最深邃的東西。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件《歐米哀爾》的雕塑,所表現的是一個年老的風塵女子。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縮,皮膚的皺紋,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這是一位再丑不過的女人。然而這件雕塑卻比無數的美女雕塑更成功。有的評論家在《歐米哀爾》面前驚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實際上,羅丹的這件雕塑吸引人之處,是超越外在形態的更加深刻的美學意義:罪惡的社會把一個人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給毀滅了。正是這種內在蘊含使《歐米哀爾》顯得精美,并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動和深刻的美感。
第三,對丑的揭露、譴責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藝術既是對客觀的反映,同時又是主體的創造。在這種創造中,藝術家的審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態畢露而被征服。對丑的征服會使人產生勝利感而激起愉悅之情。車爾尼雪夫斯基早就說過:“在滑稽中丑態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們是這樣明察,以至能夠了解丑之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們既然嘲笑丑態,就比它高明。”這種以美裁判丑從而激起快感的說法,是解釋審丑快感的一種最流行最重要的說法。這是因為,“丑的現象本身不會令人高興。但是痛斥他卻真是一件快事啊!這是對丑的譴責,在美的理想之光照射下使人目眩,讓丑的劣跡在美面前原形畢露”。在《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所作所為,只能引起我們的厭惡。但對她的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揭露、譴責,卻使人無比痛快。由此可見,藝術創作中以美裁判丑,是審丑快感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文有刪改)【1】1.下列有關“審丑快感”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心理學實驗證明,對比效應是人們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審丑快感的產生離不開這種對比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講,丑可以成為美的一個源泉。B.丑的對象的外在形態雖然不會順利地給人們帶來快感,但它能促使人們關注與追尋對象內部蘊含的意味,并給人們帶來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C.在藝術家審美理想之光的照射下,丑的東西會原形畢露,這種對丑的征服會讓人產生勝利感和愉悅之情,從而也就產生了審丑快感。D.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丑的東西進入到藝術作品中能夠給人們帶來“審丑快感”,這種快感完全取決于藝術家的主體創造。2.下列各項中,不適合用來證明“丑是一種背景,用來襯托美的麗質”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3分)A.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求丑則不得丑,不求丑則有丑矣。(《淮南子》)B.貴珠出乎賤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抱樸子》)C.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興·其五》)D.滑稽丑怪作為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雨果《<克倫戚爾>序》)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在真正的藝術作品中,丑的對象能轉化為美,讓人產生興味盎然、無比震撼的審丑快感,這種快感是美的對象所不能給予的。B.美與丑是對立中的存在,兩者是相反相成的。離開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對比中顯露出來了。C.羅丹的《歐米哀爾》以丑的、病態的形象為題材,其目的不是為了展覽丑,而是為了激起欣賞者心靈的震動和深刻的美感。D.“以美裁判丑從而激起快感”之所以成為美學界一種最流行最重要的說法,是因為它較為合理地解釋了藝術創作中審丑快感產生的原因。參考答案:1.D2.C3.A1.試題分析:原文“藝術既是對客觀的反映,同時又是主體的創造”。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2.試題分析:柳絮、桃花都是比喻乘風亂舞、隨波逐流的勢利小人;這兩句都是寫“丑”,表現了世人對現實的不滿。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試題分析:“這種快感是美的對象所不能給予的”理解不當,“審美快感”與“審丑快感”是非常復雜的美學問題,二者很難區分優劣。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鄉人。建中年,為邠寧虞候,戎政修舉,事節度使韓游瑰。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戰守有功,累加兼中丞,為寧州刺史。游瑰入覲,自奉天歸邠州,以希朝素整肅有聲,畏其逼己,求其過,將殺之。希朝懼,奔鳳翔。德宗聞之,趣召至京師,置于左神策軍中。游瑰歿,邠州諸將列名上請希朝為節度,德宗許之。希朝讓于張獻甫,曰:“臣始逼而來,終代其任,非所以防覬覦安反側也。”詔嘉之,以獻甫統邠寧。數日,除希朝振武節度使,就加檢校禮部尚書。
振武有黨項、室韋,交居川阜,凌犯為盜,日入慝作,謂之“刮城門”。居人懼駭,鮮有寧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柵,斥候【注】嚴密,人遂獲安。異蕃雖鼠竊狗盜,必殺無赦,戎虜甚憚之,曰:“有張光晟,苦我久矣,今聞是乃更姓名而來。”其見畏如此。蕃落之俗,有長帥至,必效奇駝名馬,雖廉者猶日當從俗,以致其歡,希朝一無所受。積十四年,皆保塞而不為橫。單于城中舊少樹希朝于他處市柳子命軍人種之俄遂成林居人賴之。貞元末,累表請修朝覲。時節將不以他故自述職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悅。
順宗時,王叔文黨用事,將授韓泰以兵柄;以希朝老疾易制,乃命為左神策、京西諸城鎮行營節度使,鎮奉天,而以泰為副,欲因代之,叔文敗而罷。憲宗即位,復以檢校仆射為右金吾,出拜檢校司空,充朔方靈鹽節度使。
突厥別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勁。希朝誘致之,自甘州舉族來歸,眾且萬人。其后以之討賊,所至有功,遷河東節度使。率師討鎮州無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龍武統軍,以太子太保致仕。
(選自《舊唐書》)【注】斥候:古代的偵察兵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必效奇駝名馬
效:獻出
B.以致其歡
致:取得
C.皆保塞而不為橫
橫:橫行
D.以希朝老疾易制
制:控制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以希朝素整肅有聲
以獻甫統邠寧
B.皆保塞而不為橫
而以泰為副
C.求其過,將殺之
欲因代之
D.非所以防凱覦安反側也
所至有功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單于城中舊少樹/希朝于他處市柳子/命軍人種之/俄遂成林/居人賴之
B.單于城中舊/少樹希朝于他處市/柳子命軍人種之/俄遂成林/居人賴之
C.單于城中舊少樹/希朝于他處市/柳子命軍人種/之俄遂成林居/人賴之
D.單于城中舊/少樹希朝于他處市/柳子命軍人種之/俄遂成林居/人賴之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范希朝能力出眾,卻在事奉韓游瑰時差點因此招來殺身之禍,最后只好逃跑到鳳翔。
B.無論是振武的盜賊,還是異蕃的盜賊,范希朝對他們都是格殺無論,因此,盜賊十分畏懼他。
C.范希朝招引突厥沙陀部投順歸降,用他們討伐叛賊,立下赫赫戰功,之后又率軍征討鎮州,沒有取勝。
D.王叔文派遣范希朝鎮守奉天,只不過是想掩人耳,便于讓身為副使的韓泰乘機取代他。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①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2分)②見犯乃死,重負國。(2分)③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3分)(2)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范希朝治理有方的具體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參考答案:7.A(符合原文內容大意)8.B(沒說到他殺振武的盜賊)9.(1)①(2分)項梁于是召集以前所熟悉的有勢力的郡吏,把起義的道理告知他們。(得分點:“所為”翻譯為“……的道理或原因”,1分;翻譯出狀語后置,1分;共2分)②(2分)被侵犯之后才死,更加辜負國家。(得分點:“見”翻譯為“被”,1分;“重”翻譯為“更加”,1分;共2分)③(3分)愛情同屬一個人,就互相嫉妒;工作同屬一件事,就互相破壞;這是一般人所不能避免的。(得分點:“同情”翻譯為“愛情同屬一個人”,1分;“同事”翻譯為“工作同一件事情”,1分;“中人”翻譯為“一般人”,1分;共3分)(2)①戎政修舉;②置堡柵,斥候嚴密,人遂獲安;③積十四年,皆保塞而不為橫;④希朝于他處市柳子,命軍人種之,俄遂成林。(3分,答對一點給1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曰:“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無史籍檢尋。休烈奏曰:“《國史》《實錄》,圣朝大典,修撰多時,今并無本。伏望下御史臺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賞。”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尋轉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體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元載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海郡公,加金紫光祿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歷掌清要,家無儋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于顏色。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于終。大歷七年卒,年八十一。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仆射,賻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
(節選自《舊唐書·于休烈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自幼好學,善屬文
屬文:撰寫文章。B.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
踐祚:帝王即位。C.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
勵精:專心致志。D.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
蕩覆:動蕩傾覆。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休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B.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當時歷經戰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歷任要職,并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D.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后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并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2)而親賢下士,推轂后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參考答案:4.C5.D6.A7.(1)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譯出大意給3分;“罪己”“規過”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譯出大意給2分;“親賢”“推轂”“曾”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4.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C項“勵精”一詞,意為“振作精神”。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1)記憶解詞法。識記是理解的基礎,課本出現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2)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于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5.試題分析: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等斷句。如,句中的“國子祭酒”“休烈”等專有名詞、“之”“以”等虛詞,都是斷句的重要參考因素。。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7.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達到詞達句順。在疏通大意的基礎上,逐字對譯。特別注意關鍵詞的翻譯,如(1)中的“罪”(歸罪、批評)、“規”(改正)、“慶”(慶賀)。(2)中的“親”(親近)“接”(接交)、“崇”(尊崇)等。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干,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性、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并或反義合并或反義并列為構詞特征。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系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參考譯文】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誠,機警聰慧。自幼好學,善做文章,考中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調任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任宰相時,排擠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調出京師任中部郡太守。時值安祿山叛亂,肅宗即位,于休烈調任太常少卿,掌管朝會禮儀之事,兼管編修國史。肅宗自鳳翔回到京,振作精神,聽納諫議,曾對于休烈說:“君主的一舉一動必定記錄,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過失,卿是否要記錄?”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此時中原動蕩顛覆,典章、制度喪失殆盡,沒有歷史典籍文獻可供檢尋。《國史》、《實錄》是圣朝重大典籍,編撰已久,如今并無刻本。祈請下詔御史臺查勘史館藏書之來源,令府縣征收尋訪。有人從別處收得《國史》、《實錄》,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購并賞賜。前任編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入賊中,滯留東京,到這時便將其家國所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隨即調任工部侍郎、修國史,進獻《五代帝王論》,,皇上甚為稱贊。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賢能,因于休烈修撰國史與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請他任國子祭酒,暫且留在史館從事修撰以貶低他。于休烈安然自處,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審察鑒定官員之優者,宰臣元載稱贊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騎常侍,仍舊兼管修撰國史,加封金紫光祿大夫。在朝為官共三十余年,歷任清要之職,家中沒有些微積蓄。為人恭儉溫良仁慈,從未以喜怒形于顏色。而親近賢才,屈身交接士人,薦舉后輩,雖然位尊年高,一點倦怠的神色都沒有。一心沉浸于研習古代典籍,手不釋卷,直至生命終結。大歷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韋氏去世。皇上特別降詔追贈韋氏為國夫人,下葬那天提供儀仗鼓吹。及至聽說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許久,褒獎追贈尚書左仆射,賜給助喪用絹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去宅第宣旨慰問。儒者所受之恩寵,少有能與之相比的。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八歲就學,誦記日千余言,暗記《三禮義宗》。及長,明服氏《春秋傳》、鄭氏《尚書》、《詩》、《禮記》、王氏《易》,善屬文,通步歷。嘗造同郡劉焯,焯名重海內,初不之禮,及請質所疑,遂大畏服。隋大業初,舉明經高第,授河內郡博士。煬帝召天下儒官集東都,詔國子秘書學士與論議,穎達為冠,又年最少,老師宿儒恥出其下,陰遣客刺之,匿楊玄感家得免。補太學助教。隋亂,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學館學士,遷國子博士。貞觀初,封曲阜縣男,轉給事中。時帝新即位,穎達數以忠言進。帝問:“孔子稱‘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對曰:“此圣人教人謙耳。己雖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雖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資其多內有道外若無中雖實容若虛。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稱‘蒙以養正’,‘明夷以蒞眾’。若其據尊極之位,炫聰耀明,恃才以肆,則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滅亡,莫不由此。”帝稱善。除國子司業,歲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業。與諸儒議歷及明堂事,多從其說。以論撰勞,加散騎常侍,爵為子。皇太子令穎達撰《孝經章句》,因文以盡箴諷。帝知數爭太子失,賜黃金一斤、絹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講東宮。帝幸太學觀釋菜,命穎達講經,畢,上《釋奠頌》,有詔褒美。后太子稍不法,穎達爭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長,不宜數面折之。”對曰:“蒙國厚恩,雖死不恨。”剴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贈太常卿,謚曰憲。初,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受詔撰《五經》義訓凡百余篇,號《義贊》,詔改為《正義》云。(《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三》節選)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己雖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雖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資其多/內有道/外若無/中雖實/容若虛B.己雖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雖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資其多/內有道/外若無中/雖實容若虛C.己雖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雖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資其多/內有道/外若無/中雖實/容若虛D.己雖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雖多/仍就寒少之人更資其多/內有道/外若無中/雖實容若虛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國子博士,學官名,唐代設國子監總轄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其內設博士、祭酒等職,主管學政。B.子,與上文的“縣男”均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賞有功者。爵位等級不一,其中子屬最高等級。C.釋菜,亦作“釋采”,此處指古代入學時祭祀先圣先師的一種典禮,最早于《禮記˙月令》中即有記載。D.五經,《詩經》《書》《禮》《易》《春秋》的合稱,是我國保存至今的較為古老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主要經典。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穎達學問精湛,早年成名。他八歲從師學習,博學多才,在與國子秘書學士辯論中,表現突出,而且年齡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蹤。B.孔穎達熟悉典籍,善于勸諫。他在回答太宗的詢問時,不只講清楚了經典的內容,而且借題發揮,把道理引入執政治國之道上。C.孔穎達盡忠職守,不為身謀。作為太子的侍講官,他見到太子不遵守法度的行為,就直言其過,面對勸阻,也不改初衷。D.孔穎達一心為國,頗得恩遇。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進爵的賞賜,死后也得到贈官謚的恩賞,甚至還享有陪葬太宗的殊榮。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陳情表》中學過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嘗造同郡劉焯,焯名重海內,初不之禮,及請質所疑,遂大畏服。(2)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參考答案:7.C
8.C
9.A
10.⑴(孔穎達)曾去拜訪同郡的劉焯,劉焯名重海內,起初沒有禮待他。等到他提出疑問請教后,劉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⑵我既沒有伯伯叔叔,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直到很晚才有兒子。7.試題分析:此題注意“己雖能,仍就……;己雖多,仍就……”“內……外……”的對稱。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核,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此題注意句式的對稱。8.試題分析:C項,“子”并非唐代最高爵位,最高應是“公”。9.試題分析:A項,“被人刺探行蹤”錯誤,根據文章第二段,孔穎達并非被人刺探行蹤,而是被人刺殺,只因受楊玄感保護而幸免。10.試題分析:注意重點詞語和句式的翻譯。造:拜訪;不之禮:賓語前置句,沒有禮待他;質:問,請教;大畏:非常敬畏;終:也;鮮:沒有;祚:福分;兒息:兒子。參考譯文:孔穎達,字仲達,是冀州衡水人。八歲就從師學習,一天能夠誦記千余言,還能默讀熟記《三禮義宗》。長大以后,通曉服氏的《春秋傳》、鄭氏的《尚書》、《詩經》、《禮記》,王氏的《易經》,擅長寫文章,精通推算歲時節侯的方法。曾去拜訪同郡的劉焯,劉焯名重海內,起初對他不很禮遇。當他提出疑問請教后,劉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隋朝大業初年,考中明經高等,授任河內郡博士。隋煬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東都,下詔國子秘書學士參與議論,孔穎達最為突出,而且年齡最小,老師及有修養的儒士恥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殺他,他躲藏在楊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補任太學助教。隋朝末動亂,他到虎牢去避難。太宗平定洛陽,授任他為文學館學士,升任為國子博士。貞觀初年,封曲阜縣男,轉任給事中。當時太宗剛剛即位,孔穎達幾次進獻忠言。太宗問他:“孔子稱許的‘有才能的人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知識多的人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才能卻像沒有才能一樣,知識淵博卻像知識貧乏一樣’,說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說:“這是圣人教導人們謙虛而已。自己雖然有才能,仍能向沒有才能的人去請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雖然知識很多,仍能從知識少的人那里獲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識。內心有道,外表好像沒有一樣;里面雖然充實,表面就像空虛一樣。不只是平民應該如此,國君的品德也是這樣。所以《易經》上說‘在蒙昧中默養正道’,‘隱蔽聰明來治理百姓’。如果憑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聰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會上下不能通達,君臣之道互相背離。自古以來,沒有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滅亡的。”太宗稱贊他講得好。授國子司業,過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業。孔穎達和諸儒一起商議歷法和明堂禮儀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見。因為議論撰著有功,加授散騎常侍,賜予子爵。皇太子命令孔穎達撰著《孝經章句》,他借著書來盡力諷諫。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評太子的過失,賜給他黃金一斤、絹一百匹。過了很久,拜祭酒,在東宮充任侍講。太宗親臨太學參觀學生入學時祭祀先圣先師的典禮,命令孔穎達講經,講經結束進獻《釋奠頌》,太宗下詔表揚他。后來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為,孔穎達就直言批評不止,乳夫人說:“太子已經長大了,不應該屢次當面批評他。”他回答說:“我蒙受國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遺憾。”還是常來懇切規勸。后來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贈太常卿,謚號為憲。當初,孔穎達和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經》義訓共百余篇,號為《義贊》,皇帝下詔改為《正義》。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太空的微重力,高潔凈、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以及外星球上豐富的各種礦藏,成為人類拓展生存空間的最大的資源寶庫。B.縱觀世界各國的企業發展史,你就會發現,一個企業能否獲得成功,往往不取決于它的規模和歷史,而取決于它的經營理念。C.一個播音員要想在直播中讀得準確流暢,靠得不僅是扎實的基本功,而且是豐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地域建筑創新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商業攝影案例解析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應用技術師范學院《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精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生態修復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寄賣合同的格式3篇
- 城鎮宅基地買賣合同困惑3篇
- 大型設備采購安裝合同的違約責任3篇
- 建筑行業勞動合同英文版3篇
- 南寧公租房合同簽訂入口流程3篇
- 年監理工程師合同管理學霸手冊3篇
-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計劃書一等獎
- 【MOOC】傳感技術及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財務票據領取管理協議書
- 企業環保知識培訓課件
- 結核分枝桿菌(MTB)異質性耐藥研究進展
- 小紅書食用農產品承諾書示例
- 智慧糧庫管理系統
- 地震應急防災手冊
- 建筑設備監控
- 膩子涂料包工合同模板
- 2024年山東青島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