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制劑新技術1_第1頁
第十六章制劑新技術1_第2頁
第十六章制劑新技術1_第3頁
第十六章制劑新技術1_第4頁
第十六章制劑新技術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六章制劑新技術一、固體分散體技術(一)概述概念:難溶型藥物以分子、膠態、微晶或無定型狀態,分散在另一種水溶性材料中或難溶性、腸溶性材料中呈固體分散體(soliddis-persion)。固體分散技術已成為提高難溶性藥物溶出度、生物利用度以及制備高效、速效制劑或緩釋制劑的新技術。作用增加難溶性藥物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給藥劑量;使用難溶性或腸溶性載體材料,制備具有緩釋、控釋作用的固體制劑;通過載體的包蔽作用,延緩藥物的水解和氧化;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和刺激性;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使液體藥物固體化缺點:藥物含量不可能太高;貯存過程中會逐漸老化(二)載體材料1、水溶性載體材料聚乙二醇類PEG聚維酮類PVP表面活性劑類:Poloxamer188

有機酸類:枸櫞酸、酒石酸、琥珀酸、膽酸、脫氧膽酸糖類與醇類:半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纖維素衍生物:HPC,HPMC2、難溶性載體材料纖維素類:乙基纖維素(EC)聚丙烯酸樹脂類其他類:膽固醇、棕櫚酸甘油酯、膽固醇硬脂酸酯、巴西棕櫚酸等3、腸溶性載體材料纖維素類:CAP、HPMCP、CMEC

聚丙烯酸樹脂類:EudragitL100,EudragitS100(二)載體材料(三)固體分散體的類型1.簡單低共熔混合物(熔融法):共熔、微晶2.固體溶液(熔融法):分子狀態完全互溶和部分互溶置換型和填充型3.共沉淀物(溶劑法)共沉淀無定形物(四)固體分散體的制備方法1.熔融法載體加熱熔融+藥物混合驟冷固化固體分散體(熔點低的載體)(多個晶核迅速形成)2.溶劑法(共沉淀法)載體+藥物+有機溶媒溶解除去溶媒共沉淀的固體分散體(熔點高的載體)3.溶劑-熔融法藥物+溶劑溶解+熔融的載體混合驟冷固化(小劑量液體藥物)(少量)4.溶劑-噴霧(冷凍)干燥法

藥物+載體+溶劑溶解噴霧干燥5.溶劑-冷凍干燥法藥物+載體+溶劑溶解冷凍干燥6.研磨法藥物+載體研磨固體分散體(小劑量藥物)(降低藥物的粒度,藥物與載體氫鍵結合)7.雙螺旋擠壓法(四)固體分散體的制備方法(五)固體分散體的速釋與緩釋原理1、速釋原理藥物的分散狀態:分子狀態分散、膠體、亞穩定性、無定型、微晶藥物溶出速度:分子狀態分散>膠體、無定型>微晶載體材料對藥物溶出的促進作用(1)載體材料提高藥物的可潤濕性:可溶性載體PVP、PEG(2)載體材料保證了藥物的高度分散性(3)載體材料對藥物有抑晶作用2、緩釋原理疏水性、脂質類載體材料形成網狀骨架結構減緩藥物溶出和釋放(六)固體分散體的驗證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2.熱分析法;3.X射線衍射法;4.紅外光譜法;5.核磁共振法AD-PVP的DSC曲線(a)雙炔失碳酯(AD)、PVP以及兩者不同比例的混合物(b)AD:PVP不同比例混合物和共沉淀物二、包合物制備技術(一)概述包合物(inclusioncomplex)是指一種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種分子的空穴結構內,形成的特殊的絡合物。主分子host--包合材料客分子guest--藥物包合物溶解度、穩定性、生物利用度提高,刺激性、毒副作用降低液體藥物粉末化,不良氣味被掩蓋釋放速率可調節包合物的特點和應用1)改變藥物的溶解性,調節藥物釋放速度,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2)提高藥物的穩定性。3)液態藥物粉末化,防止揮發成分揮發,便于加工成其他劑型4)掩蓋藥物不良氣味,減輕局部刺激,降低不良反應5)調節釋藥速度(二)包合材料1.環糊精(cyclodextrin,CD):表16-1α-CD:6(葡萄糖單體數)β-CD:7

(葡萄糖單體數)γ-CD:8

(葡萄糖單體數)2、環糊精衍生物:(1)水溶性環糊精衍生物(羥丙基取代環糊精);(2)疏水性環糊精衍生物環糊精結構俯視圖R=Hβ-環糊精;R=CH2-CHOH-CH2羥丙基-β-環糊精(三)、包合過程與藥物釋放1、包合過程:分子間力,立體結構,極性藥物要求:原子數>5;稠環數<5;MW=100~400;熔點<250℃;溶解度<10g/L2、包合物中藥物的釋放:藥物被競爭性置換;包合材料體內降解(四)包合物的制備方法1、飽和水溶液法--共沉淀法2、研磨法3、冷凍干燥法4、噴霧干燥法

原理都是利用溶解度的差異,先讓藥物和包合材料分別溶解,或者其中之一溶解,將另外一個加入其中,主客體相遇并且發生相互作用之后,包合物的溶解度下降,從而從溶液中析出,經過分離干燥即可得到。(五)包合物的驗證1、X射線衍射法2、紅外光譜法3、核磁共振法4、熒光光度法5、圓二色譜法6、熱分析法7、薄層色譜法8、紫外分光光度法9、溶出速率法三、聚合物膠束、納米乳與亞微乳劑制備技術(一)、概述聚合物膠束(polymericmicelles)系由合成的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組裝形成的膠體溶液。納米乳(nanoemulsion)系粒徑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種液體介質形成的膠體溶液。亞微乳(submicroemulsion)乳滴的粒徑在100~1000nm范圍。微乳(二)常用載體材料1、聚合物膠束的載體材料親水段:PEG,PEO,PVP,殼聚糖疏水段: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基酸,聚乳酸,精胺,短鏈磷脂2、納米乳和亞微乳的制備材料(1)乳化劑:天然乳化劑:阿拉伯膠,明膠,大豆磷脂等合成乳化劑:Span,Tween等(2)助乳化劑: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乙二醇(三)聚合物膠束的形成機理1、聚合物膠束的形成機膠束:當表面活性劑分子在水表明的濃度達飽和后,如果繼續加表面活性劑,其分子就會轉入溶液內部,其疏水基收到水分子的排斥而聚集,形成親水基向外、疏水基向內的表面活性劑分子締合體,即膠束。臨界膠束濃度(CMC):表面活性劑分子締合形成膠束時的最低濃度。聚合物膠束的結構和載藥機制示意圖親水性藥物兩親性藥物疏水性藥物2、聚合物膠束的制備方法(1)物理包裹法自組裝溶劑蒸發法透析法乳化-溶劑揮發法(2)化學結合法(三)聚合物膠束的制備(四)納米乳的形成與制備1、納米乳的形成需要大量乳化劑需要加入助乳化劑2、納米乳納米乳的處方研究納米乳的制備3、自乳化納米乳4、修飾納米乳納米乳的處方研究水W/O型納米乳O/W型納米乳助乳化劑油形成納米乳的三元相圖處方的必需成分是油,水,乳化劑和助乳化劑。納米乳的制備先將親水性乳化劑同助乳化劑按要求的比例混合,在一定溫度下攪拌,再加一定量的油相,混合攪拌后,用水滴定此渾濁夜至澄明,即得。配制O/W型納米乳的基本步驟:將親油性乳化劑溶于油相中在攪拌下將溶有乳化劑的油相加入水相中,如不知助乳化劑的用量,可用助乳化劑滴定油水混合液,至形成透明的O/W型納米乳為止。(五)亞微乳的制備亞微乳的特點:提高藥物穩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提高體內及經皮吸收,使藥物緩釋、控釋或具有靶向性。1、亞微乳的制備與影響因素使用兩步高壓乳勻機將粗乳搗碎,并濾去粗乳滴與碎片。影響亞微乳形成的因素:穩定劑,混合乳化劑2、常用附加劑:Hcl,NaOH,甘油,VE,VC3、制備靜脈注射用脂肪亞微乳靜注的亞微乳應符合:無菌,等張,無熱原,無毒,生物降解,生物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