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通識主干課第四講_第1頁
社會心理學通識主干課第四講_第2頁
社會心理學通識主干課第四講_第3頁
社會心理學通識主干課第四講_第4頁
社會心理學通識主干課第四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講社會中的自我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請你用20個句子描述自己,來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是——9歲兒童的回答我有棕色眼睛、棕色的頭發及棕色的眉毛我是一個男孩我有位叔叔兩米多高我是誰——一位大學生的描述我是追求真理的瘋子我是獨立的思考者我是嫉惡如仇的法官我是虛偽的敵人我是不喜歡恭維別人的人我是業余的哲學家我是盧梭的弟子我是健美的人我是愛情的驕子我是偏見的敵人我是書籍的化驗員我是手持真理的斗士我是有靈感的思想家我是博覽群書的“儒生”我是德才的乞丐一個學生的自述:我二十歲我青春我狂妄我無知我讀書我睡覺我吃飯我溜冰我無聊我厭倦我無事可做我毫無意義我坐立不安我四下游蕩我舉足不前我晃晃悠悠我探頭探腦我漫不經心我孤獨寂寞我單調乏味我奢侈浮華我不值一提我輕浮飄然我行尸走肉我自命不凡我不知高低我直言不諱我出口傷人我頭重腳輕我缺乏根基我左顧右盼我不著邊際我頭腦混亂我自相矛盾我沒有信仰我堅信自己我被熱情放逐我被希望拋棄我被精神拖累我被規律征服我被煩惱滲透我被激情誘惑我被麻木主宰我被自卑淹沒我被膚淺定格我被寂寞注冊我被香煙麻痹我被咖啡眩暈我被期望桎梏我被失望埋葬我被消沉籠罩我被贊美沸騰我被個性宣揚我被思維負荷我被自己吞噬我失去了自我我背對著生活一、自我意識概述(一)自我意識的含義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存在的意識、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意識。自我意識包含三種成分:自我認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向。(二)自我意識的內容1、生理自我、社會自我和心理自我詹姆斯(1898)的分類生理(物質)自我(materialself)社會自我(socialself)精神(心理)自我(spiritualself)2、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現實自我(actualself)理想自我(idealself)3、公我意識和私我意識公我(publicself)私我(privateself)4、現在的自我和可能的自我現在的自我(thenowself)可能的自我(possibleself)5、獨立性自我與互倚性自我獨立性自我(independentself)互倚性自我(interdependentself)Services

圖a西方文化的獨立性自我圖b東方文化的互倚性自我

自我參照效應二、自我意識的形成(一)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物——我知覺分化人——我知覺分化有關自我的詞的掌握

(二)自我意識形成的路徑1、他人的反饋特別是當許多人對自己看法都一致時,我們就會相信這種看法是真的。2、反射性的評價(reflectedappraisal)從他們對我們的態度(如冷淡、瞧不起)及反應(如拒絕)來了解自己。符號互動論學者Cooley(1902)提出了“鏡中我”(looking–glassself)這一概念,認為我們感知自己就象別人感知我們一樣,鏡子中的我或別人眼中的我就是我們感知的對象。3、據自己的行為來推斷Bem(1967)

提出的自我知覺理論(self–perceptiontheory)認為,在內部線索(如想法、情緒)微弱或模糊的情況下,人們常根據自己的外在行為來推斷自己的內在特征。但在大多時候,人們常根據自己的內部線索,如想法、感受來了解自己。

4、社會比較Festinger于1954年提出了社會比較理論他認為,人們非常想準確地認識、評估自己,為此,在缺乏明確的標準時,人們常與和自己相似的人比較。Wood(1989)社會比較的動機社會比較的方式準確的自我評價向上比較自我增強(self-enhancement)相似比較自我保護(self-protection)向下比較自我改進(self–improvement)很多研究已表明,當個體的動機不同時,所采用的社會比較方式也不同。從以上各個渠道獲得的對自我的認識片段

加工整合自我概念

(三)影響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社會因素1、社會經濟地位2、社會文化環境3、家庭4、角色扮演5、他人的評價6、參照群體三、自我過程(一)自我認識1、自我確認指人們注意和尋找那些與自我圖式相符合的信息的傾向。2、自我服務偏差人們喜歡用好的眼光去觀察自己,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自己而否認對失敗負有責任。

(二)自我增強1、自我增強的含義指個體以一種有利于對自己做正面評價的方式收集和解釋有關自我的信息,使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提升。2、自我增強的方式1)向下的社會比較2)選擇性遺忘3)有選擇地接受反饋4)缺陷補償5)自我防御性歸因6)自我設障(三)自我表現

自我表現(self-presentation)是指個體為了獲得資源、贊許等而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行為。人們對兩者之一會有一種穩定的偏好。至于偏好于哪一種,要據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水平而定。

自我監控是一種人格特征,是指個體對社會情境的需要及據此采取相應行動的敏感性及靈活性(Snyder,1974)。高:常根據當前所處的情境及觀眾的需要而采取相應的行為,呈現出相應的形象;低:常根據自己內心的態度及自己的性格而行動,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對不同的觀眾時,都表現出一致的行為。

了解你自己

自我監控量表(是/否)1、我發現模仿別人的行為是很難的。2、我的行為通常是我內心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露。3、在晚會和其他社交聚會中,我并不試圖按別人的喜好說話做事。4、當別人和我的觀點不同時,我會為自己相信的觀點辯護。5、我能夠對幾乎一無所知的問題做即興講話。6、我會做出一些樣子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讓人高興。7、當我在某種社交場合中拿不準該怎么做時,我就參照別人的行為。8、我或許能成為一個好演員。9、在選擇電影、書籍和音樂時,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建議。10、有時我在別人面前表現的情感超出了實際的程度。11、我和別人一起看喜劇時,比一個人看時笑得多。12、在一群人中,我很少成為注意的中心。13、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我常有不同的表現,就像變了個人似的。14、我不是特別善于讓人喜歡我。15、即使玩得并不好,我也常裝做玩得很愉快。16、我并不總是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人。17、我不會為了取悅他人而改變觀點或行為方式。18、我曾經考慮過當一名演員。19、為了與人相處并讓人喜歡,如何符合別人的期望往往是我首先考慮的問題。20、我從來不善于玩即興表演這類游藝活動。21、我難以改變自己的行為去適合不同的人與場合。22、在晚會上,說笑話、講故事一般都是別人的事。23、與別人在一起我有點不知所措,不能自然地表現自己。24、我能面不改色地說假話(如果目的正當)。25、對于不喜歡的人,我也能裝得很友好。大于15分,高SM;小于9分,低(四)自我控制1、控制點理論(J.Rotter,1971,1973)控制點是指人們關于影響自己行為和結果的力量位置的看法。內部控制:能力,努力外部控制:命運,運氣,機遇,他人2、習得無助與自我決定1)習得無助是指人或者動物面對反復出現的不好事件感到難以控制,從而學會了放棄和感到無望的現象。2)自我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