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_第1頁
第6課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_第2頁
第6課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_第3頁
第6課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_第4頁
第6課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課時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主講人:張琪2014年9月17日先秦時期世卿世祿制

夏、商、周時代: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原始社會末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破壞后,出現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典型的制度為西周的宗法制。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它是歷史的進步,其根源在于生產力的發展秦朝時期軍功爵制度

根據在戰爭中戰功的大小來選拔官吏的制度,許多軍官多是通過這種途徑被選拔上來的。商鞅變法明確規定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職,成為制度,歷代奉行不替。優點:一方面鼓勵社會上許多有指揮才能的人投筆從戎,有利于加強軍力,提高軍事素質。另一方面也有效地鼓舞士氣,使軍人為立軍功而奮身于疆場。漢朝時期察舉制含義:察舉制作為選官制度,即選官要先經官吏察訪,然后推薦給中央予以任用主要分為舉孝廉,茂才等。征辟作為察舉制的補充。察舉制的弊端缺點:1.標準過于籠統;二缺乏嚴密的考試。

2.加之政治昏暗和公卿守相舉薦的多是門生故吏,在實施過程中,經常弄虛作假。東漢民謠稱:“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保ā侗阕印吠馄硎濉秾徟e》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含義:九品,指劃分人才優劣(出身,品德,才能等)的九個等級,中正,是品評官,負責評定人才等級,由世家大族擔任。作用:早期能夠為國家選出一些優秀的人才。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完全按照門第劃分品級。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國家政權被豪門大族所壟斷。隋唐時期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國家根據需要,設立若干科目,舉行公開而統一的考試,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標準的選官制度。由禮部主持考試,擇優錄取,取得做官資格。再吏部試以“身言書判”,合格可以授予官職。

隋煬帝時,創立了進士科,以試策取士。這是科舉制度的開始。(創立時期)

唐科舉分常舉和制舉兩種。

常舉分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道舉、童子等科,其中以明經、進士兩科最重要。明經考試的內容以帖經為主;進士考試的內容以詩賦為主。考帖經全賴背誦,做詩賦需要獨立思考。因而中明經易,中進士難。進士及第雖難,但及第后易于飛黃騰達,因此被時人視為“士林華選”。(完善時期)宋朝時期

北宋建國后,鑒于唐末五代時期藩鎮武人干政的教訓,開始采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宋初大力發展科舉制度,廣泛地吸收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參加政權。擴大了錄取規模。宋太宗在位21年,通過科舉而得官的將近一萬人。宋仁宗在位41年,單由進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婆e制度新發展

科舉考試制度比唐代嚴格。從宋太祖后期起,舉

人經禮部試之后,必須再通過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才算合格,被錄取的人便成為“天子門生”。實行糊名、謄錄制度,不許朝廷官員推薦考生,食祿之家的子弟必須復試,對貴戚子弟另設考場和別派考官,實行鎖院以減少作弊。明清時期1.明清考試內容與形式

明代開始將起源于宋元時期的八股文規定成專為應試的文體,它把知識分子的思想束縛在程朱理學之中。讀書人為獵取功名,埋頭于四書、五經,寫空洞的八股文,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識,概不留心。這就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文化科學的發展。科舉制從此日益僵化。(僵化與衰落時期)2.科舉制度的廢除

(1)、舉措:從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政”舉措,涉及廢科舉、辦學校、派游學、改革官制、修訂刑律等各個方面。(2)、評價:這些舉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觸及根本的專制制度。廢除原因:20世紀初,由于國內形勢的劇變,封建科舉制度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2.科舉制度的廢除(1)、舉措:從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政”舉措,涉及廢科舉、辦學校、派游學、改革官制、修訂刑律等各個方面。(2)、評價:這些舉措,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觸及根本的專制制度。廢除原因:20世紀初,由于國內形勢的劇變,封建科舉制度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三元(解元,會元,狀元)

宋代已有狀元、榜眼、探花的名目,是作為榜首前三名的榮譽稱號。到明清時期考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以及殿試。期中童試是資格考試,鄉試是一省之內的考試,考中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舉人可參加由禮部組織的會試,第一名為會元??贾袇⒓拥钤囉苫实劭疾?,確定排名,分三甲,一甲3人,第一為狀元。制度沿革——選官方式小結制度沿革——選官方式

史實梳理總結:漢至唐選官標準:思考:如何評價科舉考試的作用?德行——門第——考試成績拓展評價:

科舉制的開創實質上是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變動的產物。

積極作用:

1.是相對公正、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2.有益于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前期世族門閥把持朝政的局面;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3.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于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讀書、考試、做官三者聯系,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4.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唐詩繁榮。拓展評價:

消極作用:1.明清實行八股取士,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實際學問或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2.清末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導致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3.科舉制度不利于知識創新,更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明清八股取士為封建統治者培養的忠實奴仆,嚴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長,是統治者加強專制主義皇權統治的重要手段。拓展: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規律

1.歷代選官制度在執行初期都主要起到鞏固統治的積極作用,但這些制度在執行的后期,逐漸影響和阻礙社會的發展;2.選官制度的主要標準由家世、財產、門第逐漸發展到才學,3.選拔方式漸趨嚴密科學,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