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講座_第1頁
中醫基礎理論講座_第2頁
中醫基礎理論講座_第3頁
中醫基礎理論講座_第4頁
中醫基礎理論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煩惱有何懼怕,既然躲不掉,就調好心態與它共存。心向陽光,何懼風霜。

茫茫人海你我相遇就是緣分,歡迎下載!2021/8/121中醫基礎理論2021/8/122緒論重點: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特點內容提要一、中醫學和中醫基礎理論的概念中醫學●是關于人體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及其養生、康復,具有獨特理論體系的一門傳統醫學科學。2021/8/123●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學科。●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和特點。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學的基礎醫學,本課程是中醫學的入門課程。●內含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對正常人體的認識(生理)、中醫對疾病的認識(病理),以及中醫養生和診療疾病的原則。●是指導中醫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理論基礎。

2021/8/124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長期醫療經驗的積累形成的歷史背景:古代自然科學的滲入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2021/8/125形成的標志●基礎理論體系的確立1、《黃帝內經》的成書——第一部醫學典籍,譽為“醫家之宗”

2021/8/1262、《難經》

成書年代:

不詳。為后世醫家著成后托名于秦越人(扁鵲)所撰。

成就:在《內經》基礎上有所發展,尤以脈診和針灸治療較《內經》更詳。《內》、《難》二經的成書,已為中醫學的獨特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

2021/8/127●辨證論治體系的確立和應用。

《傷寒雜病論》——第一部辨證論治的專著(或稱第一部臨床醫學專著)

作者: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

形成了理、法、方、藥一體辨證論治原則,創立了中醫辨證論治體系。

2021/8/128●藥物專著的問世

《神農本草經》——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成書年代:一般認為大約成書于漢代,托名神農所著。載藥365種。

2021/8/129(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使中醫學術界有了統一的學術范式四部經典出現促使醫學呈現出較快的發展勢態

此后,歷代醫家大多結合臨床醫療實踐,從不同角度發展中醫學。

2021/8/1210●兩晉隋唐時期:中醫理論體系得以充實和系統化。

晉、王叔和《脈經》——第一部脈學專著.

西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現有最早針灸專著.一批專科性著作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第一部病因病機與證候學專著.

唐、孫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記載處方和各種治療手段的方書。2021/8/12119、人的價值,在招收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2023/2/32023/2/3Friday,February3,202310、低頭要有勇氣,抬頭要有低氣。2023/2/32023/2/32023/2/32/3/20235:08:02PM11、人總是珍惜為得到。2023/2/32023/2/32023/2/3Feb-2303-Feb-2312、人亂于心,不寬余請。2023/2/32023/2/32023/2/3Friday,February3,202313、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2023/2/32023/2/32023/2/32023/2/32/3/2023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03二月20232023/2/32023/2/32023/2/315、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他內心缺少什么。。二月232023/2/32023/2/32023/2/32/3/202316、業余生活要有意義,不要越軌。2023/2/32023/2/303February202317、一個人即使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2023/2/32023/2/32023/2/32023/2/32021/8/1212●宋金元時期:百家爭鳴,學派涌現,中醫理論體系突破性進展此期,涌現了許多各具特色的醫學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

姓名

派別

學術觀點

代表著作劉完素寒涼派火熱論、“六氣皆從火化”“五志過極皆能生火”《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從正攻下派祛邪論“邪去正自安”《儒門事親》李杲補土派“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論》朱震亨滋陰派相火論“陽常有余,陰常不足”《格致余論》2021/8/1213●明清時期:綜合集成和深化發展中醫理論形成對前期理論進行分析評價,綜合匯通的總趨勢。

《證治準繩》《景岳全書》一批集大成的

《醫宗金鑑》綜合性醫著問世

《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清代政府組織編寫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本草綱目》

2021/8/1214溫病學說形成

明、吳又可《溫疫論》——創“戾氣學說”(新的病原學說創始)

清、葉天士《溫熱病篇》——

創“衛氣營血辨證”

清、吳鞠通《溫病條辨》——創“三焦溫病學家辨證”。

清、薜雪《濕熱病篇》——深化濕熱病證論治。

清、王孟英《溫熱經緯》——發展了溫病診治后四人被譽為清“溫病四大家”。

2021/8/1215

至此,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溫病辨證診治的理論和方法,使溫病學在因證脈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2021/8/1216三、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一)整體觀念含義:客觀世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種要素以一定方式構成的統一整體。構成諸要素的統一體哲學上整體與部分——辯證法的一對范疇

整體中某個或某些要素

2021/8/1217

中醫學

整體觀念是一種思想方法,貫穿于生理、病理、診法、辨證、養生和治療所有領域。內容:

1、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2021/8/12182、人與自環境的統一性

※四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人體陽氣發泄,氣春夏血趨向于外,皮膚松弛散熱、調節體溫

人體受自然氣候影(氣溫高)汗孔開泄,多汗少尿響生理活動作出與之相應的調節秋冬人體陽氣收藏,氣(氣溫低)血趨向于內,皮膚致保溫、調節體溫

密,汗孔閉,少汗多尿

2021/8/1219※晝夜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平旦——陽氣生興奮、活動、抗病力強一日之中日中——陽氣盛日西——陽氣虛抑制、休息、抗病力弱夜晚——陽氣內斂2021/8/1220※地區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含地域性氣候、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因素,可影響人的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江南:地勢低平,氣候溫暖濕潤,人人體差異們腠理疏松,體偏瘦.北方:地高山多,氣候寒冷干燥,人們腠理致密,體偏壯.

2021/8/12213、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

社會環境對人體生理的影響。社會環境對對人體病變的影響。社會環境與疾病防治的關系。2021/8/1222(二)辨證論治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以此作為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2021/8/1223概念:運用中醫的診斷方法,對病人的復雜癥狀,進行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辨證;進而根據中醫治療原則,確定治療方法——論治。從哲學概念而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2021/8/12241、癥、證、病的含義●癥(癥狀、體征)病人主觀的異常感覺或某些病態變化——癥狀如:發熱、咳嗽、嘔吐、具體的臨床表現頭痛等(自覺癥)能被察覺到的客觀表現

——體征如:面黃、目赤、舌紫、脈數等(他覺癥)2021/8/1225●證(證候)既不是疾病的全過程,也不是某一項臨床表現。

病因:如風寒、風熱等病位:如表、里、某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臟、某經等病性:如寒、熱等

邪正關系:如虛、實等2021/8/1226●病(疾病)指有特定病因、發病形式、病機、發展規律和轉歸的一種完整的病理過程。如:風寒型病因;風寒、風熱、暑濕等風濕型感冒發病形式:四季皆可;輕者傷風、重者感冒風熱型發展規律:起病急、傳變快、流行性暑濕型2021/8/12272、癥、證、病三者之間的區別與關系癥:疾病的個別表象(不及證深刻、準確)區別

證:疾病某個階段的本質變化(比病更具體、貼切、更具可操作性)病:疾病病理變化的全過程(籠統)2021/8/1228

3、辨證與論治的關系辨證——前提和依據相互聯系,不可分割論治——治療的手段和方法是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辨證正確與否的檢驗法方藥的具體運用

4、辨證與辨病的選擇※中醫治病主要不是眼于“病”之異同,而是取決于“證”的性質。※中醫認識并治療疾病,既重視辨病又強調辨證,且重點在于辨證。2021/8/1229辨病論治,對比較簡單的疾病尚可,如:蛔蟲病用驅蟲劑治療疾病多有較長過程,每階段病理變化不一,不可以同一治法,應根據病變過程中每一階段的病理概括確定治療方針中醫治病,不是根據病,而是根據證來確定治療目前,中西醫結合實踐中,提倡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原由2021/8/12305、辨證論治的運用。辨證論治作為診治疾病的基本原則,要求人們辯證地看待病與證的關系。一種病常可表現出多種不同的證——同病異治(如感冒、水腫等)病與證不同的病在其發展過程的某些階段,可以出現類同癥狀——異病同治(如久痢、脫肛、子宮下垂等)

2021/8/1231重點回顧:

1、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標志——四部經典著作

2、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以金元四大家為主要代表

3、中醫學基本特點——兩大觀點同病異治

4、辨證論治的具體運用異病同治2021/8/12322021/8/12339、人的價值,在招收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03-2月-2303-2月-23Friday,February3,202310、低頭要有勇氣,抬頭要有低氣。***2/3/20235:08:02PM11、人總是珍惜為得到。03-2月-23**Feb-2303-Feb-2312、人亂于心,不寬余請。***Friday,February3,202313、生氣是拿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