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詞語釋義2.1
基本字義1.獲取,接受:~到。~失。~益。得~空(kòng)。~便。~力。~濟。心~。2.適合:~勁。~當(dàng)。~法。~體。3.滿意:~意。揚揚自~。4.完成,實現(xiàn):飯~了。~逞。~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5.可以,許可:不~隨地吐痰。6.口語詞(a.表禁止,如“~了,別說了”;b.表同意,如“~,就這么辦”)。〈動〉1.得到,獲得2.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難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賣炭得錢何所營。——唐·
白居易《賣炭翁》工之僑得良桐焉。——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3.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閑兒(有空閑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得錢;得獎4.找到知得而不知喪。——《易·文言》慮而后后能得。——《禮記·大學(xué)》。注:“謂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莊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齋志異·促織》5.得知故無術(shù)者得于不用。——《韓非子》禮得其報則樂。——《禮記·樂記》。注:“謂曉其義。”武王得之矣。——《呂氏春秋·義賞》。注:“猶知也。”6.捕獲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7.亦指被捕獲;被逮捕。又如:得俊(俘獲敵方的勇猛將士)8.成功;完成已經(jīng)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紅樓夢》9.又如:得算(計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10.適,合傲嘯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陶淵明《飲酒》11.具備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勸學(xué)》12.同“德”,恩惠,感恩[begrateful;feelgrateful]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孟子·告子上》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而凌敵者身亡。——《鹽鐵論·擊之》13.助動詞。能,能夠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進退不得,為之奈何?——《吳子·應(yīng)變》沛公軍霸上,未得與
項羽相見。——《史記·項羽本紀》14.得意,滿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世說新語·文學(xué)》16.看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名〉1.收獲,心得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開鄭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潛傳》2.德,道德,有德之人尚得推賢不失序。——《荀子》〈副〉1.必須,應(yīng)該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形〉1.合適;正確于彼計則得。——馬中錫《中山狼傳》歷古今之得失。——《漢書》〈助〉1.用在動詞后面,表示能夠或可以。2.用在動詞和補語中間,表示可能。3.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連接表示程度或結(jié)果的補語。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與yǔ,yù,yú與yǔ1.連詞,和:正確~錯誤。2.介詞,跟:~虎謀皮。生死~共。3.給:贈~。~人方便。4.交往,友好:相~。~國(相互交好的國家)。5.〔~其〕比較連詞,常跟“不如”、“寧可”連用。6.贊助,贊許:~人為善。與yù1.參加:參~。~會。與yú1.同“歟”。與yǔ1.計算機的一種邏輯運算方式【兩運算數(shù)都為1結(jié)果為1,否則為0】與yǔ〈動〉1.與,賜也,通作“與”。——《正字通》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2.又則與斗卮酒。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與衣裳,吏護還之鄉(xiāng)。——唐·
柳宗元《童區(qū)寄傳》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名〉1.黨與;朋黨與,黨與也。從舁從與。與聲。——東漢·許慎《說文》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東漢·許慎《史記》群臣連與成朋。——《漢書》2.盟國,友邦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荀子》〈介〉1.跟;和;及與臣而將四矣。——《戰(zhàn)國策·魏策》孰與君少長。——《史記·項羽本紀》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為,替[for]。如:與我想想<連>1.和;同[and]。如:父親與母親;人群是何等興奮與激動;成與不成,在此一舉〈助〉1.與多用于輕微的疑問。嗎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xué)而》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豈非士之愿與?——《史記·蔡澤傳》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戰(zhàn)國策·魏策》與yù〈動〉1.參與[takepartin]昔者仲尼與于蠟賓。——《禮運·大同》懷嬴與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zhàn)。)——《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常用詞組與yǔ1.與奪yǔduó(1)賜予和剝奪(2)獎勵和懲罰2.與共yǔgòng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不分開榮辱與共3.與虎謀皮yǔhǔ-móupí同老虎商量,要剝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謀求的對象有利害沖突,決不能成功。后多指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定辦不到。本作“與狐謀皮”4.與民更始yǔmín-gēngshǐ指政治革新,舊指帝王即位與民眾共同開創(chuàng)新局面其赦天下,與民更始。——《漢書·武帝紀》5.與其yǔqí在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時,表示放棄或不贊成的一面與其在這里等他,毋寧去找他更好與yù1.與會yùhuì到會2.與聞yùwén參與并知道[內(nèi)情]為“為”字從手從象,是個明顯的象形字,象人牽著象,表示人牽象、役使象勞動的意思。為
wéi為(多作動詞)◎做,行,做事:~人。~時。~難。不~已甚(不做得太過分)。◎當做,認做:以~。認~。習(xí)以~常。◎變成:成~。高岸~谷,深谷~陵。◎是:十兩~一斤。◎治理,處理:~政。◎被:~天下笑。◎表示強調(diào):大~惱火。◎助詞,表示反詰或感嘆:敵未滅,何以家~?◎以為,認為。例:①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②驟視之,無不驚為生人者。③竊為大王不取也!◎表被動◎做,制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例:①夫子何命焉為?②何辭為?③秦則無禮,何施之為?④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指心理活動。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為什么呢?◎有。例: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②敢用是為怨望。③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④頑童之為是心也。◎?qū)恚瑢ⅰ恚瑢ⅰ@孩俦娭^予一行為可以紓禍。——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大家認為我去一趟將可以緩解國家的禍患。◎治理。例:①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驚者?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③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④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曬之。◎裝作。例:為除不潔者,引入。——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裝成清掃垃圾的人,把史公帶進去。◎為了。例:①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②凡君之所畢世而經(jīng)營者,為天下也。③慎勿為婦死。④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⑤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給,替。例: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②公輸盤為我為云梯。③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④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⑥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⑦今為君計,菲若遣腹心自結(jié)于東,以共濟世業(yè)。⑧為漢家除殘去穢。⑨請為籌之。⑩保為將軍破之!(11)我固為子孫創(chuàng)業(yè)也。(12)誰為大王為此計者?(13)君為我呼入。(14)公為我獻之。(15)為君翻作《琵琶行》。(16)而為之記,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7)阿母為汝求。(18)臣請為王言樂。(19)即解貂覆生,為掩戶。(20)為復(fù)守黜藏使者。(21)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資一歡。◎?qū)Γ颉"俨蛔銥橥馊说酪病"跒樘煜鲁硕鄳?yīng)者。③為之奈何?④如姬為公子泣,⑤怵然為戒。⑥為長者折技。◎因為。例:①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則“于”,在,當。例: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為市」談交易。例:一人去為市,(為市:這里指人口買賣)「為人」做人處世的態(tài)度。例:⑴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⑵公子為人,仁而下士。⑶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即“偽”,偽裝、假裝。《禮記·檀弓下》:“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意謂:夫子假裝聽不見而過之。為即“偽”(偽裝、假裝)。((摘自黃現(xiàn)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xiàn)璠學(xué)術(shù)論文選》◎欣賞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意思是:孔子在齊地聽了《韶樂》,三個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孔子說:“沒想到對音樂的欣賞竟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為,這里指欣賞
wèi(多用作介詞)◎替,給:~民請命。~虎作倀。~國捐軀。客有~齊王畫者。◎表目的:~了。~何。◎?qū)Γ颍翰蛔恪馊说馈!驇椭l(wèi)護。
文言虛詞——為(一)動詞。1.有“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①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過秦論》)②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過秦論》)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⑤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⑥今日嬴之為(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⑦趙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⑧因為(創(chuàng)作)長句。(《琵琶行》)⑨南取百越之地,以為(劃為)桂林、象郡。(《過秦論》)⑩為(治理)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2.以為,認為。①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②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3.判斷詞,是。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③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廉頗藺相如列傳》)(二)介詞。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①吾屬今為之虜矣。(《鴻門宴》)③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②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⑤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⑥為(治理)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⑦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譯文:瘦弱的士兵被人馬踐踏,陷在泥濘中,死的人很多。2.介紹原因或目的。譯為“為了”、“由于”、“因為”。①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②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譯文: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嗎?③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滅。(《天論》)——譯文:大自然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不是因為有堯這樣的賢君就存在,也不是因為有夏桀這樣的暴君就消亡。3.表替代。譯為“給”、“替”。①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②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公為我獻之。(《鴻門宴》)③臣請為王言樂。(《莊暴見孟子》)——譯文:請讓我給您談?wù)剱酆靡魳返牡览怼"輺|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4.表對象。譯為“對”、“向”。①為之奈何?(《鴻門宴》)③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譯文:等到晏子來的時候,我就請求(大王讓我)捆一個人從大王身邊經(jīng)過。(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譯為“呢”。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譯文:這是魯國的臣屬,為什么要攻打它呢?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為什么要保存美好的節(jié)操,而使自己被放逐呢?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1、助詞,表示領(lǐng)有、連屬關(guān)系:赤子~心。2.助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緩兵~計;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閑視~。5.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勝常用文言實詞①勝過,超過,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天目》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②能承擔(dān),能承受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鴻門宴》③勝利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終不能加勝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④優(yōu)美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舊時欄楯,亦遂增勝《項脊軒志》⑤盡,全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盡(舊讀shēng):不~感激。具jù副完備;詳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無從俱死也。”——《史記·項羽本紀》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乃◎才:今~得之。“斷其喉,盡其肉,~去”。◎是,為:~大丈夫也。◎竟:~至如此。◎于是,就:“因山勢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時”。◎你,你的:~父。~兄。“家祭無忘告~翁”。代詞(1)你,你的余嘉乃勛。——《左傳·僖公十二年》幾敗乃公事。——《漢書·高帝紀上》誰謂乃公勇者?——《史記·淮南衡山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父親)。——陸游《示兒》乃父(乃翁。你的父親);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親);乃兄(2)他的乃心在咸陽。——
曹操《蒿里行》(3)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稱別人的父親);乃老(他的父親);乃堂(他的母親)(4)此,這個吾聞之,五子不滿隅,一子可滿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5)又如:乃今(如今;從今);乃者(往日;從前)(6)這樣,如此[so]子無乃稱。——《莊子·德充符》(7)又如:因山勢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爾(如此;這樣);乃若(至于)(8)蒙乃始就學(xué)——《孫權(quán)勸學(xué)》動詞(1)是,就是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真乃英雄好漢;失敗乃成功之母副詞(1)剛剛,才,表示事情發(fā)生得晚或結(jié)束得晚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經(jīng)·定公十五年》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聊齋志異·狼三則》(2)只,僅僅。如:唯虛心乃能進步(3)竟,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韓愈《師說》(4)卻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卻每天尋找可買的合適的土地房屋。)——漢·
劉向《列女傳》(5)于是;就屠乃奔倚其下。——《聊齋志異·狼三則》永乃發(fā)憤讀書,涉獵經(jīng)史,兼有才筆。——《北史.傅永列傳》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婉貞揮刀奮斫…敵乃紛退。——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6)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連詞可是,然而時夫仆具阻險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余獨往。——《徐霞客游記》
文言虛詞——乃(一)用作副詞。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①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2.強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四川自貢運輸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民航安檢考試題及答案
- 數(shù)控中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測量基礎(chǔ)試題庫及答案
- 鄉(xiāng)村全科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共衛(wèi)生教育試題及答案
- 母豬飼養(yǎng)中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的調(diào)整策略試題及答案
- 鄉(xiāng)村全科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新思路試題及答案
- 保安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植物學(xué)試題及答案專升本
- 2025年中國郵政寧夏地區(qū)社會招聘90人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重癥患者的疼痛管理
- 投標人對本項目的合理化建議和改進措施
- 右半結(jié)腸癌手術(shù)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
- 二年級下冊語文《寫字表》生字組詞
- 《云南蔬菜出口現(xiàn)狀及完善對策研究》8400字(論文)
- 《常見魚類》課件
- 手術(shù)室的器械護士
- 勞動用工風(fēng)險與規(guī)范培訓(xùn)
- 咯血病人的護理
- 安徽省2024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