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儀表及裝置第07章_第1頁
控制儀表及裝置第07章_第2頁
控制儀表及裝置第07章_第3頁
控制儀表及裝置第07章_第4頁
控制儀表及裝置第07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控制儀表及裝置第七章集散控制系統第一節概述第二節集散控制系統通信網絡第三節TPS集散控制系統第四節PCS7過程控制系統第五節集散控制系統可靠性集散控制系統第一節概述>集散控制系統的發展歷程20世紀50、60年代,過程工業主要使用模擬式儀表,它們功能單一、控制精度不高。以后的DDC和SCC集中型計算機控制系統能進行復雜控制,但存在危險集中的問題。1975年Honeywell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統–TDC2000,實現了分散控制和集中操作與管理的功能,以后十年DCS不斷完善。20世紀90年代以來推出了以管控一體化為主要特征的DCS,隨著PLC和FCS技術的發展,DCS與PLC和FCS相融合的混合型分布式控制系統也已出現。>集散控制系統的特點功能齊全人機聯系完善可靠性高系統拓展靈活安裝調試簡單集散控制系統的性能比常規儀表控制系統和集中型計算機控制系統更為優越,它的主要特點如下:CRT操作站管理計算機過程控制單元過程控制單元數據采集單元…集中操作與管理裝置分散控制裝置通信系統>集散控制系統的結構與一般的局域網不同,集散控制系統中采用的通信網絡是用于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它具有下列特點:第二節集散控制系統通信網絡>通信網絡的特點

1.實時性好,動態響應快2.可靠性高3.適應惡劣的工業現場環境>通信介質1.雙絞線–最常用的通信介質。2.同軸電纜–用于較高速率的數據傳輸。

3.光纜–不受電磁波干擾,廣泛應用于集散系統。>網絡結構

從站從站從站從站主站星型網絡結構站站站站站總線型網絡結構環型網絡結構站站站站站站通常有星型、總線型和環型及混合型:>網絡通信協議

通信協議以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為基礎,常基于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而制定。數據鏈路層分為介質訪問控制層(MAC)和邏輯鏈路控制層(LLC)。應用最廣泛的通信協議是IEEE802系列,常用通信協議有:IEEE802.1局域網概述、體系結構;IEEE802.2邏輯鏈路控制;IEEE802.3

總線網的MAC與物理層標準;IEEE802.4令牌總線網的MAC與物理層標準;IEEE802.5令牌環網的MAC與物理層標準;IEEE802.11無線局域網標準;IEEE802.15短距離無線網絡技術標準等。第三節TPS集散控制系統萬能工作站UWS萬能操作站US新型萬能操作站UXS應用模件AM新型應用模件AXM連接器CG、PLCG網絡連接器NG全方位萬能操作站GUS高速通路連接器HG網絡接口模件NIM基本控制器BC多功能控制器MC先進多功能控制器AMC數據高速通路口DHP擴展控制器EC增強型操作EOS基本操作站BOS過程接口單元PIU通用計算機接口GPCI邏輯管理器LM先進過程管理器APM故障安全控制管理器FSC過程管理器PM高性能過程管理器HPMDECVAX計算機AXP計算機管理計算機歷史模件HM工廠信息網(PIN)局域控制網(LCN)萬能控制網(UCN)基本系統(BASIC)高速通路指揮器HTD數據高速通路DHTPS系統基本構成圖>系統構成>分散過程控制裝置

分散過程控制裝置包括連接在

DH

上的BC、EC、MC、AMC

和連接在

UCN

上的

PM、APM、HPM、LM和FSC。過程管理器PM

基本構成:由過程管理模件PMM和IO

子系統組成。PMM包括通信處理器和調制解調器、I/O鏈路接口處理器以及控制處理器三部分。I/O

子系統由雙重冗余的

I/O鏈路和最多40個I/O處理器組成。完成I/O處理、各種控制和報警任務通信處理器和調制解調器(M68000)I/O鏈路接口處理器(80C51)控制處理器(M68000)PMM高電平

模擬輸入處理器16低電平模擬輸入處理器8低電平多路轉換器32智能變送器接口處理器16模擬輸出處理器8脈沖輸入處理器8數字輸入處理器32數字輸出處理器16至遠處I/O處理器光纜I/O鏈路I/O子系統(80C31)過程管理器結構UCN輸入輸出處理功能由不同類型的I/O卡實現,有8種類型:高電平模擬輸入處理器、低電平模擬輸入處理器、低電平多路模擬輸入轉換器、智能變送器接口處理器、模擬輸出處理器、數字輸入處理器、數字輸出處理器)和脈沖輸入處理器。功能:輸入輸出處理、控制和報警功能??刂乒δ苡羞B續控制、邏輯控制和順序控制幾種,這些控制功能是由PMM中各種類型的功能槽slot完成。一個slot稱為一個數據點。類型包括常規PV、常規控制、數字復合、邏輯、過程模件、數值、狀態標志和定時點。報警功能中的參數包括報警類型、報警限值和報警優先。類型有絕對值、偏差與速率報警;限值有上限、下限、上上限、下下限等;報警優先級有三個。先進過程管理器APM

APM具有與PM相似的結構形式,但在I/O接口、控制功能、內存容量和CL語言等方面都較PM有很大改進。APMM由先進通信處理器和調制解調器、先進I/O鏈路接口處理器和先進控制處理器三部分組成。基本構成:先進過程管理模件APMM和I/O子系統。I/O子系統由11種I/O處理器組成,比PM多了數字輸入事件順序、串行設備接口和串行接口三種處理器。功能:輸入輸出處理和控制功能。輸入輸出功能比PM增加三個功能:數字輸入事件順序、串行設備接口、串行接口。共有12種數據點,比PMM多了設備管理點、數組點、時間變量點和字符串點四種。高性能過程管理器HPM

HPM是APM更新產品,采用兩個68040處理器作為通信處理器和控制處理器,80C32作為I/O鏈路接口處理器。與APM相比,HPM在輸入輸出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方面有所提高:

HPM的I/O處理器的類型也比PM多了三種,但是它的輸出通道有所增加。

HPM的常規控制點算法比APM增加了三種,分別是乘法器/除法器、帶位置比例的PID和常規控制求和器。邏輯管理器LM

主要用于邏輯控制,它具有PLC的優點。由于它直接掛在UCN網上,故可與網絡上其他模件PM、APM、HPM等進行數據通信,使PLC和DCS有機結合,能集中顯示、操作和管理?;緲嫵桑河蛇壿嫻芾砟<?/p>

LMM、控制處理器和

I/O鏈路處理器及I/O模件組成。功能:LM以數據點為基礎,實現順序控制和緊急聯鎖等功能。共有9種數據點:數字輸入點、數字輸出點、模擬輸入點、模擬輸出點、數字復合點、鏈接點、狀態標志點、數值點、時間點。其功能同PM基本相同。邏輯管理模件LMM控制處理器I/O鏈路處理器并行I/O模件最大點數2048邏輯管理器LM串行連接模塊SLM串行I/O模件最大點數2040并行連接驅動模塊PLDM冗余UCN邏輯管理器結構

故障安全控制管理器FSC

FSC是一種具有高級自診斷的生產過程保護系統,其容錯安全停車系統用于保護生產裝置和操作人員的安全。作為UCN的節點,可與PM和LM通信,也可經網絡接口NIM與LCN上的歷史模件HM和應用模件AM交換信息。FSC安全管理模件FSC-SMM冗余UCNFSC控制器控制處理器I/O模件通信模件FSC用戶操作站現場設備FSC網絡基本構成:包括FSC安全管理模件和FSC控制器:故障安全控制管理器安全管理模件允許FSC通過串行通信鏈路與UCN設備進行點對點通信,或經NIM與LCN上的模塊進行通信。功能:聯鎖控制、停車控制和裝置的整體安全控制??刂铺幚砥鲌绦羞壿媹D組態的控制程序,并將結果傳到輸出接口。它對FSC硬件進行連續測試,一旦發現故障,診斷信息立即通過SMM在操作站上報告,確保過程的安全控制、系統擴展的控制以及過程設備的診斷。I/O模件連接各種數字量和模擬量信號,所有的I/O模件與現場信號之間都采用光隔離。故障安全I/O模件支持系統的自診斷功能,用于安全檢測和控制。通信模件:一是FSC網絡的通信模件,通過它可與其他FSC系統進行通信。二是FSC用戶操作站通信模件,允許用戶在操作站上對FSC的參數及其屬性進行組態。>集中操作管理裝置

集中操作管理裝置包括BOS、EOS、US、UXS、UWS、GUS、以及AM、AXM和HM。萬能操作站USUS是LCN網上的模件,是TPS系統中主要的人機界面。它提供了綜合性的單一窗口?;緲嫵桑河捎布蛙浖刹糠纸M成:硬件包括主機、彩色CRT顯示器、操作員/工程師鍵盤、軌跡球、鍵鎖和外圍設備等。軟件有兩類:一類是操作員屬性的系統軟件,另一類是工程師系統軟件。操作員屬性功能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包括啟停車;處理報警和操作員信息;顯示和打印過程歷史數據、趨勢、平均值、值班記錄等;歸檔歷史數據;監視和改變設備的狀態;從歷史模塊或軟磁盤中加載操作程序和數據庫等。功能:提供不同的功能畫面以完成相應的操作:過程工程師屬性功能除具有操作員屬性功能外,還增加了系統組態,數據點建立,用戶圖形建立,自由格式報表建立,控制語言程序的編寫、編譯和裝載功能。維護工程師屬性功能提供了系統維護主菜單,可顯示維護建議畫面、相關信息畫面、故障設備錯誤信息和過程連接裝置狀態。US、UWS和UXS性能比較US與UWS:UWS

工程師鍵盤比US

多了17個特殊功能鍵,且未帶LED顯示和可組態功能,它的驅動裝置一般配置兩個軟盤和兩個硬盤,另外還可帶矩陣打印機。

UWS的主要功能與US相同,它具有過程工程師功能、維護工程師功能和過程管理工程師功能。US與UXS:UXS是US的改進型,帶有工業標準協處理器,采用改進型高分辨率CRT。除具有過程人機接口的功能外,還具有基于Unix操作系統的工廠網外設信息通信接口功能,并可實現X-windows環境下的系統操作功能,用戶可通過它將第三方計算機與系統連接。全方位萬能操作站GUSGUS是較新的操作管理站,兼有操作員站和工程師站兩種功能,是采用WindowsNT操作系統的TPS節點之一?;緲嫵桑篏US構成與US類似,由主機、顯示器、鍵盤、外設等組成,但它是雙處理器結構,有兩塊主機板。GUS除配置操作員鍵盤外,還有PC標準鍵盤及鼠標。

GUS采用Uniformance集成軟件,主要有商業應用軟件、過程歷史數據庫和桌面辦公軟件三部分。功能:GUS繼承了US的顯示、操作、過程組態等全部功能,同時提供了先進的視窗式人機接口技術,通過窗口管理軟件SafeView,實現對顯示環境的管理,可選定每屏的窗口數、窗口位置、窗口移動的限制等。應用模件AMAM是具有高級控制和計算算法的LCN模件。基本構成:包括微處理器卡、LCN接口卡、LCN輸入輸出卡以及存儲器卡等部分。AM具有適應各種機型的軟件,除了AM系統的軟件之外,還具有基于DEC公司VAX計算機的、PC的和Macintosh計算機軟件。功能:包括控制、計算以及通信功能。其控制功能也是由各種類型的數據點來完成的。包括:常規點、旗標點、數字點、時間點、計算點、開關點和用戶數據段。

AM起著特殊的網絡溝通作用,與三條網絡LCN、UCN和DH上的所有設備均有聯系。AXM性能優于AM,用雙重處理器,可帶浮點處理硬件,RISC協處理器用于與UNIX系統連接。軟件環境是OpenUSE。歷史模件HMHM是大容量存儲器,存儲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歷史數據。基本構成:HM的構成和AM類似,其硬件組成包括:LCN接口、微處理器和存儲器。HM的存儲器分為冗余的單驅動和雙驅動,不冗余的單驅動和雙驅動四種組合類型。

功能:用于存儲三種信息:過程歷史數據(連續的過程瞬時值或平均值、過程事件、系統事件、日志等)、應用軟件(用戶文件、系統組態文件、應用數據庫文件、用戶圖形、控制語言程序等)、系統軟件(支持系統正常工作的軟件)。>通信網絡

通信網絡包括數據高速通路(DH)、局域控制網(LCN)、萬能控制網(UCN)和工廠信息網(PIN)。數據高速通路DHDH是TPS

基本系統的通信網絡,用于早期分散控制裝置間的信息傳遞。它采用總線型結構和廣播式通信協議,傳輸速率為

250kb/s,由高速通路指揮器

HTD來指揮各模塊間的信息傳遞。LCN是一種高速局域控制網,通信系統由同軸電纜、連接器、終端連接器以及LCN接口板組成。通信鏈路還包括LCN和DH間接口HG、LCN與UCN間接口NIM以及計算機連接器CG等。采用兩條冗余的同軸電纜,傳輸速率為5Mb/s,采用IEEE802.4通信協議。局域控制網LCN萬能控制網絡UCNUCN是一個過程控制級網絡,由冗余的同軸電纜組成,長度通常為800米。網絡通信采用IEEE802.4協議,令牌總線存取方式,通信速率為5MB/s。網間接口模件NIM網絡接口模件NIM是LCN網和UCN

網之間的連接器。它負責網絡間通信技術及協議的相互轉換,為LCN網上的模件訪問UCN網絡設備的數據提供了可能。高速通路連接器HG

是LCN

網與DH

網的網絡接口,不僅擔負著LCN和DH之間的通信任務,還要提供DH的數據管理功能。此外,HG還有診斷、報警和時間同步等功能。>系統組態

組態是用系統提供的功能模塊或算法組成所需控制結構,完成所需功能。有系統設備組態、控制組態和畫面組態。系統設備組態DCS中的所有設備,都是網絡上的一個節點,必須為這些節點分配網絡地址,這就是系統設備的組態。它是系統操作、管理、查詢、診斷和維護的基礎,分兩個層次進行,先是集中操作管理層設備組態,再是分散過程控制層設備組態。集中操作管理層設備組態該層組態包括系統取名、節點組態和系統通用信息的確定等。分散過程控制層設備組態該層組態包括節點登記和節點特性組態??刂平M態控制組態為控制站建立各類模塊,包括輸入/輸出模塊,運算模塊,連續/邏輯/順序控制模塊和程序模塊,并將它們組成所需的控制回路??刂平M態方式:分為填表組態、語言組態和圖形組態。圖形組態是常采用的組態方法,它采用圖形模塊與窗口參數相結合的方式,它的基本圖素是輸入、輸出、運算、控制等功能模塊。組態時先從模塊庫中調出所需的模塊,然后進行模塊間的連接,最后調出該模塊的參數窗口,用戶只要在這個有輸入項含義提示的相關菜單中,直接送入數據和變量,最終構成所需的控制系統。

。

各種功能模塊的圖形組態順序為先輸入/輸出模塊,再運算模塊和控制模塊:輸入/輸出模塊的組態包括定義輸入/輸出數據點的位號和對點的描述,確定模塊在系統中的位置和確定數據點的各項特性。

運算模塊組態先調出所需的算法模塊,然后單擊該模塊框圖,打開參數表窗口,逐項填寫。主要內容包括位號、算法名稱、所在控制網絡的位置、輸入和輸出信號以及相應的運算常數。

控制模塊組態分為連續控制、邏輯控制和順序控制。連續控制模塊組態以常規PID控制模塊為核心,結合運算模塊和輸入/輸出模塊,即可構成單回路或復雜控制回路。見下例:邏輯控制模塊組態

有梯形圖、邏輯圖和指令表三種:梯形圖組態方式是先調出觸點、線圈和元件,再進行觸點、線圈和元件之間的連線,并填寫觸點名。邏輯圖組態方式是先調出邏輯模塊,再進行模塊之間的連線,并填寫輸入或輸出變量名。指令表組態方式是將邏輯圖或梯形圖用相應指令來描述,形成指令表或程序。該方式因缺乏直觀性,較少采用。

順序控制模塊組態順序控制是按照時間順序、邏輯順序或混合順序逐步進行各階段信息處理的控制方法。在順序控制中兼有連續控制、邏輯控制和輸入

/

輸出監控的功能,在PM中,實現一般的順序控制可通過各類數據點的組合使用加以實現。CL編程與程序模塊組態CL(ControlLanguage)語言是TPS系統的控制語言,供用戶自行編制專用的應用程序,以實現常規控制點無法完成的控制任務。CL包括CL/AM、CL/PM(APM、HPM)、CL/MC(AMC),是一種面向過程的高級控制語言,其語法和功能類似于高級算法語言;提供了各種基于過程的語句,如OPEN或CLOSE(開或關閥門),ON或OFF(通或斷設備);還提供了功能齊全的算式、邏輯關系式和函數等。畫面組態畫面組態是指操作站、管理站、工程師站及簡易型操作終端的畫面組態。包括用戶流程編制、歷史數據生成以及自由格式報表編制等內容。用戶流程編制-流程畫面形式和流程圖編輯:流程畫面形式:靜態畫面、動態畫面和上述畫面的合成。流程圖編輯:用線和實體畫基本圖形,作子圖,在圖中加字符和數據并賦予條件,加趨勢、棒圖等。

歷史數據生成歷史數據是趨勢顯示和編制報表的數據基礎。用HM作為系統的硬盤,存儲歷史數據和其它的過程或系統數據。自由格式報表編制自由格式報表是一幅132×66的畫面,分成6屏,它是子圖、文字、變量值等的組合。自由格式報表比標準格式報表更靈活,信息量更大。第四節PCS7過程控制系統>系統概述

SIMATICPCS7是一種新型過程控制系統。它提出了一種全集成自動化(TotallyIntegratedAutomation,TIA)理念,具有統一的數據管理、通信和組態功能。PCS7采用了TIA系列的標準硬件和軟件,基本部件包括自動化系統、分布式I/O、操作員站、工程師站和通信網絡。系統由PROFIBUS-DP總線和工業以太網兩級網絡組成。DP總線用于自動化系統和設備級分散I/O之間通信,是系統底層控制網絡。工業以太網連接分散過程控制裝置和集中操作管理裝置,構成系統上層網絡。AS-iProfibus-PAProfibus-PAProfibus-PAEthernetOS-LAN工業以太網標準自動化系統AS414-3等工程師站ESOS單站OS服務器容錯自動化系統AS414-4H等操作管理裝置歸檔服務器OS客戶機管理計算機分布式I/OET200分布式I/OET200故障安全自動化系統AS414FH等分布式I/OET200DP/PA鏈接器DP/PA鏈接器DP/PA鏈接器DP/AS-i鏈接器過程控制裝置PCS7系統結構

>分散過程控制裝置

PCS7分散過程控制裝置包括三種類型的自動化系統和分布式I/O。標準自動化系統包括AS414-3、AS416-2、AS416-3和AS417-4。其中AS414-3適于小型應用,其余用于中等規模或更大的系統。該由機架、電源模塊(PS)、中央處理單元(CPU)和通信處理器(CP)構成。容錯自動化系統容錯自動化系統可以滿足高可靠性的要求,它包括AS414-4-1H、AS417-4-1H、AS414-4-2H和AS417-4-2H等四種類型的產品。故障安全自動化系統故障安全系統不僅可檢測過程中的故障,而且還可檢測系統內部故障,在檢測錯誤時,

自動將裝置設置到一個安全狀態?;贏S414H和AS417H的故障安全自動化系統(F/FH系統)將工廠自動化和安全功能組合到單一系統之中。分布式I/OET

200M

是主要的分布式

I/O產品,與PCS7的自動化系統一起用于過程控制。它由電源模塊、接口模塊和I/O模塊組成,均可實現冗余配置。

電源模塊用于供電,有不同的輸入電壓/電流可供選擇。接口模塊實現PROFIBUSDP連接。ET200M包含S7-300系列的各種I/O模塊,最多8個,用于連接傳感器和執行器。所有I/O模塊都與背板總線光學隔離。除標準I/O模塊外,還有一些專用I/O模塊。ET200M可用于標準環境,也可用于防爆2區。其它分布式I/OET200iS是具有本安性能的I/O產品,防護等級IP30,可以直接安裝在防爆1區或2區中,傳感器/執行器置于0區。每個模塊都可在防爆環境中熱插拔。ET200S是一種新型產品,防護等級IP20,適用于需要故障安全電機啟動器的場合。也支持模塊的熱插拔,但它的I/O模塊比ET200iS豐富,除模擬量和數字量I/O模塊以外,還包括電機起動器、氣動模塊等。ET200X具有較高的防護等級IP65/67,適于無控制柜場合的多功能解決方案。其

I/O模塊與ET200S類似。>集中操作管理裝置

PCS7的集中操作管理裝置由操作員站和工程師站組成。操作員站OS是PCS7

系統的人機接口,用于生產過程的操作和監視。有單用戶系統(OS單站)和具有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多用戶系統(OS客戶機/OS服務器)。單用戶系統所有過程操作和監視都集中在一個站中,OS單站通過RJ

45端口可與OSLAN相連,也可通過通信處理器或標準LAN卡接入工業以太網。多用戶系統通過OSLAN從一個或多個OS服務器接收數據,它還具有客戶機功能,能訪問系統中其它OS服務器上的數據。操作員站采用WinCC組態軟件,能完成從畫面顯示到歷史趨勢記錄的一系列功能,并可設置操作權限。工程師站ES工程師站用于對整個PCS7系統進行組態。它采用和操作員系統的OS單站相同的硬件以及Windows2000

操作系統,

可通過多屏圖形卡將最多四個過程監視器連接在一起來擴展工作區,使得組態更為方便。ES軟件為PCS7系統的所有部件提供統一的數據管理和組態工具,包括連續功能圖CFC、順序功能圖SFC、功能塊庫、硬件組態工具HWConfig、OS圖形組態軟件、過程設備管理器PDM等部分。CFC/SFC都是圖形組態工具,前者以功能塊為基礎,主要用于連續過程的控制組態,后者用于順序控制。HWConfig和PDM是硬件組態工具,用于自動化系統、操作員站、工程師站、通信網絡及現場設備的組態。>通信網絡PCS7

的通信系統包括工業以太網和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用于自動化系統與操作員站、工程師站之間的數據通信,現場總線連接自動化系統和分布式I/O,用于現場控制及檢測采集單元的數據交換。工業以太網工業以太網連接分散控制裝置和操作管理裝置。網絡可采用總線型、星型、環型等多種拓撲結構,較大的系統均采用冗余光纖環網。通信協議符合IEEE802.3及IEEE802.3u標準。通過電氣交換機和光纖交換機連接子網,最多可連接1000個站。通信距離可達1.5公里(電纜)/200公里(光纖)。三線電纜、工業用雙絞線和光纜均適宜作為傳輸介質?,F場總線PCS7系統使用PROFIBUSDP、PA和AS-I等現場總線。PROFIBUSDP適用于自動控制系統和設備級分散I/O之間通信。PROFIBUSDP網絡包括由DP主站、從站和DP/PA、DP/AS-i等鏈接器。網絡可采用總線型、星型和樹型等多種結構。主站和從站之間采用輪循的通信方式,最多可連接125個從站,傳輸速率可設置在9.6Kbit/s到1.5Mbit/s之間。通信介質包括光纖和屏蔽兩線電纜。通信距離最遠可達9.6公里(電纜)/90公里(光纖)。PROFIBUSPA是專為過程自動化設計的本質安全的傳輸技術,一根總線上可以同時實現供電和信息傳輸,符合IEC1158-2中規定的通信規程,可實現總線供電和本質安全防爆。PA拓撲結構包括總線型、星型和樹型。在防爆區每個DP/PA鏈路最多可連接15個現場設備,非防爆區最多可達31個,通信介質采用屏蔽兩線電纜實現。通信距離可達1.9公里。AS-I是直接連接現場傳感器和執行器的總線系統。作為電纜束的替代品,AS-I總線利用無屏蔽兩芯電纜連接現場設備。AS-i總線網絡為單主站系統,拓撲結構包括總線型、星型和樹型。一個標準的AS-i總線系統可以最多連接31個從站,每個從站可最多配置4路輸入和4路輸出。經擴展,系統可連接62個從站。通信距離可達100米(無中繼器)/500米(有中繼器)。>系統組態

包括硬件組態、控制組態

畫面組態。組態軟件采用“SIMATICMANAGER”套件。硬件組態硬件模塊上跳線、開關、量程卡等的設定,并根據這些設定通過

ES

軟件中的

HWConfig

對系統硬件進行初始化定義。硬件組態是一種圖形化的組態方式,其所有模塊都已作為標準化的軟件嵌入到控制技術庫中,只需連接到過程流程中進行圖形化顯示即可。組態完成后,下載到相應的過程控制站??刂平M態第一種為CFC,主要用來實現閥門控制、電機控制和測量點監控等功能。組態以功能塊為基礎,每個功能塊都有一個參數表,可根據實際工藝要求選擇不同的參數,功能塊在CFC中的連接直接用鼠標器點接。主要有兩種功能不同的控制實現方法:另一種為SFC,主要實現順序控制。首先畫出順控的順序圖??蛇x擇順序、并行分支、交替分支和回路等局部結構。圖中用大小兩種方塊分別表示步驟(Step)和轉移條件(Transition)。順控的順序圖一旦建立,只需把步驟中要執行的任務和轉移條件中的條件寫入,順控的組態任務即得到完成。PCS7

中還可采用結構化編程語言

(SCL)

編寫功能模塊,把過程的數學模型和優化控制策略編成功能塊,供調用。這是PID功能的組態實例,該功能是在CFC中完成的。串級控制模塊的組態第四節集散系統的可靠性集散系統的可靠性通常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指系統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其二是指故障發生后通過維修使系統恢復工作的能力。>可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