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勝利 試題-高考統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1頁
第七講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勝利 試題-高考統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2頁
第七講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勝利 試題-高考統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3頁
第七講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勝利 試題-高考統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4頁
第七講 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勝利 試題-高考統編版歷史(適用于老高考)二輪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講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勝利一、選擇題1.(2022山東泰安期末)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出臺了《考選委員會組織法》《典試委員會組織法》《公務員任用法》《公務員考績法》等一整套文官考試任用、俸祿發放、獎懲與考核的法律。這表明當時的公務員制度()A.較為科學完善,并得以全面實施B.進行了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C.提升了官員素質,杜絕了腐敗現象D.組織嚴密,保證了政府的效能2.20世紀30年代初,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實施“廢兩改元”,統一幣制,確立銀本位。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改革: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后加上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之鈔票定為法幣;所有繳糧納稅,及一切公私款項之收付,概以法幣為限;確立法幣外匯本位制。這次幣制改革()A.結束了白銀在中國市場流通的歷史B.加強政府經濟控制力,推動官僚資本形成C.為人民解放戰爭奠定了經濟和物質基礎D.推動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3.(2022陜西銅川第一中學期中)抗戰時期,國統區的工業中心重慶,僅1943年停產的工廠近三分之一,煉鐵廠停產超過四分之三。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因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B.自然經濟的束縛C.自然資源的貧乏D.官僚資本的壓榨4.(2022遼寧葫蘆島期末)土地革命初期,中共中央反對那種“走州過府”行為,并明確指出,忽略鄉村中土地革命的根本工作,不去發動更多更廣的群眾,不使群眾自己取得土地,取得政權(蘇維埃),那么這便是軍事的機會主義。這表明中共中央()A.確立農村作為革命的中心B.已找到中國革命正確道路C.意識到了建立政權的重要性D.解決了黨內存在的分歧矛盾5.(2022山東濰坊測評)1928年,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鄉、區兩級乃至縣一級,政府的執行委員會,都是用一種群眾會選舉的。一哄而集的群眾會,不能討論問題……一些地方有了代表會,亦僅認為是對執行委員會的臨時選舉機關;選舉完畢,大權攬于委員會,代表會再不談起。名副其實的工農兵代表會組織,不是沒有,只是少極了。”這一觀點意在()A.促進黨的工作重心轉移B.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C.開辟中國革命的新道路D.強調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6.(2022河南鄭州高二期末)1929年12月,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指出:“城市貧民(中小商人與學生)是民權革命過程中的一個相當的力量,忽視了這個力量之爭取,就無異把這個力量送給豪紳資產階級,以后對城市中小商人及學生群眾,要有深入的宣傳工作去取得他們。”這反映了()A.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建立統一戰線B.中國共產黨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思想C.“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正式形成D.中國共產黨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7.(2022山東泰安一模)1935年前后,國民政府加強了對四川、云貴等地區的主要工業資源的調查和開發,陸續將東部沿海地區的軍工企業西遷,并且停辦、調整了一些軍工企業,改善設備,統一制式,增加生產。國民政府的上述舉措意在()A.調整原有的工業布局B.擴大軍備以發動內戰C.為抗日戰爭奠定物質基礎D.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8.(2022海南學業診斷)1937年,日本陸海軍在作戰計劃中決定,集中兵力在華北的石家莊、德州一線與中國軍隊進行決戰,防止戰爭局勢走向擴大或進入膠著狀態,同時要“極力避免對華中及華南使用兵力”,并要求在三四個月內爭取結束戰爭。這一計劃()A.預示日本開始全面侵華B.容易導致日本侵華戰線過長C.成為日軍作戰基本綱領D.在淞滬會戰中受到沉重打擊9.(2022山東泰安期末)陜甘寧邊區政府公布的《陜甘寧邊區各級參議會議選舉條例》中規定:“凡居住邊區境內人民,年滿十八歲,不分階級、黨派、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及文化程度之差別……皆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這一規定旨在()A.推動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B.適應抗日戰爭新形勢的需要C.削弱國民黨在敵后的勢力D.促進“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10.下圖為某一時期開辟的國際運輸線,該航線是當時國際上最繁忙的航線。該航線的開辟()A.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落實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政策C.有利于保障抗日戰爭物資的供應D.踐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1.(2022福建廈門一模)美、英兩國政府于1942年表示,愿意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有關權益,并準備盡快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以便締結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解決有關問題的條約。這表明()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B.戰略相持階段的開始C.不平等條約得以廢除D.美、英無條件支持中國12.(2022山東臨沂一模)下圖為美術家古元創作于1947年的版畫《燒毀舊地契》。據此可知()A.土地革命已經在全國展開B.解放區實現了“耕者有其田”C.解放區廢除了土地私有制D.中國革命性質已經發生變化二、非選擇題13.(2022北京崇文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37年10月,中共皖贛特委發表《告皖贛同胞書》,指派祁浮婺中心縣委書記江天輝為紅軍代表,在月底與國民黨四省“綏靖”主任代表、駐瑤里別動隊隊長張甫成在舍會山進行談判。經過談判,雙方達成了協議。1937年12月,陳毅來到舍會山,進一步傳達中共中央決議,部署紅軍游擊隊下山改編事宜。舍會山協議(1)國民黨當局停止向游擊隊進攻,撤退在根據地周圍的一切駐軍,準許游擊隊派人聯絡各地紅軍人員,紅軍人員過境應通行無阻。(2)國民黨當局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鎖,恢復群眾生產自由。(3)釋放一切“政治犯”。(4)紅軍游擊隊停止打土豪,停止對當局的敵對行動,全部給養可以自由購買。——摘編自《景德鎮抗戰史話》等結合所學知識,為材料內容撰寫一份解說詞。(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釋合理,不少于150字。)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27年9月初,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起義軍雖曾占領醴陵、瀏陽縣城和一些集鎮,但遭到遠比自己強大的反革命軍隊的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對敵情估計不足,缺乏作戰經驗,因而先后遭受很大損失。毛澤東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會議經過激烈爭論,通過了毛澤東的意見,決定放棄攻打長沙,把起義軍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1927年10月,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工農革命軍前委決定,工農革命軍主力就在羅霄山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中國共產黨于1949年春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出席這次會議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全會批準毛澤東關于以八項條件作為與南京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基礎的聲明。全會著重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即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領導的起義部隊進軍山區的原因及結果。(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與文家市決議相比,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工作重心的決策上有何不同,并簡析其原因。

第七講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勝利1.B材料說明南京國民政府從法律上對文官制度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B項正確。2.B“銀本位制”容易造成因為國際銀價的變化而影響中國的物價波動;法幣改革使國家掌握了貨幣的發行權和定價權,官僚資本趁機掠奪了大量財富,B項正確。當時國家雖然禁止銀元流通,但是,白銀的使用仍然十分普遍,A項錯誤。C項說法與題意不符,故錯誤。民族資本主義短暫春天出現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D項錯誤。3.D結合所學知識,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借口抗戰需要,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制,造成官僚資本的膨脹和民族資本的萎縮,故D項符合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于1914—1918年,故A項不符合題意;自然經濟的束縛不是造成材料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故B項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自然資源的信息,故C項不符合題意。4.C材料表明中共中央重視根據地建設,意識到了建立政權的重要性,故選C項;確立農村作為革命的中心和找到中國革命正確道路,都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排除A、B兩項;“解決了”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5.D根據材料“一哄而集的群眾會,不能討論問題……一些地方有了代表會,亦僅認為是對執行委員會的臨時選舉機關;選舉完畢,大權攬于委員會,代表會再不談起”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D項正確。材料主要闡述了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并未涉及黨的工作重心、革命統一戰線和革命新道路開辟的信息,A、B、C三項錯誤。6.A根據材料可知,毛澤東在古田會議上強調中國共產黨應當聯合城市貧民,爭取城市中小商人及學生的支持,可見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建立統一戰線,A項正確;材料的主旨是要求團結和聯合城市中的進步力量,不是強調“以城市為中心”“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排除B、D兩項;題干材料并未體現“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排除C項。7.C1935年前后日軍加緊侵華,國民政府為持久抗戰而加強對西南地區的開發和軍事工業的建設,有利于為抗日戰爭奠定物質基礎,故選C項。8.D日本在該計劃中強調速戰速決,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故選D項;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排除A項;日本的作戰計劃強調的是避免侵華戰線過長,排除B項;日本的速決戰計劃遭遇了失敗,不得不進入持久戰,所以沒有成為其作戰的基本綱領,排除C項。9.B根據材料“不分……差別……皆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可知陜甘寧邊區政府落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旨在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的需要,故選B項;1924—1927年國民革命期間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排除A項;此時處于國共合作期間,國共兩黨共同抗日,排除C項;1927—1937年國共對立期間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局面,排除D項。10.C材料中重慶是該航線的終點,印度東北部是起點,由此可知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駝峰航線”,有利于保障抗日戰爭物資的供應,C項正確。11.A根據材料可知,美、英愿意廢除不平等條約,這表明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A項正確;1938年10月以后,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排除B項;材料說明當時只是準備,還沒有正式廢除不平等條約,排除C項;材料只是說明美、英放棄一些不平等條約,無法體現無條件支持中國,排除D項。12.B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1947年的土地改革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故選B項;土地革命發生于1927年到1937年,排除A項;土地改革后,土地屬于農民所有,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排除C項;1947年的革命性質依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D項。13.參考答案示例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后,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通過談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