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研究開題報告5800字》_第1頁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研究開題報告5800字》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商業銀行小微信貸業務風險管理一、選題緣由我國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從最初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的小額信貸引入中國,開始在河北省易縣成立“扶貧經濟合作社”的初期試點階段,走到了由銀行類金融機構、專業性小微貸款公司、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各類小額信貸業務的全面發展階段。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為中低收入者提供了便利的融資通道,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2018年9月6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明確,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向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小微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經過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小額信貸市場變得愈加豐富起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同時小微信貸發展中也暴露出巨大的風險問題。從國內外成功的小微貸款機構的發展情況來看,要實現小微貸款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小微貸款的風險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管理和控制好小微貸款的風險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同時對郵儲銀行樹立運行安全、品牌卓越的良好社會形象也具有重大意義。在此背景下,在對A分行小微貸款業務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A分行現有的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力圖在商業銀行小微貸款的風險管理理論方面形成突破,對使用銀行小微貸款風險管理機制進行優化和改進。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一)國外研究現狀1976年著名經濟學家尤努斯為了幫助貧困人民脫離貧困創立了孟加拉鄉村銀行,孟加拉鄉村銀行的成立意味著小微貸款的產生。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各種小微貸款公司接踵而至。國外的小微貸款公司起步較早,發展較為成熟。國外學者對小額貸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小微貸款的概念及特點Jansson(1998)通過調研分析小微貸款項目,將小微貸款的特點概括為期限短,額度小,無需擔保物和風險高Meesters等(2011)將小微貸款定義為專注于為無法獲得銀行信貸的窮人提供貸款,以減少貧困,幫助窮人建立穩定的收入源。(2)小微貸款信用風險評估Crouhy等(2000)列舉了一些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如信貸遷移法,基于資產定價模型提出的期權定價或結構方法,CSFP與CreditRisk+提出的精算方法,離散時間多周期模型等。AltmanandSabato(2007)運用1994-2002年2000家美國公司的面板數據,采用logit回歸模型衡量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預測能力,該模型具有樣本外的預測能力,比通用公司模型高出近30%。HernandezandTorero(2014)認為風險評估模型可以準確預測借款人還款的可能性,有助于解決小額貸款中的逆向選擇問題,文章比較分析了基于違約概率的非參數與半參數和傳統參數風險評分模型的性能,發現非參數模型可以更好的評估借款人的信用價值。(3)小微貸款風險的影響因素Ramalho等(2006)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分析發現農戶的信用記錄,土地面積,貸款期限,利率及貸款的金額,用途等都會影響貸款的質量。Bhatt(2010)研究了美國最古老的四組小額信貸計劃的貸款償還決定因素,研究發現:一方面,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與貸款機構的跟進程度增加了償還貸款的機會,在違約情況下獲得貸款的低交易成本和高借款成本也提高了貸款償還績效。另一方面,借款人的性別和同質性等關鍵變量與貸款償還沒有顯著關系。Carpenter和Williams(2014)通過對借款人的還款行為進行研究,發現通過有效的擔保或者聯保等方式,可以降低借款人的違約風險。(4)小微貸款風險管理的難點國外學者關于商業銀行小微貸款風險管理的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小微貸款業務的借款人信用難以把控。Baklouti(2013)認為小微貸款的借款人信用狀況對貸款影響較大,銀行不可能全方位掌握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小微貸款業務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MahjabeenR(2012)認為小微貸款屬于關系型信貸,在信貸業務風險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更加嚴重,導致商業銀行的風險加劇。在小微貸款業務中,借款人信息獲取較為復雜。James·Copestake(2016)認為小微貸款借款人的勞動力人口、性別、年齡、愛好等因素都會影響小微貸款業務的風險管理,然而這部分軟信息獲取較為困難,且軟信息變化較多,具有不穩定性。加強軟信息收集,減少信息不對稱性,防范小微貸款風險。SherrickB.J(2015)通過加強對借款人的信息收集,掌握更加全面的客戶信息,可以減少小額貸款風險。(二)國內研究現狀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引入中國,在河北省易縣成立“扶貧經濟合作社”,小額貸款經過20多年的發展,因其手續簡單、放款速度快等特點,廣受農民、個體戶及中小企業的歡迎。國內學者對小微貸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國際小微貸款發展模式的借鑒與啟示陸仰(2012)介紹了格萊明鄉村銀行的基本情況及基本特征,基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格萊明銀行的成功經驗,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小額信貸發展之路。石丹等(2014)分別分析了孟加拉政府,印度政府和印尼政府對農村微金融的支持,如建立各級農村微金融機構,成立小額信貸基金,提高放貸水平等,并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提出對策建議。郭威(2017)以印度尼西亞BRI銀行和歐美社區銀行為例,分析了其小額貸款成功的經驗,如對貸款對象的審核,政府的支持及建立小額貸款組織等,并結合我國農村金融的現實狀態,借鑒國外小額貸款的相關經驗,促進小額貸款在農村金融中的發展。(2)小微貸款的風險評估姚淑瓊等(2012)選取陜西省楊凌區3家農村信用社的194個有效樣本,對所選取的指標進行差異性檢驗,正態檢驗和多重共線性檢驗,利用MATLAB7.0構建BP網絡神經模型,通過模擬分析,BP網絡神經模型為小微貸款公司預測和識別信用風險提供了較好的參考。張國政等(2016)選取湖南省某商業銀行200個小微貸款農戶的相關數據,運用交叉表篩選候選變量,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農戶信貸風險的主要因素,并建立個人信用評分模型。羅方科等(2017)選取2014-2016年光大銀行個人貸款的相關數據,在對數據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的基礎上建立二分類logistic風險評估模型,對光大銀行小微貸款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發現學歷,年齡,職業水平及收入對違約率的影響顯著。(3)小微貸款風險的成因當前商業銀行小微貸款風險管理相對粗放,導致風險持續暴露。魏錦平,繆錦春(2016)指出目前商業銀行在小微貸款管理方面存在調查手段單一、客戶經理缺乏風險防控經驗、容易忽視系統風險等問題。王文靖(2018)以某農商銀行為例,指出商業銀行因風險制度落后、信用評級體系不完善、檢查機制不到位導致小微貸款業務風險頻出。郭敏等(2014)認為小微企業經營壽命短、缺乏財務報表和抵押擔保等基本特征,導致小額貸款業務與傳統信貸相比風險較大。劉靜(2019)指出小微企業經營風險大,民間融資較多,經營極其不穩定。張潤馳等(2017)認為銀行和小額貸款客戶之間信息不對稱是小額貸款風險管理的難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4)小微貸款的風險識別及改進從內外部因素分析,商業銀行小微貸款主要面臨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昌蓉(2011)提出從外部因素看,商業銀行小額貸款業務主要面臨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吳蘭(2018)指出商業銀行目前面臨著信用風險、管理風險和市場風險等。申云等(2019)認為發展產業鏈金融有利于解決小微客戶融資難題,同時有利于提高小額貸款業務的風險防控水平。周潔(2017)從通過信用評級與借款人貸款額度掛鉤的方式,降低銀行小額貸款業務風險。通過加強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提高小額貸款風險防控能力。張云燕等(2016)提出通過完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內控體系,防范小額貸款風險。劉瑞文等(2018)針對5家國有商業銀行研究后得出,強化制度執行,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可以有效控制商業銀行風險的發生。(三)研究評述從以上國內外研究成果可知,外國學者從小微貸款的概念及特點、不同因素對小微貸款風險的影響研究、通過數學建模證實貸款風險因素以及防范風險措施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而國內學者從小微貸款特點出發進行風險分析,以及風險識別、風險防范和風險因素方面進行研究。國外學者側重實證研究,國內學者主要通過案例分析來對商業銀行小微貸款風險進行相關研究,并提出了有效防范控制小微貸款風險的意見對策。三、主要研究內容和要求達到的深度:本文以A分行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理論研究與實例探討相結合的方法,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對A分行開展的小微貸款業務實地問卷調研工作的基礎上,借鑒中外成功小微貸款機構風險管理的經驗,借助Logistic回歸模型對銀行小微貸款風險成因進行實證研究,并結合案例分行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為提高分行小微貸款風險管理水平提供思路。本研究計劃在對小微貸款風險管理及其國內外成功經驗借鑒的基礎上,結合A分行小微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案例進行深入研究。通過第一手的資料、數據分析,提出具體可執行的優化及改進策略,對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對于指導A分行小微貸款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實際價值。四、研究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和完成時間:第一階段(2021.9.10-2021.9.30):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初步擬定課題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確定論文選題。第二階段(2021.10.1—2021.10.20):與指導老師討論寫作提綱,完成開題報告。第三階段(2021.10.20—2021.11.10):搜集材料,進行社會調查,完成論文框架。第四階段(2021.11.10—2022.2.26):補充調查,完成論文初稿。第五階段(2022.3.1—2022.3.30):與指導老師討論、溝通,對初稿進行仔細修改。第六階段(2022.3.30—2022.4.30):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對論文進行仔細修改和校核,最終定稿并完成目錄、摘要等部分;按照《畢業論文編寫格式規定》要求仔細校驗排版,確認無誤后打印并裝訂。五、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等及采取的措施:(1)文獻分析法本文對A分行小微貸款風險管理進行分析研究之前,首先收集了大量與小微貸款風險管理相關的文獻,并對這些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此作為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2)調查分析法深入客戶群體進行調查研究,獲得真實詳細的資料和數據,科學分析A分行小微貸款風險管理現狀,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本文通過對A分行員工以及面對的客戶群體進行深入調查,詳細了解A分行在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作為我們的研究的抓手,也為后續相關對策和建議提供實踐基礎。(3)案例分析法在相關理論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本文還選取了A分行的典型真實案例作為分析對象,希望能夠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發現和揭示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對商業銀行其他分行的發展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4)問卷調查法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邀請涉及小額貸款風險管理的不同崗位的人員參與問卷調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A分行小微貸款風險成因,為后續針對性的提供政策建議提供基礎。(5)定性定量分析法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邀請涉及小額貸款風險管理的不同崗位的人員參與問卷調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A分行小微貸款風險成因,為后續針對性的提供政策建議提供基礎。相關的小微貸款理論,用邏輯思維方法分析我國目前小微貸款的理論問以及一些現實問題的規范性分析。進而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相關的回歸分析,以確定影響案例銀行小微貸款的風險因素,為風險控制對策提供理論依據。六、可能遇見的困難、問題及擬采取的解決辦法、措施:本研究計劃基于大量文獻閱讀,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圖采用實際案例問卷調研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做到有所創新,但對于數據的科學采集和計量分析方法還可以更加完善,雖然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回歸分析使研究結果保持對案例銀行的針對性,但缺乏可以推之至整個商業銀行的一般性,這也是本文后續研究的重點方向。參考文獻:[1]TorJansson.FinancialRegulationanditsSignificanceforMicrofinanceinLatinAmericaandtheCaribbean[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1998.[2]MeestersA,LensinkR,HermesN.OutreachandEfficiencofMicrofinanceInstitutions[J].WorldDevelopment,2011,39(6):938-948.[3]GodquinM.MicrofinanceRepaymentPerformanceinBangladesh:HowtoImprovetheAllocationofLoansbyMFIs[J].WorldDevelopment,2004,32(11):1909-1926.[4]CrouhyM,GalaiD,MarkR.AComparativeAnalysisofCurrentCreditRiskModel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0,24(2):59-117.[5]SchreinerM.Aspectsofoutreach:aframeworkfordiscussionofthesocialbenefitsofMicrofinance[J].Development&CompSystems,2001,14(5):591–603.[6]AltmanEI,SabatoG,ModellingCreditRiskforSMEs:EvidencefromtheU.S.Market[J].Abacus,2007,43(3):332-357.[7]BhattN.DeterminantsofRepaymentinMicrocredit:EvidencefromProgramsintheUnitedSta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Urban&RegionalResearch,2010,26(2):360-376.[8]CarpenterJ.,WilliamsT.PeerMonitoringandMicrocredit:FieldExperimentalEvidencefromParaguay[J].OxfordDevelopmentStudies,2014,42(1):111-135.[9]BakloutiI.DeterminantsofMicrocreditRepayment:TheCaseofTunisianMicrofinanceBank[J].AfricanDevelopmentReview,2013,25(3):370-382.[10]MahjabeenR.MicrofinancinginBangladesh:Impactonhouseholds,consumptionandWelfare[J].JournalofPolicyModeling,2012,14(8):46-51.[11]李明,劉桔林.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小額貸款公司風險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3,(23):202-204.[12]王軍棟.層次分析法在小額貸款信用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3,(01):58-60.[13]林佳麗,姜大志,薛聲家.農村商業性小額貸款決策風險評估模型及其求解[J].暨南大學學報,2013,(01):35-41.[14]張國政,姚珍,楊亦民.基于Logistic回歸的農戶小額信貸風險評估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6,(27):63-66.[15]羅方科,陳曉紅.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個人小額貸款信用風險評估及應用[J].統計與決策,2017,(01):30-35.[16]魏錦平,繆錦春.國內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探究[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17]王文靖.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風險控制策略研究——以某農商銀行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8(01):56-58.[18]陶士貴,許藝瓊.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創新[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02):45-52.[19]賈舒.我國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風險管理[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36(S1):38.[20]郭敏,李曉峰.基于小微企業特征的商業銀行小微信貸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7(05):81-84.[21]李明賢,羅荷花.小微企業融資約束問題研究進展及展望——基于金融結構視角[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6(05):94-97.[22]宋華,苗鳳.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管理分析——以民生銀行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8,35(03):27-32.[23]劉靜.吉林省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4):18-22.[24]張潤馳,杜亞斌,荊偉,孫明明.農戶小額貸款違約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7,17(03):67-75.[25]李友華,王虹.農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