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導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1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導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2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導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3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導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4頁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導學案-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課標要求】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學習目標】1.通過地圖與文字相結合了解古埃及、兩河流域和古希臘文明的擴展狀況,認識人類文明擴展的主要方式和作用,認識文明擴展和帝國建立之間的相互關系。2.能夠以地圖為依托,介紹古代大帝國的興衰發展情況,在材料分析的基礎上,認識古代各帝國帶來的區域性影響。3.通過學習農耕技術、字母文字的交流情況,了解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的交往情況,認識文明交流有多種方式,樹立正確的文明交流觀。【知識梳理】一、古代文明的擴展文明類型農耕文明海洋文明擴展區域西亞和北非的部分地區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擴展方式武力戰爭移民(殖民)影響因素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使其具備了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自身組織能力、航海技術和武器的優勢;自然條件的限制;工商業的發達程度。擴張影響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國的興起。【古代希臘文明的擴展原因】1、古希臘多山地多優良港灣的自然地理和工商業為主的經濟需求;2、城邦小國寡民,資源少,人口過剩;3、城邦民主政治斗爭的產物;4、多山地少平原,陸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區性大國興起。二、古代世界的帝國世界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影響崛起時間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末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2世紀客觀上推動了各文明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文明的傳播;但也給被征服地區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征服與擴張興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在滅亡波斯帝國的基礎上,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征服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政治與思想統治①君主專制制度,宣揚君權神授;②地方實行行省制(總督與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③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①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集政治、軍事等大權于一身;②地方實行行省制;③推廣希臘文化①公元前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在帝國征服地區實行行省制;②法律制度更加完善③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共同點本質上是奴隸制帝國;君主專制;地方行省制度;缺乏理性的治國思想;建立在軍事征伐擴張之上;地跨亞歐非遼闊;民族眾多、成分復雜走向衰亡公元前4世紀末,被馬其頓滅亡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分裂為三個希臘化國家4世紀末帝國分裂,5世紀后期(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三、文明的交流1、總趨勢: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不斷擴大。2、科技文化交流領域傳播技術傳播農耕技術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北非一些地區。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逐漸擴展到埃及和希臘等地。藝術交流神話西亞的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雕刻藝術希臘的雕刻藝術,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西亞地區的腓尼基文字向東腓尼基字母→阿拉馬字母→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向西腓尼基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后兩種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3、經貿往來(1)波斯帝國時期:中國的絲綢到達地中海東岸。(2)羅馬帝國時期:①通過絲綢之路,與漢朝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②東漢的班超為經營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③2世紀,已有羅馬商人到達洛陽。此后,羅馬商人不斷東來,與中國進行貿易。【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商路】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北方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2)通過絲綢之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3)中國的鐵器、絲綢和養蠶繅絲技術,以及鑄鐵術、井渠法、造紙術先后西傳。(4)兩漢之際,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圖示解史]漢朝與西域交往的內容【重點闡釋】1、帝國:帝國指由皇帝或國王統治的強大國家,其范圍較文明更大,且境內可能有多支民族和文明,帝國一般有一套成型的上層建筑用以管理和統治。2、希臘化時代:“希臘化”一詞的含義是指希臘文化在空間地域上的擴展。希臘化時代,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3、世界文明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1)經貿往來:經貿往來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雖然沒有擴張和戰爭引發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經貿往來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類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遷徙:人口遷徙導致不同種族、文明的族群產生接觸,從而形成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大大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3)軍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據優勢地位,往往能夠大大加速文明的傳播速度。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大大促進了希臘文明的傳播,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規模交流和交往。(4)國家統一: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由于相對穩定的環境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交流將更加便捷,羅馬帝國繁榮時期,亞非歐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羅馬帝國繁榮的基礎。【思維導圖】以“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為主題畫一個思維導圖【合作探究】(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3公元前5世紀至1世紀希臘世界與中國部分大事簡表時間事件希臘世界中國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6年雅典與斯巴達之間爆發兩次戰爭

公元前403年

三家分晉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87年底比斯與斯巴達之間爆發戰爭

公元前354年

魏、齊桂陵之戰公元前338年馬其頓與雅典、底比斯之間爆發戰爭

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318年

(第一次)五國聯合(合縱)攻秦公元前260年

秦、趙長平之戰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亞歷山大病逝,帝國分裂。巴爾干半島混戰重啟,最終被羅馬人征服秦逐漸統一天下;漢建立并鞏固大一統帝國——摘編自崔連仲《世界通史》材料二從文化上來說,希臘是西方文化的發源地,而我們中國是東方文明的發源地,兩個國家都是歷史悠久的古國,從文化底蘊上來說二者有著同樣的經歷。在進入國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時期中,兩國的歷史腳步所表現出的國家文明特質,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古希臘國家文明的突然中斷性,與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斷性極其相似,都是強勢異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毀滅,都是陷入黑暗與深淵。早期中國的國家文明的發展脈絡清晰、輪次分明、記載翔實,國家行為非常有力而活躍,國家制度的體系化已經形成了堅實的獨立文明根基。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國家文明的發展,表現出了鮮明的主體傳承性與連續性遞進的發展性。——摘編自孫皓暉《早期中國與古希臘文明的比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歸納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世紀中國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歷史演變的共性與差異。(8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從文明特質、政治制度、經濟結構、思想文化等角度簡析當時中國和希臘歷史發展趨向出現差異的原因。(8分)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合作探究】共性:戰爭頻繁、政治動蕩;(2分)國家由分裂逐漸走向統一。(2分)差異:中國最終實現了長期的大一統,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2分)希臘世界短暫統一后陷入長期混戰,最終被外族征服。(2分)文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