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0671.11-2006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專注于非金屬墊片材料的分類體系及其試驗方法中的一個特定方面——合成聚合材料的抗霉性測定。該標準詳細規定了如何評估和測試這類材料在特定環境條件下抵抗霉菌生長的能力,以確保它們在各種應用中的穩定性和耐用性。下面是該標準內容的概述:

標準適用范圍

本部分標準適用于評估非金屬墊片材料中合成聚合物材質的抗霉性能。這些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化工、食品加工等多個行業,其在潮濕或易受霉菌侵襲的環境中使用時,其抗霉能力至關重要。

抗霉性定義

抗霉性是指材料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抑制或防止霉菌生長的能力。這直接關系到材料的使用壽命和衛生安全。

測試方法概述

  1. 樣品準備:首先,需要按照規定的方法制備試樣,確保試樣尺寸、形狀一致,且表面干凈無污染。

  2. 預處理:對試樣進行必要的預處理,如調節至標準溫濕度條件,以模擬實際使用環境。

  3. 接種:采用特定的霉菌菌種(標準中通常會指定幾種常見的霉菌種類)接種于試樣表面,確保均勻分布。

  4. 培養:將接種后的試樣放置于適宜的溫濕度環境中,通常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加速霉菌生長,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

  5. 評估:培養期結束后,通過視覺檢查、測量霉菌生長面積或采用顯微鏡等手段,評估試樣的抗霉效果。標準中會詳細說明評價等級和判定標準。

  6. 結果表述:根據評估結果,將試樣的抗霉性能分為不同等級或給出具體的抗霉性指標。

重要性

此標準的實施有助于制造商和用戶了解非金屬墊片材料在特定環境下的抗霉性能,為產品的選擇和應用提供科學依據,保障設備和系統的可靠運行,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水平。

結論

該標準為合成聚合材料的抗霉性測試提供了一套統一的方法和評判準則,是確保非金屬墊片材料質量控制和性能評估的關鍵指導文件,對于提升材料的適用性和使用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6-12-07 頒布
  • 2007-07-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0671.11-2006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及試驗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測定方法_第1頁
GB/T 20671.11-2006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及試驗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測定方法_第2頁
GB/T 20671.11-2006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及試驗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測定方法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0671.11-2006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及試驗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測定方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23.100.60.73.08006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0671.11-2006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及試驗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測定方法Classificationsystemandtestmethodsfornonmetallicgasketmaterials-Part11:Standardpracticefordeterminingresistanceofsyntheticpolymericmaterialstofungi2006-12-07發布2007-07-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愛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20671.11-2006GB/T20671《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及試驗方法》分為11個部分:-第1部分: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第2部分:墊片材料壓縮率回彈率試驗方法;第3部分:墊片材料耐液性試驗方法:第第4部分:墊片材料密封性試驗方法;第5部分:墊片材料變松弛率試驗方法;第6部分:墊片材料與金屬表面粘附性試驗方法第7部分:非金屬墊片材料拉仲強度試驗方法:第第8部分:非金屬墊片材料柔軟性試驗方法;-第9部分:軟木墊片材料膠結物耐久性試驗方法;第第10部分:墊片材料導熱系數測定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物抗霉性測定方法。本部分為GB/T20671的第1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ASTMG21--96(2002年確認)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測定法》。本部分等同翻譯ASTMG21-96(2002)。本部分與ASTMG21-96(2002)相比.主要做了如下修改:-刪除了第1.2條最后一句“括號內給出的值僅供參考”:刪除了所有括號中給出的英制單位及其數值;將第6.3.1條中的“0.01N”修改為“0.01mol/L";將附錄編號由原ASTMG21標準的“附錄X1"修改為“附錄A",相應的附錄條款和表格編號都進行了修改,本部分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本部分由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提出,本部分由咸陽非金屬礦研究設計院歸口。本部分負責起草單位:咸陽非金屬礦研究設計院本部分參加起草單位:華爾卡密封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尚興春、侯立兵、馮梅本部分為首次發布。

GB/T20671.11-2006非金屬墊片材料分類體系及試驗方法第11部分:合成聚合材料抗霉性測定方法T范圍1.1本方法規定了以發霉的方式測定霉變對合成聚合材料性能的影響,制備的物件可以是管、桿、片和薄膜材料。借助于現行的ASTM試驗方法測定其霉變后光學、機械和電性能的變化。1.2以國際單位制(SI)單位表示的數值為標準。1.3本部分不涉及與其使用有關的安全問題。本部分的使用者有責任考慮安全和健康問題,并在使用前確定規章限制的應用范圍。2參考文件2.1ASTM標準D149固體電絕緣材料工頻擊穿電壓和介電強度試驗方法D150固體電絕緣材料(恒定電介質)交流損耗特性和介電常數試驗方法D257絕緣材料直流電阻或電導試驗方法D4955固體電絕緣材料抗高電壓低電流干電弧性能試驗方法D618;試驗用塑料調節法D638塑料拉伸性能試驗方法D747懸臂折曲法測定塑料表觀彎曲系數試驗方法D785塑料和電絕緣材料洛氏硬度試驗方法D1003透明塑料混濁度和透光系數試驗方法D1708用微拉力試樣測定塑料抗拉特性試驗方法E96材料的水蒸氣傳播試驗方法E308用CIE體系計算物體顏色法2.2TAPPI標準試驗方法T451-CM-484紙張的境曲性能2.3美國聯邦標準方法5204FEDSTD191織物的剛度、方向性:自動加重懸臂法方法5206FEDSTD191織物幕簾的剛度和褶曲:懸臀折曲法3方法概述3.1本方法所描述的程序包括:為了測定相關特性.選擇適當的試樣.用合適的生物體接種試樣,在利于生長的環境條件下培養接種的試樣,檢查和鑒定所看見的微生物生長情況,移出試樣并觀察試驗。試樣可以是未經清洗的或清洗、整修后的試樣注1:由于程序涉及處理真菌類.建議由受過微生物訓練的人員處理生物體和接種試樣意義和用途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