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這一國家標準,旨在為我國土地荒漠化的監測提供統一、科學、規范的技術指導和操作流程。該標準詳細闡述了荒漠化監測的原理、技術手段、數據處理方法以及監測報告的編制要求,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以便有效評估土地荒漠化的現狀、發展趨勢及防治效果。下面是對該標準主要內容的概述:

1. 范圍與適用對象

標準明確了適用于全國范圍內不同類型的荒漠化土地監測,包括沙漠化土地、石質荒漠化土地、鹽堿化土地以及其他形式的退化土地。適用于各級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環境保護組織等在荒漠化防治、生態環境評估中的監測活動。

2. 監測原則

強調了系統性、連續性、可比性及實用性原則,要求監測工作全面覆蓋、定期進行,確保數據的長期積累與比較分析。

3. 監測內容與指標體系

規定了監測應涵蓋土地覆蓋變化、土壤侵蝕狀況、植被生態特征、水資源與水質狀況、氣候變化影響等多個方面。并建立了一套包含生物物理指標和社會經濟指標在內的綜合評價體系。

4. 技術方法

  • 遙感技術:利用衛星或航空遙感影像,進行大范圍、快速的土地覆蓋變化監測。
  • 地面調查:結合實地采樣、測量和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土壤、植被、水文等詳細信息。
  • GIS技術: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空間分析、統計和制圖展示。
  • 模型模擬與預測:利用生態、氣象等模型預測荒漠化趨勢和評估防治措施的效果。

5. 數據處理與分析

詳細說明了數據預處理、統計分析、空間分析的方法步驟,確保數據質量與分析的準確性。

6. 監測報告編制

規范了監測報告的結構、內容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監測區域概況、監測方法、數據分析結果、荒漠化程度評估、趨勢預測及防治建議等。

7. 質量控制

提出了從方案設計、數據采集到結果分析各階段的質量控制措施,以保證監測工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6-08-28 頒布
  • 2006-1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_第1頁
GB/T 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_第2頁
GB/T 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_第3頁
GB/T 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_第4頁
GB/T 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9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07.060A4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Landdesertificationmonitoringmethod2006-08-28發布2006-11-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20483-2006三次前言引言1范圍2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總則5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監測6荒漠化屬性的監測荒漠化斑塊界定……附錄A(規范性附錄)記錄表格式·……………附錄B(資料性附錄)布德科綜合法計算蒸發力參考文獻

GB/T20483一2006前本標準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氣象局提出。本標準由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吉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支克廣、廉毅、孫力、任紅玲、涂鋼、王琪、吳鋒

GB/T20483—2006根據1994年通過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定義,荒漠化是指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諸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為了使我國境內土地荒漠化的評價工作和相關研究具有合理的、統一的基礎資料,制定本標準。本標準明確了荒漠化各主要因子的監測季節、監測適用裝備和應使用的技術方法。同時提出了確定荒漠化斑塊邊界時應選擇的方法及技術要求。荒漠化的發展與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尤其是干旱,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本標準提出了測算各地區氣候變化情況、水分平衡程度、地下水位變化和記載人類活動應采用的資料和方法。土地的退化.主要表現為植被破壞.生產潛力下降。生物量的減少是荒漠化最明顯的結果。本標準提出了監測生物量的各種方法和在評估土地風蝕風積、鹽化堿化、水分虧缺和水土流失等的嚴重程度時.應使用的技術方法。土地荒漠化還會引起周圍氣象環境的惡化,如揚沙、沙塵暴增多,本標準也提出了對這些現象的監測和統計方法。

GB/T20483—2006土地荒漠化監測方法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需要長期進行荒漠化狀況監測的地區和每年實施監測工作的時間。同時,規定了監測土地荒漠化發展程度、形成原因和發展趨勢應采用的技術方法和確定荒漠化斑塊邊界應使用的技術方法。本標準適用于需要開展荒漠化監測工作的地區和部門。本標準不適用于荒漠地區。本標準不包括數據庫建庫和成圖方法。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勒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19377天然草地退化、沙化、鹽漬化的分級指標LY/T1229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測定LY/T1233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測定LY/T1236森林土壤速效鉀的測定NY/T53土壤全氮測定法NY/T85土壤有機質測定法NY/T88土城全磷測定法NY/T89土城全鉀測定法SL/T183地下水監測規范地面氣象觀測規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荒漠dcsert氣候干旱.降南稀少(年降水量小于60mm或濕潤度小于0.05)、多變,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貧精的自然地帶。荒漠按地表物質可分成巖漠、礫漠、沙漠、泥漠和鹽漠等。3.2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33土地Iand具有陸地生物生產力的系統,由土壤、植被、其他生物區系和在該系統中發揮作用的生態及水文過程組成。34土地退化landdegradatio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