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試講稿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_第1頁
《雨霖鈴》試講稿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_第2頁
《雨霖鈴》試講稿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_第3頁
《雨霖鈴》試講稿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雨霖鈴》試講稿(附配套教案)(一)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作者柳永及其寫作風格。2.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體會整首詩的思想感情和創作目的。3.掌握詩中的意象,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聯想能力。4.有節奏地朗讀詩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教學難點:體會整首詩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讓同學們一起跟唱。營造哀傷凄美的離別氛圍。教師接著引導: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繼續來欣賞柳永的《雨霖鈴》,感受別離詞的千種風情。二、整體感知,奠定情感1.提問:詞中描寫了離別的哪些情景?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詞,總結情景。明確:情景——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時難舍難分的痛苦,設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涼、悵惘,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2.提問:直接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是什么?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3.請學生代表配樂朗讀,。教師指導。4.齊讀,邊讀邊想象,理解詞意。三、賞析意象,品味手法第一,學習上闕,重點學習融情入景的寫法。1.提問:“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明確: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2.提問:這一句詞人用了什么樣的手法?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回答。明確: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的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觸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3.提問:“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句寫了什么?明確: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4.提問:“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眼前之景還是想象之景呢?要求:學生思考后回答。明確:由眼前的實景轉入到想象的情景,虛實結合的寫法,體會全詞纏綿悱惻、凄涼清麗的意境。5.朗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上闕,讀出凄涼、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學習下闕,重點鑒賞典型詩詞意象1.提問:下闋中出現的典型詩詞意象有哪些?明確:意象——酒、柳、風、月。2.提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有什么特殊意義?詩人借此表達了什么情懷?要求:學生結合之前的積累,按小組合作探討,教師適時總結。明確: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3.朗讀指導:多種方式朗讀下闕,引導學生從語氣、語調、情感等方面進行點評。第三,總結藝術手法提問:請同學們看看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傷離別”這一主題的?分別有什么特點?要求:學生聯系全詞內容及寫作背景回答。明確:圍繞“傷別離”主題。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與婉約。四、鞏固拓展賞析柳永的《蝶戀花》。學生討論后派代表講解,師生共評,進一步體會柳永詞婉約及纏綿悱惻的特點。五、總結收獲學生可以從詞的內容、情感、藝術手法等方面談收獲,教師適當總結。六、布置作業借助多媒體,以“我眼中的柳永”為題,寫一篇小議論文。七、板書設計雨霖鈴上闕一—寒蟬、長亭、驟雨、煙波、暮靄(實)寓情于景下闕——酒、楊柳、曉風、殘月(虛)虛實結合(二)試講逐字稿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上課之初我們來一起聽一首歌曲,會唱的同學我們一起跟著唱。(播放歌曲《送別》,大家一起唱)師:這首歌大家很熟悉吧,這首歌是?生:送別。師:是呀,我們都很熟悉了,這首歌講的就是送別的場景,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柳永的送別詞《雨霖鈴》。請大家打開課本。(教師板書課題)二、整體感知,奠定情感師:詞中描寫了離別的哪些情景?請你來說說看。生: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時難舍難分的痛苦,設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涼、悵惘,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師:是的,詞中寫離別的痛苦,那具體哪句詞能表現作者的情感呢?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師:找得很準確,這一句詞說明了這種離別的痛苦、不舍,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情景里面,帶著感情再讀下這些表達作者情感的詞句吧。(放配樂,學生朗讀)三、賞析意象,品味手法師:我們都知道詞分為上闕和下闕,接下來我們分別看看寫了什么呢。我們先找位同學讀下上闕,好的,請你來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師:讀得很好,斷句正確。那么接下來誰來說說上闕描繪了什么畫面呢?你來說。生: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師:嗯,是的,那再接著說說看,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呢?生:凄涼,不舍。師:整首詞都體現了作者的不舍,大家分析得很清楚,那大家再想想,作者是直接描述環境的嗎?生:不是。師:好,那大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作者到底用了什么樣的手法呢?(小組討論)師:看來大家都有答案了。那小組代表誰來分享下呢?好,那就請第四小組的同學說說看。(第四小組)生:融情于景,把感情融入到寫景的描述中。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的特點,還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出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師:大家討論得很對,詞人就是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表達自己的離別愁怨。那“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句寫了什么呢?第六排的同學你來說。生:離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師:對,這幾句詞正符合婉約派的寫作特點。既然是寫景,那么我們來看看“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眼前之景還是想象之景呢?生:想象的。生:實景的。師:聽到大家的答案了,其實這也是一種寫作手法,虛實結合。就是由眼前的實景轉入到想象的情景,虛實結合的寫法,體會到了全詞纏綿悱惻、凄涼清麗的意境。接下來請大家帶著凄涼的感情,再次走進詞中,讀下詞的上闕吧。(學生再讀)師:上闕主要是寫景,融情于景,虛實結合,那么我們看看下闕是不是也是這樣,還是有所不同。請大家自由朗讀下闕,再來討論下。大家都讀好了,下闕是一樣的嗎?生:不一樣。師:是的,不一樣,那具體什么不一樣呢?生:不是寫景色了,提到“酒”。師:找得很對,“酒”字大家都很熟悉了,“酒”字的出現代表了憂愁,這就是意象,用一些字或者詞的特點表達作者的感情內容,除了這個字,還有別的意象嗎?你找到了,請你來說。生:有“月”。生:“柳”“風”師:找得很準確,這些都是意象,都是代表了一種愁,離別愁。那我們再來看看帶有意象的這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有什么特殊意義?詩人借此表達了什么情懷?大家還是按照剛才的小組討論下答案吧。我看一小組有答案了,那你們來說說看吧。(一組)生:柳有“留”的意思,所以想著挽留,有寓情于景,又有意象的感覺。師:說得很好,古人說,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看來詞的下闕也很有意味,有它獨到的作用。師: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傷離別”這一主題的?分別有什么特點?請你來說。生:詞人圍繞上闕的情景,和下闕的意象,結合來表達主題的。師:那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生:情景是實寫,意象是虛寫。師:對的,詞人就是圍繞“傷別離”主題。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與婉約。四、鞏固拓展師:學習了柳永的詞,也理解了詞人用的手法了,那我們再來看看柳永的《蝶戀花》,我們先來讀一讀,小組再次賞析下婉約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