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8696.1-2004 是一項中國國家標準,專注于在聲學領域中如何測量阻抗管內材料的吸聲系數和聲阻抗。該標準特別規定了采用駐波比法進行測量的具體方法和要求。下面是對該標準主要內容的概述:

標準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在實驗室條件下,使用阻抗管裝置來測定各類吸聲材料或結構在特定頻率下的吸聲系數以及聲阻抗。這些測量對于理解材料的聲學性能、設計聲學器件及優化噪聲控制方案至關重要。

定義與符號

標準首先明確了基本術語和符號,如聲壓、聲速、聲阻抗、吸聲系數、駐波比等,為后續內容奠定理論基礎。

測量原理

  • 駐波比法:基于在封閉或開口端終止的阻抗管中形成駐波的原理。當聲波在管中傳播時,會產生固定的節點和波腹,通過分析這些駐波特征,可以計算出試樣材料的聲學特性。

實驗裝置與條件

  • 阻抗管:需滿足特定的尺寸、材質和內表面處理要求,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和重復性。
  • 聲源與測量設備:包括寬帶聲源、麥克風、信號發生器、頻譜分析儀等,用以產生并分析所需的聲波信號。
  • 環境條件:實驗室應控制背景噪聲水平,避免外界干擾,并保持恒定的溫濕度條件。

測量步驟

  1. 校準:在無試樣條件下,首先對系統進行空管校準,以確定系統的基準響應。
  2. 安裝試樣:將待測材料安裝于阻抗管的適當位置,確保密封良好,防止漏聲。
  3. 數據采集:在預定的頻率范圍內,記錄各頻率點的聲壓和聲速數據。
  4. 計算:利用測量到的聲壓級差和已知的管長等信息,通過駐波比公式計算出試樣的吸聲系數和聲阻抗。

數據處理與結果表達

  • 對測量數據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處理,如考慮管壁的吸收效應和端部反射修正。
  • 結果應以圖表形式展示,清晰標注測試頻率、吸聲系數和聲阻抗值。

精度與誤差評估

標準還提供了評估測量不確定度的方法,要求報告中包含關于測量精度和可能來源的誤差分析。

附錄與參考文獻

標準最后包含了輔助信息,如典型測量設置圖示、計算公式推導及參考的國際標準等,以便使用者深入理解和實施測量。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4-05-13 頒布
  • 2004-12-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8696.1-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_第1頁
GB/T 18696.1-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_第2頁
GB/T 18696.1-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_第3頁
GB/T 18696.1-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_第4頁
GB/T 18696.1-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8696.1-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17.140.01A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8696.1—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Acoustics--DeterminationofsoundabsorptioncoefficientandimpedanceinimpedancetubesPart1:Methodlusingstandingwaveratio(ISO10534-1:1996.MOD)2004-05-13發布2004-12-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18696.1-2004次前言引言1范圍2規范性引用文件3定義和符號原理5基礎6測試設備7預備測試···.·.····8試件安裝·9測試方法…10反射因數和聲阻抗率的換算111測試報告附錄A(規范性附錄)預備測試·附錄B(規范性附錄)測試設備的校驗附錄C(規范性附錄)測試試件的壓力釋放末端·20附錄D(資料性附錄)局部反應吸聲材料的擴散吸聲系數a.的確定21

GB/T18696.1一2004前GB/T18696《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分為兩個部分:第1部分:駐波比法:-第2部分:傳遞函數法本部分為GB/T18696的第1部分,修改采用國際標準ISO10534-1:1996《Acoustics-Determina-tionofsoundabsorptioncoefficientandimpedanceinimpedancetubes-Part1:Methodusingstandingwaveratio》。在修改采用的過程中.對ISO原文作了幾點必要的修改:根據定義,在標準正文中,將“聲阻抗(acousticimpedance)”改為“聲阻抗率(specifieacousticimpedance)”,但又為了與ISO對應起見,標準名稱未作改動;除了原3.5條“impedanceinthereferenceplane”和3.8條“surfaceadmittance”,因為這兩條術語以后再未出現:本部分附錄A.2"聲速、波長和特性阻抗的測量"采用ISO10534-2:1998文本7.2條(即GB/T18696.2-2002中8.2條)的方法;式(29)中的常數250是由0.750得來的,用0.750u較好:原6.5條涉及到聲級計。聲級計標準的新舊版本正處于替代階段.0級聲級計的規定已不用而本條只是附帶性的提到聲級計,所以刪去。-增加了引言。本部分的附錄A、附錄B和附錄C為規范性附錄本部分的附錄D為資料性附錄本部分由中國科學院提出。本部分由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BTS/TC17)歸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曉東、戴根華、毛東興、徐欣。本部分委托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聲學基礎分委員會負責解釋

GB/T18696.1一2004駐波比法用于在阻抗管中測定法向入射條件下吸聲材料和結構的吸聲系數、反射因數和表面聲阻抗率或表面聲導納率。由于本部分所用的儀器可以都是模擬儀器,而且只需少量吸聲材料作試件.所以廣為商家和檢測單位所采用本部分與GB/T18696.2—2002組成《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系列標準。本系列標準規定的方法,與ISO354規定的混響室吸聲測量方法比較.有重要差別。阻抗管法僅限于法向入射參數的測試,試件面積應與阻抗管的橫截面一樣大。混響室法測得的是無規入射吸聲系數,它能用于測試橫向和法向有明顯不同結構的材料.要求較大面積的測試試件。對于局部反應的材料,無規入射吸聲系數能從阻抗管法的測量結果換算得到。

GB/T18696.1一2004聲學阻抗管中吸聲系數和聲阻抗的測量第1部分:駐波比法范圍1.1GB/T18696的本部分規定了測定法向入射時吸聲材料和結構的吸聲系數、反射因數和表面聲阻抗率或表面聲導納率的方法·這些數據是根據阻抗管中法向人射條件下人射正弦平面波和從試件反射回來的平面波疊加后產生的駐波圖測定的。由于只需少量的吸聲材料作試件,所以它對于吸聲材料的參數研究和設計特別適合。1.2本部分的方法,與混響室測量吸聲系數的方法(見ISO354)比較,有一些重要差別。阻抗管法既可用來測定吸聲系數,也可用來測定聲阻抗率或聲導納率。本方法規定聲波法向人射到試件表面。混響室法(在理想條件下)測定無規入射吸聲系數阻抗管法的根據是存在一個入射平面聲波,這種條件下它能給出準確的測量值(測量誤差和安裝誤差除外)。混響室中吸聲系數的測定,建立在對聲場和試件大小的一些簡化和近似的假設的基礎之上,因此,有時會得到大于1的吸聲系數阻抗管法要求試件與阻抗管的橫截面一樣大。混響室法要求相當大的試件,同時混響室法還可用于在橫向和/或表面的垂直方向有明顯不均勾結構的試件。在阻抗管中對這種不均勾試件所作的測量必須小心地解釋(見9.1條)。把阻抗管法(法向入射)的測試結果換算為無規人射條件的計算方法參見附錄D1.3因為現在實驗室都備有計算機.所以本部分采用數值計算方法,而不采用圖表查找法。本部分公式中的某些量是復數。三角函數的宗量用弧度表示。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勒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GB/T3240—1982聲學測量中的常用頻率(neqISO266:1975)ISO354聲學混響室中聲吸收的測量定義和符號本部分采用以下定義和符號3.1法向入射吸聲系數(Q)normalincidence(sound)absorptioncoefficient法向人射平面波進入試件表面的聲功率與人射聲功率的比值3.2法向入射聲壓反射因數(r)normal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