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7879-1999 是一項關于齒輪磨削后表面回火處理的浸蝕檢驗的國家標準。此標準詳細規定了齒輪在完成磨削及回火處理后,對其表面質量進行檢驗的方法、流程、評判準則以及相關的設備與試劑要求,以確保齒輪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標準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各類鋼制齒輪,在經過磨削加工及回火處理后,對其表面層質量進行檢測。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航空、機械制造等領域所使用的齒輪零件。
檢驗目的
主要目的是通過浸蝕檢驗來揭示齒輪表面的冶金質量,如回火層的均勻性、是否存在淬火裂紋、網狀碳化物、脫碳層及其它表面缺陷,從而評價熱處理效果及后續加工的適宜性。
檢驗方法概述
-
樣品準備: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試樣或直接在齒輪上選定檢驗區域,表面需清潔無油污。
-
浸蝕溶液:標準規定了特定的化學試劑配比作為浸蝕液,通常包含硝酸、鹽酸等,具體比例根據齒輪材質調整,以能有效揭示表面組織而不造成過度腐蝕為原則。
-
浸蝕過程:將待檢表面按規定的溫度和時間浸入浸蝕液中,期間可能需要輕微晃動以促進均勻反應。
-
觀察與評定:取出后,使用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觀察表面結構變化,根據出現的特征(如晶粒度、缺陷形態)評估回火質量。
-
評判準則:標準詳細列出了合格與不合格的表面特征描述,包括允許的最大缺陷尺寸、分布密度等,以此作為判定依據。
設備與試劑要求
- 規定了檢驗所需設備的精度要求,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測量工具的精度等級。
- 明確了浸蝕液的成分、配比及使用條件,確保檢驗過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
注意事項
雖然未直接要求總結,但理解該標準時應注意,執行檢驗時應嚴格遵循標準操作步驟,保證檢驗環境的控制,以及檢驗人員需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經驗,以準確判斷并記錄檢驗結果,確保齒輪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文檔簡介
100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879-1999dtISO14104:1995齒輪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蝕檢驗Gears--Surfacetemperetchinspectionaftergrinding1999-10-11發布2000-05-01實施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齒輪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蝕檢驗GB/T17879—1999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發行北京西城區復興門外三里河北街16號郵政編碼:100045電話:63787337、637874472000年2月第一版2004年12月電子版制作書號:155066·1-16458版權專有侵權必究舉報電話:(010)68533533
GB/T17879-1999前言本標準在技術內容上等同采用ISO14104:1995《齒輪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蝕檢驗》本標準由國家機械工業局提出。本標準由全國齒輪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由鄭州機械研究所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元國、陳令浩、王琦、張民安、郭曉群、許洪基
GB/T17879-1999ISO前言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世界各國標準組織(ISO成員國)的聯合會。通常是由ISO的各技術委員會起草國際標準,對某一技術委員會的工作項目感興趣的成員國有權參加該技術委員會的工作.與ISO有協作關系的國際組織、政府和非政府機構也可參加其工作。ISO在電工標準化方面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密切合作。由技術委員會通過的國際標準草案分發給各成員國投票表決,作為正式公布的國際標準需要至少75%的成員體投票贊成。國際標準ISO14104是由美國齒輪制造者協會(AGMA)ANSI/AGMA2007-B92)起草的,ISO/TC60齒輪技術委員會以特殊的“快速跟蹤程序"在得到了ISO成員體的贊成后采用了此標準。AGMA治金委員會于1989年對以前的回火浸蝕規程(AGMA230.01—1967)進行了修訂,更名為“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蝕檢驗”,修改了定義·整理了內容,刪除了過時的規程。修訂后的AGMA230.01重新編號為AGMA2007-B92.于1992年2月由AGMA會員通過。對工業范圍進行的調查確定了幾種常用的溶液并被大多數使用者所接受.考惠到對濃酸、強堿和溶劑的存、搬運、使用和處理不熟悉的使用者·本標準還包括了安全和環保措施
GB/T17879-1999ISO引言ISO14104對材料和操作規程進行了說明.這些說明對確定、評價和描述磨削表面的局部過熱是必要的。ISO14104還包括了對檢驗中所產生的現象進行描述和分類的方法·但不包括特定的驗收或判廢淮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齒輪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蝕檢驗GB/T17879-1999idtIso14104:1995Gears-Surfacetemperetchinspectionaftergrinding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用化學浸蝕方法對磨削表面的局部過熱進行檢驗及其分類的標準操作程序和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齒輪、軸、花鍵和軸承等鋼制零件,本標準不適用于氮化零件和不銹鋼件。化學浸蝕方法對表面硬度的變化的反應比大多數硬度測試方法更為敏感表面回火浸蝕檢驗應在表面磨削后,并在進一步精加工工序前進行。2設備2.1容器的材料容器的材料與容器中的溶液不得發生反應,也不得損傷被處理的零件。所有容器都應貼上所盛溶液的標簽·并在不用時蓋好2.2被檢驗區域照明被檢驗區域應有充分的照明,沒有陰影和反射。推薦被檢驗區域的光照度應不低于3200lx.2.3計時裝暨應使用適當的計時裝置,保證一組中的所有零件處理過程一致。2.4清洗裝置應采用去堿清洗器、蒸汽去油器、溶液清洗裝置或相應的清洗裝置3試劑所有的化學試劑應為工業級或更純的等級3.1清洗材料所用清洗材料應保證能去除所有的污漬、磨粒和油漬,使被檢表面可形成不破水膜。不破水膜是指表面用低于40(的清水漂洗干凈后·水膜至少能在15內保持不破。3.2硝酸密度:0=1.42kg/L3.3鹽酸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