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龍西北八校聯合體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開學考試試題_第1頁
黑龍江省龍西北八校聯合體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開學考試試題_第2頁
黑龍江省龍西北八校聯合體2022-2023學年高三歷史上學期開學考試試題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歷史試卷第I2448分)據考古發現,中國一些古人類遺址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他們的陪葬品都是農;而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鋤、石鐮等農具,女性的葬品則多為陶制的紡輪。這種變化說( )A.階級分化日益明顯 生產發展影響勞動分C.文明之初性別分工形成 D.集體勞作正在瓦解下圖是某學者經制的《周朝主要地方封國的分布》示意圖,這些封國或是建立在以)A.以成周為中心分封B.擴大了中原文化影響C.以血緣關系為紐帶D.對地方控制有所加強A.社會倫理由血緣紐帶轉向契約紐帶B.傳統社會準則和行為規范逐漸式微C.儒學調和社會矛盾的功能逐漸增強D.以信義為核心的信用體系得到重建老子認為:“大道廢,有仁義”“絕仁棄義,民復孝慈孔子則說:“仁者,愛人“君子義以為上,聞義不能徙”。這反映了二( )A.階級立場的迥異 治世理念的分C.道德修養的高低 所處時代的不在完成統一后,秦始皇強行遷徙天下豪富十二萬戶至咸陽。秦朝還曾經向麗今西臨)移民三萬戶,向云(今陜西淳移民五萬戶,向北(今內蒙古中)、榆(今陜西北移民三萬戶,其做法旨( )A.B.促進邊疆地區開發C.D.鞏固國家政治統一《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股周之王千余歲,封),無輔拂,何以相救?’”淳于越這一言論的意圖( A.普遍推行郡縣制 實行三公九卿制C.恢復宗法分封制 用權術駕馭大臣下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關于漢代“博士”的記載。這說明漢代“博士”的設( )記載博士“(董)仲舒通五經,能特論,善屬文”博士“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博士“學通行修,博學多藝,曉古文、《爾雅》,能屬文章者”

出處《漢書·儒林傳》《漢書·成帝紀》《漢官六種》A.是治國思想多元化的表現B.C.是文學藝術大發展的因素D.從公元105年開始,西漢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區推行屯戍政策,以軍屯為主,最多年份屯軍人數多達幾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許多用于農田灌溉的水渠,還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同時設置管理屯戍事務的行政機構。這一舉( )A.根本目的是發展當地經濟B.推動了邊疆開發與民族交融C.為絲綢之路開通鋪平道路D.開始于西域都護府設立以后A.漢末文人的家國認同有所下降B.藝術創作受到時代環境影響C.漢末的文化政策更加開放自由D.小賦比大賦更加具有時代性三國時期,金銀多被用來鑄造成器物、裝飾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時期,帛代替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會上出現“廢棄貨幣”“忘記貨幣”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A.經濟發展緩慢 B.奢靡腐化之風盛C.社會動蕩分裂 D.貨幣鑄造技術落端午節在魏晉南北朝被賦予紀念歷史名人的內涵,如晉地紀念介子推,吳地紀念子背等。最終,以荊楚祭祀屈原之俗得到了廣泛認同,龍舟競渡、采艾插蒲等習俗也相繼為各地人民所采用。端午節的變化,主要反映出當( )A.防疫和衛生意識的逐漸普及B.民族融合與南北交流的趨勢加強C.中原地區民間風俗成為正D,儒佛道合流的局面促進思想趨12.唐代位公主與7個少數民族進行“和親在中國古代“和史上是罕見的。唐代“和親”都是由周邊數民族首領向唐王朝提出請求,并為此主動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領親自到長安求婚或迎接公主。這一現( )隋唐時期戶數隋煬帝大業二(606年) 890多萬戶唐太宗貞觀初年200多萬戶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918萬戶隋唐時期戶數隋煬帝大業二(606年) 890多萬戶唐太宗貞觀初年200多萬戶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918萬戶A.BDA.門第觀念逐漸淡化B.政治制度的導向C.歷史傳承得到強化D.門閥勢力的衰弱練,國家打仗時隨軍出征,自己攜帶糧食和武器。唐玄宗時,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國家招募職業軍人,提供軍餉和裝備,招募的兵士由專門的軍官訓練和指揮,長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A.商品經濟的發展B.兩稅法廣泛推廣C,落鉞割據的出現D.均田制受到破壞A.文化氣派的宏大B.平民社會逐漸形成C.社會控制的松弛D.儒學正統受到挑戰唐朝時期,中國與日本、朝鮮、印度有密切往中國與波斯通過“絲綢之路”也有頻繁交;波斯人在唐朝長安、洛陽等地開設店鋪,并出賣名酒三勒漿。在中國唐墓中斷發現阿拉伯的金幣,馬球運動也在唐代開始傳入中國。這些現象說明唐朝時( )A.中國對周邊國家有吸引力B.絲綢之路呈現繁榮景象C.中國對外貿易中占據優勢D.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密切讀下圖,在①②③④處填寫對應的內容,正確的( )A.道—府州軍監—郡守—轉運司B.路—府州軍監—轉運司—通判C.路—參知政事—郡守—節度使D.省—參知政事—節度使—巡撫“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參知政事。七月行均輸法。九月行青苗法。閏十一月行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舉。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學三舍法。”材料揭示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A,觸犯了大貴族大官僚的利益 變法推行操之過急C.沒有得到統治者的支持 變法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區劃大都依次為路、府、州、縣,但邊疆行省則有所不同。圖為云南行省管理層級結構示意圖。該圖表明元朝的行省制( )A.完善了少數民族地區郡縣設置B.具有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特點C.擴大了地方行省的民政事務權D.運用犬牙相入原則以節制邊疆書(古代書店兼刻書作晚唐以前多集中于洛陽、長安,固定于市,銷售對象多為士大夫階層。隨著雕版印刷的普及,宋代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城市街市中書肆日盛所刻的書目除傳統經典外,還有通俗文學讀物,供普通民眾閱讀。導致這一變化出現的根源是( )A.賺版印刷術推廣 江南地區經濟發C.文化重心的南移 科舉考試范圍擴宋代,兩浙西路的秀州農村,小農家庭“布縷菽果,雞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農閑季節,他們則“為工、為匠、為刀鑷、為負販福建路ft多田少,農民“多費良田以種瓜植蔗”“雖上熟之年,猶仰客舟興販二廣及浙西米前來出集”。上述現象共同說明,當時( )A.商品經濟向農村滲透 農民破產現象嚴C.經濟重心向南方轉移 土地種植結構失23,元雜劇作家通過戲劇中“修、齊、治、平”實踐歷程來塑造理想人格,頌揚窮困境中固窮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兼濟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對艱險時知天命、盡人事的剛健人格。據此可推斷元雜( )A.旨在宣泄文人不滿情緒 B.標志戲曲藝術走向成C.蘊含儒家濟世精神 塑造英雄形象24.朱熹盛贊并為之作跋的《程董二先生學則》規定;“讀書必專一,寫字必楷敬。幾案必整齊,堂室必潔凈。相呼必以齒,接見必有定。”每條之下均提出具體要求,如“讀書必專一”要;“非圣賢之書勿讀,無益之文勿觀相呼必以齒”要求:“年長倍以丈,十年長者以兄,年相若以字,勿以爾汝。書問稱謂亦如之。”該學( )A.旨在引導學生考取功名 B.說明文人社會地位提C.表明程朱理學正式形成 D.重在規范言行提高修第Ⅱ卷(非選擇題)二、材料分析題(本題共3個小題25題18分,26題22分,27題12分,共52分)25.(18分)中國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對地方的管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所封的諸侯國已非過去承認的原有邦國,而是以武力為背景,在原有眾多邦國的地域內人為“插隊”進去,很像“摻沙子”。這是鑒于殷商那立而亡的教訓,屬于周的創造。分封出去的邦國,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實體,并實行貴族世錄統治,地方擁有實權。——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縣制,以郡統縣。郡行政長官稱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務。設郡尉負責軍事。郡下設縣,縣行政長官稱縣令。每年歲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師上計,中央派監御史監察那政,糾舉彈勃有罪過的官吏。——摘編自《簡明中國歷史讀本》材料三西周的封建是層層分封,而漢代封建只有一層分封,諸候王國以下依然是郡縣制。所以《隋書地理志》說:“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候,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而鄂縣之制,無改于秦。”這是一點也不錯的。-—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68(4100平與繁榮使唐時國力大大超過了漢朝,同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這一進展反過來又推動了國家的全面發展。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材料二唐代親承歷史傳統,承襲了“恩威并施,羈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懷柔遠人,義在羈縻”的政治制度——羈縻府州縣,其長官由部族首領世襲,內部事務自治,并進行象征性的進貢,但要忠于中原政府、不得吞并其他羈縻單位和內地州縣,以及按照要求提供軍隊等,實際上中原政權將其視為如吐蕃、回純、日本等,雖然可能亦有冊封,然多為對現實情況的追認,其首領的統治合法性并不依賴中原政權的冊封,中原政權的文書多用“皇帝敬問”。摘編自李振中《初唐夷夏觀、藩屈觀、天下觀與極盛疆域的形成關系論略》材料三唐朝統治者具有“華夷一家”的觀念,30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友好往來。來到唐朝的各國使者、商人、教徒、藝人等絡繹不絕,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達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國人還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在唐朝入仕為官。據韓愈記載,“嶺之南,其州七… 外國之貨日至,珠、香、象、犀、底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國不可勝用"。唐朝在廣州設置了管理對外貿易機構市舶司,并在長安、揚州等地為來華經商的波斯、阿拉伯僑民設有“蕃坊"特區,發展為繁華商業區。——摘編自李慶新《唐代廣州貿易與嶺南經濟社會變遷》(2分)(8(3)(12分)27.(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人數人數北人數人數北南方明直隸浙江ft西安徽河南江西ft東湖南方西漢東 唐漢北宋南 明宋西漢東唐漢北宋南宋陜西2273 261 636 80 江蘇23139297492128212822321271281016182141175639170219324371236157971561393241214348413625832421533819912781832040221212270030003100001663621038915103503甘肅10甘肅101753192323湖北71129191476奉天四川42612937157內蒙03610098179他總計總計40952035395011241——摘編整理自丁文江《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系》提取表格中歷史人物空間分布信息,指出其分布特征,并加以闡釋。(12分)龍西北八校聯合體高三開學摸底考試歷史答案一、單選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15:BDBBD 610:CDBBC 1115:BDBBD16--20:ADBBB 21--24:BACD二、材料分析題(本題3個小2518分題22分題12分,52分25. (18分)創新:在原有邦國區域內建立諸侯國。)作用: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助于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4分)分)條件:秦始皇統一六國。(2分)后果:諸侯王勢力膨脹威脅中央集權(導致王國問題)。分對策:漢武帝推行推恩令。)26. (22分)表現:雕版印刷術的出現,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或發明火藥分)特點:因地制宜,分類實施;以德服人,恩威并施。(分意義:促進了民族間的聯系和交往;為唐朝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4分,答出兩點即可)特點:領域寬,突出經濟交往,涵蓋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范圍廣,涉及到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時間長,幾乎貫穿整個唐代;設置專門機構、劃定特區管理對外事務。(6分,答出三點即可)原因:唐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國力強盛;農耕文明繁榮,文化技術領先;唐朝統治者具有開放的意識和包容的心態;海陸交通發達。(6分,答出三點即可)27.(12分)示例1特征:古代歷史人物分布情況與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密切相關。(2分)闡釋:西漢至北宋,歷史人物主要分布在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南宋至明,歷史人物主要分布在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分)文化教育發展;南宋到明,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也逐漸超過北方。(4分)總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涌現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歷史人物。(2分)示例2特征:古代歷史人物多分布于京畿之地(政治中心),即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