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水害事故防治_第1頁
煤礦水害事故防治_第2頁
煤礦水害事故防治_第3頁
煤礦水害事故防治_第4頁
煤礦水害事故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煤礦水害事故防治地測科:鞏靜軒

引言常言道:水火無情,煤礦在生產建設過程中經常受到水的威脅。突水事故與頂板、瓦斯、運輸、等事故相比,發生率不算高,但一旦發生,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比上述事故要大得多,危害相當嚴重!

礦井水害事故防治

第一節煤礦地質基礎知識第二節防治水基礎知識第三節礦井水害事故及原因分析第四節水害事故處理要點第五節礦井水害事故的防治對策一、煤層的形成與賦存特征1.煤層的形成在成煤的古地質年代,大量的植物死亡后,堆積在停滯水體中的植物遺體經泥炭化作用,轉變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埋至地下深部,經成巖作用而轉變成褐煤;溫度和壓力逐漸增高,再經變質作用后轉變成煙煤至無煙煤。一、煤層的形成與賦存特征2.煤層的形態與結構煤在地下通常是呈層狀埋藏的,煤層在空間的展布特征,稱為煤層形態。根據煤層在空間的連續情況,可分為層狀、似層狀、不規則狀、馬尾狀等煤層形態。煤層結構是指煤層中夾矸的數量和分布特征。按是否含有夾矸層,常將煤層分為以下2種:(1)簡單結構煤層,是指不含夾矸的煤層。(2)復雜結構煤層,是指含有夾矸的煤層。一、煤層的形成與賦存特征3.煤層的頂板與底板(1)頂板。正常層序的含煤地層中覆蓋在煤層上面的巖層稱為頂板。根據巖層相對于煤層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強度等特征的不同,頂板可分為偽頂、直接頂和基本頂3種如圖3-3所示。在采煤過程中,直接頂是頂板管理的重要部位。偽頂是指位于煤層之上,隨采隨落的極不穩定巖層。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多由頁巖、碳質頁巖組成,不易支護。直接頂是指位于煤層或偽頂之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移架或回柱后能自行垮落的巖層。其厚度一般為1~2m,多由頁巖、泥巖、粉砂巖及少量的石灰巖組成。基本頂是指位于直接頂或煤層之上,通常厚度及巖石強度較大且難以垮落的巖層。基本頂一般只發生緩慢下沉,在采空區上方懸露一段時間,達到相當面積之后才垮落一次,其巖性多為砂巖、礫巖和石灰巖等堅硬巖石。一、煤層的形成與賦存特征(2)底板。正常層序的含煤地層中賦存于煤層之下的巖層稱為底板。底板可分為直接底和基本底(又稱老底)2種,如圖所示。直接底是指位于煤層之下硬度較低的巖層,厚度一般幾十厘米至幾米左右,通常為泥巖、頁巖或黏土巖。基本底是指位于直接底或煤層之下較硬巖層,通常為厚層砂巖、石灰巖等。一、煤層的形成與賦存特征4.煤層的厚度煤層厚度是指煤層頂、底板之間的垂直距離。根據礦井開采的技術特點,煤層厚度可大致分為以下3類:(1)薄煤層,是指厚度為1.3m以下的煤層。(2)中厚煤層,是指厚度為1.3~3.5m的煤層。(3)厚煤層,是指厚度為3.5m以上的煤層。在實際工作中,習慣上把厚度大于8m的煤層稱為特厚煤層。在復雜結構的煤層中,煤層厚度可分為總厚度和有益厚度。總厚度是指包括夾矸在內的全厚度;有益厚度是指除去夾矸的純煤厚度。

5.煤(巖)層的產狀煤層產狀是指煤層在空間的位置及特征。煤層產狀要素有走向、傾向和傾角,如圖所示。ab——走向線;cd——傾向線;ce——傾斜線;α——煤層傾角;1——煤層層面;2——水平面一、煤層的形成與賦存特征一、煤層的形成與賦存特征(1)走向:煤層走向線是指煤層層面與水平面相交的線。走向線兩端所指的方向稱為走向。走向代表煤層在水平面中的延伸方向。(2)傾向:煤層層面上與走向垂直的線稱為傾斜線。傾斜線由高向低在水平面投影所指的方向稱為傾向。(3)傾角:煤層層面與水平面所夾的最大銳角稱為傾角。根據礦井開采技術的特點,煤層按傾角大致可分為4類:①近水平煤層,是指傾角為8°以下的煤層。②緩傾斜煤層,是指傾角為8°~25°的煤層。③傾斜煤層,是指傾角為25°~45°的煤層。④急傾斜煤層,是指傾角為45°以上的煤層。二、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是指煤巖體在地殼運動作用下發生變化留下的形態或跡象。礦井地質構造包括井田范圍內的褶皺、斷層、節理和層間滑動等。礦井地質構造是影響煤礦生產和安全最重要的地質條件,也是巖體失穩的重要地質因素。(一)常見的構造形態1.褶皺構造

巖層或煤層在地應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連續的彎曲形態稱為褶皺構造。每一個單獨的彎曲稱為褶曲。巖層向上凸起,并且核部是老地層、兩側為新地層者稱為背斜;巖層向下凹陷,并且核部是新地層、兩側為老地層者稱為向斜,如圖所示。二、地質構造圖背斜和向斜1——背斜;2——向斜二、地質構造2.斷裂構造煤(巖)層受力后發生斷裂,出現斷裂面,失去了連續完整性的構造形態稱為斷裂。斷裂面兩側煤(巖)層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裂隙或節理;斷裂面兩側煤(巖)層產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為了描述斷層的性質及其在空間的位置和形態,可用斷層要素來表示。斷層要素包括斷層面、斷層線、上盤、下盤和斷距等,如圖所示。圖斷層要素α——傾角;ab——走向;cd——傾向;1——斷層面;2——上盤;3——下盤二、地質構造根據斷層上、下盤相對運動的方向,斷層可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平推斷層。(1)正斷層,是指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如圖(a)所示。(2)逆斷層,是指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如圖(b)所示。(3)平推斷層,是指兩盤沿斷層面作水平方向相對位移的斷層,如圖(c)所示。圖斷層分類(a)正斷層;(b)逆斷層;(c)平推斷層二、地質構造3.沖蝕、陷落柱和巖漿侵入(1)沖蝕,是指成煤后水流侵蝕了煤層、頂板甚至底板,而過后又被砂石充填的現象,又稱沖刷帶。有的還在煤層內形成包裹體,如圖所示。

圖沖蝕和沖刷包裹體(a)沖蝕;(b)沖刷包裹體二、地質構造(2)陷落柱,是指煤系地層下部可溶性巖石在地下水溶蝕和重力作用下產生的坍塌現象。由于坍塌呈圓形或不甚規則的橢圓形柱狀體,所以稱為“陷落柱”,如圖所示。陷落柱內有大小不等的煤塊、巖塊和其他雜質膠結在一起,不堅硬,有的有積水、瓦斯等。在水文地質復雜的礦井中,陷落柱常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陷落柱頂板難于管理。圖巖溶陷落柱二、地質構造(3)巖漿侵入體。含煤區域內的巖漿活動,無論是侵入、穿插或接觸煤層,均可導致煤層的破壞和煤的變質,有的巖漿巖體還直接破壞煤層頂底板,使頂底板失去均一性,如圖所示。巖漿侵入體的存在,是影響煤礦正常生產和安全的地質因素之一。圖煤層受巖漿侵入破壞1——頂板;2——煤層;3——巖漿巖;4——底板二、地質構造(二)地質構造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影響1.褶皺的影響大型背、向斜軸部附近頂板壓力常有增大現象,必須加強支護,否則容易發生冒頂事故,給頂板管理帶來困難。有瓦斯突出傾向的礦井,向斜附近往往是瓦斯突出易發區域。2.斷層的影響(1)斷層帶巖石破碎,裂隙發育,易冒落,頂板管理困難。(2)較大的斷層破碎帶充滿水后,可形成一個較大的儲水構造;同時,斷層破碎帶還可以溝通若干個含水層,形成導水構造。當施工至這類含水構造時,容易造成水災。(3)斷層破碎帶透氣性能較好,在高瓦斯礦井中,瓦斯極易在此積聚,可能會造成瓦斯突出,給安全生產帶來威脅。斷層的開放性、封閉性對附近瓦斯涌出形式有較大影響。(4)斷層破壞了煤層的連續性,給采區劃分、工作面布置帶來難度。較大斷層可形成較寬的無煤帶,既損失寶貴的煤炭資源,又使采煤工藝復雜化,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第二節防治水基礎知識礦區內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通過各種通道涌入井下,成為礦井涌水。當礦井涌水量超過礦井正常排水能力時即會發生水患,稱為礦井水災。形成礦井水害的基本條件:一是必須有水源;二是必須有溝通水源與井下巷道的通道。

一、礦井涌水的來源圖6-1煤礦常見的水源礦井涌水情況常見的有以下幾種:①地表水——大氣降水滲入或流入,往往是開采地形低洼且埋藏較淺煤層的主要水源,在雨季表現得尤為明顯。河流、湖泊、水庫、池塘水也會滲入和流入井下成為礦井水。圖6-2自然界中水的循環地表水能否成為礦井水源,除開采深度條件外還與地層構造和采煤方法有關。②地下水——有些巖層具有空隙、裂隙或溶洞并含有地下水,我們把它叫做含水層。流砂層和礫石層中的水叫孔隙水,石灰巖含水層中的水叫溶洞水,砂巖中的水屬于裂隙水。圖6-3潛水1—潛水面;2—潛水層;3—第一隔水層;0-0’—基準面(測量高程水準面)地下水是可以流動的并不斷接受地表水的補給,開采越深水壓越高、裂隙溶洞越大含水越豐富,它是井下最直接、最常見的水源。井下巷道或采煤工作面一旦揭露這些含水層,水便會發生突出,危害性較大。圖6-4承壓水1—含水層;2—隔水層;3—地下水流向;4—自流井;5—噴泉;6—斷層;a—補給區;b—承壓區(分布區);c—排泄區;0-0’—基準面(測量水準面);H—靜止水位;P—承壓水頭③承壓水——處于兩個隔水層中間的地下水,稱為承壓水(或稱自流水),如圖6-4所示。④老空水——過去采過的小煤窯以及礦井廢棄的舊巷道常常有很多積水。當采掘工作面與它們打透時,很短時間內會有大量水涌入,來勢兇猛,造成透水事故,破壞性很大。

⑤斷層裂隙水——巖層斷裂形成斷層,有的斷層帶內會積存水。斷層還常將不同的含水層連通,有的甚至與地表水相通。當開拓掘進或采煤接近或揭露這樣的斷層時斷層水便會涌出。井下發生的水害,有時是一種水源造成的,有時是幾種水源同時造成的,并且要有通道把水釋放出來。因此,我們應當把礦井水的來源與通道都搞清楚,作到心中有數,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①開采江、河、湖、海、水庫等地表水影響范圍內的煤層時,因洪水暴發沖破位于低洼地勢的礦井井口圍堤,或者由于矸石、爐灰等堆積場選擇得不合理,雨季被山洪沖動淤塞河道或溝渠,造成洪水位高出攔洪堤壩,于是洪水直接由井口灌入礦井和沖毀建筑物而產生水害。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②當含水層與地表水有水力聯系時,還會造成河流漏失或斷流。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③巷道在頂板風化破碎的煤層中施工,支護不當而產生冒頂,或采煤工作面上方防水巖柱不夠,當冒落高度和導水裂縫涉及河、湖等地表水體或強含水層時,都會造成透水。開采被松散的礫石層直接覆蓋的急傾斜煤層時,由于煤柱留得過少或采用不合理的采煤方法(如殘柱式采煤法),出煤又不加控制、將煤柱破壞,常會發生礫石層抽冒,使大量黃泥、礫石伴有水涌入礦井。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④巷道直接與斷層另一側強含水層相接觸并為其局部所掩蓋而造成突水。因為沖積層直接覆蓋于石灰巖之上,突水時由于地下水運動狀態改變和水力坡度增大,致使地下水的潛蝕、“掏空”、搬運能力增強,破壞了自然平衡,造成泥沙、礫石相隨潰入巷道,地表產生很多沉陷漏斗,最大直徑達20m,深可達石灰巖。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⑤由于隔水巖柱的抗壓強度抵抗不住靜水壓力和礦山壓力的共同作用而引起底板承壓水突然涌出;由于巖層在壓力作用下,底板形變需要相當的時間,有時在巷道掘進過后數月而發生“緩發型”透水。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⑥由石灰巖溶洞塌落所形成的陷落柱內部巖石破碎、膠結不好,往往構成巖溶水的垂直通道。巷道遇到它們時,會引起多層含水層的水大量涌入礦井。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⑦處理不當或封孔質量不佳的鉆孔,在一定水文地質條件下可成為各水體之間或含水層之間聯系的遁道。當巷道接近或揭露這些鉆孔時,地表水或地下水便可經鉆孔進入礦井,造成強烈涌水,尤其在有可溶巖的煤田更為嚴重。二、煤礦常見的導水通道⑧巷道接近或遇到老窯、停止排水的舊巷道的集水區時,往往在短時間內涌出大量水,來勢猛,具有很大的破壞性。三、煤礦井下的透水預兆煤層或巖層透水前,一般都會有某些預兆。1.透水一般預兆①煤層發潮發暗——由于水的滲入,使煤層光澤明顯變暗淡,如果挖去一層仍是這樣說明附近有積水。②巷道壁或頂板“掛汗”——它是積水通過巖石微小裂隙時凝聚于巖石表面的水珠,頂板“掛汗”多呈尖形水珠。而煤炭自然發火預兆中的“掛汗”則常常是平行水珠,為蒸汽凝結于頂板而形成。三、煤礦井下的透水預兆③煤層變涼——煤層含水時能吸收人體的熱量,用手觸摸時會有發涼的感覺,而且手放的時間越長感到越涼。它還可使空氣變冷、產生霧。④工作面頂板淋水加大——有時可出現壓力水頭。三、煤礦井下的透水預兆⑤從煤層或巖層裂縫中擠出“嘶嘶”水叫聲——表示有涌出危險;出現壓力水流,這是離水源很近的征兆;若出水混濁,說明離水源較近;若出水清凈,說明距離水源稍遠。⑥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積水區向外散出的主要有害氣體有硫化氫、二氧化碳、甲烷等。⑦煤壁或巷道“掛紅”——水的酸度大、味發澀、有臭雞蛋味,通常屬于“死水”,這是老空積水的征兆。三、煤礦井下的透水預兆2.不同水源的透水征兆①老空水透水征兆——由于老空水積存時間較長,水量補給較差,故稱之為“死水”。老空水透水征兆有掛紅、酸性大、水叫、發澀等特點。②溶洞水透水征兆——由于洞內積水長期侵蝕溶巖,所以水多呈灰色或灰黃色并帶有臭味,有時也有掛紅現象。另外,當采掘巷道接近石灰巖溶洞水時,可能出現頂板來壓、裂隙和柱窩內滲水現象。三、煤礦井下的透水預兆③斷層水透水征兆——斷層水破碎帶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動的,補給也較充分,故稱“活水”。所以,很少出現掛紅現象,水無澀味而發甜。在巖巷中遇到或接近斷層水時,有時在巖縫中可見到淤泥,水較混濁多呈黃色。另外,當采掘面接近含水斷層破碎帶時,會出現來壓、淋水增大等現象。④工作面底板灰巖含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壓力增大,底板鼓起(2)工作面底板產生裂隙,并逐漸增大(3)沿裂隙或煤幫向外滲水(4)底板破裂,沿裂隙有高壓水噴出,并伴有“嘶嘶”聲和刺耳水聲。(5)底板發生“底爆”,伴有巨響,水大量涌出四、礦井水災的影響因素

影響水源進入礦井井巷造成水災的因素可分為自然的和人為因素。1、天然因素①地形——

盆形洼地,降水不易流走,大多滲入井下,補給地下水,容易成災。②圍巖性質——圍巖為松散的砂、礫層及裂隙、溶洞發育的硬質砂巖、灰巖等組成時,可賦存大量水,這種巖層屬強含水層或強透水層,對礦井威脅大;圍巖為孔隙小、裂隙不發育的粘土層、頁巖、致密堅硬的砂巖等,則是弱含水層或稱隔水層,對礦井威脅小。③地質構造——地質構造主要是褶曲和斷層。④充水巖層的出露條件和接受補給條件——充水巖層的出露條件,直接影響礦區水量補給的大小。充水巖層的出露條件包括它的出露面積和出露的地形條件。2、人為因素①頂板塌陷及裂隙。②老空積水。③未封閉或封閉不嚴的勘探鉆孔。五、礦井透水事故的危害水害是煤礦五大災害之一。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常常會受到水的危害。常言道:水火無情,一旦發生程度不同的透水事故—輕則增加排水設備和費用,造成原煤成本升高、生產環境惡劣、管理困難、采區接替緊張;重則造成傷亡或淹井、淹采區事故,直接危及職工生命安全和國家財產。第三節礦井水害事故及原因分析

一、水害事故

2010年3月28日13時40分左右,王家嶺礦20101工作面回風巷掘進頭發生導通老空積水區透水事故,選成153名礦工被淹,經過急時搶救,115人被救,38人遇難。

事發前曾兩次接到滲水報告,多名工人發現異常。承建工程的某部經理說,28日11時10分,當班的一名副經理升井匯報,井下27隊的工作面800m處右下角底板處有少量滲水;安排正在井下的技術經理到出水點觀察。

11點50分,這名經理升井匯報,出水沒有壓力,水是清的,無異味.并向在場的一位技術人員詢問,該人說曾對該位置進行了探測,探測報告說:在820m之內可以正常堀進。記者在采訪中,部分工人反映:25日就巳發現工作面”掌頭煤層壓力增大,煤壁掛汗并出現異味”,并向調度室進行了匯報,但沒有引起重視.

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創造生命奇跡

4月4日晚,山西王家嶺透水事故救援隊準備下井救人。他們頭上的礦燈,連成了一條救助生命的光明通道。

4月5日凌晨,第一批獲救的9名遇險工人成功升井,其后又相繼救出了106名遇險礦工,創造了人類礦搶救和生命奇跡。

王家嶺煤礦3日28日發生的透水事故,在對事故原因進行追究、反思的同時,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對井下遇險工人的搶救。

153名工人的生命安危,時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在一種并不抱有太大希望的期待中,渴望著生命的奇跡.。

應該承認,事故發生后的幾天里,雖然有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中央政府到社會各界的全力救援,但通過媒體傳達給公眾的信息,卻并不讓人樂觀。

按照以往各種礦難報道中所獲知的常識,煤礦透水與瓦斯爆炸,是各種礦難中傷亡人數最大的事故。井下透水往往會在瞬間淹沒井下巷道,對井下遇險工人造成滅頂之災。加之往往與透水事故伴生的互斯突出,更會對遇險人員的生命造成二次傷害。所以,115名礦工的獲救創造了人類礦難搶救史上和生命的奇跡。

神華駱駝山煤礦底板奧灰巖溶承壓特大水災事故

2010年3月1日7時20分左右,駱駝山煤礦在基建巷道施工中發生透水事故。駱駝山煤礦于2006年5月開工建設,由神華集團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中煤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設計,設計生產能力為每年150萬t。當班井下共有作業人員77名,經搶救有46人相繼升井,其中1人死亡,7人受傷,31人被困井下。

事故原因初步判斷是掘進過程中掘進工作面底板奧灰水突水造成的,突水的具體位置大致在施工的井下16號煤層掘進工作面。駱駝山煤礦透水事故暴露出了掘進施工探放水管理和工程承包中安全責任不落實、不到位等問題。1984年6月2日10:20,河北開灤范各莊礦2171綜采工作面發生了一起世界采礦史上罕見的透水災害,奧陶系巖溶強含水層的高壓承壓水經導水陷落柱潰入礦井,高峰期11h平均突水量2053m3/min,歷時21h便淹沒了一座年產310萬t,開采近20年的大型機械化礦井,共有11名工人未及時撤出遇難。6月6日15:30,涌水又突破范各莊礦和呂家坨礦己被人為削弱的礦界煤柱而潰入呂家坨礦,迫使該礦停產。范各莊礦2171工作面透水事故使礦井停產一年,減產865萬t,資產損失3.76億元,仃工費0.87億元,礦井恢復費3.08億元,共達10.04億元。同時使奧灰水位下降111.09m,周圍幾十千米范圍供水中斷,使20萬居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都受到較大影響。同時也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國家不得不重新調整進口精煤計劃,以保鋼鐵和其他工業生產的需要。較大突水事故頻頻發生究竟原因是什么?教訓在哪?其宏觀原因主要有三:

※有水源

※有通道

※有誘導因素

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

具體的說有以下幾點:

1、水文地質條件不清。

2、防治措施不力。

3、執行措施不嚴。

4、“三違”導致突水。

5、職工素質差等。對安全技術培訓工作不到位,職工的素質差,對透水預兆不熟悉,思想麻痹。

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礦井發生透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如下①沒有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有的礦井在突水事故前已有明顯預兆,仍不采取措施繼續掘進。有的礦采區上方地表有大量積水長期不處理,以致采空區塌落后使積水潰入井下。有的井底水倉長期不清理,致使容量減少或水泵排水能力不足,在礦并發生突水時涌水量大于排水能力,眼看著礦井被淹。有的巷道、硐室工程質量不好,水砂慢慢侵人,卻未及時分析原因、采取相應措施,處理與地表水相連的通道,從而導致地表水潰人井下。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②水文地質情況不清。有些煤礦對井田范圍內水文地質情況不清、資料不全,對地下水、老采空區積水心中無數就盲目開井或采掘。有的積水巷道位置測量錯誤或資料遺漏不準;有的知道有水源但對賦存狀況和補給關系并不清楚,特別是構造復雜、斷層較多、老窯分布較廣的部位,對水源位置認識不清卻盲目掘進,結果釀成突水事故。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③沒有堅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有些領導和作業人員思想麻痹、存有僥幸心理,圖省事、怕麻煩,井巷已接近老空區、充水斷層、陷落柱、強含水斷層仍不探水放水,結果造成突水事故。有的雖然進行了探水,但因措施不當而造成了透水事故。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④防排水工程質量低劣,致使礦井井巷嚴重塌落、冒頂、跑砂而導致漏水,或者工程鉆孔在固井止水前誤穿巷道,導致頂板強含水層透水。有的礦井應該建防水閘門的地方卻不建。有的礦井防水閘門長期不檢修、已經失效,出水時不是關不上就是不起作用。有的礦井擋水墻打在浮煤上,兩邊不掏槽,水壓一大即被沖垮。有的煤礦工業用水管線泄露長期不處理,在低塵處或塌陷處大量積水,造成事故隱患。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⑤無序開采,先天不足。有的煤礦井口位置選擇不當,如將井巷置于不良地質條件中或過分接近強含水層等水源,從而導致施工后因地壓和水壓共同作用而發生頂底板透水。

有的井口緊靠河流、湖泊,個別井口標高過低,遇有地面洪水必然倒灌井下。有的井口位置設計不合理,接近強含水層等水源,施工后在礦壓和水壓的共同作用下圍巖發生突水。有不少小煤窯就開在大礦的采區上方,有的就在大礦的保安煤柱、防水煤柱上亂采濫掘甚至已與大礦貫通。一到雨季時洪水便從小煤窯灌人井下而造成事故。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⑥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當或因管理不善,地表水大量灌入井下而造成水災。⑦測量錯誤導致巷道穿透積水區。⑧排水設備能力不足或機電事故造成淹井。⑨排水設施平時維護不當,如水倉不按時清挖,突水時煤、巖塊堵塞小井,致使排水設備失其效用而淹井。二、水害事故原因分析⑩職工安全意識淡薄,技術素質不高。有的礦井發生突水事故前有明顯征兆,但職工缺乏安全意識或經驗不足,沒引起足夠重視和采取相應措施。有的礦井上山巷道冒落,里面有大量的水、煤、矸等雜物,而工人在處理時竟從下往上扒,導致突水而被淹。有的工人見溜煤眼被堵,竟用水沖,致使眼內大量積水,有些突水事故就是捅溜煤眼時發生的。第四節水害事故處理要點井下發生透水事故時,現場人員行動原則井下透水事故發生時,現場人員應視具體情況決定行動方案。

首先要判斷---突水地點、原因、水源、危害程度等情況。

并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應針對以下不同情況,分別采取相應的行動原則:

1、若災情清楚時,涌水量不大,在不威脅現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現場救災措施,搶運設備,減少災害損失。當災情變化時,應迅速撤離。

2、若災情不明,水勢較大時,應組織現場人員,按避災路線,立即逃生。

3、若災情不清,水勢兇猛時,又堵住了撤退路線,應立即就近撤離到高處避災。強調指出:

撤退時,在正常情況下,應按避災路線,向上山方向和通風巷道撤退。

應盡可能避開水頭和主流,并防止被沖倒、絆倒。

若情況萬分危急,切斷撤退后路時,可暫到就近較高的峒室或上山巷道內避災。水害事故處理要點突水事故發生后,搶險指揮部在制定搶救方案時,應遵循以下要點:

迅速判定突水地點、突水原因、水害的性質、補給水源及通道等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

分析災區范圍、災害程度、事前人員分布及遇險人員可能躲避的地點。

加強通風,防止有毒有害氣體積聚、熏人;礦井壓風系統要保持正常運行。★加強支護,防止冒頂傷人。

★嚴防出水通道被堵或“堆積壩”發生二次潰水,導致搶救人員擴大傷亡。第五節礦井水害事故的防治對策一、加強水文地質勘探,做好防治水的基礎工作二、認真做好地表防治水工作三、認真做好井下防治水工作四、進一步完善防治水工程設施五、切實做好雨季前防治水工作檢查和雨季受水威脅礦井防治水工作一、加強水文地質勘探,做好防治水的基礎工作礦井水文地質工作是防治水工作的基礎。為此,必須根據《煤礦安全規程》和《礦井水文地質規程》要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礦區(井)水文地質調查、勘探和觀測工作,查明礦井的各種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的運移規律,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術依據。水文地質條件不清是造成水害事故的重要原因,地下水賦存情況和補給關系不清楚,對水源位置不清即盲目采掘,必然會釀成突水事故。搞清水文地質條件:①觀測礦井涌水量、水位動態及季節性變化規律;②調查地表水體和積水區歷年最高和最低水位、匯水情況和疏水能力;③搜集歷年大氣降水資料,調查分水嶺、圈定受水面積、摸清泉水、河流的分布及其動態變化等情況;④觀測研究地質構造的產狀要素,斷層破碎帶的寬度,充填物的成分、膠結程度和力學性質,斷層兩盤巖層的接觸關系,構造的分布規律;⑤研究隔水層的巖性、厚度和分布,斷層對隔水層的破壞情況;⑥調查對礦井充水有嚴重影響的含水層的水文地質特征及補給來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