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導入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唐太宗李世民
——如何以史為鏡,關鍵在于發現錯綜復雜的歷史事實之間的內在聯系,理出導致王朝興替的中心線索,才能達到借鑒史實、古為今用之目的。戰國七雄,何以演變為秦一枝獨秀,且看蘇洵是如何抽絲剝繭、層層剖析的。六國論蘇洵教學目標
1、認識蘇洵;
2、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知識;
3、鑒賞藝術特色:
A、論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
B、對比論證方法;
C、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D、借古諷今,切中時弊;
4、體會蘇洵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
5、背誦全文。二、題解
1、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2、六國:秦國以外的另六國,秦終滅六國,統一天下。3、論:史論,古文體。三、蘇洵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與兒子蘇軾、蘇轍并稱“三蘇”,后人有詩稱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
蘇軾二十歲時到京師去考進士,等考期間,有幾個自負的舉人看蘇軾年輕,瞧不起他,有意戲弄。六個舉人備了六個下酒菜,延請蘇軾喝酒,蘇軾欣然前往。入席,一舉人建議為助酒興,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內容是每人說一個歷史人物的典故,聯系那樣菜,那樣菜就歸誰吃,行令要從年紀大的到年紀小的。其余五舉人連聲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釣魚”,年最長者傲氣滿臉地端走了魚;“秦瓊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十足地端走了馬肉;“蘇武北海牧羊”,第三個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張飛蜀都賣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豬肉;“關羽荊州賣豆腐”,第五個從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趣聞軼事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個舉人正準備高興地吃喝,蘇軾開口了:各位,該我行酒令了!他說出了六個字,不緊不慢地把六盤菜全都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瞇瞇地說:諸位兄臺,請!
——同學們想想:蘇軾行了個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國”)四、背景
在我國歷史上,戰國是七雄爭霸的時代。《六國論》中的“六國”,就是指戰國七雄中除秦國以外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秦國本來是個弱小落后的國家,經過商秧變法的徹底改革,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強大起來;而原本強盛的六國卻日益衰落。強秦向東奪取六國土地,六國也曾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就是所謂“合縱”。但他們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這種聯合并不鞏固。秦國采取“遠交近攻”的軍事戰略,韓、魏、楚三國都緊靠秦國,因此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和侵略,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滅,齊、燕、趙三國也相繼滅亡。1、六國破滅的歷史
北宋建國以后,對不斷進犯東北、西北邊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協退讓、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蘇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統治者每年都要向契丹、西夏納幣輸絹以求茍安。針對這種情況,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評論戰國時期六國滅亡的原因,說明“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諷諫北宋王朝以六國為鑒,不要為契丹、西夏“積威之所劫”,一味賄賂以求茍安,而要奮起御侮,積極謀求“不賂而勝之”之道。2、北宋面臨的現實六、翻譯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重點詞語:或曰:或,有的人。六國互喪,率賂秦耶:互,交互,相繼;率,全都。不賂者以賂者喪:以,因為。蓋失強援:蓋,承接上文,表原因,有“因為”的意思。譯文:
六國滅亡,不是因為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賄賂秦國。賄賂秦國,自己的實力就虧損,這是滅亡的原因。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都是因為他們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由于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因為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去了其他國家強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單獨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啊。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大患,固不在戰矣。重點詞語:秦以攻取之外:以,用,憑借。譯文:
秦國用攻戰獲取土地之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得到邑鎮,大的就得到城市。把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勝而得到的土地比較,實際上多到百倍。把六國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敗而喪失的土地比較,實際上也多到百倍。那么,秦國最想望的,六國諸侯最擔心的,當然不在于戰爭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重點詞語:思厥先祖父:厥,其,他們,指六國;祖父,祖輩、父輩。暴霜露:暴,暴露,冒。舉以予人:以,用,把,拿;后省略“之”,指國土。勝負已判:判,分清,明顯。
想想他們死去的祖輩父輩,冒著霜露,披荊斬棘,才有了一點土地。子孫對待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它送給別人,好像丟棄小草一樣。今天割讓五座城,明天割讓十座城,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來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到了。既然如此,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欲望沒有滿足,諸侯送給秦國土地越多,秦國侵略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戰,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已經確定了。六國終于滅亡,是理所當然的。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重點詞語:此言得之:得,得當,適宜,正確。譯文:
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好像抱著柴去救火,柴不燒完,火不會熄滅。”這話對了。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重點詞語:遷滅:滅亡。與嬴:與,親近,親附。義不賂秦:義,堅持正義。
譯文: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最后也隨著五國滅亡,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齊國親附秦國而不幫助五國。五國已經滅亡,齊國也不能幸免了。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重點詞語:始速禍焉:速,招致。擊趙者再:再,二次。李牧連卻之:卻,擊退,一說為使動用法。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洎,及,等到;以讒誅,因為受誣陷而被殺;邯鄲為郡,趙國的都城邯鄲作了秦國的一個小小的郡縣。智力孤危:智,謀臣的才智;力,國家的實力;孤,勢力孤單;危,國家危急。
燕國與趙國的君主,起初有遠大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而不賄賂秦國。所以燕國雖然是個小國卻后滅亡,這就是用兵的功效。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策略,才招致禍患。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五次,敗了兩次,勝了三次。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連續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為受誣陷而被殺害,趙國都城邯鄲才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抵抗卻不能堅持到底。況且,燕趙兩國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幾乎消滅干凈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敗而滅亡,實在是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國相較,或未易量。重點詞語:向使三國:向,以前,當初;使,假使。勝負之數,存亡之理:數、理,都是命運的意思;全句是互文,勝負存亡的命運。當與秦相較:當,通“倘”,倘若,如果。譯文:
如果當初韓、魏、楚三國各自愛惜他們的國土,齊人不親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動身赴秦,趙國的良將還活著,那么勝敗存亡的命運,如果能夠與秦國相較量,或許不能輕易判定。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重點詞語:封天下之謀臣:封,封賞。以事秦之心:事,侍奉。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所……,表被動,被。為國者:為,動詞,治理。
唉!如果六國用賄賂秦國的土地封賞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意禮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吃飯也不能咽下咽喉去。可悲啊!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土地天天消減,月月割讓,而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啊!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重點詞語:夫:發語詞。弱于秦:于,比。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從,跟隨,追隨,步后塵。故事,舊例。是:這。
六國與秦國都是諸侯,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形勢。如果憑著偌大的天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又在六國之下了。譯文:七、積累
完成下列練習:(一)、一詞多義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2、實迷途之未遠,覺今是而昨非。3、才能不及中人,非仲尼、墨翟之賢。4、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不是錯誤,不對沒不能非或1、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3、或以為死,或以為亡。4、當以秦相較,或未易量。有人有時,偶或有的……有的……或許,也許得1、小則得邑,大則得城。
2、此言得之。
3、誠不得已。
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得到,獲得適宜,得當,引申為正確能夠,可以děi,必須,應當相1、當與秦相較。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互相表示動作只涉及一方讀xiàng,輔佐君主的大臣,即宰相。勢1、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2、其勢弱于秦。
3、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形勢勢力,力量形狀以1、不賂者以賂者喪。2、秦以攻取之外。3、以地事秦。4、洎牧以讒誅。5、至丹以荊卿為計。
6、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7、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8、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趨于亡。10、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因為用,憑借用,把,拿因為用,把,拿用、把、拿憑借才以至用,把,拿
而選出加點字“而”不表轉折的一項A.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B.戰敗而亡,誠不得已C.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D.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二)、古今異義1、思厥先祖父
2、可謂智力孤危3、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4、至于顛覆(古:祖輩和父輩今:父親的父親)(古:智謀和力量今:智商)(古:舊事、前例今:一種文學體裁)(古:以致于今:連詞,表另提一事)(B)(三)、古字通假1、暴秦之欲無厭。
2、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厭”通“饜”,滿足。“當”通“倘”,倘若,如果。(五)、特殊句式判斷句: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被動句: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省略句:舉以予人。倒裝句:趙嘗五戰于秦。(四)、詞類活用1、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2、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3、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4、義不賂秦。5、小則獲邑,大者得城。使……退卻,動的使。名作狀,每天,每月名作動,禮遇名活動,堅持正義形活名,小的收獲,大的收獲。教學要點1、鑒賞藝術特色:
A、論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整;
B、對比論證方法;
C、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D、借古諷今,切中時弊;
2、體會蘇洵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一、嚴密的論證結構
(一)、探究第一段:1、第一段中所提出的全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提出來的?2、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加以闡述的,它們和中心論點之間是什么關系?
3、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
1、中心論點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緊扣文題,由果溯因,從反面否定和正面肯定兩方面指出“六國破滅”的原因。反面否定是“非兵不利,戰不善”,正面肯定是“弊在賂秦”。這句話排除“兵”“戰”的因素,強調“弊在賂秦”。全句的重心,在于正面肯定。
2、作者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一是從“賂秦”的國家來說,“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一是從不賂秦的國家來說,“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這兩點既是對中心論點的闡釋,也是分論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照應第二段,“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照應第三段。
3、作用:提出中心論點,總領全文,引發以下議論。1、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2、這一段是怎樣分三層來論述的?
3、本段的中心內容,印證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話?
——明確:第二段:
1、可用一句話概括本段意思:“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2、三層論述:
第一層(“秦以攻取……不在戰矣”):以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證實“賂”造成的得失遠遠超過“戰”造成的得失,有力地說明了賂秦之害,得出“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的結論。
第二層(“思厥……理固宜然”):寫諸侯賂秦的情形和結果,說明賂秦乞和適得其反,得出結論:“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第三層(“古人云……此言得之”):引用古人的話為證,形象地說明賂秦的危害。
3、印證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就賂秦的國家(韓、魏、楚)滅亡的原因進行論述。
1、齊國未嘗賂秦,又為什么會滅亡?
2、燕、趙兩國也“義不賂秦”,可為什么也滅亡了?
3、本段最后一句話的假設有什么作用?
4、這段是怎樣分三層來論述的?
5、這段內容印證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話?
——明確:第三段:
1、“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2、燕、趙滅亡的自身原因是:燕“以荊卿為計”,惹火燒身;趙“牧以讒誅”,自毀長城。而根本原因是:“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孤立無援,其滅亡是“誠不得已”。
3、最后一句話的作用:用“向使”引起假設,總結六國情況,使論證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論點更加鮮明有力,同時又為下文進一步假設作鋪墊,從反面將論證推進一層。
4、三層論述:第一層(“齊人未嘗…齊亦不免矣”):單說齊國滅亡的原因。第二層(“燕趙之君…誠不得已”):合說燕、趙兩國滅亡的原因。第三層(“向使三國…或未易量”):總說六國,提出假設,從反面推進論證。
5、印證了:“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1、作者在嗚呼句后提出的政見主張是什么?
2、哪句話揭示了六國賂秦的根源,概括了六國破滅的歷史教訓?
3、最后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第四段:
1、封謀士,禮奇才,并力西向。
2、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3、一語雙關,似乎是在批評六國的“為國者”,其實是在告誡北宋“為國者”,這就把對歷史的評論自然地轉到現實上來。
第五段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寫作意圖?
第五段:
諷諫北宋王朝。將六國的情況和北宋的情況作對比,六國力量雖然比秦弱小,“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而北宋現在一統天下,力量強大。作者語重心長地警告北宋王朝,切勿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這就點明了本文的主旨,即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歸納1、圖表歸納結構二、對比的論證方法
找出文中對比的論證方法,并說說對比論證的作用:
——明確:“賂者”(楚、韓、魏)——“不賂者”(齊、燕、趙)秦之土地得失——諸侯土地得失賂秦之頻——“一夕安寢”六國——北宋通過對比增強了“弊在賂秦”這一論點的鮮明性、深刻性。作用:三、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思厥先祖父……秦兵又至矣。——描寫生動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形象說理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寫出秦人惶恐不安
還有文中很多對偶、對比、比喻、設問等修辭手法。1、語言生動形象三、語言生動,氣勢充沛
2、語言氣勢充沛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不終也。——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憎惡贊賞惋惜激憤四、借古諷今的用意
抓住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立論,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諷諫北宋統治者切勿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而要改變妥協政策,奮起抵抗。1、主旨結合前面所講背景知識,可知:
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國經過商秧變法的徹底改革,確立了先進的生產關系,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軍事實力超過了六國。同時,秦滅六國,順應了當時歷史發展走向統一的大勢,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本文屬于史論,但并不是進行史學的分析,也不是就歷史談歷史,而是借史立論,以古鑒今,選擇一個角度,抓住一個問題,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確立自己的論點,進行深入論證,以闡明自己對現實政治的主張。因此我們分析這篇文章,不是看它是否準確、全面地評價了歷史事實,而應著眼于其強烈的現實針對性。本文從歷史與現實結合的角度,依據史實,抓住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一點來立論,針砭時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達而深湛的政治見解。文末巧妙地聯系北宋現實,點出全文的主旨,語意深切,發人深省。
2、關于六國破滅的原因,歷來爭論不休。討論一下,本文作者的觀點是否有道理?六國究竟為什么破滅?
1、下列斷句、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C.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A]2、為下列句子中加括號的詞選擇正確的義項
(1)蓋失強援,不能獨(完)A.齊全B.完整C.盡,沒有了D.做成[B]
(2)故曰(弊)在賂秦
A.騙人的壞事B.弊病、害處C.弊端[C]
(3)、奉之(彌)繁,侵之愈急A.滿、遍B.更加、越C.補、合(4)、刺客不行,良將(猶)在A.如同B.仍然C.還[B][C]3、解釋下列句中加括號的“以”的詞義。(1)不賂者(以)賂者喪(2)秦(以)攻取之外(3)(以)地事秦(4)洎牧(以)讒誅[由于,介詞][憑借,介詞][把,介詞][因為,連詞]
(5)至丹(以)荊卿為計(6)(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7)(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8)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趨于亡(10)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于人[用,介][用,介][憑借,介][而,連][而,連][而,連]
4、在括號中填上恰當的虛詞:
較秦()所得,與戰勝()得者,其實百倍;諸侯()所亡,與戰敗()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所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離婚輪流扶養協議書
- 債券拍賣協議書范本
- 酒店前臺保密協議書
- 刑事自訴調解協議書
- 售后委托代理協議書
- 輪胎銷售協議書范本
- 土地復墾項目協議書
- 學生懷孕免責協議書
- 家人車輛贈予協議書
- 免責漏水協議書模板
-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練習題集
- 《自貢市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匯編(2023版)》
- 電動車帶牌過戶免責協議書
- (完整版)大學英語六級單詞表
- 新疆大學答辯模板課件模板
- 2024屆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下學期數學試題模擬試題
- 2022年中醫類院感疫情防控試題測試題庫含答案
- 道路普通貨物運輸企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導手冊
- 國家經濟安全課件
- 醫院培訓課件:《降低肛腸術后尿潴留發生率》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全冊測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