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共軛烯烴λmax的經驗計算2.4.1鏈狀共軛烯烴λmax的計算(Woodward經驗規則)母體為C=C-C=C,λmax的基本值為217nm;增加一個特殊的取代基,λmax紅移的值如下:烷基:+5nm鹵素:+17nm2.4.2單環共軛烯烴λmax的計算(Woodward經驗規則)母體為
:217nm
:253nm注意:母體僅指環中的C=C-C=C增加一個特殊的取代基,λmax紅移的值如下:環外雙鍵:+5nm擴展共軛:+30nm取代基:烷基+5nm,鹵素+17nm2.4.2單環共軛烯烴λmax的計算(Woodward-Fieser經驗規則)應用此規則的注意事項:
(1)當有多個母體可供選擇時,應優先選擇較長波長的母體,如共軛體系中若同時存在同環二烯與異環二烯時,應選擇同環二烯作為母體;
(2)環外雙鍵在這里特指C=C雙鍵中有一個C原子在該環上,另一個C原子不在該環上的情況(如結構式A),而結構式B和C則不是;需參與共軛體系。
ABC(3)計算時應將共軛體系上的所有取代基及所有環外雙鍵均考慮在內,對“身兼數職”的基團應按實際“兼職”次數計算增加值,同時應準確判斷共軛體系的起點與終點,防止將與共軛體系無關的基團計算在內;
(4)該規則不適用于共軛體系雙鍵多于四個的體系,也不適用于交叉共軛體系,典型的交叉共軛體系骨架結構如下:例
計算下面化合物的λmax
同環共軛二烯母體基本值253nm
增加共軛雙鍵(2×30)+60nm
環外雙鍵(3×5)+15nm
烷基取代(5×5)+25nm
酰氧基取代+0nm
λmax計算值:353n(實測值:356nm)
異環共軛二烯母體基本值:214nm
增加共軛雙鍵(1×30)+30nm
環外雙鍵(3×5)+15nm
烷基取代(5×5)+25nm
λmax計算值284nm
(實測值:283nm)鏈狀共軛雙鍵基本值217nm
4個烷基取代+20nm
2個環外雙鍵+10nm
λmax計算值247nm
(實測值:247nm)
鏈狀共軛雙鍵基本值217nm
4個環殘基或烷基取代+20nm
1個環外雙鍵+5nm
λmax計算值243nm
(實測值:243nm)2.5紫外-可見光譜法的儀器分光光度計的類型
1.單光束
簡單,價廉,適于在給定波長處測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譜掃描,要求光源和檢測器具有很高的穩定性。2.雙光束
自動記錄,快速全波段掃描。可消除光源不穩定、檢測器靈敏度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特別適合于結構分析。儀器復雜,價格較高。3.雙波長將不同波長的兩束單色光(λ1、λ2)快速交替通過同一吸收池而后到達檢測器。產生交流信號。無需參比池。△=1~2nm。兩波長同時掃描即可獲得導數光譜。光源分光系統吸收池檢測系統記錄系統2.5.1光源提供入射光的元件;白熾光源:熱輻射光源:可見光區,320-2500nm,影響因素:燈電壓,如鎢絲燈和鹵鎢燈;氣體放電光源:氣體放電發光光源:紫外光區,375-180nm,如氫燈和氘燈(功率大4-5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范圍:185nm~1000nm。光源分光系統吸收池檢測系統記錄系統2.5.2分光系統將來自光源的光按波長的長短順序分散為單色光,并能隨意調節所需波長光的一種裝置;入射狹縫:光源的光由此進入單色器;準直鏡:透鏡或返射鏡使入射光成為平行光束;色散元件:將復合光分解成單色光,棱鏡或光柵;物鏡:透鏡或凹面反射鏡,將分光后所得單色光聚焦至出射狹縫;出射狹縫棱鏡:由玻璃或石英制成,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但光譜疏密不均;光柵:由拋光表面密刻許多平行條痕(槽)而制成,利用光的衍射作用和干擾作用使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方向,起到色散作用。(光柵色散后的光譜是均勻分布的)光源分光系統吸收池檢測系統記錄系統入射狹縫準光器
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出射狹縫入射狹縫
準光器
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出射狹縫透鏡或凹面反射鏡使入射光成平行光棱鏡和光柵2.5.3吸收池功用:用于盛放分析試樣;材料:石英:可見光區及紫外光區,玻璃:可見光區;注意:光學面垂直于光束方向,吸收池配對。2.5.4檢測器將接受到的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的元件;功能:測量單色光透過溶液后光強度變化;要求:靈敏度高,響應時間短,線性好、噪音低,穩定;類型:光電管、光電倍增管、光電二極管陣列。吸收池光源分光系統吸收池檢測系統記錄系統2.5.5記錄系統作用:信號處理并以適當方式指示或記錄下來;把信號由直流變為交流或相反;改變信號的相位,濾去不需要成分;執行某些信號的數學運算。裝置:模擬技術和光計數技術;直讀檢流計、數字顯示、自動記錄裝置等;微處理機:操作控制;數據處理。光源分光系統吸收池檢測系統記錄系統2.5.6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類型的具體介紹(1)單光束分光光度計一束經過單色器的光,輪流通過參比溶液和試樣溶液,進行吸光度的測定。例:722型、751型、英國SP500型。特點:常規分析,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維修容易。適于在給定波長處測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不能作全波段光譜掃描,要求光源和檢測器具有很高的穩定性。缺點:A受電源波動影響較大。信號記錄處理系統單色器檢測器光源吸收池2.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單光束分光光度計光路圖(2)
雙光束分光光度計通過一個快速轉動的扇形鏡將經單色器的光一分為二,然后用另一個扇形鏡將脈沖輻射再結合進入換能器,即兩光束同時分別通過參照池和測量池。特點:消除、補償光源和檢測器的不穩定,精確度高。信號記錄處理系統吸收池單色器吸收池檢測器(3)
雙波長分光光度計
由同一光源發出的光被分成兩束,分別經過兩個單色器,得到兩個不同的單色光(λ1、λ2),它們交替地照射同一溶液,然后經過光電倍增管和電子控制系統,得到的信號是兩波長處吸光度之差ΔA,ΔA=Aλ2-Aλ1單色器單色器切光器吸收池λ1λ2檢測器光源結論:試樣溶液濃度與兩個波長處的吸光度差成正比。特點:通過波長選擇可方便地校正背景吸收:消除吸收光譜重疊的干擾,適合于混濁液和多組分化合物分析;只使用一個吸收池:參比溶液即被測溶液,避免了單波長法中因被測溶液與參比溶液在組成、均勻性上的差異及兩個吸收池之間的差異所引入的誤差。2.6顯色反應與顯色條件2.6.1顯色反應的選擇顯色反應主要有下述三種類型:配位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三元配合物的分析特性配位反應是最主要的顯色反應2.6顯色反應與顯色條件配位反應配位反應是最主要的顯色反應配合物是由可以給出孤對電子的離子或分子(稱為配體)和具有接受孤對電子的原子或離子(統稱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組成和空間構型所形成的化合物。而配位反應就是指中心離子(或原子)與配體形成配合物的反應。例如:胺基(-NH2、RHN-、R2N-)、具有一對未共用電子對;羥基(-OH),具有兩對共用電子對。它們與生色團的不飽和鍵相作用,引起永久性的電荷移動,從而減少分子的激發能,促使顯色反應產物顏色加深,對光的最大吸收向長波方向移動。氧化還原反應一些離子可以通過氧化還原反應,使其成為有色離子.如Cr、Mn可氧化成CrO42-、Cr2O72-、MnO4-等有色離子而加以鑒定.鉬酸胺可與磷酸、砷酸、硅酸等生成雜多酸,在一定條件下,雜多酸中的鉬可還原成鉬藍,從而可以進行P、As、Si等微量元素的比色測定.利用形成鉬藍反應還可以測定一些還原性物質,例如糖類等。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可以測定很多能變色的有機物,例如利用2,3,5-三苯四氯唑和藍四氮唑,可以測定醛、酮糖等還原性物質。三元配合物的分析特性如果顯色反應加兩種顯色劑可以形成三個組分的混合配合物。這種方法大大的提高了顯色劑的穩定性、靈敏性、選擇性。a.三元配合物比較穩定,可提高分析測定的準確度和重現性。例如Ti-EDTA-H2O2三元絡和物的穩定性比Ti-EDTA和Ti-H2O2二元絡和物的穩定性分別增加強約1000倍和100倍。b.三元絡和物對光有較大的吸收容量,所以進行光度測定時它比二元絡和物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如用H2O2測定釩,靈敏度太低(=2.7×102)。而用PAR聚芳酯顯色靈敏度雖有提高,但選擇性差。如果將V5+、H2O2、PAR三者混合,一定條件下則形成紫紅色的三元絡合物,靈敏度可大大提高(=1.4×104),最大吸收波長也移至540nm(原最大吸收波長為450nm),出現較大紅移。c.形成三元絡合物的顯色反應比二元體系具有更高的選擇性。這是因為在二元絡合物中,一種配位體常與多種金屬離子產生類似絡合反應,而當體系中兩種配位體形成三元絡合物時,就減少了金屬離子形成類似絡合物的可能性。例如:鈮和鉭都可與鄰苯三酚生成二元絡合物,但是在草酸介質中,只有鉭能與鄰苯三酚形成黃色的鉭-鄰苯三酚-草酸三元絡合物,鈮則不能形成類似的三元絡合物,因而提高了反應的選擇性。顯色反需考慮的因素靈敏度;選擇性;顯色劑吸收干擾易排除;反應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組成恒定、化學性質穩定。2.6.2顯色反應的選擇2.6.2.1顯色劑用量顯色反應一般可以用下式表示:M+R=MR為了減少反應的可逆性,根據同離子效應,加入過量的顯色劑是必要的,但過量太多,有時會有副反應產生,反而不利。2.6.2.2酸度溶液的酸度對顯色反應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例如由于顯色劑大多是有機弱酸,酸度影響顯色劑的離解,因而影響顯色劑反應的完全程度。又如許多顯色劑本身就是酸堿指示劑,配位反應后的顏色必須與顯色劑本身的顏色有顯著的不同。二甲酚橙pH>6.3呈紅紫色,pH<6.3呈黃色,與金屬配合物則呈紅色,故只適合于pH<6.3的條件。酸度還影響配合物的組成,Fe3+與磺基水楊酸(Sal2-)的反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pH=1.8~2.5Fe3++Sal2-=Fe(Sal)+紫紅色pH=4~8Fe3++2Sal2-=Fe(Sal)2
-紫褐色pH=8~11.5Fe3++3Sal2-=Fe(Sal)33+黃色pH>12配合物被破壞,生成Fe(OH)3
沉淀2.6.2.3溫度\2.6.2.4時間由于反應速率不同,完成反應所需的時間常有很大差別同時,有色化合物在放置過程中也會發生變化。有的迅速反應且能穩定較長時間(如Fe3+與磺基水楊酸反應)。有的放置一段時間反應才達平衡,溶液顏色才達穩定程度(如硅鉬藍的生成)。有的放置一段時間后由于各種原因,如空氣氧化、試劑分解或揮發、光照射等而褪色(如硅鉬藍只穩定0.5~1h)。如Fe3+與磺基水楊酸反應室溫就能進行,硅鉬藍的生成如果在沸水中則只需30s。2.6.2.5干擾的消除
有的干擾離子本身有顏色,如Cu2+(藍)、Co2+(紅)、Cr3(綠)、Fe3+(黃);有的與試劑生成有色配合物,如硅鉬藍法測Si時,P、As也與鉬酸銨生成雜多酸且同時被還原成鉬藍干擾測定;有的與試劑生成更穩定化合物,使被測離子配位不完全等。因此,對與一個新的比色方法的提出,往往必須做干擾離子試驗。干擾消除方法加入掩蔽劑,是干擾離子生成無色配合物和離子;選擇適當的顯色條件;分離干擾離子2.6.3顯色劑2.6.3.1無機顯色劑由于無機顯色劑的選擇性差,生成的有色物的摩爾吸光系數小,靈敏度低等原因,使得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無機顯色劑不多。常用的有:硫氰酸鹽:鐵、鉬、鎢、鈮鉬酸銨:磷、硅、鎢過氧化氫:鈦、釩2.6.3顯色劑2.6.3.2有機顯色劑大多數有機顯色劑本身也是有色化合物,它能與待測離子反應生成穩定的螯合物;具有鮮明的顏色,ε都很大(一般可達到104以上),所以測定的靈敏度很高;選擇性好;有些有色配合物易溶于有機溶劑,可進行萃取光度分析,提高了測定的靈敏度和選擇性。磺基水楊酸——Fe3+
鄰二氮菲——Fe2+
二苯碳酰二肼——Cr6+
雙硫腙——Hg2+、pb2+
、Cd2+
偶氮胂Ⅲ——Ca2+
、pb2+
、Ba2+
鉻天氰S——Al3+磺基水楊酸結構式:鄰二氮菲(鄰菲羅啉,1,10—二氮菲)結構式為雙硫腙(二苯—硫腙)結構式為:偶氮砷Ⅲ(鈾試劑Ⅲ)結構式:2.7.1入射波長選擇2.7吸光度測量條件一般選擇max為測定波長,為什么?如果在max處有共存組分的干擾,如何選擇測定波長?AA2.7.2參比溶液的選擇用參比溶液調T=100%(A=0),再測樣品溶液的A,即消除了吸收池對光的吸收、反射,溶劑、試劑對光的吸收等。為什么要使用參比溶液?
參比溶液選擇的原則(p35)
2.7.3吸光度讀數范圍的選擇實際工作中,應控制T在10~70%,A在0.15~1.0之間。-lgT=εbc微分:-dlgT=-0.434dlnT=-0.434T-1dT=εbdc兩式相除得:
dc/c=(0.434/TlgT
)dT
以有限值表示可得:
Δc/c=(0.434/TlgT)ΔT
討論:濃度測量相對誤差大小(Δc/c)與什么因素有關?若ΔT=0.5%,透光率讀數范圍是多少時,濃度測量相對誤差較小?2.7.3吸光度讀數范圍的選擇1086420204060800.70.40.20.1AT%Er(0.368)0.434實際工作中,應控制T在10~70%,
A在0.15~1.0之間(調c,b)0.0052.8.1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定性分析有機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譜:反映結構中生色團和助色團的特性,可作為定性依據,但不完全反映分子特性;計算吸收峰波長,可以確定共扼體系;標準譜圖庫:46000種化合物紫外光譜的標準譜圖;紫外光譜形狀相同,兩種化合物有時不一定相同,只有當max,max都相同時,可認為兩者是同一物質。2.8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的應用2.8.1.1有機化合物定性的一般規律(1)200~800
nm無吸收峰,飽和化合物,單烯。(2)210~250
nm有強吸收峰(≥104L·mol-1·cm-1):表明含有一個共軛體系(K)帶,共軛二烯:K帶(217nm);-不飽和醛酮:K帶220nm;260nm,300nm,330nm有強吸收峰:3、4、5個雙鍵的共軛體系;呈現多譜帶,且max已到400nm以上,共軛雙鍵n>5或環芳香生色團。(3)250~300nm有中等強度的吸收峰(=200~10000L·mol-1·cm-1),芳環的特征吸收(具有精細解構的B吸收帶)。(4)270~350nm有吸收峰(=10~100L·mol-1·cm-1),醛酮n→π*躍遷產生的R吸收帶。2.8.1.2用紫外-可見分子光譜確定異構體(1)構造異構體的確定例:化合物C10H16,max=231nm(κmax=9000L·mol-1·cm-1)。結構(a):λmax=六環二烯母體+2個烷基取代+環外雙鍵=217+(2×5)+5=232nm結構(b):λmax=同環二烯母體+4個烷基取代=253+(4×5)=273nm結構(c):λmax=同環二烯母體+3個烷基取=253+(3×5)=268nm結構(d):λmax=同環二烯母體+3個烷基取代=253+(3×5)=268nm(2)順反異構體的確定酮式:λmax=204nm,無共軛;烯醇式:λmax=243nm;溶劑的極性對其有較大影響。(3)互變異構體的確定順式:λmax=280nm,max
=10500L·mol-1·cm-1;反式:λmax=295.5nm,max
=29000;共平面產生最大共軛效應,λmax、max均較大。順式:λmax=280nm,max
=10500L·mol-1·cm-1;反式:λmax=295.5nm,max
=29000;共平面產生最大共軛效應,λmax、max均較大。2.8.1.3有機化合物摩爾質量的測定由于同類有機物的衍生物的max
相差較小,無法根據λmax及max
來判別到底是哪種具體的衍生物,故常采用朗伯-比爾定律來計算摩爾質量來確定其具體是哪種物質。A=max
bc在等體積的情況下:A=max
bm/MM=max
bm/A例題(p38)2.8.1.4氫鍵強度的測定具有孤對電子對的分子能與極性溶劑發生氫鍵締合,其作用強度以極性較強的基態大于極性較弱的激發態,致使基態能級的能量下降較大,而激發態能級的能量下降較小(右圖),故兩個能級間的能量差值增加。實現n→π*躍遷需要的能量也相應增加,故使吸收帶發生藍移。非極性溶劑極性溶劑n
np
n<pn
→
*躍遷:形成氫鍵后藍移;;
非極性溶劑極性溶劑
n
p
n>p→*躍遷:形成氫鍵紅移;;氫鍵強度的量度:EH=Ep-En=hc(1/λp–1/λn)式中h為PLANK常數;c為光速。在多數π→π*躍遷中,激發態的極性要強于基態,極性大的π*軌道與溶劑作用強,能量下降較大,而π軌道極性小,與極性溶劑作用較弱,故能量降低較小,致使π及π*間能量差值變小(左圖)。因此π→π*躍遷在極性溶劑中的躍遷能△Ep小于在非極性溶劑中的躍遷能△En。所以在極性溶劑中,π→π*躍遷產生的吸收峰向長波長方向移動。2.8.2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定量分析2.8.2.1視差光度法-高組分含量的測定
普通分光光度法一般只適于測定微量組分,當待測組分含量較高時,將產生較大的誤差。需采用示差法。即用濃度比試樣小的已知濃度為cs的標準溶液作為參比溶液,調吸光度為零。即:示差法測得的吸光度相當于普通法中待測溶液與標準溶液的吸光度之差ΔA,與Δc呈直線關系。由標準曲線上查得相應的Δc值,求得待測溶液濃度Cx
。示差法標尺擴展原理及優點:普通法:cs的T=10%;cx的T=5%示差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湛江市大成中學高一上學期物理期中測試題
- 2025簡易場地租賃合同范本
- 食管癌的護理
- 內科護理學課件
- 2025建筑外墻施工合同范本
- 2025某地產開發項目施工合同
- 2025年蘆灣村原下沖海堤開東部灣中部地塊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幼兒園教師聘用合同模板
- 2025年廣東省職工勞動合同書模板
- 活動物料清單
- 精細化工產品公司企業經營戰略方案
- 缺血缺氧性腦病詳解課件
- 自動打鈴控制器plc課程設計
- 最新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課件來源于司法部司法鑒定局
- 北師大版一年級英語下冊期中測試卷
- 冠狀動脈CT解剖詳解
- 檔案學概論重點知識梳理
- 地下連續墻鋼筋籠起重吊裝專項施工方案
- 單值和移動極差X-MR控制圖
- 進口產品委托代理合同協議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