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第2課人類認識宇宙及對宇宙新探索_第1頁
原創 第2課人類認識宇宙及對宇宙新探索_第2頁
原創 第2課人類認識宇宙及對宇宙新探索_第3頁
原創 第2課人類認識宇宙及對宇宙新探索_第4頁
原創 第2課人類認識宇宙及對宇宙新探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人類認識的宇宙及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考綱要求1、地球的宇宙環境。2、太陽系概況,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3、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4、宇宙探測的意義與現狀。宇宙是什么?宇宙,一般當作天地萬物的總稱。古代,人們把空間稱為“宇”,把時間稱為“宙”,用時間和空間來表達宇宙的內涵。“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淮南子·原道訓》宇宙的特點宇宙是由各種形態的物質構成的。

——物質性宇宙處于不斷運動和發展中。

——運動性一、人類目前觀測的宇宙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過程2、天體-----宇宙間物質的具體存在形式天體的類型:恒星、行星、衛星、星云、流星體、彗星、星際物質(氣體和塵埃)在空間飛行的人造地球衛星、宇宙飛船、國際空間站、航天飛機、空間探測器等天體的類型自然天體人造天體●●●●●●●●大氣上界地面●流星體流星現象隕星流星體(群),流星現象(雨)和隕石的關系它們飛入地球大氣層,跟大氣摩擦發生了光和熱,最后被燃盡成為一束光,這種現象叫流星。如果沒有燃盡就是隕星流星體分布在星際空間的細小物體和塵粒,叫做流星體。石質的叫隕石;鐵質的叫隕鐵。天體不是天體天體判斷的兩個標準(1)宇宙間(地球大氣層之外)(2)物質的存在形式(獨立個體,不是天體的一部分)注:天體就是宇宙中所有物質,物質是多樣的(多樣性),恒星和星云是兩種最基本的天體。例、下列屬于天體的是:()A、天空中的大型客機

B、隕星C、山頂墜落的巨大石塊D、宇宙中的氣體D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其他恒星系統地月系其他八大行星系統

地球

月球

行星系統恒星系統星系總星系3、天體系統-------相互吸引且相互繞轉的天體天體系統的種類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天體系統的隸屬關系地月系天體系統的層次(層次性)低高天體系統判斷的兩個標準:(1)天體數量(兩個天體以上)(2)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1、天體系統的層次,由小到大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太陽系一銀河系一地月系—總星系B.銀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陽系一總星系C.地月系一銀河系一總星系一河外星系D.地月系一太陽系一銀河系一總星系D2、下列屬于天體系統的是()①宇宙中的基本天體——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級別最高和最低的天體系統——總星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兩顆恒星或兩顆行星④沿同一軌道運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帶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獅子座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繞轉的大小天體A.②⑥B.①③⑥C.④⑥D.②③⑤A二、宇宙中的地球1、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1)太陽系的組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約束的天體的集合體,它包括太陽、八大行星、哈雷彗星、小行帶、衛星、矮行星、流星體、行星際物質。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巨行星類地行星遠日行星(2)八大行星的順序和分類(2)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近中遠高中低小大大小大中小中少或無多少無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小行星帶哈雷慧星(3)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征為什么說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1)質量、體積等物體特征與類地行星沒有多大區別(2)運動特征和其他行星沒有多大區別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鄰右舍分別是()A.水星、金星B.木星、火星C.火星、土星D.金星、火星D八大行星之最★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最遠的是海王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遠的是海王星。★體積質量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八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轉的是金星。★自轉周期最長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公轉周期最長的是海王星,最短的是水星,(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越近,公轉速度越快,公轉周期越短。)★衛星數目最多的是土星,沒有衛星的是水星和金星。2.存在生命的星球(特殊性)安全的宇宙環境表面溫度適宜大氣層的存在表面溫度的是日變化、季節變化較小穩定的太陽光照有液態水的存在1.與地球上存在生命無關的因素是:(

)A.日地距離適中

B.晝夜交替周期不長C.形成了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D.形成了地轉偏向力2、地球上具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溫度條件的原因是:()A、日地距離恰如其分B、衛星個數適當C、地殼運動的緩慢性和穩定性D、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當DA三、人類對宇宙的新探索1.宇宙探測的現狀(1)世界

1957年10月,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開創了太空觀測、研究地球和整個宇宙的新時代

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標志著人類已從空間探索階段進人到空間開發利用階段(2)我國: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現在已步人世界上航天技術先進國家的行列。2、宇宙探測的意義(1)天文學意義,進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各種科學衛星和空間探測器上天后,發現了地球大氣層外還磁層,測量許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2)社會意義,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利用衛星進行軍事偵察、空間通信、氣象觀測,以及為飛機導航等,從中獲得許多實際利益。2、宇宙開發(1)空間資源

(2)太陽能資源—(3)礦產資源--

特點:遼闊、高真空、強輻射、失重等利用:迅速、大量地收集有關地球的各種信息,可在衛星上進行各種科學實驗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月球和小行星上分布廣泛,發展太空采礦業。3、宇宙環境的保護(1)宇宙垃圾的產生:(2)危害:(3)解決辦法:

工作壽命終止的航天器;意外或有意爆炸產生的碎片;航天員扔出飛船艙外的垃圾相對速度大,碰撞會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損害!

①限制空間垃圾的產生。

②清除空間垃圾。4、航天基地的選址

(1)航天基地選址的區位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1.緯度位置: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則發射航天器初速度越大,越能節省燃料。反之,越耗燃料。(低緯)2.氣候條件: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氣晴朗,空氣能見度高(氣好)3.地形條件:地質穩定,平坦開闊,相對而言地勢較高處。(地平)4.水源條件:水源充足,滿足用水。(水足)5.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有利于儀器和設備的運輸(便通)6.人口分布:

人煙稀少的地區,以保證安全。(人少)(2)發射時間、方向和回收場地的選擇發射時間:在一天中,一般選在晴朗無云的夜晚,主要便于定位和跟蹤觀測。我國發射時間:主要選擇在冬季,便于航天測控網對飛船監控、管理、回收;另外,我國有三艘遠望號監測船在緯度高的南半球海域,選冬季是為了避開南半球惡劣的海況。發射方向:一般與地球運動方向一致,即向東發射。回收場地選擇:我國的回收場在內蒙古中部地區。(1)地形:該地區地形平坦,視野開闊,便于搜救;(2)氣候:氣候干旱,多晴朗天氣,有利于跟蹤和測控。(3)人口分布:人煙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3)我國四大航天基地的地理區位和條件分析(3)世界著名航天基地的地理區位和條件分析拜克努爾卡納維拉爾角庫魯圣馬科簡述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具有的區位優勢?海南航天發射中心的不足的是什么?區位優勢:①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大,可提高火箭運載能力,可以減小發射難度,節省燃料;②海運便利,利于運輸大型火箭;③安全性高,三面臨海,利于火箭殘骸安全墜落。④人口分布少,有利于人群疏散。不足:降水豐富,大氣能見度低,不利于發射。“神舟號”為何多選擇秋冬季節發射?①秋冬季節酒泉晴日多,大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