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4726-2009 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相較于其1993年的版本,在多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殘疾體育運動的發展需求,確保分級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實用性。以下為具體變更內容概述:

  1. 分類體系調整:新標準對殘疾運動員的分類體系進行了優化,更細致地劃分了殘疾類別,增加了部分項目的分級細節,旨在更精確地反映不同殘疾類型和程度對運動表現的影響。

  2. 醫學評估標準更新:隨著醫療診斷技術和對殘疾人運動能力理解的進步,2009版標準引入了更先進的醫學評估方法和標準,確保分級評估的準確性和時代性。

  3. 功能性測試方法改進:針對各類殘疾運動員的功能性測試項目和指標進行了修訂,增加了與運動項目直接相關的功能性評估,提高了分級評估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 國際接軌:新標準在制定過程中參考了更多的國際標準和規則,力求與國際殘疾人體育組織的分級體系相協調,便于我國殘疾運動員參與國際比賽。

  5. 術語規范:對涉及殘疾和功能評估的專業術語進行了規范化處理,使其更加準確、統一,便于國內與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6. 實施指導性增強:增加了詳細的分級實施流程、指導原則和案例分析,為實際操作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分級工作的標準化和可操作性。

  7. 倫理考量:2009版標準強調了在分級過程中尊重殘疾人權益、保護個人隱私的重要性,體現了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廢止
  • 已被廢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9-03-16 頒布
  • 2009-09-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14726-2009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_第1頁
GB/T 14726-2009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_第2頁
GB/T 14726-2009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_第3頁
GB/T 14726-2009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14726-2009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11.020

犆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14726—2009

代替GB/T14726—1993

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

犕犲犱犻犮犪犾犪狀犱犳狌狀犮狋犻狅狀犪犾犮犾犪狊狊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犱犻狊犪犫犾犲犱犪狋犺犾犲狋犲狊

20090316發布200909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14726—2009

前言

本標準參考國際輪椅和截肢運動聯合會(IWAS)手冊,國際腦癱運動娛樂協會(CPISRA)手冊和

國際盲人運動協會(IBSA)手冊。

本標準代替GB/T14726—1993《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

本標準與GB/T14726—1993相比變化如下:

———依據手冊做了修訂;

———修訂了參賽的最低殘疾標準中的一些具體指標;

———對男性、女性侏儒分別給出了高度指標。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和附錄C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殘疾人康復和專用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48)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國家康復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丁伯坦、賈亞玲。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14726—1993。

犌犅/犜14726—2009

引言

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比賽需要在公平的條件下進行,由于殘疾的種類不同,殘疾部位不同,以及各

運動項目對殘疾人的運動功能要求不同,因此,國際上各殘疾人體育運動組織的醫學科學委員會制定了

相應的分級、參賽標準,并在國際比賽中執行。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協會是國際各殘疾人體育運動組織

的成員,我們在參加國際殘疾人運動比賽時當然要應用這些標準,同時在國內開展殘疾人運動比賽時也

采用這些標準,因此,我們等效采用有關國際標準。為了推動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發展,應積極貫徹

本標準、組織分級人員隊伍進行學習和培訓,同時在國內各種殘疾人運動會的比賽中應用。

犌犅/犜14726—2009

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殘疾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脊髓損傷、腦癱、盲人、截肢和其他肢體殘疾的運動員。

2分級

2.1脊髓損傷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

2.1.11A級:脊髓損傷平面C4~C6。肱三頭肌肌力0級~3級。

2.1.21B級:脊髓損傷平面C7。肱三頭肌肌力4級~5級,腕關節伸、屈肌肌力0級~3級。

2.1.31C級:脊髓損傷平面C8。肱三頭肌肌力4級~5級,腕關節伸、屈肌肌力4級~5級,手骨間肌

和蚓狀肌功能差,肌力0級~3級。

2.1.42級:脊髓損傷平面T1~T5。軀干和下肢功能障礙,腹肌功能喪失,坐位平衡功能喪失。

2.1.53級:脊髓損傷平面T6~T10。上部腹肌肌力好,下部腹肌無功能,下部軀干伸肌無功能,有輕度

維持坐位平衡的能力。

2.1.64級:脊髓損傷平面T11~L3。腹肌和脊柱伸肌肌力好,髖關節屈曲、外展肌力尚可,坐位平衡功

能好,雙下肢肌力總分1分~20分(創傷),雙下肢肌力總分1分~15分(脊髓灰質炎)。

2.1.75級:脊髓損傷平面L4和L5。坐位平衡功能好,腹肌肌力好,雙下肢肌力總分21分~40分(創

傷),雙下肢肌力總分16分~35分(脊髓灰質炎)。

2.1.86級:脊髓損傷平面S1~S3。一下肢功能障礙,或雙下肢輕度功能障礙,雙下肢肌力總分

41分~46分(創傷),雙下肢肌力總分36分~50分(脊髓灰質炎)。

2.1.9下列情況不具備參賽資格:

a)雙下肢肌力總分≥61分(創傷);

b)雙下肢肌力總分≥51分(脊髓灰質炎)。

2.1.10肌力測試部位見附錄A。

2.1.11肌力測試計分方法見附錄B。

2.2腦癱運動員的醫學和功能分級

2.2.11級:嚴重四肢癱。痙攣4級~3+級或伴有手足徐動,軀干和四肢功能性活動范圍小,功能性肌

力差。嚴重手足徐動或伴有痙攣,功能性肌力和控制力差。活動需依靠電動輪椅或助手的幫助,自己不

能驅動輪椅。

2.2.22級:中重度四肢癱。痙攣3+級~3級或伴有手足徐動。嚴重手足徐動或四肢癱,但癱瘓較輕

的一側功能尚可。自己能驅動輪椅。軀干靜態平衡功能尚可,動態平衡功能差,需借助頭及上肢的力量

才能維持動態平衡。如果一側或雙側下肢功能比較好,能夠驅動輪椅,而上肢功能如同1級則定為下肢

2級。如果上肢能夠驅動輪椅,手能握住圓柱形或球形物體,功能比較好則定為上肢2級。

2.2.33級:中度四肢癱或需坐輪椅的嚴重偏癱,但健側上肢功能正常,能獨立驅動輪椅。四肢癱中、

下肢痙攣3級~4級,在助手的幫助下或使用輔助器具能夠步行。軀干功能受限,投擲動作主要靠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