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山東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復習測試微粒構成物質_第1頁
第一學期山東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復習測試微粒構成物質_第2頁
第一學期山東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復習測試微粒構成物質_第3頁
第一學期山東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復習測試微粒構成物質_第4頁
第一學期山東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復習測試微粒構成物質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頁2023-2023第一學期山東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復習測試微粒構成物質一、單項選擇題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A.氧原子 B.氫原子 C.氧分子 D.水分子元素X的核電荷數為a,它的陰離子Xm-與元素Y的陰離子Yn-的電子層結構相同,那么元素Y的核內質子數是〔〕A.a+m+n B.a-m-n C.a-m+n D.a+m-n翻開保溫瓶后,在保溫瓶上方出現白色水霧,過一會兒水霧消失,這一現象不能說明〔〕A.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B.分子之間有間隔 C.分子發生了變化 D.分子的體積很小在點燃條件下,A和B反響生成C和D,反響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下圖,以下判斷不正確的選項是〔〕

A.該反響中有兩種化合物分子

B.該反響中,參加反響的A、B分子的個數比為4:3

C.物質C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

D.在該反響中,生成C和D的質量比為14:9假設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那么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粒子可表示為〔〕A. B. C. D.以下說法完全正確的選項是〔〕A.地殼中含量最多元素--O

硅的元素符號--Si

2個氮原子--2N

B.決定元素種類--核外電子數

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最外層電子數

決定相對原質量的是--質子數和中子數

C.鐵--由分子構成

二氧化碳--由原子構成

氯化鈉--由離子構成

D.分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離子--帶電的原子某原子中共含有40個粒子,其中14個粒子不帶電,那么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13 B.14 C.40 D.27美英聯軍在伊拉克戰場上,不顧全世界人民的反對,使用了后患無窮的貧油彈,其中含有238U,它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8,質子數為92,那么238U中含有的中子數為〔〕A.238 B.92 C.146 D.330二、填空題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為,請答復以下問題:

〔1〕假設該粒子表示一個原子且y=2時,該粒子的名稱為______.

〔2〕假設x=17,那么y的值可能為______,與y值相對應的粒子的化學符號為______.三、計算題如圖為某鈣片的商品標簽,請根據標簽的有關信息完成以下各題:

〔1〕碳酸鈣〔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______.

〔2〕碳酸鈣〔CaCO3〕中鈣、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

〔3〕請計算碳酸鈣〔CaCO3〕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

四、探究題“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再研究【回憶史實】1774年,某科學家通過用金屬汞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汞等實驗第一次明確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⑴上文中這位科學家是〔

A.諾貝爾B.居里夫人C.門捷列夫D.拉瓦錫⑵以下微觀示意圖可簡單表示金屬汞與氧氣反響的過程,請在反響中方框內畫出正確的圖示。【重溫教材】實驗室常用紅磷燃燒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裝置如圖〕,寫出反響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理論上實驗成功時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際用該方法測出的氧氣含量常常遠低于理論值?!咎岢鰡栴}】實驗中裝置內部的情況是怎樣的,用紅磷燃燒的方法為什么不能準確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實驗】查閱資料后,學習小組進行如下實驗:⑴將數顯設備〔電腦等〕、三種傳感器〔壓強、溫度、O2濃度〕、測量裝置〔反響容器為蒸餾水瓶〕按以下圖所示進行連接。⑵翻開導管活塞,向燒杯內參加適量的水,雙手緊貼蒸餾水瓶外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⑶翻開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調節使蒸餾水瓶和燒杯內液面相平,關閉活塞,翻開并調試好傳感器和數顯設備。用酒精燈將足量紅磷點燃,立即將燃燒匙伸入瓶中并塞緊橡皮塞。⑷燃燒結束后,裝置冷卻到室溫,翻開導管活塞,待瓶內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燒杯中參加一定量的水,使燒杯和瓶內液面相平。在數顯設備上得到的曲線圖〔縱坐標為O2濃度,橫坐標為時間,壓強和溫度曲線僅表示該段時間內對應的變化情況〕如下圖。【數據分析】⑴壓強曲線A點表示紅磷開始在集氣瓶中燃燒,主要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壓強曲線CD段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壓強曲線EF段略低于OA段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用紅磷燃燒的方法不能準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拓展】甲同學認為應該將蒸餾水瓶液面上的容積劃分為5等分并加以標記,乙同學認為沒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氧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學性質.故A錯誤;

B、氫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學性質.故B錯誤;

C、氧分子只能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故C錯誤;

D、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D正確.

應選D.

根據分子的定義及水的構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此題較為簡單,掌握了分子的定義及水的構成即可解答.2.【答案】D

【解析】解:由于X的核電荷數為a,Xm-的是得到m個電子才變成離子的,所以電子數為a+m,Yn-的電子數也是a+m,但是Yn-得到n個電子才是a+m的,所以Y的質子數是:a+m-n

應選D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是離子.

此題主要考查了微觀粒子核外電子排布方面的知識.3.【答案】C

【解析】解:A.水霧消失說明了水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此現象可以說明分子間存在著間隔;

C.此現象只是水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分子種類并沒有改變;

D.水霧消失的現象說明了分子的體積很小.

應選C.

根據分子的特征來分析,微觀粒子的特征:質量和體積都很??;微粒與微粒之間有間隙;都是不斷運動的.

此題主要考查了微觀粒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識.4.【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題綜合性較強,但由于問題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從概念的科學定義出發,逐一解答.對于方程式書寫的解答要注意配平,不能光看圖示,否那么容易出錯。

【解答】

根據反響前后分子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質反響的微粒個數關系如以下圖:

化學方程式為:4NH3+3O22N2+6H2O

A.由微觀構成圖可知,該反響中有兩種化合物分子,故A正確;

B.由微觀構成圖可知,該反響中,參加反響的A、B分子的個數比為4:3,故B正確;

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物質C為氮氣,其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故C正確;

D.由上述反響可知,在該反響中,生成C和D的質量比為:〔2×14×2〕:[6×(1×2+16×1)]=14:27,故D錯誤。

應選D。5.【答案】C

【解析】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因而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就是水分子;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應選C.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只是對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而言的,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性質是由原子來保持的.6.【答案】A

【解析】解:A.地殼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符號O;硅的元素符號是Si

2個氮原子表示為2N,正確。

B.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錯誤。

C.鐵是由鐵原子構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錯誤。

D.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錯誤。

應選:A。

A.根據地殼中元素含量、元素符號書寫以及符號的意義進行分析;

B.根據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進行分析;

C.根據物質的構成進行分析;

D.根據分子、原子有關知識進行分析.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依據已有知識來分析解答即可.7.【答案】D

【解析】解:原子一般是由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的,其中中子不帶電,一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

該元素的一個原子中40個粒子,其中14個粒子不帶電,也就是說有14個中子,質子數和電子數共有40-14=26,又因為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故質子數為13;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故其相對原子質量≈13+14=27.

應選:D.

根據原子的結構以及構成原子的粒子之間的關、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此題難度不大,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并靈活運用原子的構成、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8.【答案】C

【解析】解: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所以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所以中子數=238-92=146.

應選C.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所以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此題中知道鈾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和質子數,所以可以求出它的中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或核電荷數或電子數〕、中子數三者中,假設知其中兩項,便可求第三項.中子數的求法通常是用相對原子質量減去質子數來計算的.9.【答案】鎂原子;7或8;Cl或Cl-

【解析】解:

〔1〕當y等于2時該微粒核外電子數為2+8+2=12,那么核內質子數也為12,所以此時是鎂原子結構示意圖;

〔2〕x=17,假設表示的是原子,那么y是7,表示的是氯原子;假設表示的是陰離子,那么y是8,表示的是陰離子,故填:7或8,Cl或Cl-;

故答案為:〔1〕鎂原子;〔2〕7或8;Cl或Cl-.

〔1〕依據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并結合相關的圖示分析解答即可.

〔2〕依據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大于4時易得到電子,而原子不顯電性等知識分析解答.

此題考查了原子結構的有關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了解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的區別.10.【答案】100;10:3:12

【解析】解:解:〔1〕碳酸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0+12+16×3=100;

〔2〕由碳酸鈣的化學式為CaCO3,那么鈣、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40:12:16×3=40:12:48=10:3:12;

〔3〕碳酸鈣〔CaCO3〕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故答案為:〔1〕100;〔2〕10:3:12;〔3〕40%.

〔1〕根據碳酸鈣的化學式來分析;

〔2〕利用碳酸鈣的化學式及相對原子質量來計算元素的質量比;

〔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此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標簽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1.【答案】〔1〕D〔2〕【重溫教材】

翻開止水夾后燒杯中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總體積的五分之一【進行實驗】〔2〕燒杯中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手后導管內倒吸形成一段水柱【數據分析】〔1〕A點對應的氧氣濃度開始下降〔2〕溫度下降或者冷卻裝置〔3〕燒杯內液面低于蒸餾水瓶中液面〔燒杯液面與蒸餾水瓶中液面不相平〕【實驗結論】紅磷燃燒不能將空氣中氧氣消耗盡【反思拓展】氧氣的體積含量可在數顯設備上直接顯示〔氧氣的體積含量可根據壓強變化數值計算〕

【解析】【分析】根據各位科學家在化學領域所取得成就分析;根據微觀模擬示意圖分析;根據2個氧分子分解為4個氧原子,4個氧原子分別與4個汞原子結合構成4個氧化汞分子分析;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以及考前須知分析;根據反響原理書寫符號表達式分析;會根據實驗得出數據分析實驗過程中產生該現象或者數據的原因并且對此進行驗證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拉瓦錫通過用金屬汞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汞等實驗第一次明確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故答案:D;〔2〕2個氧分子分解為4個氧原子,4個氧原子分別與4個汞原子結合構成4個氧化汞分子,所以方框內應該填,故答案:;【重溫教材】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反響的符號表達式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時,實驗操作完全正確,當打止水夾夾時,燒杯中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總體積的五分之一,故答案:;翻開止水夾后燒杯中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集氣瓶總體積的五分之一;【進行實驗】〔2〕翻開導管活塞,向燒杯內參加適量的水,雙手緊貼蒸餾水瓶外壁,觀察到燒杯中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手后導管內倒吸形成一段水柱,那么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故答案:燒杯中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手后導管內倒吸形成一段水柱;【數據分析】〔1〕由于開始時壓強不變,從A點開始增大,說明紅磷開始燃燒消耗氧氣,氧氣濃度開始下降,所以壓強曲線A點表示紅磷開始在集氣瓶中燃燒,故答案:A點對應的氧氣濃度開始下降;〔2〕由于紅磷燃燒消耗氧氣,釋放熱量后,溫度開始下降或者冷卻裝置,所以導致壓強曲線CD段降低,故答案:溫度下降或者冷卻裝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