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知識點1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背景(1)在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它們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瓜分世界。為了奪取更多的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歐洲列強展開激烈爭奪。(2)19世紀后半期,法國與德國之間、俄國與奧匈帝國之間、英國與德國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
2.形成:1882年,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20世紀初,英國分別與法國、俄國締約,建立起三國協約。
3.影響: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沖突不斷。知識點2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4.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2)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5.開始: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6.戰爭擴大:德國支持奧匈帝國,俄、英、法等國也很快參戰。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與協約國達成秘密協定,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
知識點3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7.主要戰場: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條戰線。
8.重要戰役: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進行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損失近百萬人,這場戰役有“絞肉機”“地獄”“屠場”之稱。
9.加速一戰結束的因素(1)美國參戰:1917年,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2)俄國退出: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10.結果: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
11.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12.影響(1)交戰國在戰爭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裝備,如坦克、潛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據統計,參戰各國的死傷人數高達3000多萬。(2)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優勢地位。(3)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知識點1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帝國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實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痹摬牧现饕沂玖说谝淮问澜绱髴鸨l的(A)A.原因 B.過程 C.結果 D.影響2.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軍事集團。下列示意圖中反映三國協約的是(B)知識點2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3.(原創)某校九年級(1)班學生正在表演歷史課本劇《薩拉熱窩事件》,劇中被普林西普刺殺的歷史人物是(D)A.拿破侖 B.亞歷山大二世C.奧匈帝國皇帝 D.斐迪南大公4.“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边@句話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關系的真實寫照。一戰爆發前后哪國的做法最能體現這個原則(B)A.俄國 B.意大利 C.法國 D.奧匈帝國知識點3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果5.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稱為“絞肉機”的戰役是(C)A.馬恩河戰役 B.索姆河戰役C.凡爾登戰役 D.滑鐵盧戰役6.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A)A.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B.促進了殖民地人民的覺醒C.同盟國獲得了最后的勝利D.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由材料可知,后起資本主義國家占有的殖民地少,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占有的殖民地多。這一矛盾的發展最終給世界帶來了怎樣的災難?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這一災難的性質。西方列強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或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而進行的非正義戰爭)。1.(北京中考改編)右側漫畫原圖發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為“巴爾干麻煩”,桶蓋將被蒸汽頂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奧匈、沙俄等國。漫畫可以說明(A)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B.凡爾登戰役的空前慘烈C.歐洲的優勢地位被削弱D.改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2.19世紀末,德國開始爭奪海外殖民地,最主要的原因是(D)A.德國擁有的殖民地太少B.一戰后德國領土被瓜分C.德、意、奧形成軍事同盟D.德國工業化趕超英、法3.英國首相在1898年說,大國的斗爭已經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樣——只限于歐洲問題,而是牽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場和領土問題。這表明當時大國斗爭的核心問題是(B)A.爭奪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B.爭奪世界市場和殖民地C.爭奪非洲市場和殖民地D.爭奪亞洲市場和殖民地4.(安徽中考改編)“大多數德國人相信,戰爭在圣誕節前就會結束。但由于機槍、毒氣、坦克在戰爭中相繼應用,因此戰爭遠沒有人們預計的那樣順利。至年底,德國在東西兩線都陷入焦灼對峙的狀態?!边@段文字描寫的是(C)A.美國獨立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 D.拿破侖戰爭5.無盡的轟炸使法國大量農田變得寸草不生,近百萬只羊、無數頭牛和約50萬馬匹被消耗;近100萬棟建筑物及難以計數的鐵路和公路、許多橋梁、大部分工廠等被破壞。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法國的影響是(D)A.國際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B.國內的階級矛盾空前尖銳C.社會結構發生了劇烈變化D.經濟和基礎設施受損嚴重6.(河池中考)“一個極端殘暴腐敗透頂的帝國(奧匈帝國)為了在歐洲爭奪霸權,就憑借武力奴役另一個弱小但倔強的民族,并驅使其成員參加一場由于分贓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殺?!边@表明了這場“大屠殺”是(A)A.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B.地區性經濟利益沖突C.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D.種族間矛盾激化的結果7.(原創)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尽痢?1)1882年,由英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改正:“英國”改為“德國”【×】(2)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保加利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改正:“保加利亞”改為“塞爾維亞”【√】(3)1917年,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大大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改正:【×】(4)1916年,德、法兩國軍隊在法國的凡爾賽展開了一場歷時約10個月的陣地戰。改正:“凡爾賽”改為“凡爾登”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為重新瓜分世界,爭奪勢力范圍進行了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火燃遍歐洲大陸,延及非洲和亞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發生激烈的海戰,先后卷入這場戰爭的有30多個國家,人口在15億左右。材料二
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掛在樹木殘枝上的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擊毀的大炮,幾個月都是如此?!粦饡r期某戰地記者的報道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們普遍都有的樂觀主義欺騙了我們,因為每個國家都相信別的國家將在最后一分鐘被嚇退。……戰爭的影子蔓延過我們那全部的時代,不會再從我們這里消失,戰爭的影子籠罩著我們日日夜夜的每一個念頭。——摘編自(奧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1)材料一反映出這場戰爭的特點是什么?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什么?特點:第一次世界性的戰爭。原因: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科技成果被運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突破地域條件的限制,能夠在世界范圍進行。(2)根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場戰爭對歐洲造成了怎樣的影響?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西歐國家經濟相對衰落;德、奧分崩離析,誕生了一系列民族獨立的國家;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高漲,打擊了歐洲的殖民統治;在精神領域,人們失去了戰前的樂觀主義,對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觀念產生了懷疑,充滿了幻滅感和危機感。
(3)綜合上述史實,你得到什么認識?戰爭的災難讓人們懂得和平的珍貴。(言之成理即可)第9課列寧與十月革命知識點1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1.俄國二月革命(1)背景:1861年農奴制改革后,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起來。但同西歐、北美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俄國依然很落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接連失利,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反對戰爭和要求社會變革的呼聲越來越高。
(2)開始: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3)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臨時政府宣布將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滿。
知識點2
十月革命2.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背景:戰爭和饑荒使俄國經濟瀕于全面崩潰。臨時政府還迫害布爾什維克黨人。
(2)準備:列寧分析了革命形勢,指出布爾什維克黨必須通過武裝起義奪取政權。
(3)概況: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起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知識點3
蘇維埃政權的建立3.建立政權:經過: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正式開幕。大會宣告全部地方政權一律轉歸當地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蘇維埃政權隨即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新政府由布爾什維克黨組建,列寧任人民委員會主席。
(2)結果:經過3年的艱苦斗爭,蘇維埃政府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鞏固了新生政權。5.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知識點1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1.1917年,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向全體工人發出了“人人都起來斗爭,人人都上街去”“徹底推翻沙皇專制政府”的口號。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俄國(A)A.掀起了二月革命B.爆發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C.廢除了農奴制度D.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寫道:在那動亂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嚇得失魂落魄的小市民早上起來,揉著惺忪的睡眼,推開小屋的窗戶,焦慮不安地問比他起得早的鄰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權?”當時掌握俄國全國政權的是(B)A.斯圖亞特王朝 B.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布爾什維克黨 D.工兵代表蘇維埃知識點2
十月革命3.以“列寧”和“十月革命”命名的道路、工廠和地鐵站在俄羅斯數不勝數,它們在默默地追憶著過去的那段歷史。下列追憶列寧在“那段歷史”中足跡的描述,正確的是(D)A.列寧在1917年11月初回到彼得格勒B.列寧在起義前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C.列寧領導俄國人民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D.列寧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知識點3
蘇維埃政權的建立4.《大國崛起》解說詞:“1917年11月7日,震動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占世界陸地面積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笔赂锩蠖韲⒌恼嗍?C)A.沙皇政權B.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蘇維埃政權D.巴黎公社5.歷史上,中、俄兩國選擇了不同的革命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7年的俄國革命,是20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幾岳畲筢摗妒竦膭倮凡牧隙?/p>
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地區發動了秋收起義。在進攻長沙途中,損失巨大。于是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轉向農村進軍。1928年年初,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1.有人說二月革命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短短8天之內,俄國變成了一個‘自由’的國家”。這里“自由”的含義是(B)A.俄國人獲得了和平和面包B.俄國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C.俄國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D.俄國建立了新型人民政權2.文物是會“說話”的歷史。每年會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在俄羅斯涅瓦河畔參觀、瞻仰它,仿佛又聽到它隆隆的炮聲。該文物是(B)A.莫斯科紅場B.“阿芙樂爾號”巡洋艦C.博物館陳列的珍妮紡紗機D.巴黎凱旋門3.(雅安中考改編)下圖為某歷史教材的部分目錄。這部分目錄的主題應該是(D)A.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B.蘇俄的社會主義道路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D.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4.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府的下列措施中,帶有明顯無產階級革命性質的是(A)A.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B.建立紅軍,反對協約國武裝干涉C.簽訂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D.把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5.下圖中的人物依次分別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請你給這些圖片選擇一個恰當的共同主題(C)A.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者 B.資產階級民主倡導者C.無產階級革命引導者 D.社會主義國家領導者6.(原創)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尽痢?1)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臨時政府。改正:“無產階級臨時政府”改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2)1917年11月,列寧在冬宮指揮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改正:“冬宮”改為“斯莫爾尼宮”【√】(3)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改正:7.回望1917年的世界各國,有戰火硝煙,有社會動蕩,也有機遇出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17年的歐洲】材料一
到這時歐洲各民族進入了歷史上最具毀滅性、最殘酷的戰爭的第四個年頭。人們盡管作出了種種犧牲、遭受了種種災難,但還是看不見戰爭的盡頭。厭戰和失敗主義情緒不僅在戰壕中出現,而且也在兩大陣營的平民百姓當中出現。其中一個最驚人的表現是:1917年7月19日,德國國會以212票對126票通過了《和平決議》……在英國,前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寫了一封公開信,預言若不采取某種方法結束沖突,西方文明將崩潰?!幾?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的“最具毀滅性、最殘酷的戰爭”指的是什么戰爭?簡要分析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強之間摩擦不斷,在競爭中形成了“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他們之間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薩拉熱窩事件直接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的俄國】材料二
1917年出現于全歐洲的厭戰和失敗主義情緒在俄國表現得最為強烈、最為普遍;在俄國,3月和11月爆發了兩次大革命,它們不僅深刻地影響了戰爭的進程,而且深刻地影響了戰后數年世界歷史的模式。——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俄國的“兩次大革命”與材料一中的戰爭之間有何聯系?第一次世界大戰激化了俄國國內矛盾,引發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臨時政府宣布將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底,使俄國經濟瀕于全面崩潰,加劇了國內矛盾,引發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917年的中國】材料三
1917年俄國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熱情宣傳:“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3)1917年中國正在經歷的哪場運動開啟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閘門?根據材料三,指出1917年后這場運動所宣傳思想出現的新變化。新文化運動。新變化: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與“科學”,1917年十月革命后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知識點1
《凡爾賽條約》1.巴黎和會(1)主題:討論對德和約及戰后安排。
(2)召開: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在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召開會議。
(3)操縱者: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
2.《凡爾賽條約》(1)簽訂: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條約》。
3.凡爾賽體系:協約國還分別與其他戰敗國簽訂一系列和約,與《凡爾賽條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
4.國際聯盟成立:巴黎和會還決定建立國際聯盟,但戰敗國和蘇維埃俄國被排斥在外。美國也不加入國際聯盟。
知識點2
《九國公約》5.華盛頓會議(1)背景: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歐洲的關系,但它們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實力增強,幾乎獨霸中國,英、美對此極度不安,力圖遏制日本的擴張,三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海軍軍備競賽。
(2)目的: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這一地區的關系。(3)召開: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等9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主導會議的是美國。
(4)主要內容: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針對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但是,對中國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義要求,都予以拒絕?!毒艊s》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
(5)意義: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重新調整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上,戰后國際秩序得以重建,這一秩序通常被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知識點1
《凡爾賽條約》1.對下圖相關史實的敘述,正確的是(D)A.主要是處置戰敗的俄國B.徹底解決了各國之間的矛盾C.使英國收回了阿爾薩斯—洛林D.整個過程是由英、法、美三國操縱2.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條約》的內容中,最能反映會議分贓性質的是(C)A.德國承認波蘭獨立B.對德國的軍備實行嚴格控制C.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D.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3.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了“確保戰后的和平與安全”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是(A)A.國際聯盟 B.三國協約C.三國同盟 D.東印度公司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圖1所反映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問題:德國對《凡爾賽條約》的強烈不滿。原因:《凡爾賽條約》沒有消除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對德國進行了嚴厲地懲罰和掠奪。(2)圖2中這一情景體現了哪一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間的矛盾。
(3)綜合上述圖片和問題,簡要說明凡爾賽體系的主要局限性。以維護戰勝者利益為目標;內部存在嚴重的矛盾,具有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亦可)知識點2
《九國公約》5.華盛頓會議通過的決議表明,美國獲利最大。這主要體現在會議決定(B)A.把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B.維護各國在華的“機會均等”原則C.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D.限制德國陸軍的人數6.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華盛頓會議的資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確的是(D)華盛頓會議●歷史背景: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爭奪激烈●召開時間:1921—1922年●主要內容:簽訂《九國公約》等條約●主要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新秩序A.歷史背景 B.召開時間C.主要內容 D.主要影響7.下列描述中,屬于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相同點的是(A)A.都暫時調整了戰勝國之間的關系B.都是戰勝國宰割戰敗國的分贓會議C.美國是會議最大的主導者和勝利者D.美國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1.巴黎和會從1919年1月18日開始到6月28日結束,費時達半年之久。這是因為(C)A.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尖銳B.帝國主義策劃對蘇俄的武裝干涉C.主要戰勝國在利益分配上的沖突D.帝國主義列強與殖民地的矛盾2.巴黎和會期間,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你們可以奪走德國的殖民地……可以把它的海軍減到五等國家的地位,但這一切終究毫無意義。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边@段材料說明(D)A.英國反對與德締結和約B.英國反對不公正處置德國C.英國要求歸還德國的殖民地D.對德和約將導致德國與戰勝國矛盾激化3.巴黎和會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下列能夠佐證此結論的典型史實是(A)A.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B.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和獨立C.與會各國簽訂了《九國公約》D.美國居主導地位而且獲益最大4.觀察下面兩幅歷史地圖。從左圖到右圖德國版圖的變化與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關(B)A.拿破侖戰爭 B.簽訂《凡爾賽條約》C.三國同盟形成 D.拉丁美洲獨立運動5.在巴黎和會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而在華盛頓會議上,他們又表示支持中國收回山東的主權。美、英轉變態度的主要原因是(D)A.維護中國的主權完整B.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C.平息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D.抵制日本擴張,打破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6.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派代表參加了會議。改正:【×】(2)意大利因為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未能實現,既不批準《凡爾賽條約》,也不加入國際聯盟。改正:“意大利”改為“美國”【×】(3)《凡爾賽條約》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改正:“《凡爾賽條約》”改為“《九國公約》”【×】(4)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和美國總統林肯操縱了巴黎和會。改正:“林肯”改為“威爾遜”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演講中說:“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人?中國人已經做到仁至義盡。我想問問,我想問問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摘編自電影《我的1919》(1)材料一中“喪權辱國的和約”指的是哪一條約?中國最終沒有在和約上簽字,除了顧維鈞等外交家的努力外,主要是當時國內哪一重大歷史事件促成的?《凡爾賽條約》。五四運動。材料二
第一條
除中國外,締約各國協定:(一)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暨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二)給予中國完全無礙之機會以發展并維持一有力鞏固之政府……第三條
為適用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摘編自《九國公約》(2)簽訂材料二中條約的會議集中反映了哪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與斗爭?材料二中條約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美國和日本。實現了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等目的,使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未能實現,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3)綜合上述材料及問題,中國在這兩次國際會議上的遭遇說明了什么?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第11課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知識點1
新經濟政策1.背景(1)經歷了數年戰爭的蘇維埃俄國,經濟異常困難,社會矛盾加劇。(2)列寧在調查后認為,只有改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才能恢復和發展生產。
2.實施:
1921
年春,蘇維埃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
3.主要內容(1)農業: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允許使用雇傭勞動力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剩余產品。
(2)工商業: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實行自由貿易。(3)分配制度: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4.作用:新經濟政策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知識點2
蘇聯的工業化5.背景(1)1922年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2)1925年,斯大林提出實現國家工業化的設想。
6.實施:1926年,蘇聯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
7.影響: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一方面使蘇聯能夠在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工業化;另一方面,這種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來,致使后來蘇聯的經濟體制日益僵化。
知識點3
農業集體化8.開始: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9.特點:在農業集體化的過程中,蘇聯開展了消滅富農運動。同時,政府也從多方面支持集體農莊的建設。
知識點4
蘇聯模式10.形成:1936年,蘇聯公布了新憲法,規定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也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
11.影響: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促進了蘇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也為蘇聯軍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沒有尊重經濟規律,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體制障礙。
知識點1
新經濟政策1.列寧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國內戰爭結束后,他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A)A.實施新經濟政策B.領導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C.頒布新憲法D.建立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2.列寧指出,“我們決不受莫名其妙地輕視商業的‘感情社會主義’……的情緒所支配”,“掌握商業,指導商業,把商業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是無產階級國家政權能夠做到的”。為此他(B)A.取消一切商品貿易 B.實行自由貿易C.實施計劃經濟 D.實行自由放任政策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斯大林認為,如果將用來購買汽車和機器的資金用來購買布匹,蘇聯就會在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資本主義包圍面前處于手無寸鐵的狀況。在工業化建設上,斯大林明確表示決不能放慢速度,必須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強制的辦法,使農民的一半收入交給國家?!耙晃濉庇媱潟r期,從農業吸收的資金占用于發展工業所需資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根據材料,蘇聯工業化建設是在怎樣的國際環境下進行的?蘇聯采用什么經濟體制保障工業化實施?國際環境:處于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包圍之中。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1.列寧說:“余糧征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種痛苦和可悲的需要?!边@表明列寧(C)A.放棄了共產主義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糧征集制C.認識到余糧征集制弊端D.停止對社會主義的探索2.下表是蘇俄(聯)經濟發展統計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結論是(A)A.新經濟政策促進了蘇俄(聯)農業發展B.蘇俄(聯)農業發展遠遠超過工業發展C.農業集體化推動了蘇俄(聯)經濟的發展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適應經濟發展水平3.(黃石中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武器裝備全面更新。蘇制C-2坦克超過德“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強擊機等新型武器都有極大地發展,其主要原因是(B)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B.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C.農業集體化的實行D.蘇聯社會主義改革4.20世紀30年代,蘇聯農場比美國農場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產量僅相當于美國農場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雖然只占耕地總面積3%~5%,卻生產了蘇聯農產品的25%~30%。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D)A.政府重點發展重工業B.國內外戰爭破壞農業生產C.農業機械化水平落后D.集體化政策挫傷生產積極性5.(邵陽中考)普京在評論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優劣時說:“如果不是集中全國的資源,蘇聯是無法同納粹德國展開戰爭的……但是,對變化、技術革命和新技術制度的遲鈍最終導致經濟的崩潰?!睋丝芍?普京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態度是(C)A.完全肯定 B.全盤否定C.客觀公正 D.不置可否6.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新經濟政策從蘇維埃俄國的國情出發,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改正:【×】(2)為了解決嚴重的糧食收購危機,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運動。改正:“工業化運動”改為“農業集體化運動”【×】(3)1936年,蘇聯公布了《和平法令》,標志著蘇聯模式的形成。改正:“《和平法令》”改為“新憲法”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很多人認為這種制度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國家生存的障礙……為了保持俄國的大國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著手開始了一項改革計劃……社會改革為政府發起的工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使俄國社會在19世紀最后十年發生轉型。(1)材料一中“這種制度”指的是當時俄國盛行的哪一制度?根據材料分析這一“社會改革”所起的歷史作用。制度:農奴制。作用:有利于俄國社會的發展,推動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材料二
1921年起,蘇俄開始實行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納稅后剩余的一切糧食、原料和飼料,農民可以全權處理。使得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2)材料二中現象和結果出現的原因是什么?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材料三
1928年,斯大林開始實行由國家計劃委員會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計劃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至1937年,蘇聯的兩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政府還為公民提供了免費醫療、養老金、疾病和殘疾津貼、產假、帶薪休假和兒童補助等。五年計劃成為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的基礎。(3)材料三中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發展的重點是什么?根據材料三,概括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影響。重點:重工業。影響:使蘇聯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強大的工業國,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材料四
蘇聯雖然號稱“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但主要消費品長期供應不足……經常需要憑票供應,暗藏了通貨膨脹的危險,人民生活水平從革命前的居歐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紀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幾?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人民生活水平為什么會下降?用材料中的一個詞語概括蘇聯時期的經濟特征?原因:蘇聯模式的弊端。特征:憑票供應。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知識點1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領導人:甘地。
3.過程(1)第一階段4.歷史意義: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
知識點2
埃及的華夫脫運動5.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實際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2)隨著埃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埃及資產階級逐漸壯大。
(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繼續維持在埃及的統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6.經過(1)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這些人后來發展為華夫脫黨。
(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魯爾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爭。
(3)迫于壓力,殖民政府釋放了扎格魯爾等人,但英國政府仍未承認埃及獨立。7.成果: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8.歷史意義: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3
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9.背景(1)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2)1917年,墨西哥政府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這部憲法并未得到有效實施。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
(3)1934年,卡德納斯當選為墨西哥總統。
10.目的: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
12.影響:卡德納斯改革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1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1920年,印度國大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其根本目的是(C)A.擴大國大黨的勢力 B.反對法國殖民統治C.爭取印度獨立 D.提高民族自尊心2.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內容中,最能體現其自治目標的是(B)A.放棄英國殖民當局授予的頭銜和名譽職位B.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C.抵制英貨恢復手工紡織D.發動群眾展開抗稅斗爭3.(原創)1922年,甘地認為自己犯了“一個喜馬拉雅山般的錯誤”,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他所說的“錯誤”是指他(A)A.沒有把運動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圍之內B.沒有及時制止英國殖民當局的暴行C.沒有把斗爭同群眾的運動相結合D.沒有及時提出爭取印度獨立的目標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在我看來,土布是印度人民團結的象征,是印度經濟自由和平等的象征?!实卮笥⒌蹏倌甑闹趁窠y治在這小小的鹽粒的攻擊下岌岌可危?!浴陡实貓D傳》以上材料涉及甘地兩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標志物:土布和食鹽。為什么它們會成為當時印度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導的“土布運動”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土布和食鹽涉及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觸動每個印度人的民族情緒。精神:維護民族經濟,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主義精神。知識點2
埃及的華夫脫運動5.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的政治要求是(C)A.發展埃及經濟 B.推行土地改革C.讓埃及完全獨立 D.允許成立華夫脫黨6.1919年埃及人民展開反英斗爭的直接原因是(B)A.埃及淪為英國殖民地B.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魯爾等人C.英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D.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知識點3
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7.墨西哥總統卡德納斯推行改革的目的是(D)A.廢除農奴制B.廢除黑人奴隸制C.改變鎖國政策,提倡“文明開化”D.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1.1922年,一個村莊的農民與當局發生沖突,殺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絕食5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的做法從本質上反映了(B)A.甘地主義不適應印度的國情B.印度資產階級的妥協性與動搖性C.甘地對非暴力思想的執著D.英國殖民當局的殘暴2.(青島中考改編)“對于他來說,道德價值觀總是高于物質價值觀,而且人類靈魂的進步是印度進步的重要條件。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證明理想可以將不同國家的人民團結起來并實現長足的進步?!薄八笔?C)A.章西女王 B.華盛頓C.甘地 D.玻利瓦爾3.(原創)下面兩幅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D)A.反對獨裁統治 B.促進思想解放C.維護國家統一 D.爭取民族獨立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相似之處是(A)A.提出獨立要求 B.采用不合作方式C.斗爭取得勝利 D.進行非暴力斗爭5.下列不屬于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措施的是(C)A.打擊寡頭勢力 B.推行土地改革C.抵制英國商品 D.將大型工業收歸國有6.(原創)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尽獭?1)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改正:【×】(2)20世紀初期的華夫脫運動為委內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改正:“委內瑞拉”改為“埃及”【×】(3)彼得一世改革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改正:“彼得一世”改為“卡德納斯”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甘地認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爭取擺脫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確辦法;同時,他認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著對外國統治和其他罪惡的屈服。他寫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兩者之間加以選擇時,我將勸人選擇暴力……我寧愿要印度采用武力來保護自己的榮譽,而不愿意印度卑躬屈節、含垢忍辱地聽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榮譽,可是,我認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為印度衰弱才號召印度實行非暴力主義,而正是因為認識了印度的力量我才號召印度實行非暴力主義。”材料二
尼赫魯記述道:“曹里曹拉村事件后,我們的運動突然停止,我想國大黨的著名領袖全都表示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輕人當然更加激動”,“難道我們必須使三億多印度人受了關于非暴力行動的理論和實際的訓練后才能前進嗎?即令如此,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敢說,我們在警察極度挑釁下還能十分斯文呢?即令我們辦得到,但是那些打進我們運動中來的暗探內奸采取暴力行動或煽動別人從事暴力運動……那么非暴力的抵抗辦法必然失敗”。(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在什么背景下進行的?他選擇非暴力主義的理由是什么?背景:一戰期間,英國對印度進行殘酷的殖民掠奪,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認識到了印度的力量。(2)根據材料二,概括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出現了哪些問題?國大黨內部出現了嚴重分歧;非暴力抵抗的辦法不適合運動發展的需要。
(3)有人認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實際上是號召群眾逃避斗爭。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請說明你的理由。不同意。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群眾斗爭的主動性,限制了人民爭取獨立斗爭的范圍和手段,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仍然是一個較好的斗爭方式和手段,它對于團結印度各個階層的人民,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具有重大的意義。它是一種特殊的斗爭方式,不是逃避斗爭,非暴力運動給英國殖民主義者以沉重的打擊。這種斗爭的方式是由印度的經濟落后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妥協性所造成的。單元提升典例1下列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戰前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B.薩拉熱窩事件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索C.凡爾登戰役是大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D.戰爭末期美國參加同盟國方面作戰【解析】一戰前形成了兩大對立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被稱為“絞肉機”。1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sp會計出納培訓試題及答案
- 游泳集中測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吉林省白山一中高三下學期5月學情調研考試物理試題試卷
- 2024-2025學年六年級蘇教版下學期數學期中(1-4單元)考試卷(基礎卷)(含解析)
- 探索心理調適2025年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電外科推車行業現狀監測與未來發展趨勢咨詢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電動雕刻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電動獨輪車市場銷售規模及投資價值評估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電力安防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心理視力測試題及答案
- 安全帶檢測報告(共8頁)
- 逆流開式冷卻塔計算(精品ZTQ版)
- 公司erp項目激勵制度
- 出廠檢驗報告B
- Excel函數和公式練習
- 六年級下冊數學試題-半期學情檢測西師大版含答案
- 國際石油合同講座1018
- 某核電項目機械貫穿件安裝施工管理技術研究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高清-最新版)
- 基于單片機的接觸器控制器設計
- 建筑幕墻設計說明(最新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