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班組長應急救援知識培訓醫療急救
傷員搬運術心肺腦復蘇醫療急救
目的:以徒手操作來恢復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環、自主呼吸和意識,搶救發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采用合適的方法正確地運送傷員。醫療急救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心肺腦復蘇醫療急救
案例一:
2012年7月17日下午,當吳江市盛澤鎮南觀音弄的吳老伯突然暈倒后被老伴扶出家門準備打車時,冷漠的司機看到此情此景趕緊開車駛離現場,而就在老人心急如焚的時候,女會計吳曉正好路過此處,吳曉見此情況并沒有考慮太多,也沒有擔心被“碰瓷”,所以這個年輕的美女會計當時就蹲在地上,為年邁的老人做起人工呼吸,并和老人的家人一起為其進行心臟擠壓,如此持續了20余分鐘,醫療急救
醫院的救護車趕到現場,老人被及時送往醫院治療,而女會計吳曉此時則悄悄消失在人群中。醫療急救案例二:
救人發生在7月10日17時,曹愛文與同事接到新聞線索稱,鄭州黃河公路大橋西300米有一13歲女孩不慎落入黃河水中。將近18時孩子被救了上來,當地村民將她倒提起來,以排出孩子體內的污水,時間一秒秒過去了,盡管孩子胃中排出一些食物殘渣與河水,但仍無濟于事,孩子依然一動不動。
醫療急救
看著跪在地上乞求人們的孩子父親,已經趕赴現場的曹愛文也十分焦急。“120還沒到,誰會做心肺復蘇呀?”孩子的父親眼眶發紅,圍觀人群中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出身醫生家庭的曹愛文當即再次撥打120,可信號時斷時無,經過兩分鐘的努力,終于接通了120急救中心的電話。
醫療急救
“喂,120您好,請教我心肺復蘇怎么做”“五下壓胸,兩下吹氣。”不顧小女孩淌著白沫的嘴角,曹愛文俯身做起了人工呼吸。
8分鐘后,還不見小女孩醒來,給孩子做著心肺復蘇術的曹愛文急得直掉淚。
18時47分,120急救車終于急馳而至。
19時30分,醫生宣布搶救失敗。醫療急救
案例告訴我們:
1、時間就是生命
2、掌握急救技術的重要性醫療急救
“所需的一切只是一雙手”一切“救”在你身邊……!醫療急救現場急救的關鍵
現場急救的關鍵在于“及時”,在2min內急救成功率可達70%,4-5min內成功率可達43%,5min以后進行急救的成功率則較低。據統計,現場創傷急救做得好,可減少20%傷員的死亡。醫療急救
由于外傷、疾病、低溫、中毒、高溫、淹溺、電擊等原因,致使心跳、呼吸驟停,必須在數分鐘內(愈快效果愈好)采取急救措施,促使心臟、呼吸功能恢復從而保護和促進腦功能的恢復。這是基礎生命復蘇支持,即氣道保持通暢、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環,重點是維持腦的血氧供應。故又稱心肺腦復蘇。醫療急救心肺復蘇技術操作程序
1.
判斷患者反應,確定意識狀態
在判定事發現場安全、易于就地搶救后,急救人員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斷有無損傷,是否有反應。(昏迷情況)
2.將患者放置心肺復蘇體位
將患者仰臥于堅實平面如木板上,使頭、頸、軀干無扭曲,平臥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腦組織,以保證腦組織血供。(翻動患者)注意事項:搶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將患者近側的手臂直舉過頭,拉直其雙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狀。方法:翻動患者時務使頭、肩、軀干、臀部同時整體轉動,防止扭曲。翻動時尤其注意保護頸部,單人搶救時一手托住其頸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平穩地轉動為仰臥位。醫療急救醫療急救3、搶救者的位置
應跪于患者的肩部水平,這樣搶救者不需移動膝部就能實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且有利于觀察患者的胸腹部。醫療急救4、暢通呼吸道
凡意識喪失的患者,即使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均可由于舌根回縮或墜落,而不同程度地堵塞呼吸道入口處,使空氣難以或無法進入肺部,這時應立即通暢呼吸道。(開放氣道)醫療急救
仰頭舉頦法(或仰頭舉頜法):搶救者一只手的小魚際肌放置于患者的前額,用力往下壓,使其頭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上抬起。
操作時應注意手指不要壓迫頦下軟組織,以防呼吸道受壓;也不要壓迫下頜,使口腔閉合。醫療急救
下頜前移法(托頜法):搶救者位于患者頭側,雙肘支持在患者仰臥平面上,雙手緊推雙下頜角,下頜前移,拇指牽引下唇,使口微張。
此法適用于頸部有外傷者。因此法易使搶救者操作疲勞,也不易與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況下不予應用。醫療急救
①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②聽:患者口鼻有無出氣聲;
③感覺:搶救者面頰部有無氣體吹拂感。5、判斷呼吸情況
在開放呼吸道以后,搶救者可將自己的耳貼近患者口鼻,側頭注視胸腹部,從以下3個方面判定呼吸是否存在。醫療急救
如斷定患者是否有呼吸,若無呼吸,則吹2口氣,若吹氣有效,則表明氣道已開通,判斷有無動脈搏動。
吹氣時應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術良好;無起伏者,口對口吹氣無效,可能氣道通暢不夠、吹氣不足或氣道有阻塞,應重新開放氣道或清除口腔異物。醫療急救判斷有無動脈搏動
由于頸動脈為中心動脈,在周圍動脈搏動消失時仍可觸及脈搏,且可在不脫衣服情況下檢查,故十分可靠和方便。方法:搶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保持氣道開放;另一手的示指、中指輕置患者喉結處,然后滑向氣管旁軟組織處(相當于氣管和胸鎖乳突肌之間)進行觸摸醫療急救頸動脈搏動;嬰兒觸摸肱動脈搏動。醫療急救注意事項:
1、觸摸頸動脈不能用力過大,以免推移頸動脈;
2、不能同時觸摸兩側頸動脈,以免造成頭部供血中斷;
3、不要壓迫氣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檢查不應超過5~10
s;
4、頸部創傷者可觸摸肱動脈或股動脈。
5、若無動脈搏動,則進行心肺復蘇(CPR)醫療急救單人和雙人現場心肺復蘇操作程序
單人心肺復蘇
在開放氣道的情況下,由同一個搶救者順次輪番完成口對口人工吹氣和胸外心臟按壓。先進行2次連續吹氣后,搶救者迅速回到患者胸側,重新確定按壓部位,作30次胸外心臟按壓,再移至患者頭側,做口對口人工吹氣2次。醫療急救
進行5次循環(2分~2分半左右)后,再次檢查有無動脈搏動(要求在5~10s內完成)。若無脈搏,再進行5次循環,如此周而復始。醫療急救
雙人心肺復蘇
由兩個搶救者分別進行口對口人工吹氣與胸外心臟按壓。其中一人位于患者頭側,另一人位于胸側。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仍為30︰2,即30次胸外心臟按壓給以2次人工呼吸。醫療急救
另一人位于患者頭側的搶救者承擔監測脈搏和呼吸,以確定復蘇的效果。醫療急救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
定位:搶救者用靠近患者下肢手的示指、中指并攏,指尖沿其肋弓處向上滑動(定位手),中指端置于肋弓與胸骨劍突交界即切跡處,示指在其上方與中指并排。醫療急救另一只手掌根緊貼于定位手示指的上方固定不動;再將定位手放開,用其掌根重疊放于已固定手的背上,兩手手指交又抬起,脫離胸壁。醫療急救
姿勢:搶救者雙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動,雙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用腰部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頻率:100—120次/min。深度:嬰兒~2cm,兒童2~3cm,成人5~6cm。
醫療急救
按壓與人工吹氣的比值:30︰2,即30次按壓后予2次人工吹氣。注意事項:
1、按壓時手指不應壓在胸壁上,兩手掌應保持交叉放置按壓,否則易造成肋骨骨折;
2、胸外按壓時肩、肘、腕在一條直線上,并與患者身體長軸垂直。按壓時,手掌掌跟不能離開胸壁;
3、按壓位置應正確,否則易造成劍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氣胸;醫療急救
4、按壓時施力不垂直,易致壓力分解,搖擺按壓易造成按壓無效或嚴重并發癥;
5、沖擊式按壓、抬手離胸、猛壓等,易引起骨折。按壓與放松要有充分時間,即胸外心臟按壓時下壓與向上放松的時間應相等;
6、兒童只要用一只手掌根按壓即可,嬰幼兒的按壓采用環抱法,即雙拇指重疊下壓,其部位在兩乳頭連線與胸骨正中線交界點下一橫指處。醫療急救
現場心肺復蘇有效和終止的指征心肺復蘇有效的指標
(1)瞳孔:若瞳孔由大變小,復蘇有效;反之,瞳孔由小變大、固定、角膜混濁,說明復蘇失敗。(2)面色:由發紺轉為紅潤,復蘇有效;變為灰白或陶土色,說明復蘇無效。(3)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次按壓可摸到1次搏動;如停止按壓,脈搏仍跳動,說明心跳恢復;若停止按壓,搏動消失,應繼續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醫療急救
(4)意識:復蘇有效,可見患者有眼球活動,并出現睫毛反射和對光反射,少數患者開始出現手腳活動。(5)自主呼吸:出現自主呼吸,復蘇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應繼續口對口人工呼吸。醫療急救
心肺復蘇終止的指標
一旦進行現場心肺復蘇,急救人員應負責任,不能無故中途輟止。又因心臟比腦較耐缺氧,故終止心肺復蘇應以心血管系統無反應為準。若有條件確定下列指征,且進行了30min以上的心肺復蘇,才可考慮終止心肺復蘇。醫療急救
(1)腦死亡:
①深度昏迷,對疼痛刺激無任何反應;②自主呼吸持續停止;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腦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包括頭眼反射、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消失。(2)無心跳和脈搏。
若有動脈搏動,則判斷有無呼吸,無呼吸則進行人工呼吸醫療急救
人工呼吸正常大氣中含20%的氧氣,二氧化碳含量甚微。而正常人呼氣中含氧16%,二氧化碳5%;人工呼吸時,呼氣的氧含量可增至18%,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2%。因比,只要急救者能高度通氣,則呼氣中的氧即足以維持患者生命所需要的氧濃度。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醫療急救
(1)口對口人工呼吸: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搶救者用按于患者前額一手的拇指與示指捏緊鼻翼下端,然后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張開嘴巴,雙唇包繞封住患者的嘴外緣,搶救者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
吹氣要深而快,每次吹氣量約800~2000ml或每次吹氣時觀察患者胸部上抬即可;醫療急救
人工呼吸開始吹氣,每隔3s~4s吹1次氣,相當于每分鐘10~12次。醫療急救
注意事項:
1、人工呼吸時送氣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脹氣;
2、
吹氣時應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
3、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術良好;
4、無起伏者,口對口吹氣無效,可能氣道通暢不夠、吹氣不足或氣道有阻塞,應重新開放氣道或清除口腔異物。醫療急救
口對口吹氣時,應注意每次吹氣量不要過大,若超過2000ml可造成胃擴張;吹氣時不要按壓胸部,以免肺部受損傷或氣體進入胃內。單、雙人心肺復蘇,均為每按壓胸部30次,吹氣2次,即:30︰2。醫療急救
口對鼻人工呼吸:
(1)當患者牙關緊閉、口腔嚴重損傷或頸部外傷時應用此法。
(2)搶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下頜并閉合口腔,深吸氣后,用口與患者的鼻腔密封吹氣,同時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呼氣時應啟開患者的口腔或分開雙唇,有利于呼出氣體。約每5s吹氣一次,醫療急救
相當于每分鐘12次,最多可達20次。此法產生胃擴張的機會較少,但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時不能使用。(3)口對口鼻吹氣:適用于嬰幼兒。(4)口對氣管切開口人工呼吸:(5)口對通氣防護裝置呼吸(6)口對簡易呼吸器、口對面罩呼吸(7)球囊面罩通氣醫療急救
現場互動:
1、由授課教師在模擬人上做示范;
2、隨機抽2—3名學員上臺操作;
3、由授課教師進行點評,加強學員印像。醫療急救
一、運送傷員當由于外傷、疾病、低溫、中毒、高溫、淹溺、電擊等原因,致使心跳、呼吸驟停的傷員被搶救蘇醒后,我們應以最快的速度把傷員及時送往醫院進一步接受治療,那么,搬運傷員的方法有哪些呢?醫療急救徒手搬運器械搬運搬運方法醫療急救
1、攙扶(一)徒手搬運醫療急救
2、背馱醫療急救3、手托肩掮醫療急救4、雙人搭椅醫療急救5、拉車式醫療急救(二)器械搬運是指用擔架(包括軟擔架)、移動床輪式擔架)等現代搬運器械或者因地就宜利用床單、被褥、竹木椅、木板等作為搬運器械(工具)的一種搬運方法。醫療急救1、擔架搬運2、床單、被褥搬運3、椅子搬運醫療急救二、危重傷病員的搬運
1、脊柱、脊髓損傷2、顱腦損傷3、胸部傷4、腹部傷5、休克病人6、呼吸困難病人7、昏迷病人醫療急救1、脊柱、脊髓損傷
遇有脊柱、脊髓損傷或疑似損傷的傷病員,不可任意搬運或扭曲其脊柱部。搬運時,順應脊柱或軀干軸線,滾身或平托移至硬擔架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保技術宣傳與公眾參與考核試卷
- 木制品生產現場的S管理實踐考核試卷
- 電機在工業機器人的靈活操作考核試卷
- 焊接工藝在盾構機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黑芝麻智能艙駕一體或將助力公司化蛹成蝶
- 2025年學黨章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新版)
- 推拿治療學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女媧造人》課件-4
- 經濟管理內部審計案例研究(5)模版課件
- 簡論中國廉政文化
- 2025-2030“一帶一路”之菲律賓礦業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天津市南開區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質量監測(一)地理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2030中國國防車輛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具體體現
- 2025年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榆林城市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液氯鋼瓶應急堵漏工具操作指導規程
- 自然辯證法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大學
- 2025新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教案-第20課 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 股份制合作協議及企業章程草案
- DB32T 4988-2024城鄉公交代運郵件快件服務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